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小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赝品/服膺 寒伧/伧俗 怪诞/垂涎三尺
B.誊写/荣誉 瘦削/削弱 租赁/严惩不贷
C.筵席/延安 女佣/佣金 抹布/转弯抹角
D.妩媚/怃然 积攒/攒射 瞌睡/溘然长逝
2下面语段中的空缺处,应依次填写的关联词、副词是( )
她没有漂亮的衣装,没有珠宝首饰,总之什么也没有。( )她爱的( )就是这些,觉得自己生来就是为享受这些东西的;……她有一个有钱的女友,那是学校读书时的同学,现在呢,她再也不愿去看望她了,( )每次看望回来她总感到十分痛苦。( )伤心、懊悔、失望、痛苦,她会连哭好几天。
A.然而 唯独 因为 甚至
B.可是
偏偏
因为
而且
C.但是
确乎
由于
由于
D.然而
偏偏
因为
由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我很穷,但我不怨天尤人。因为我知道,物质上的贫穷是可以改变的,怕就怕精神上的贫穷。
B.难道我们中国队与韩国队相比就那么糟糕吗?我想未必,中国足球现在大可不必自惭形秽。
C.要牢固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观念,坚持以质取胜,瞄准先进,梦寐以求,努力做到经济发展高水平、文化发展高品位、人的发展高素质。
D.听了他这话,大个子和小个子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办才好。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③⑥①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⑥④
C.⑤②①⑥④③
D.⑤③①②④⑥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8题。
她先看了几副手镯,再看一串珍珠项链,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制的镶着珠宝的金十字架,做工极其精巧。她戴着这些首饰对着镜子左试右试,犹豫不定,拿走也不是,放下又舍不得。她嘴里还老是问:
“再没有别的了?”
“有啊。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你都喜欢什么!”
忽然她在一个黑缎子的盒里发现一串非常美丽的钻石项链,一种过分强烈的欲望使她心都快跳出来了。她拿起项链,手也直抖。她把它戴在高高的衣领的外面,对着镜中的自己看得出了神。
然后,她焦急而迟疑地问:
“你可以把这个借给我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一把搂住了朋友的脖子,亲亲热热地吻了她一下,带着宝贝很快就跑了。
5选文首句连用了三个“看”字,有何作用?
6“我只借这一件”这句话表现了玛蒂尔德什么样的心态?
7这部分文字写出了玛蒂尔德借项链过程的心理变化的三个阶段,请简要概括。
8选文中写了玛蒂尔德和朋友对待项链的不同态度,有何作用?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保护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点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哪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炉火前,然后伏案写道:“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力协助。”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仆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道: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热心的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恳切的介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
他突然坐下来,伏在珀蒂帕的桌子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地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话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据郝运译文删改)
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B.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C.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D.给总教主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这表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
E.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10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11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12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三、表达交流
13根据课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一夜风流项链即锁链
14仿照下面的句式写几句话,说出自己心中的陶醉。
例句:她陶醉于艳压群芳的美丽之中,陶醉于成功的自豪中,陶醉于这些人对自己的殷勤献媚中,陶醉于妇人们所认为最甜美最美满的胜利中。
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读音分别为:A项,yàn/yīng,chen/cāng,dàn/xián;téng/yù,xuē/xuē,lìn/dài;yán/yán,yōng/yòng,mā/mòwǔ/wǔ,zǎn/cuán,kē/kè
答案:A
2解析:这一段描述了玛蒂尔德因为境况的困窘引起的种种消极情绪,第二句紧承上句,语气发生转折,后两个填写处都是引出原因的,分别用“因为”“由于”。
答案:D
3解析:C项,“梦寐以求”指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不符合语境,应是“孜孜以求”,“孜孜以求”指努力不懈地追求。
答案:C
4解析:因为一个人有了①句中的“高尚的道德追求”,才能够做到②句中的“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正因为能够勇于承担②句中的“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才能够做到④句中的“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因为能够“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够做到⑥句中的“自尊、自爱、自强、自律”。为此,该题第二个句号前的四道横线上应依次填上①②④⑥。而⑤③则是对“人格”的界定,其中⑤界定范畴,③界定内涵。为此,该题第一个句号前的两道横线上应依次填上⑤③。据此,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项。
答案:D
5解析:联系上文的语境,联系玛蒂尔德的身份作答。
参考答案:三个“看”字,连续性很强的动作描写,把未见过上流社会场面的小妇人在突然见到这么多贵重首饰时眼花缭乱的神态和兴奋不已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6解析:联系上文的“焦急”“迟疑”等词作答。
参考答案:“只”“一”强调自己借得少,表现玛蒂尔德想马上借到又怕不能如愿的心情。
7解析:抓住对玛蒂尔德的一系列个性化的动作、神情和语言的描写来概括。
参考答案:(1)发现项链时高兴;(2)开口借时的担心;(3)借到后的狂喜。
8解析:可以主要从两个人物的语言入手分析。
参考答案:玛蒂尔德见到项链的惊喜、借项链时的忐忑及借到项链后的狂喜与福雷斯蒂埃太太的慷慨大方、平静作了对比,在情节发展中起到了暗示和铺垫的作用。
9解析:A项,因果不当;B项,“照应上文”不准确;E项,因果不当。
答案:CD
10解析:结合玛兰的所作所为和个性化的语言作答。
参考答案:(1)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2)伪善,爱慕虚荣,自高自大;(3)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
11解析:注意报道中的内容与小说的情节的关系。
参考答案:(1)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2)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3)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12解析:不脱离原文,观点明确,论述合理,理由充分即可。
参考答案: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①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黑暗现实;②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③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①抓住“保护人”时刻想要保护他人的这一突出心理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②以“保护人”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③通过“保护人”含义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特色。
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①以“保护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②以“保护”与“被保护”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③围绕“保护人”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线索,使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
13解析:内容要符合课文,形式要注意对仗。
参考答案:十年艰苦辛劳变徒劳(或:十年劳苦少妇变老妇)
14解析:句式相同,内容要扣“陶醉”。
参考答案:我陶醉于优美优雅的舞姿之中,陶醉于兴奋的动作中,陶醉于自己光荣的成绩中,陶醉于自己认为异常完备而且甜美的凯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