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三峡情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三峡情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31 20:5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5课《三峡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读,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积累词语。3.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诗句,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思乡之情。
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积累词语。
读懂诗句,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及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新词卡片;有关三峡的学习资料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三峡风光图:(学生欣赏,教师讲解)这就是神奇的长江三峡,其中峡区长约93公里,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两岸悬崖绝壁、青山叠翠,风光秀丽,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说它是我国的风景名胜,的确是名符其实。三峡位于长江中游,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
  三峡不但美丽,而且还孕育了许多的优秀儿女,他们有的虽然离开了家乡,但他们的情却永远留在了三峡,留在了家乡。万州诗人湛明明、湛泉中就写下了这首优美的诗。(板书课题:三峡情)www.21-cn-jy.com
2.交流过渡:从题目上看,这首诗围绕哪一个字在写?(生答:情)师:那是怎样的情呢?让我们在下面的学习中去感受吧!2·1·c·n·j·y
二、诵读诗歌,初步探究。
(一)读课文,学习字词
1.老师范读课文。
2.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生字:篙



3.学生自由读生字,把字音读准。
4.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记住生字。
5.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篙”和“驾”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痴”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1)不聪明;(2)极度迷恋某种事物;(3)呆。文中是第二种意思;“巫”的笔顺不要写错(横、竖、撇、点
、撇、点、横)。
6.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评议。
7.学生读课文:集体读、分组读、指名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逐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1.全文共有四节,每节都以“三峡雨,三峡云”开头。
2.(1~2节)作者回忆起在故乡渡过的童年生活;牵动了思乡之情。
3.(3~4节)诗人身处异乡,仍如梦如痴的眷念着故乡的山水。
4.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学习体会。
三、教师小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背诵。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组词。
篙(

驾(

锦(

恰(

2.写出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句子。
3.摘录本文中的比喻句。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组词。
篙(竹篙)
驾(驾船)
锦(锦衣)
恰(恰好)
2.从小爱在云里走,口吹叶笛赶羊群;从小爱在雨里淋,手挥竹篙驾船行。
3.三峡雨,三峡云,细如丝,柔如锦,牵动儿女思乡情。
 三峡雨,三峡云,洁如玉,白如银,恰似儿女思乡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2.背诵课文,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三峡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生字、新词的字音读准确。
2.指名学生讲述课文的内容,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3.指名读课文。
二、品读欣赏,质疑深探。
(一)反复阅读,掌握写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了解写法上的特点。(中心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情”字展开。运用排比段开头,文章结构和谐完整。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语文质朴无华,比喻形象生动,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21教育网
(二)反复吟诵,品味景美
1.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用波浪线勾出写雨的句子;用横线勾出写云的句子。思考:三峡的雨、三峡的云各有什么特点?21cnjy.com
2.多媒体出示:三峡雨,三峡云,细如丝,柔如锦,牵动儿女思乡情。三峡雨,三峡云,洁如玉,白如银,恰似儿女思乡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汇报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雨?
(1)汇报交流,教师小结。(把三峡的雨比作丝和玉,写出了三峡雨细和洁净的特点。)
(2)请孩子们自由读这两句,读后交流体会。(这细如丝,洁如玉的三峡雨,落在花瓣上,让花儿更鲜艳;落在上坡上,让石头更干净;落在草地上,让小草更嫩绿;落在小朋友的脸上,让小朋友更有活力。是这细如丝,洁如玉的三峡雨让空气更清新。)21·世纪
教育网
5.谈话过渡:三峡的雨是那么细,那么柔,那么令人难忘,那三峡的云又有什么特点呢?
(1)汇报交流,教师小结。(把三峡的云比作锦和银,写出了三峡云光滑柔软和晶莹的特点。)
(2)请孩子们自由读这两句,读后交流体会。(这三峡的云柔软、光亮,就像童话中的仙境一样。)
4.指导学生带着对雨和云的体会,把诗句中美美地读一读。
(三)多媒体出示:三峡雨,三峡云,故乡的景,故乡的情。从小爱在云里走,口吹叶笛赶羊群;从小爱在雨里淋,手挥竹篙驾船行。21
cnjy
com
1.抽读、齐读。
2.交流: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思乡情)哪些句子直接写了诗人的思乡情?(“牵动儿女思乡情”“恰似儿女思乡情”)
3.过渡:三峡那么美,诗人儿时生活在那里,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呢?
4.请找一找文中描写诗人儿时生活趣事的诗句。(从小爱在云里走,口吹叶笛赶羊群;从小爱在雨里淋,手挥竹篙驾船行。)【出处:21教育名师】
5.再读交流:从刚才的朗读中,你知道儿时的诗人都做了些什么吗?(口吹叶笛  6.你们感受到了诗人儿时怎样的生活?(诗人儿时的生活多么悠闲、自在、多么快乐、令人难忘呀!)【版权所有:21教育】
(四)回味诗句,领悟乡情
1.教师导言:同学们,这如诗如画的美景让诗人思念家乡,这儿时快乐自在的生活更让他眷恋家乡。可现在,诗人却远在他乡,他想念儿时的生活吗?你从诗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三峡雨,三峡云,如梦的景,如痴的情。几时再等巫山顶,唱支山歌唤羊群?几时再登夔峡门,喊一声号子驾船行?)
2.孩子们,诗人出生于三峡、儿时长在三峡,三峡给他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他长大后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但家乡的点点滴滴却时刻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在他乡,诗人常常独自面向三峡的方向,眺望着、沉思着,他会想些什么呢?(三峡雨,三峡云,如梦的景,如痴的情。几时再等巫山顶,唱支山歌唤羊群?几时再登夔峡门,喊一声号子驾船行?)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作者思念家乡是偶尔产生的吗?是呀,他们对家乡的思念是多么的强烈。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他们这种强烈的思乡情?相机指导学生学习字“痴”。(热爱、思念)21
cnjy
com
4.从“几时……几时……”又能体会到什么?(渴望再回故乡)
(五)引导朗读:孩子们,三峡情写出了三峡儿女浓浓的思乡情,诗人从风景美、生活乐两方面写出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眷恋之情。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一读全诗吧。(学生感情朗读。)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昔日的三峡风光秀美,曾经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其流连忘返,今天的三峡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正以崭新的面貌吸引着世界各地关注的目光。请课余时间搜集三峡变化的资料,和同学交流。www-2-1-cnjy-com
2.这美丽的三峡,古往今来,不知得到了多少人的赞美,请同学们课外去收集有关描写或赞美三峡的文章和同学分享。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为什么三峡的云和雨能牵动诗人的思乡情呢?
2.学了本课,我知道这首诗通过描写如丝如玉的三峡(
)和如锦如银的三峡(
),表达了作者(
)、(
)的思想感情。
3.积累描写三峡的古诗。
4.查找资料,了解长江三峡的著名景区和著名景点。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为什么三峡的云和雨能牵动诗人的思乡情呢?
因为诗人的家乡三峡,那里雨量充沛,常常细雨绵绵,云雾缭绕,是三峡的标志性景物。所以三峡的雨和云更能牵动诗人的思乡情。
2..学了本课,我知道这首诗通过描写如丝如玉的三峡(雨)和如锦如银的三峡(云),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3.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巴东三峡歌
(宋)郭茂倩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4.(1)长江三峡旅游九大景区:
长江三峡风景区;
三峡工程、葛洲坝、西陵峡"两坝一峡"风景区;
古三国遗址风景区;
清江土家民俗风景区;
屈原、昭君、神农架风景区;
峡口康乐、健身旅游风景区;
玉泉山、鸣凤山宗教旅游风景区;
天湖、车溪休闲度假风景区;
大老岭、柴埠溪、后河原始森林生态旅游风景区。
(2)长江三峡的著名景点:丰都:丰都鬼城、丰都雪玉洞;忠县:石宝寨;万州:市场、杂技、青龙瀑布;云阳:张飞庙;奉节:白帝城;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大昌古镇;巴东:神农溪;秭归:三峡大坝、屈原祠、香溪、古黄陵庙、九畹溪。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三峡雨
回忆童年趣事
三峡情
表达思乡之情
渴望再回故乡
三峡云
【课后反思】
《三峡情》教学反思
《三峡情》这首诗通过写三峡的美景,诗人儿时的快乐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浓浓的思念之情。21·cn·jy·com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欣赏三峡美丽的风光图片,借助老师的讲解了解三峡,让他们在惊叹生中对三峡产生喜爱之情,继而从课题中的“情”入手,让学生找诗歌要表达的是什么情,当学生明白诗歌表达的是思乡情。
第二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导入课题后我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从“风景美”和“生活乐”两方面的叙述来表达思乡之情。在教学“风景美”和“生活乐”这两部分时,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再用自己的话概括三峡的迷人风光,然后自由读文,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去品读体味。通过图片欣赏,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了诗歌描述的内容,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2-1-c-n-j-y
第三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感情这一读书方法,通过品读,让学生体会出三峡儿女对三峡的热爱和依恋之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体现了语文新课标中注重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
【来源:21cnj
y.co
m】
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我根据课堂的需要设计的读的形式比较多,但课后反思发现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如品读诗句体会三峡的迷人风光时,应抓住关键句子让学生反复去品读,通过品读去体会情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个环节还不够扎实,表现在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教师检查反馈还不到位。
今后改进的方案:在今后教学中,既要注重读的方式,更要注重读的实效。对于诗歌这类文体,一定要抓住课文的重点进行赏析,其中朗读这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在级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化这化环节。语文能力的提高贵在积累,要善于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只要留心、只要在意,在生活中到处都有可以学习的知识。我们教育者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搜集整理信息,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