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3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2.过程与方法:动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充沛理解诗意,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想象,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领会意境,进行热爱家乡教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池、惜”等7个生字。会写“立”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吟诵古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3.抓住诗眼“惜、爱”体会小池之美、画面之谐、诗人之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4.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想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进行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诵读故事,激发兴趣。
1.多媒体出示春景图片,引导学生吟咏描写春天的古诗。
同学们,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她带来了春风,她带来了春雨,春风吹红了桃花,点绿了柳树,大地被装扮成一幅五彩缤纷的画。有多少诗人用他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优美的诗。我们来背背。21教育网
2.引导学生背诵春天的诗: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1-c-n-j-y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处:21教育名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
3.谈话导入:春姑娘悄悄地远去,夏天到了,夏天又是怎么样的呢?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去荷花池边走走,去欣赏一下夏天的风景。
二、看图说话,导入课题。
1.多媒体出示图片:同学们,请认真观察图画,说说你在荷花池边看见了什么?(从训练学生根据图画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古诗的语言品味学习。)
2.教师小结引出《小池》:是呀,夏天也是这么美丽动人的,宋朝有一位诗人叫杨万里,他为这一方小小的荷花池写了一首诗——《小池》(板书:小池
杨万里)指名读课题。(教师强调“池”是翘舌音。)
三、朗读古诗,探究初成。
1.夏天到了,小小的荷花池到底是什么吸引了诗人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优美的古诗吧。课件出示:
小池
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指导朗读。
(1)学生读诗(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教师示范读(读出古诗的停顿和重读。)
(3)课件引导。
小池
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学生继续读(指名读、领读、齐读:要突出“惜”、“晴柔”、“尖尖”、“立”等词。其中“惜”、“爱”、“尖尖”在读的时候应拉长一点声,体现出那种意境来;最后“立上头”应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使听者回味无穷。)【来源:21cnj
y.co
m】
3.多媒体出示: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晴柔
(1)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从刚才那幅图中找到这些景物,乘机理解词语。
①小荷:夏天刚刚来到的时候,池塘里有的还没有完全展开,只露出尖尖的小角。人们把这个时候的荷叶叫做“小荷”。
②泉眼:泉水从一个小小的口子中流出,这个小小的口子就叫泉眼。泉水就从泉眼里不停地流出来。
③树阴:树木枝叶在日光下形成的阴影,也称“树荫”。
④蜻蜓:.昆虫名。身体细长,胸部的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喜生活在水边,捕食蚊子等小飞虫。
(3)引导学生理解“晴柔”。
多媒体出示:晴——晴空、晴天
柔——柔和、柔软、柔柔的
晴可以组成晴空、晴天,柔可以组成柔和、柔软,晴柔就是柔和的晴空,它在图中的哪里?学生找到水中的晴空的倒影。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教师小结:在这幅美丽的画中,有泉眼,有小荷,有树阴,有蜻蜓,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副和谐的夏日小池图。
5.鼓励学生以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质疑深探。
1.同学们都很喜欢这幅画和这首诗,老师也很喜欢画中的这些景,诗人杨万里更喜欢这里的景色,他的诗中哪些字是说喜欢的意思?【版权所有:21教育】
(1)引导学生找出惜。
①分析字形,强调竖心旁,让学生明白心里爱惜才是真正的爱惜。
②诗中谁惜谁?(泉眼从心底里爱惜泉水,舍不得让它多流。所以请它细细地流,慢慢地流,无声地流。)
③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像泉眼爱惜泉水一样读一读“泉眼无声惜细流。”
(1)引导学生找出爱。
①诗中的“爱”指的是谁爱谁?(清澈的池水在柔和的阳光照耀下,明亮极了,大树可喜欢把小池当做一面大大的镜子来映出自己美丽的树荫啊!)
(2)这首诗中还有谁喜欢谁?(蜻蜓喜欢小荷:小荷才刚从水面上露出尖尖的角,可爱的蜻蜓就飞过来停在了上面。)
①教师范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指名读诗句,齐读。
2.借助词语,理解诗句。
(1)朗读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①学生感情朗读。
②多媒体出示: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泉水从泉眼静静地流淌出来,那么细小,好像泉眼爱惜它,舍不得它流走似的;岸边的绿树把阴影映洒在水面上,似乎是喜爱那一池晴和柔美的碧波。)
④指导感情朗读: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舒缓、爱惜的语气来读。
⑤指名读,师指导读,学生齐读。
(2)朗读三、四句古诗,读中悟情。
①学生自由朗读。
②多媒体出示: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立:停,站。头:上方。
③体会“立”巧妙用法:
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落、停、站……)
你认为哪个字最好,为什么?(“立”字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很多蜻蜓立在了小荷的尖尖角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www.21-cn-jy.com
④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新长出的荷叶还卷着,刚刚在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早就有一只蜻蜓轻盈地立在上面,不愿飞走。)
⑤指导感情朗读: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⑤指名读,师指导读,学生齐读。
3.齐读全诗。作者把泉水,大树,荷花和蜻蜓编织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并表达了他对夏日池塘边美景的喜爱,带着高兴,喜爱的语气,品读一下全诗。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2.指名读。
3.同桌互读,背诵读。
4.想象读:池塘了除了有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嫩嫩的荷叶,可爱的小蜻蜓,还会有什么?(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值得我们学习。在你脑海里能想象着更多的美景读一读吗?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5.换位体验,说话训练
假如你就是只可爱的小晴蜓,你就是条活泼的小鱼儿,你就是这嫩嫩的荷叶……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会说些什么?
6.全班齐读。
7.教师小结:涓涓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小池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不仅这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享受美吧。
六、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搜集并积累杨万里的诗。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默写古诗《小池》。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3.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小池
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泉水从泉眼静静地流淌出来,那么细小,好像泉眼爱惜它,舍不得它流走似的;岸边的绿树把阴影映洒在水面上,似乎是喜爱那一池晴和柔美的碧波。新长出的荷叶还卷着,刚刚在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早就有一只蜻蜓轻盈地立在上面,不愿飞走。2·1·c·n·j·y
3.《小池》改写
春天还没走远,夏天就迈着轻盈的步子向我们走来。
今天,日睛心情好。突然想起那个幽静的小池塘,现在应该另有一番样子吧。于是,我信步走出家门,漫步于通往小池塘的林间幽径上。
不知不觉间,小池已出现在我眼前。一条小溪清澈见底,没有声音,泉水不舍得流出来,静静的流着。
溪旁,一棵柳树长得枝繁叶茂,有几条柳丝都漂在了水上,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阳光下,水面如一轮明镜,照着那几条柳丝,那柳丝似乎也爱上了那个小池。
放眼望去,池塘里弥漫的是刚刚出头的荷叶。瞧!那荷叶上还有水珠呢!在阳光的照耀下,那水珠好像变成了银光闪烁的钻石,真是太美了!咦仔细看一下,那荷叶变颜色了,之前是嫩黄的,现在变成纯绿的了,那真是变化多端、青翠欲滴呀!哇,荷叶下又一条条鱼儿在嬉戏,这样无忧无虑的玩着,真欢快!
过了一伙儿,蜻蜓飞来了。瞧,那轻快的身子,大大的眼睛和金鱼一样大,在它身上还有两对翅膀。它飞到荷叶上,好像在喝露水呢!它们真可爱,真惹人喜欢!
我站在池边,一动不动,早已被此情此景所陶醉。泉眼、细流、树荫、小荷、蜻蜓……于是,我提笔写下了《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睛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乡之情。并能默写。
2.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通过想象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3.感情朗读背诵,体会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教学过程
】
一、背诵比赛,激趣导入。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相信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我们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次古诗背诵擂台赛。看谁一下子背得多,背得熟,他就是今天比赛的冠军。
2.组织比赛,展示故事。
多媒体展示各种古诗意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唐)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教师评议,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31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泊船瓜洲》,谁预习了。
二、自由朗读,探究诗意。
1、揭题讨论:
(1)你知道“泊船”的意思吗?(停船靠岸)“瓜洲”在这里指什么?(在现在长江北岸的扬州市南。)
(2)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王安石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王安石与江苏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宋徽宗时追封为舒王。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的父亲在江苏南京当过官,他的童年是在南京度过的,因此他把南京当作第二故乡。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就是王安石接到圣旨,赴京任宰相途中写下的。)
2.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1)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2)结合插图、注释,理解诗意。(看看插图,可以用简笔画表示诗意,也可根据注释说说诗意。同桌可相互交流。)21·cn·jy·com
3.理解诗句。
(1)朗读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①学生感情朗读。
②多媒体出示: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间:根据平仄来认读jiàn四声。意思是间隔,隔开。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www-2-1-cnjy-com
④指导感情朗读:读出作者的惆怅。
⑤指名读,师指导读,学生齐读。
(2)朗读三、四句古诗,读中悟情。
①学生自由朗读。
②多媒体出示:绿:吹绿,拂绿。何时:什么时候。还:回。
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长江两岸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自己的家乡?)
⑤指导感情朗读:读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⑤指名读,师指导读,学生齐读。
3.齐读全诗。皓月当空,微风拂面,远眺家乡,诗人的心儿早已飞回故乡。故乡的美景仿佛宛在眼前。他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学生品读全诗。)
三、体会感情,深入探究。
1.你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话?(“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什么喜欢这句?(引导学生描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情境。)21·世纪
教育网
2.王安石写诗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是王安石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绿)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些词表示?(到、过、入、满……)把这些词放入诗句读读、想想,想象一下画面体会哪个词用得更好?为什么?
3.教师评议并小结: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四、拓展延伸,入境悟情。
假如你在傍晚也来到了异乡江边,望到了对岸,而你的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此时此刻,此情此境,你想到了什么?又会讲些什么呢?把你所想的,所要讲的说给同桌听。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1.读:读出语气、节奏、重音。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的理由。
3.背诵: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通过读、说、议、背诵,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感受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在这里,朗读不再是机械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渲泄。)21
cnjy
com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21
cnjy
com
3.选择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默写古诗《泊船瓜洲》。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3.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1cnjy.com
2.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长江两岸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自己的家乡?
3.《泊船瓜洲》改写
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月光地照耀着波涛汹涌的长江。浩浩荡荡的江水向东奔腾而去。远处的京口、中山隐约可见。
诗人王安石漫步在长江边,他抬头遥望京口,京口与瓜洲隔着一条长江。忽然,王安石想起了自己的故乡,远远望去,他的故乡与京口仅隔着几座山。现在,只能遥望那生自己,养自己的家乡,王安石是那是多么的难过呀,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春风再次吹出了两岸,两岸鸟语花香。在这春暖花开、春色满园的异地,王安石又不禁想起了家乡春回大地的情景中自己快乐的时光。诗人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
天上的明月呀,何时才能照着我回到自己的故乡呢?
【板书设计】
瓜州
京口
▲
▲
▲
▲
▲
▲
钟山
【课后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是说,古诗文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指导理解诗句的大体意思。因此,我认为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地利用书上的插图和多媒体投影引导学生理解诗意,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感受到诗歌中所反映的意境。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导课时,我以观察多媒体投影图片入手,先让学生背诵有关的的古诗,导入课题,学习古诗。导入课题后,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接着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故事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充分感受,领悟,充分表达。
第二步: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教学古诗二首时,鼓励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说说在读诗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
第三步:读古诗,将古诗读通读顺。并展开充分的想象,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逐渐进入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者思想产生共鸣。在老师引导下入情入境地有感情读古诗。
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在教学中可以对一些适合表演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己演一演,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让学生练习把诗的内容改写成儿歌,还可以通过教师主动地创设一些与诗歌意境相符的情境,让学生更容易走入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情境。
今后改进的方案: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巨大的教育资源。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师努力增强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学习古诗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古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