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业分层测评(十一):走向世界大战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业分层测评(十一):走向世界大战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30 16:0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业分层测评(十一)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以英国人李顿为团长的国联调查团在对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侵占中国东北的事件进行调查后,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是因为“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李顿认为“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的依据是(  )
A.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C.国联对日本侵略者的制裁
D.中国的革命运动
【解析】 虽然李顿调查团确认日本为侵略者,但并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制裁,反而为日本侵略辩护,说中国的革命运动“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
【答案】 D
2.美国“中立”政策对法西斯侵略起到了绥靖作用,主要是因为它(  )
A.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B.不给苏联以“中立国地位”
C.不向发生内战的国家出售武器
D.支持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
【解析】 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是绥靖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策的具体表现,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是对“中立”政策负面作用的总结性表述,故选A项。
【答案】 A
3.“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事实证明,这一“证书”(  )
A.给欧洲带来两年的和平
B.刺激并便利了德国的侵略
C.推动了三国轴心的建立
D.直接促使《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解析】 该“证书”不仅没有带给欧洲和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反带去了战争,故A项错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证书”实为《慕尼黑协议》,是1938年9月签订的,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利益,从而刺激了德国的侵略野心,故B项正确;三国轴心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法西斯国家联盟,领导者是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及与他们合作的一些国家和占领国,与该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8月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与材料无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二战回忆录》)这句话揭示了(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意大利法西斯
B.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有重大责任
C.凡尔赛和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
D.捷克斯洛伐克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
【解析】 题干材料体现了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由于英、法、美等国的“善良的软弱”而助长了德、意、日法西斯的“邪恶的刻毒”,从而没有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选B项。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 B
5.丘吉尔在1919年的一次演讲中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类的两个强大的支脉,斯拉夫人和条顿人(古代日耳曼人的一支),在目前都陷于最深的灾难之中。一个曾是我们战时的敌人,一个曾是我们的朋友……如果他们走到一起,那是绝对不可取的。”下列条约的签订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预言的是(  )
A.《布列斯特和约》
B.《慕尼黑协议》
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反共产国际协定》
【解析】 丘吉尔的演讲是在1919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当时的敌人是苏俄。材料中“战时的敌人”自然指的是德国,因为一战中英国与德国是主要的对手,而能说明苏德走在一起的事件只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故选C项。
【答案】 C
6.1939年8月,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向德国法西斯妥协
B.苏联出于自身的国家安全考虑
C.苏联要遏制大战的爆发
D.苏联欲借德国的力量打击英法
【解析】 《慕尼黑协议》使苏联集体安全的努力归于失败,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出于自身的国家安全考虑,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答案】 B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12月,苏联拟定了一项关于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苏联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参加
国联;不反对在国联范围内缔结反对德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同意让比、法、捷、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和芬兰其中某几个国家参加这个协定,但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一旦遭到侵略国的军事进攻,各参加国应相互提供外交、道义和可能的物质援助。
材料二 1934年2月,法国也提出了一项建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欧洲集团安全体系的建议:对德国毁约扩军行动采取强硬立场,不承认其合法性,坚持维护国联,维护欧洲现存的国际秩序和领土边界;加强法国的欧洲同盟体系,创建一个由若干区域性防御条约和互助公约构成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材料三 1935年6月,英
( http: / / www.21cnjy.com )德两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英国同意德国提出的要求,即德国海军舰艇总吨位同英联邦成员国舰艇总吨位的比例为35∶100;德潜艇总吨位同英联邦成员国潜艇总吨位的比例为45∶100。这与《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国海军实力限额相比大幅度增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苏、法两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建议的相同点。苏、法两国为什么都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为什么要求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
(3)材料三中,英国为什么要同德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
(4)为什么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在二战前没有建立起来?
【解析】 第(1)问,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国联范围”“维护国联”及两则材料中都涉及的国家——德国去分析。第(2)问,要从地理位置上考虑,一是对德国形成包围之势,二是给自己一个缓冲地带。第(3)问,关键要结合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传统政策——大陆均势政策分析回答。第(4)问,要从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及德国的灵活外交去总结。
【答案】 (1)相同点:都主张在国联范围内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防御的主要对象是德国。原因: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面临德国侵略的威胁。
(2)互相承担抵制德国侵略的责任,形成对德国的包围;在德国进攻苏联时,有一个东方的屏障。
(3)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扶植德国,抑制法国。
(4)英、法、苏等大国矛盾重重,英法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欧洲霸权之争,英国不希望法国过于强大;英法与苏联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矛盾,互不信任;德国采取灵活的外交,分化瓦解欧洲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