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小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故垒(lěi) 还酹(luō) 强虏(lǔ)
B.萧瑟(sè)
料峭(qiào)
舞榭(xiè)
C.纶巾(lún)
狼狈(bèi)
凝噎(yē)
D.狼居胥(xū)
巷陌(hàng)
公瑾(jǐ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经过一年或多年)
B.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酒杯)
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对付,抵挡)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忍受)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一个主张豪放,一个主张柔婉,虽然彼此带有一定的“水火不容”,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重词作本体的动机,可谓殊途同归。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提倡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他们的观点交相辉映,令人耳目一新。
A.水火不容 B.殊途同归
C.交相辉映
D.耳目一新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8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两句有何作用?
6本词为什么要将“周郎”和“赤壁”并称?
7简要分析上片的写景。
8有人说,词的最后一层含有消极成分,与全词豪壮的情调不合,你是怎么看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9~11题。
钗头凤
陆 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注: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琬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欢唐琬,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琬不期而遇。此情此景,令陆游怅然久之,赋《钗头凤》一词。
9《钗头凤》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11对词中“人空瘦”的“空”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三、表达交流
12将“苏东坡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们走来”一句话扩展成不少于50字的一段话。
13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续写两句话,构成排比句,所填内容须是中国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诗言志”,诗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诗中闪耀着诗人思想情操的光芒。试问,屈原如果没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怎能写出撼人心魄的《离骚》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A项,“酹”应读“lèi”;C项,“纶”应读“guān”;D项,“巷”应读“xiàng”。
答案:B
2解析:D项,
“堪”:可以。
答案:D
3解析:A项,“水火不容”比喻双方观点根本对立,不能相容,用了“双引号”表示否定,因而正确。B项,“殊途同归”指从不同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使用正确。C项,“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使用不恰当。D项,“耳目一新”指看到的和听到的都变得很新鲜,与以往大不相同。正确。
答案:C
4解析:此题要结合前后文的语意,并注意横线中的几个句号,分清几层意思。可以用排除法。第一处选填④与②句都不能与前面的语意很好地衔接,因为第③句是对“成熟的向日葵”的赞美,故排除B、C两项。比较A、D两项,第②句交代对象“我家的这几株初出茅庐的向日葵”,⑥⑤①④句是对其具体评述,而D项把第②句放入①⑤与⑥④之间显得语意混乱,所以选A。
答案:A
5解析:注意“大江”和“风流人物”这两个意象。
参考答案:词的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时空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作者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极大。
6解析:作者借年轻有为的周郎抒发自己的情怀。
参考答案: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用,表明了词人对他的敬仰,到下片再着力写周瑜的才华和功勋,英雄形象就变得格外鲜明了。
7解析:这首词里的写景用词洗练生动,着墨不多,却能表现出气势雄伟的“江山如画”的景象。
参考答案:在写景方面,如“乱石穿空”写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巨浪惊险,“卷起千堆雪”写江水汹涌澎湃,这三句描写江山气势,有声有色。
8解析:结合本词的主旨作答。
参考答案:“多情”是古代诗词中的一个常用语,有多种含义,本词中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华发”固然使人生悲,这种悲是因为尚未实现青云之志。“人生如梦”则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统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9解析: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夫妻被迫离异的深哀巨痛。
参考答案:词中记述了词人与唐琬在沈园相遇,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
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10解析:注意题干中的“主要”二字,分析作用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见,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是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强烈的感情对
比。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鲜明的形象对比中,充分地展示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的精神折磨和痛苦。
11解析:联系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我认为用得好。以前的唐琬,肌肤是那样的红润,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如今,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她憔悴,消瘦了。“人空瘦”句,虽写的只是唐琬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像词人一样,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着;像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啊!不然,何至于瘦呢?“人空瘦”著一“空”字,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表现无遗。
12解析:该句的句子结构已经比较完整了,我们不妨着眼于句子内部,从使句子充分的角度来考虑,采用“定语排比”或“状语排比”的形式对原句进行适当的扩展。
参考答案:身系着眉州父老的期望,心系海南百姓的嘱托,带着太白诗仙的英气,携着前世渊明的旧梦,苏东坡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们走来。
13解析:句式用反问句,内容必须是中国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杜甫如果没有一腔炽热的忧民之情,怎能写出动人心扉的“三吏”“三别”呢?辛弃疾如果没有一副收复失地的爱国衷肠,怎能写出回肠荡气的《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