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小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尽管/尽力
震慑/摄影
纤维/纤夫
B.处理/处事
空旷/粗犷
盛开/盛饭
C.倔强/勉强
挑衅/抚恤
埋伏/埋怨
D.鲜血/流血
濒临/频繁
辟谣/精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错别字连篇不说,造句天南地北,不着边际,好端端的字意被弄得面目全非!
B.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已圆满落下帷幕。
C.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我国计划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试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D.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鸡蛋、石蜡等在液态空气里,会像萤火虫似的射出荧光。②鲜花在液态空气中浸一下,就变得像玻璃一样脆,一摆动,便叮当叮当直响。③在零下190多摄氏度,空气竟变成了浅蓝色的液体,叫做“液态空气”。④在零下一二百摄氏度,就叫超低温。⑤鸡蛋射出的荧光是浅蓝色的,石蜡射出的荧光是浅绿色的。
A..④③①⑤②
B.④③②①⑤②
C.③②①⑤④
D.③④①⑤②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从前,人们常用“冰冷”两字来形容冷,以为冰是最冷的东西。自从人们发明了温度计以后,很快就知道冰雪不足以言冷,它的温度只不过0
℃,世界上比冰更冷的东西多着呢!
在地球上,最冷的地方要算是北极和南极。在南极,最低气温达到-90
℃。这还不算最冷。在月亮背着太阳的一面,最冷要冷到-160
℃,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广寒宫”。至于远离太阳的海王星,那就更冷了,温度低到-229
℃。但是,海王星也不算最冷。有人以为,热可以高达几千、几万甚至几千万摄氏度,冷也可以低至零下几千、几万甚至几千万摄氏度。然而,尽管人们在实验室里获得了比海王星上更低的温度,却一直无法获得零下三四百摄氏度的低温。
后来,人们从理论上进行推算,才知道冷不像热那样可以无限发展。冷有一个极限——最低的温度是-273.16
℃,叫做“绝对零度”。世界上不可能再有比绝对零度更低的温度。
如今,人们在实验室里,已获得离绝对零度只差1/500
000
℃的超低温!然而,人们尽管已经十分逼近绝对零度,却仍无法到达绝对零度。
5“在月亮背着太阳的一面,最冷要冷到-160
℃,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广寒宫’”一句中为什么写
“月亮”和“广寒宫”?
6选文中,作者在引出“最低的温度”这一概念之前,为什么要从“冰冷”谈起,最后才说明“绝对零度”?
7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8选文主要是写“冷”的,但第二段为什么又写到了“高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古代货币——贝币
①我们的祖先使用货币的时代是很早的。在原始的交易场上,凡交易双方愿意接受的物品,都可以作为交换的媒介而具有货币的职能。于是,渔猎时代的武器和猎具——石斧、石刀,游牧时代的皮革、齿角,农业时代的农具和谷物、布帛,以及历代用以装饰的贝壳、蚌珠、玉石等等,都曾充当过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而在所有的实物货币中,贝币的流通时间可能是最长的,流通的地域也是最广的。
②海贝的品种很多,现在还生存的品种,据统计有150种以上。它们生长在浅海中,以印度洋、太平洋一带为最多。在没有成为货币的远古时代,海贝因人们所喜爱而成为装饰品。《说文》:“婴,颈饰也。”这正是挂在妇女们颈上的用贝串成的“项链”。可以说,这是人类最古老的项链。
③在交换还不发达的古代,贝壳作为贵重的装饰品,首先通过偶然机会,以后便逐渐成为常用的一般等价物。从我国发掘出土的古贝看,大多数都只有齿纹的一边是完整无缺的,背面往往被磨平或穿孔,这大约是为了携带和保存之便。
④贝币的产生和最初使用可能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在相当长的古代社会中,妇女一直是原始贸易的主要参加者,而海贝作为她们佩戴的贵重装饰品,经过她们之手而成为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那应是很自然的事。
⑤在汉字中,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如财、货、贸、费、赁、赊、赎、贵、赋、赐等等,由此可见,贝币的使用在我国源远流长。
⑥从出土文物和甲骨文材料中我们知道,我国殷商时代主要的货币就是贝。当时一般是把五个贝串在一起,两串形成一个标准单位,称为“朋”。甲骨文有“易多女有贝朋”“光取贝二朋”“贝十朋”等记载。商王将贝朋送给臣属,便是一件大事,须占卜问祖先看看是否当送。而收礼者必须铸铜器来加以纪念。由此可知,贝在当时是很贵重的物品,是财富的价值代表或结晶。
⑦周人取代商人而统治中原时,仍然使用贝币。在西周的社会经济中,货物交换发展,贝的流通数量日趋庞大。如殷代甲骨文中不过是“二朋”“十朋”的数量,而周代的全文中,“百朋”甚至“万朋”等数字就很常见了。个人的交往动辄即有百朋之数,社会上的交易之大自然可想而知。由于天然贝的来源有限,于是出现了各种仿制贝,即以贝为模本,用其他材料仿制而成。现已发现的有蚌贝、骨贝、石贝、陶贝、铜贝、金贝等等。其中,最有重大意义的是贝与铜的结合而产生的铜贝,因为它是同后代的金属铸币连在一起的。周代的铜贝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铸造货币。而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把铜贝发展为一种椭圆形的小铜币,中国的钱币学家称为“鬼脸钱”和“蚁鼻钱”,这是中国古代铜钱的滥觞。
⑧春秋时期,经济进一步发达起来,各种金属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并开始排挤贝币而取得统治地位。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贝币仍在流通,也仍然作为贵重物品而随达官贵人、富有阶层进入坟墓做殉葬品。
⑨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采取了法律手段统一全国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取代了原来繁多的其他实物货币。贝开始逐步退出流通领域,成为单纯的“器饰宝藏”,从而脱去了“一般等价物”的外衣,返璞归真了。秦始皇的措施,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9结合文章第①段,说明贝币之所以成为实物货币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不超过12字)
10文章第④段中有“贝币的产生和最初使用可能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这样说有什么依据。(结合原文进行概括)
11从第⑦段可以看出:周代贝币的流通情况有哪两大特点?请根据原文进行概括。(每一特点都不要超过15字)
12通览全文,对文意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
A.贝币是我国出现时间最早,流通时间最长,流通地域最广的古代货币。
B.在我国货币史上最具有重大意义的几个阶段是:贝币的出现,铜贝的出现,统一的金属币使贝币返璞归真。
C.汉字中,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用“贝”作偏旁,说明贝币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悠久。
D.我国商代的主要货币是贝币,西周主要的货币是铜币,东周的主要货币是金属货币,而秦以后金属货币就统一天下了。
三、表达交流
13根据课文内容,为一本简明科学词典撰写“超低温现象”条目,200字以内。
14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用激光使水蒸气“冷凝”成为雨滴,称为激光造雨。研究表明,利用激光脉冲从空气当中的原子里分离出电子的过程有助于生成羟基原子团,这些原子团可将空气中的硫和二氧化氮变成能够“附着”水蒸气的凝结核,进而使水蒸气“冷凝”成水滴。这就和浴室中的镜子表面出现水雾的原理相同。比起在大气层中撒播盐粒或碘化银颗粒等人工降雨方式,激光造雨是一种更加“清洁”的选择。此项技术尚处初级阶段,能否大规模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答案
1解析:读音分别为:A项,jǐn/jìn,shè,xiān/qiànchǔ,kuàng/guǎng,shèng/chéngjiàng/qiǎng,xìn/xù,mái/mánxuè,bīn/pín,pì。
答案:C
2解析:B项,“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C项,“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D项,“叹为观止”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行云流水”和“叹为观止”都属于望文生义一类的错误。“骇人听闻”是与“耸人听闻”相混淆了。
答案:A
3解析:A项,“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与“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搭配不当;B项,成分赘余,删去“的实验”;D项,句式杂糅,去掉“的结果”和“所取得的成绩”。
答案:C
4解析:语句连贯是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此题文段来自课内第六段,可以确定的是②应该紧连着③,由此可排除A项和D项,然后通读文段可知④是总结性语句。
答案:C
5解析:从月亮的美感和“广寒宫”的“寒”等角度作答。
参考答案:写月亮令人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冰冷的文字让人产生了神奇的遐想。而超低温与“广寒宫”之间的相似点就是“冷”,“广寒”也就是无边无际的寒冷包围着周围的一切,再联想到“超低温”,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6解析:从易于接受的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冰冷”是人们所熟悉的现象,以此来说明,人们就易于理解,然后谈到南极、其他星球,最后再说明“绝对零度”,这样循序渐进,符合人们的接受习惯。
7参考答案: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8参考答案:写“高温”是为了引出“低温”,说明“冷”并不像热那样可以无限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更明显地否定某些人的一些习惯思维。
9解析:从第①段中的第二句便可看出,只要具有双方愿意接受这一特点的物品,都有可能充当实物货币,而贝币便是其中的一种,因此也应该具有这一最根本的特点。
参考答案:交易双方愿意接受的物品。
10解析:因为贝币的流通必然开始于物品交换的贸易活动中,因此妇女们作为原始贸易的参加者便使这种交换成为一种可能。另外,因为妇女们欣赏和喜爱海贝这种贵重的装饰品,所以以此作为交换的货币,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正由于这两点根据,才推测出④段首句的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1)妇女一直是原始贸易的主要参加者。(2)海贝是她们佩带的贵重装饰品。
11解析:从第⑦段中可以了解,周代的贝币使用频繁,流通量很大,个人的交往也有百朋之数,另外这时出现了仿制品,以补充天然贝的不足,这两点应是周代贝币的流通情况的两大特点。
参考答案:(1)贝币的流通数量日趋庞大。(2)天然贝币的来源有限,出现了仿制贝。
12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与原文“而在所有的实物货币中,贝币的流通时间可能是最长的,流通的地域也是最广的”不符;B、D两项,概括不准确。
答案:C
13解析: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超低温”的特征介绍,语言要简练准确。
参考答案:据理论推算,自然界中的最低温度为-273.16℃,这一冷的极限温度被称为绝对零度。研究发现,在接近绝对零度的一个低温区域(一般指-150℃以下)中,许多物质显示出与常温下截然不同的特性,如铅会变得富于弹性,锡会变得易于粉碎,某些导电材料会出现超导性(即电阻消失或接近于零)。这个低温区域被称为超低温,物质在其中出现的奇特现象即超低温现象。
14解析:对文段主要内容概括的方法有:(1)连接段意概括主要内容;(2)自问自答概括主要内容;(3)抓住重点概括主要内容。这里适合运用第二种方法。
参考答案:激光造雨的定义、原理、优点及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