课时训练15 陈情表
一、夯基训练
2.下列均是出自《陈情表》的成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人的孝道)。古时候说小鸟能反哺老鸟。偏正结构。源出晋朝李密的《陈情表》。近义词语:舐犊情深。
B.茕茕孑立: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偏正结构。源出晋朝李密的《陈情表》。近义成语:举目无亲。
C.气息奄奄: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主谓结构。源出晋朝李密的《陈情表》。近义成语:奄奄一息。
D.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无依无靠。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联合结构。源出晋朝李密的《陈情表》。近义成语:形单影只。
解析A项,前后矛盾,“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人的孝道),“舐犊情深”比喻父母对子女的爱。
答案A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就是汉字,我的祖屋,我的家!我迷恋它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我更迷恋它朝晖夕阴中隶楷行草的万千气象: 。
①赏心悦目的,是耀眼的光箭穿过宽阔而幽深的甬道,照亮祖屋的身躯,优雅而颀长
②心驰神曳的,是光线将祖屋分明的棱角隐去,只留轻盈身姿,飘飘欲飞
③令人陶醉的,是道道金辉,铺撒在祖屋的胸襟中,舒展高贵,气度雍容
④最摄魂夺魄的,当是斑驳的树影中,祖屋如龙蛇行走,曼妙莫测
A.②④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解析C项,根据文中“隶楷行草”的顺序和这四种字体的不同特点来排序。
答案C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导学号50780034)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 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选自《震川文集》,有删节)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往而是 往往:常常。
B.妪每谓予曰
每:每次。
C.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已:后来。
D.先妣抚之甚厚
抚:对待。
解析A项,“往往”的意思是“到处”。
答案A
5.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②先妣尝一至 ③顷之,持一象笏至 ④他日汝当用之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解析第一个“先”意思是“以前”,第二个“先”意思是“死去的”;第一个“之”是音节助词,第二个“之”是代词,代它,即笏板。
答案C
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 )
A.逾庖而宴 B.东犬西吠
C.吾家读书久不效
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解析B项,“西”,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B
7.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逸事。
B.本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本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D.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解析C项,“多可喜”的内容没有。
答案C
参考译文在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室内外小门多设置隔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西家的狗对着东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离,总共变动了两次。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位老婆婆,是侍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她在我家曾做过两代人的乳母,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老婆婆时常对我说:“这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还说:“你姐姐小时候,我抱在怀中,她呱呱地哭着。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轻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 想吃东西了吗 ’我在门外一一向你母亲作回答。”老婆婆的话没有说完,我感动得哭了,老婆婆也哭了。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来看我,她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看到你的身影,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这不是太像个女孩子了吗 ”临走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人长期以来读书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取得成就,就可以等待了!”不一会儿,又拿了一个象牙制的笏到轩里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到它!”回忆旧日的这些事,好像昨天刚发生,真叫人忍不住长声号哭啊!
三、语言运用
8.著名诗人傅天琳在《妈妈的爱》一诗中写道:“妈妈的爱,是一个枕头,枕着我鹅黄色的梦。”仿照例句,写一个比喻句,本体可以另选。
解析分析例句中喻体和陈述语之间的关系,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参考答案妈妈的爱,是一件棉衣,裹着我粉红色的回忆。
9.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就这种现象写一段评论。不少于80字。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观察漫画,分析漫画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特征,然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推测漫画所要表达的主旨,进而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论。点评时要注意客观、深刻。
参考答案父母对子女如此关怀备至,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家人住在一起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子女终归是要离开父母的,做父母的也不可能陪孩子一生一世。无尽的爱一旦淹没了孩子的独立,那真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