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分层测评(三)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2016·嘉兴高二期末)如果191
( http: / / www.21cnjy.com )4年以100计,1916年美国对英、法、俄的输出则为389.7,达32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德、奥、匈等盟国输出为0.68,为115.9万美元。上述情况说明在参战前美国( )
①放弃中立主义政策 ②奉行国家利益优先战略
③已倾向协约国 ④综合国力世界第一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1916年,一战早已进入白热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法俄是协约国,美国对他们的输出远远超过了对同盟国的输出,说明美国参战之前已经站在了协约国这一边,但未参战的美国依然号称中立,故①错误;美国出于自己国家利益考虑才会倾向于协约国,故②正确;数据可见③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当时美国综合国力世界第一,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2.(2015·天津高考)一战爆发后,远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解析】 材料的主旨意图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是要讲德日矛盾激化,而是讲日本对德宣战的意图,故A项错误;日本的种种对德参战的理由都是借口,都为了掩盖其参战的意图,即瓜分世界,争夺利益,故B项正确;日本本身的这些行为并不能维护英日同盟的利益,维护英日同盟利益只是一种借口,故C项错误;保护东亚和平也是一种借口,故D项错误。
【答案】 B
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错误分析是( )
A.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
B.苏俄退出战争为同盟国胜利创造了条件
C.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
D.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解析】 一战的胜利方是协约国,故B项错误。
【答案】 B
4.1918年9月底10月初,协约国向德国发起全线攻击,这次军事行动的直接后果是( )
A.促使同盟国集团瓦解
B.促使德国皇帝退位
C.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D.突破了德军的“兴登堡防线”
【解析】 1918年9月底,协约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队全线出击,突破了德军“兴登堡防线”。德军连连败退,导致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进而引发德国国内政治危机,德皇被迫退位。
【答案】 D
5.1919年11月,德国柏林发生了工人起义。这次起义( )
A.引发了基尔军港的水兵暴动
B.推翻了德皇威廉二世的统治
C.是在协约国的领导下进行的
D.直接导致了德国前线的溃败
【解析】 1919年11月9日,德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柏林的工人起义,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逃往荷兰。柏林起义是在基尔军港兵变的影响下发生的,而在这之前,德军已成溃败之势;A、C、D三项的叙述都不正确。
【答案】 B
6.“协约国有广大的殖民地和较多的盟邦,而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盟国从战争一开始就被封锁起来。阵地战预决了战争的结局。”上述观点反映出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有( )
①经济实力处于劣势 ②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③美国参战加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④在制海权方面处于劣势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阵地战标志着德国速决战计划的破产,说明②正确;“从战争一开始就被封锁起来”说明①④正确;而③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C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1914年8月19日,他在向美国
人民发表的讲话中声称:“……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
材料二 ……到1914年底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作了“安排”。为了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
材料三 (1917年)4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2日,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威尔逊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我国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国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是什么?联系材料二,用一句俗语或成语概括美国在大战初实行这种政策的目的。
(2)材料三中,美国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借口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参战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实质是什么?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美国外交政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解析】 材料一的信息是“中立”,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的信息是美国与协约国间有生意可做,并发了横财,材料三的信息是美国参战。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回答;第二小问要结合材料二的信息,文史结合,提炼答案。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为……而战”回答。第(3)问,只需根据材料二提炼即可。第(4)问,考查深层次分析能力,“实质”和“基本原则”都应围绕国家利益回答。
【答案】 (1)保持“中立”。目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2)宣布参战。借口:要为世界和平与各民族的解放而战。
(3)美国的借款主要在协约国,不希望同盟国获胜,即美国与协约国的利益关系太深。
(4)实质:无论初期“中立”,还是后期参战,实质都是为了利益,即大发战争横财,掠夺战利品和战后称霸。基本原则: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