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小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空白/空隙 数轴/压轴 发现契机/锲而不舍
B.对应/应答 藏书/矿藏 迎刃而解/解甲归田
C.恶名/憎恶 缥缈/漂白 扛起重任/力能扛鼎
D.类似/似的 奇数/奇怪 粲然一笑/璀璨夺目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数学家为此创造了“虚数”,这样一来负数开平方的难题就迎刃而解。
B.从实数轴上的“雁翅排开”,发展到复平面上的“烘云托月”,无论数的概念怎样扩大,零的特殊地位始终不变。
C.虚数和复数有没有实际的原型呢?乍看似乎“虚”无缥缈,“复”杂得很。其实虚数和复数都有原型。
D.从自然数到负数和零,再到分数、无理数和复数,数的发展史是否还有更新的篇章?我们且拭目以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数轴上相邻两个整数之间可以插入无限多个分数以填入数轴上的空白,数学家一度认为这下子总算把整个数轴填满了。
B.以零为中心,将所有的整数从右到左依次等距排列,然后再用一根水平直线将它们连起来,这就是“数轴”。
C.浩如烟海的北京图书馆里藏书所包含的信息极多,但仍是有限的,而圆周率却包含着无限的信息,怎能不令人惊叹!
D.圆周率本是圆周与直径之完全确定的比值,但它产生的无穷数列却具有最大的不确定性,我们不能不为大自然的神奇奥妙而感到惊讶和震撼。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 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①③④②⑤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引入虚数固然解决了负数开平方的难题,但也带来了另一个困难——虚数在数轴上没处摆。这迫使数学家创造出一根“虚数轴”,使之与改称为“实数轴”的原来之数轴相垂直。由虚、实两根数轴组成的平面称为“复平面”。实轴上的点是实数,虚轴上的点是虚数。复平面上其余的点就是“复数”,它包含实数及虚数两个部分。零就是实轴与虚轴的交点,是整个复平面的中心,仍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从实数轴上的“雁翅排开”,发展到复平面上的“众星捧月”,无论数的概念怎样扩大,零的特殊地位始终不变。难怪最近在网络上评选一千年来最重要的发明时,零也在被提名之列。我有一首小诗单咏零:
零 赞
你自己一无所有
却成十倍地赐予别人
难怪你这样美
像中秋夜的一轮明月
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
5请赏析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6在《零赞》一诗中,作者为什么用明月比喻零?作者用这首诗有何作用?
7选段中除了运用了比喻说明(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8作者说“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你是如何理解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人类的语言
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可是仔细想想,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正是因为说话跟吃饭、走路一样的平常,人们才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其实这三件事儿都是极不平常的,都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动物的特征。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会烧熟了吃。别的动物走路都是让身体跟地面平行,有几条腿使几条腿,只有人类直起身子来用两条腿走路,把另外两条腿解放出来干别的、更重要的活儿。同样,别的动物的嘴只会吃东西,人类的嘴除了吃东西还会说话。
记得在小学里读书的时候,班上有一位“能文”的大师兄,在一篇作文的开头写下这么两句:“鹦鹉能言,不离于禽;猩猩能言,不离于兽。”我们看了都非常佩服。后来知道这两句是有来历的,只是字句有些出入。又过了若干年,才知道这两句话都有问题。鹦鹉能学人说话,可只是作为现成的公式来说,不会加以变化(所以我们管人云亦云的说话叫“鹦鹉学舌”)。只有人们的说话是从具体情况(包括外界情况和本人意图)出发,情况一变,话也跟着一变。至于猩猩,根据西方学者拿黑猩猩做实验的结果,它们能学会极其有限的一点符号语言,可是学不会把它变成有声语言。人类语言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在于一方面能够把语音分成若干音素(当然是不自觉地),又把这些音素组合成音节,再把音节连缀起来,——音素数目有限,各种语言一般都只有几十个音素,可是组成音节就可以成百上千,再组成双音节、三音节,就能有几十万、几百万。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分析外界事物及其变化,形成无数的“意念”,——配以语音,然后综合运用,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是任何其他动物办不到的。
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人类的视觉最发达,可是语言诉之于听觉。这是因为一切倚赖视觉的手段,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光线,夜里不成,黑暗的地方或者有障碍物的地方也不成,声音则白天黑夜都可以发挥作用,也不容易受阻碍。手势之类,距离大了看不清,声音的有效距离大得多。打手势或者画画儿要用手,手就不能同时做别的事,说话用嘴,可以一边儿说话,一边儿劳动。论快慢,打手势赶不上说话,画画儿更不用说。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但在原始社会的交际情况下,这方面的要求是次要的,是可以用图形来补充的。总之,正是由于采用了嘴里的声音作为手段,人类语言才得到前程万里的发展。
9文章首句“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中的“好像”二字有什么作用?
10人类的语言有什么特征?
11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有哪些优越性?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2为了更好地说明人类语言的特点,本文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简要说明。
三、表达交流
13选择一个数字或者是数学符号,依照作者在文中所作的小诗的特点,表达你对它的认识,表达数学的美。
14近代西方社会发展史表明,数学活动的中心(数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突出成就)在地理上总是与当时政治、文化、经济发达的中心大致吻合。请根据以下图表所示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处空缺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语意连贯。
从15世纪开始,数学活动的中心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又返移欧洲,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重心的转移而在欧洲不同国家之间转移。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等人天文计算的成就标志着数学活动中心转移到了意大利;;
。
参考答案
1解析:读音分别为:A项,kòng/kòng,zhóu/zhòu,qì/qiè;B项,yìng/yìng,cáng/cáng,jiě/jiě;C项,è/wù,piāo/piǎo,káng/gāng;D项,sì/shì,jī/qí,càn/càn。
答案:C
2解析:B项,“烘云托月”应为“众星捧月”。
答案:B
3解析:A项,用词不当,“填入”应为“填充”;B项,不合逻辑,“从右到左”应为“从左到右”;C项,语序不当,“浩如烟海”应修饰“藏书”。
答案:D
4解析:从横线前的“探索精神”联系②选项中的“这种探索精神”来照应,选项中没有以②开头的选项,那么,可以退而求其次,从A、C两项中选择选项。在这两个选项中①⑤在一起,可以不用考虑,只需思考③的位置。③中有“因此”和“这种……秩序”,显然放在句末更恰当。
答案:A
5解析:赏析句子,要先看句中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然后评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这句话用“雁翅排开”“众星捧月”比喻数轴、复平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个复平面上的水平直线是实数轴,负数正数分列左右,零居中央,与之相垂直的是虚数轴,它上面的点则是虚数,而复平面上的其余任何的点则为复数。用“众星捧月”这一成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虽然数的王国不断扩大,但是零的王者地位始终不变的状态。
6解析:第一问注意找出“零”和“明月”的相似点,第二问主要从比喻修辞的作用来回答。
参考答案:(1)以中秋明月喻零,皆为圆形,得其形似;又因零“成十倍地赐予别人”,而月亮把光芒洒向大地,得其神似,可谓形神兼备。(2)小诗写出了零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零的赞美之情,使说明生动活泼,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引起读者兴趣。
7解析: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作引用、下定义等几种。
参考答案: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如“由虚、实两根数轴组成的平面称为‘复平面’”。
8解析:解答此题可结合文中对数的形象描绘,从自己平时对数学的理解和感悟以及诗词等方面涉及的数学知识等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作者是成就卓越的物理学家,但也具有极高的艺术天分和形象思维能力,他用“实数轴上的‘雁翅排开’”“(零)你自己一无所有/却成十倍地赐予别人/难怪你这样美/像中秋夜的一轮明月”等语句告诉我们“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数学的热爱之情。确实,只要我们怀着一腔热爱之情,用心感悟,就会感受到数学之美,如我国古代,很多诗人以数字入诗,情趣无限。
9解析:从科普文用词缜密准确的角度,结合本句和下文的内容作答。
参考答案:“好像”表示一种猜想,是一种表面现象,已隐含着否定“极其稀松平常”这种说法,并与后文的“实在”相呼应。“好像”这个修饰词起着限制作用,使意思表达得十分准确,加强了文章的逻辑性。
10解析:从文章第二段中概括答案。
参考答案:人类语言是使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之一,它以声音作为手段,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11解析:根据文章第三段的内容概括答案。
参考答案:(1)不易受阻碍;(2)有效距离大;(3)不影响手的活动;(4)速度快。
12解析:结合全文,从内容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
参考答案:课文为了说明人类语言的特征,阐释“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这一事理,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第一段通过作比较,说明人类语言非同小可,它使人类有别于其他的动物;第二段,通过作比较,说明了人类语言的特点,从而揭示“人类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这一事理;第三段通过声音与画画儿、打手势作比较,说明人类语言能够前程万里地发展的内在原因。
13解析:要抓住所选数字或者是数学符号的特征,用形象生动的文字表达。
参考答案: ≈(约等于)
你是一泓清水
在微风的吹拂下
开了涟漪
这细微的涟漪里
映照的却是横无际涯的海洋
你是双飞的乳燕
在湛蓝的天空里
舒展着翅膀
在这单薄的翅膀上
装载的却是寥廓无垠的苍穹
14解析:图表中三个时期、三个地点分别对应当时的数学成就,文段也有三句话分别予以阐释,三句话的关键词都是“活动中心”,根据关键词的不同位置,选用不同的句式表达。
参考答案:(这个活动中心)随着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转移到了英国,它的标志是牛顿对微积分的研究及牛顿学派的学术成就。其后,受18世纪大革命的影响,加上蒙日对微分几何的贡献和蒙日学派的研究成果,法国成为了(数学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