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棱县职业技术学校(普高试卷)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绥棱县职业技术学校(普高试卷)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30 15:4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绥棱县职业技术学校(普高试卷)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民主选举首领   C.世袭制   
D.分封制
2、“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
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广建诸侯藩国
B、区分血缘亲疏
C、保证法律执行
D、巩固分封秩序
4、《墨子 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5、《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地域联系
6、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7、下列各项制度中,属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


A、刺史制、封国制
B、三省制、封国制
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一省制、刺史制
8、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9、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0、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下列哪一位皇帝?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明太祖
1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12、我国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
国家统一安定的需要
B
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
C
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3、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14、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汉武帝时“中朝”的设置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古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对后世影响很大。据此回答16~19题
16、下列历史现象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A、爱琴文明→西方文明→希腊文明  
B、爱琴文明→希腊文明→西方文明
C、西方文明→爱琴文明→希腊文明  
D、希腊文明→爱琴文明→西方文明
17、下列体现人民在民主政体下的权力或思想,其中是雅典民主政治创造的有


①2004年克里在家乡波士顿投票选举总统
②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国会又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美国国会有权弹劾总统;美国法官终身制,但国会有权弹劾法官
③2002年3月上旬,英国国会即将就有关伊拉克问题进行辩论
④举手表决成为我国人大代表行使职权的主要方式之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8、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A、这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B、规定了极为严厉的债务奴隶制
C、法律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D、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
19、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A、《十二铜表法》制定
B、罗马公民法的制定
C、罗马万民法的形成
D、查士丁尼法典的编成
20、“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根据这段谈话判断其中的“我“是哪国人? (

A、美国人 B、英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
21、19世纪英国政治家评论道:“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女王多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这反映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征是


国王是国家元首
B、国王“统而不治”
C、国王任命内阁首相
D、国王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22、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如此高度评价林肯,是因为林肯政府(

A、巩固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B、满足了人们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23、下列关于联邦政府三权分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会拥有立法权和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利
B、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在白宫办公
C、联邦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
D、总统及其内阁向国会负责
24、美国建国之初面临的两大问题的


A、建立民主制,确保共和制
B、加强中央集权,确保共和制
C、实行地方分权,建立民主制
D、加强中央集权,废除黑人奴隶制
25、下列关于法国共和体制的确立过程,最准确的是


A、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B、君主专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C、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26、“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有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灾难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新道路的开始。据此回答27~30题。
27、《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


A、外国列强大批入侵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   
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28、一些西方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英国的正当贸易权利而战的。对这种观点的正确评价是


A、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B、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C、揭示了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D、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
29、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30、有关《资政新篇》理解错误的是:


A、
太平天国后期所颁布的
B、
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C、
主张向西方学习
D、表达了农民阶级的理想与追求
答题卡
选择题答题卡: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31题15分,32题15分,33题10分。)
31. 1839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虽然这封信没有送出,但是它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以下为这封信的摘录:“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选自《新全球史》(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
(1)通过林则徐的这封信,你能提取怎样的历史信息?(5分)
(2)假如维多利亚女王收到了这封信,女王能满足林则徐的要求吗?为什么?(5分)
(3)当时中英两国的“宪典”是怎样制订的?(5分)
3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材料二、对于实力的强弱,也需要做一点具体分析。事实上,还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不少朝野人士就纷纷指出,就军力和经济力量而言,日本并没有绝对必胜的优势 即拿两国的海军实力来说,日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拥有优势,但在川坚炮重上则有所逊色,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雷艇。即便是北洋陆军,虽在装备上总体说来落后于日本,但也并非一无长物。如日本就有学者认为,北洋陆军装备就有德制的毛瑟枪和克虏伯野炮,就“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炮的日军优越”。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受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远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说出理由。(5分)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5分)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5分)
33、17—19世纪,英美法德等国先后建立起近代资本主义政体,走上资本主义民主道路。
请回答:(10分)
(1)列举近代四国在资本主义政体确立过程中制定的宪法或宪法性质的文献,并说明这些文件分别规定了怎样的政体?(8分)
(2)德国和其他三国的宪法或宪法性质的文件最大不同点是什么?(2分)
高一历史期中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C
C
A
C
A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B
A
A
B
C
D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C
B
A
C
D
A
A
D
二、非选择题:
31.(15分)(1) 清政府闭关锁国,虚骄自大;禁止鸦片输入,维护国家利益;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等。(言之成理皆可)
(2)不能;原因:①英国国力强大,不会理会;②英国正准备寻机向中国开战,开拓市场;③当时英国为君主立宪制,女王并无实权。
(3)英国是通过议会制订;而中国根据皇帝旨意制订。
32..(15分)
A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B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
C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
33、(10分)
(1)
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2分)
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规定法国为总统共和制(2分)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颁布,规定美国为总统共和制(2分)
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2分)
(2)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2分)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