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小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芭蕾(lěi) 奇葩(bā)
倏忽(shū)
生死攸关(yōu)
B.痴迷(chī)
炽热(zhì)
迷惘(wǎng)
置若罔闻(wǎng)
C.摩挲(suō)
婆娑(suō)
幅员(fú)
一副眼镜(fú)
D.蔼然(ǎi)
暮霭(ǎi)
耽搁(dān)
虎视眈眈(dān)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以郑板桥为例,他一生愤世嫉俗,痛心疾首,其全部画作,几乎大都以兰、竹、石为创作题材。在官场腐败、小人得志、阿谀奉承之流青云直上的肮脏世道下,他的孤独、苦闷和愤懑,唯有寄情于兰、竹。通过对花鸟画的拟人化构想,进而针砭时弊。但这些把文人画发展到极致,且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花鸟画创作,由于大多是士大夫阶层中那些同道文人们之间的一种心灵上的对话,其绘画语言、语法上常常表现出晦涩难懂,就难免会曲高和寡,而不能为各阶层大多数人所接受。
A.愤世嫉俗 B.痛心疾首
C.青云直上
D.曲高和寡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广州展览馆是广东省最有影响的展览馆,也是广东现代建筑中的佼佼者,它建于1969年,其造型、质量在当时是第一流的。
B.历经70余年的连锁品牌经营,许府牛杂的美味已享誉国内外。在美味之外,它成功的秘诀还在于不断地创新推动其发展。
C.购房者逐渐意识到,不仅购买品牌房产有利于自身居住条件的提升,而且也能通过投资取得丰厚的回报。
D.对于那些无视相关规定,携带大型犬只等可能危害他人安全的宠物进入公共场所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罚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把一群人送到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荒岛上,让他们在“原始状态”下开始新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结果可想而知,大家选择了公平
②因此结论是: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公平优先
③每个人对未来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将来是穷还是富
④现在,让他们协商,建立一个他们心目中“公正”的社会
⑤因为不知道自己将来的收入如何,支持效率就可能承担饥饿的风险
A.④②⑤③①
B.③④①⑤②
C.①③⑤④②
D.①⑤③④②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8题。
“等散场。等她出来。”
我立刻明白,是一对恋人同来等退票,只等到一张,因此小伙子让姑娘先进去了。我倏地忆及自己的青春,一些当年的荒唐与甜蜜场景碎片般闪动在我心间,我不由表态:“啊,你比我更需要……你进去吧!”
我把票递给他,他接过去,仔细地看了一下排数座号,退给了我,我那张票是头等席,180元一张,他是等我主动打折么?我忙表态:“不用给钱,快进去吧!”他却仍然把我持票的手推开了。
我觉得这个小伙子很古怪。
小伙子很难为情,解释说:“我答应在外面等她……她也许会随时提前出来……我还是要在这儿一直等着散场……”说着便扭头朝剧场大门张望,生怕在我们交谈的一瞬间,那姑娘会从门内飘出,而他没能及时迎上去。
我抛开那小伙子,跑向剧场大门。小雨如酥,我险些滑跌在门前的台阶上。从每扇门的大玻璃都可以看到前廊里亮着的灯光,可是我推了好几扇门都推不开。后来我发现最边上的一扇是虚掩的,忙推开闪进。前廊里有位女士,我走过去把票递给她,她吃了一惊,迷惘地看看我,摇头;紧跟着前廊与休息厅的收票口那儿走来一位穿制服的人。显然,那才是收票员。他先问那位女士:“您不看了吗?”又问我:“您是……怎么回事儿?”我发现先遇上的那位女士,不,应该说是一位妙龄女郎,站在前廊门边,隔着玻璃朝外看,我也扭身朝外望去,只见那个小伙子仍在原地,双臂抱在胸前,痴痴地朝剧场大门这边守候着……
5“我”把票无偿让给小伙子时,他拒绝了,从中可以看出小伙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6“我”是一个狂热的芭蕾舞迷,为什么“我”还要把票让给他?
7既然小说的主人公是小伙子和妙龄女郎,为什么却写了那么多关于“我”的内容?“我”在文中究竟有什么作用?
8根据这部分文字,简要分析微型小说结构精巧的特点。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静 流
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歌曲,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我喜欢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小精灵,弟也喜欢,我们都记得捉放蜻蜓是儿时最喜欢的游戏。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一些小虎队的歌曲,唱得投入而动情,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为了实现愿望,弟又转向别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弟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求就此止步。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人世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路?
对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怼的。他整日整日地不回家,在外面游荡,抽烟,喝酒,看录像,甚至赌博。父亲对于弟的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竟日摆着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也不看弟一眼。他们犹如宿敌,冷战,僵持,中间横亘着大片大片的沉默,黑夜般深不可测,没有光亮。
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我那时已在江南。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闾巷烟火的不易。弟方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尘埃随之落定。
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饭后,父亲递一支烟给弟弟。弟弟点火,两人抽一口,吐出,对望,烟圈上旋,被风吹着,袅袅散去。一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展望着他含饴弄孙的晚景。
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地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另一面。
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
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孤独症患者。不能接受现实的是我父亲。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地指向天空。弟头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他一边安慰父亲,鼓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弟开始不停地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侄儿一点反应也没有。弟说,他不会放弃。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著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则有坚韧自持的力量。
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到底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
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我说,你放心吧。
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父亲对弟的赞许是在他走后才说出来的。
(改编自李丽娟的作品)
9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
10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1)拍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喝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挺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
12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
13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
三、表达交流
14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
(微型小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
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话重新表述。(不超过40个字)
15联想生活信息,精心设计三个人物的关系,借助联想和虚拟,构思情节,设计对话。(不超过100字)
(1)青年女子(双眼一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老)年男子(沉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老)年女子(蛮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A项,“葩”应读“pā”;B项,“炽”应读“chì”;C项,“副”应读“fù”。
答案:D
2解析:B项,“痛心疾首”指(对某事)痛恨到极点,这里“某事”无所指。
答案:B
3解析:B项,句式杂糅,删去“推动其发展”;C项,语序不当,把“不仅”移至“有利于”前面;D项,去掉“对于”,恢复“那些……人”的主语资格,或删掉“受到”。
答案:A
4解析:③句紧接题干的文句,陈述到荒岛后的现状,它与题干的文句共同构成一个情境。④句是提供选择余地,①句是作出选择,⑤句是解释为什么会作出这一选择,②句是得出结论,因此④①⑤②形成一个符合事理逻辑的句群。
答案:B
5解析:注意小伙子难为情的解释。
参考答案:小伙子答应在外面等那女孩,可见他是一个遵守承诺的人,对爱情充满了信心和憧憬,坚贞朴实。
6解析:对
“我”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我被“小伙子”感动了,想成全他们。更重要的是,“我”想起自己年轻时的行为,想起当年那些“荒唐与甜蜜场景”,在感情上与小伙子达到一种共鸣。也许“我”当年也做过像小伙子一样的“傻事”。
7解析:此题考查小说人物的作用。“我”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是全文的线索。
参考答案:“我”是小说的线索,是他们爱情的见证者。
8解析:从这段文字不断设置悬念的角度作答。
参考答案:先是剧已过半,小伙子还在等退票,让我们颇感意外。接着悬念揭开,小伙子在等心上人退场。然后悬念又接踵而来,“我”愿意赠票,小伙子却拒绝了。情节在不断
地设疑解疑过程中,使微型小说结构精巧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9解析:此类题的答题模式是,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参考答案:为本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作铺垫。
10解析:弄清这些动词的本义,然后联系上下文作答。
参考答案:(1)“拍拍”:表现父亲对弟弟的信任、安慰和鼓励。
(2)“喝令”:以强硬的方式表现出父亲对弟弟疼爱的心理。
(3)“挺直”:既表现了父亲要帮助弟弟面对磨难的坚强决心,又表现出父亲为能帮助弟弟而感到满足。
11解析:回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如,“弟方知道,父亲对
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有了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参考答案:(1)弟弟终于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或“弟弟知道了父亲对他的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2)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设计的;(3)父亲拿出积蓄为弟弟买了出租车;(4)弟弟发现了父亲的软弱;(5)父亲知道了弟弟的执著、坚韧。
12解析:四个画线句子在写法上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再把画线句子与原文比较,发现四个句子都运用文学色彩很浓的词语来描写抒情。这几个句子都独立成段,在结构上,具有过渡的作用。
参考答案:(1)运用比喻,以有形写无形(答“具体可感、生动形象”也可);(2)独立成段,过渡自然简洁;(3)叙事者“我”通过评说,表达感受、看法。
13解析:题干很明确提出,写出“两点”感悟。应先从弟弟自身的角度考虑,再从弟弟的成长与父亲关系的角度来考虑。
参考答案:(1)成长就是学会承担责任、懂得关心、体谅父母;(2)成长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过程。
14解析:首先抓住对象“微型小说”,接着弄清比喻说法“关节处”“结穴处”等句的具体含意,再用平易朴实的话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关键地方写得生动就满篇生色;结尾点题处应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15解析:三个人物的关系要明确,对话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注意“双眼一瞥”“沉吟”“蛮横”三个词的暗示作用。
参考答案:(1)爸,赵局长的案子发了,您可得当心哟!那天……
(2)甭怕,你爸自有办法
(3)怕什么!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那钱厂长不就是给咱家点点(宠物狗名)买了根金项链嘛,大不了把点点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