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32课《当炸弹在身边响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硝烟弥漫”、“暴风骤雨”等词语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阅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意思。3.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毛泽东镇定自若、幽默风趣、谈笑风生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毛泽东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硝烟弥漫”、“暴风骤雨”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毛泽东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知道毛泽东吗?(出示图片),教师简介毛泽东的伟大的一生,讲解时代背景。板书课题:32
当炸弹在身边响起
2·1·c·n·j·y
2.齐读课题,想象一下,当炸弹在身边响起时,人们通常会有什么反应?(害怕、恐惧、马上躲避、慌乱等)
3.教师评议,谈话导入学习:有一个伟人,当炸弹在身边响起时,他的表示与你们说的全然不同,让我们到课文中去了解吧!www-2-1-cnjy-com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3.分析小组读生字,词语。
4.教师重点强调:“泽
损”是平舌音。
“骤”翘舌音。
“滥
掂”是前鼻音。
“顷”事后鼻音。
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轮番:轮流,一次又一次。
(2)顷刻:形容极短的时间。
(3)硝烟弥漫:炸药爆炸后产生的浓浓的烟雾。
(4)暴风骤雨:来势急剧而猛烈地风雨。本课指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群众运动。
6.有感情的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延安,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毛泽东镇定自若、临危不惧,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危险时刻心里仍然装着人民,装着的是全国大局的崇高风范。)2-1-c-n-j-y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yáo
dòng
qǐng
kè
bào
fēng
zhòu
yǔ
(
)
(
)
(
)
mí
màn
diān
liáng
kuáng
hōng
làn
zhà
(
)
(
)
(
)
2.辨字组词。
炸(
)
磅(
)
硝(
)
昨(
)
旁(
)
消(
)
遍(
)
损(
)
逃
(
)
编(
)
员(
)
付(
)
3.填空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毛泽东(
),(
),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装着(
)的崇高风范。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看拼音,写词语。
窑洞
顷刻
暴风骤雨
弥漫
掂量
狂轰滥炸
2.辨字组词。
炸(爆炸)
磅(重磅)
硝(硝烟)
昨(昨天)
旁(旁边)
消(消失)
遍(普遍)
损(损失)
逃
(逃跑)
编(编制)
员(员工)
付(应付)
3.填空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延安),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毛泽东(镇定自若),(临危不惧),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危险时刻心里仍然装着人民),装着(全国大局)的崇高风范。
21
cnjy
com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描写毛泽东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句,体会毛泽东镇定自若、幽默风趣、谈笑风生的大无畏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复习导入
听写文中的生字词语。
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延安,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毛泽东镇定自若、临危不惧,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危险时刻心里仍然装着人民,装着的是全国大局的崇高风范。)
3.问题导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毛泽东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
二、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1.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描写毛泽东神态、语言、动作的有关词句。
2.课文描写了炸弹几次在毛泽东身边响起?(两次)哪些自然段写第一次?(1~8)哪些自然段写第二次?(9~12)
www.21-cn-jy.com
3.多媒体出示:突然,一颗重磅炸弹在窑洞门口爆炸了,顷刻硝烟弥漫,遍地是弹片和烧黑的石头。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顷刻”的意思(指时间很短。近义词有瞬间、刹那等。)
(2)互相交流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紧张危险
顷刻
硝烟弥漫)
(3)再读这句话,试着读出紧张危急的语气。(同桌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4)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来体会句子的意思。
4.多媒体出示:只见毛泽东左手稳稳地端着茶杯,连一星半点水也没有洒落,右手的那支笔仍在地图上移动,画的线一点儿也没打折,好像刚才什么都没发生似的。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打折”的意思(打折即指折扣,普通人买东西都会存在讨价还价的心理,商家为了满足消费者这样的心理,把商品价格进行降价,以期更好的达到促销的目的!在课文中的意思是毛泽东画的线仍然很准确。)
(2)互相交流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毛泽东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
稳稳
仍
好像)
(3)再读这句话,试着读出毛泽东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同桌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4)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同样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来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句子的情感。
5.多媒体出示:话音未落,轰隆隆一阵巨响,两颗重磅炸弹,在门外不远的地方爆炸了。门窗玻璃全被震碎,气浪像台风一样冲进来,一时间,天昏地暗。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重磅炸弹”的意思(指威力很大的炸弹。)
(2)互相交流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紧张危险
重磅炸弹
震碎
台风
天昏地暗)
(3)再读这句话,试着读出紧张危急的语气。(同桌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4)教师小结: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是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6.多媒体出示:片刻,烟雾散去,窑洞内恢复了光明。只见毛泽东轻轻掸去身上的灰尘,笑道:“他们的风不行,连我一个人也吹不动。我们的风刮起来就不得了,要将他们连根拔哩!”【出处:21教育名师】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他们的风不行,连我一个人也吹不动。我们的风刮起来就不得了,要将他们连根拔哩!”的意思(毛泽东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指出了革命力量的强大和敌人的虚张声势,表现了一个革命家的远大胸怀。)
(2)互相交流读句话,谈体会。
(3)再读这句话,试着读出毛泽东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惧、风趣幽默的大无畏精神。(同桌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4)教师小结:我们又学会了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品质。
7.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比较第一次爆炸和第二次爆炸有什么不同。(地点不同、威力不同、时间不同)
【来源:21cnj
y.co
m】
8.再来读读描写炸弹爆炸的两句话,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危急的情景。(炸弹时时在身边响起,随时都有死亡的威胁。)
【版权所有:21教育】
9.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比较第一次爆炸和第二次爆炸有什么相同。(毛泽东的表现相同:镇定自若、临危不惧)
10.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勾出毛泽东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四人小组互相交流,加深体会:引导学生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让人更真切地感觉到他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沉着冷静、幽默乐观)
11.指导学生找出描写毛泽东动作、语言的其他句子(“客人走了吧?”毛泽东看着地图问。“谁?谁来过了?”警卫员纳闷了。毛泽东头也不抬地用笔朝上指了指:“飞机呀,真讨厌!”……“嗯,这东西能打两把菜刀呢。”接着,他对警卫排长说:“去,你们赶紧去查查群众受到些什么损失!”)
12.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毛主席临危不惧,乐观幽默的品质。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观看《延安保卫战》电影精彩片段。
2.结合影片片段和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感想。
3.教师小结: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是他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是他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他是一位了不起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毛泽东是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无比敬仰的伟大领袖。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话音未落,轰隆隆一阵巨响,两颗重磅炸弹,在门外不远的地方爆炸了。门窗玻璃全被震碎,气浪像台风一样冲进来,一时间,天昏地暗。
句子把(
)比作(
),说明了(
)。体会到(
)。
2.只见毛泽东左手稳稳地端着茶杯,(
),右手的那支笔仍在地图上移动,(
),好像刚才什么都没发生。
这一句话抓住了毛泽东的(
)来写,从中体会到了毛泽东的(
)、(
)、(
)。
21教育网
3.只见毛泽东轻轻掸去身上的灰尘,笑道:“(
),连我一个人也吹不动,我们的风(
,要将他们(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掸”的意思是(
)“他们的风”指(
)“我们的风”指(
)“连根拔”是的意思是(
)。这主要抓住毛泽东的(
)和(
)来写。体现毛主席(
),(
)的品质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话音未落,轰隆隆一阵巨响,两颗重磅炸弹,在门外不远的地方爆炸了。门窗玻璃全被震碎,气浪像台风一样冲进来,一时间,天昏地暗。
句子把(炸弹爆炸产生的气浪)比作(台风),说明了(炸弹的威力很大)。体会到(当时的情况非常危险)。
2.只见毛泽东左手稳稳地端着茶杯,(连一星半点水也没有洒落),右手的那支笔仍在地图上移动,(画的线一点儿也没打折),好像刚才什么都没发生。
这一句话抓住了毛泽东的(动作)来写,从中体会到了毛泽东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惧)、(沉着冷静)。
21·世纪
教育网
3.只见毛泽东轻轻掸去身上的灰尘,笑道:“(他们的风不行),连我一个人也吹不动,我们的风(刮起来就不得了),要将他们(连根拔哩)!”
“掸”的意思是(拂去)。“他们的风”指(敌人炸弹的威力)。“我们的风”指(革命力量)。“连根拔”是的意思(彻底消灭)。这主要抓住毛泽东的(语言)和(神态)来写。体现毛主席(幽默风趣),(谈笑风生)的品质。
【板书设计】
当炸弹在身边响起
镇定自若
毛泽东
临危不乱
幽默风趣
【课后反思】
《当炸弹在身边响起》教学反思
《当炸弹在身边响起》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延安时,敌机扔下的重磅炸弹先后在窑洞门口和门外不远处爆炸,但是毛泽东同志镇定自若,沉着研究作战方案,与周恩来、彭德怀谈论群众运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抓住关键词语充分理解句段的意思,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步:抓住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再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所表达的效果,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动作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第三步: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对文章时代背景了解困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交流表现的比较被动,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今后改进的方案: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我有这三点体会: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出示重点句子时,设计好引导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课异构
《当炸弹在身边响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掌握的方法独立学习,学会并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狂轰滥炸”、“暴风骤雨”等词语的意思。
2.自主阅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3.交流探究,了解当时形势的危急,体验革命前辈以苦为乐的精神和毛泽东镇定自若、幽默风趣、谈笑风生的大无畏精神。
重难点分析:
1.通过反复朗读,体验、感受当时形势的危急。
2.抓住描写毛泽东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质疑激趣
1.教师讲解背景,导入新课。
1947年3月,国民党不甘心在前方战场上的节节溃退,调集了14万兵力,50架飞机轮番对延安进行狂轰滥炸。当时,一枚枚重磅炸弹在延安人民和中央领导人身边响起,情况十分危急。21
cnjy
com
今天,俺们一起来学习《当炸弹在身边响起》。
2.齐读课题,想象一下,假如炸弹在身边响起时,你会怎么做?(逃走、躲避、慌乱……)
可是,有一位伟人的表示和你们说的完全不一样,打开书,到课文中去了解吧!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识记生字。(可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用各种记字方法)
3.小组合作识字:相互检查认读,交流识字方法,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讨论解决方法。
4.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指名认读,学生领读,开火车读,去读,老师相机订正字音,点拨词义。
5.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什么事?(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延安,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毛泽东镇定自若、临危不惧,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危险时刻心里仍然装着人民,装着的是全国大局的崇高风范。)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文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
三、读悟结合,体会品质
1.小组同学合作交流,一边读课文,一边完成下面的问题。
(1)从文中、你感受到毛泽东是怎样的一个人?(镇定自若、临危不乱、风趣幽默)
(2)请你用“﹋﹋”勾出描写情况危险的句子。(突然,一颗重磅炸弹在窑洞门口爆炸了,顷刻硝烟弥漫,遍地是弹片和烧黑的石头。话音未落,轰隆隆一阵巨响,两颗重磅炸弹,在门外不远的地方爆炸了。门窗玻璃全被震碎,气浪像台风一样冲进来,一时间,天昏地暗。)21cnjy.com
(3)用“——”勾出毛泽东神态、语言和行动的句子,在旁做好批注。(只见毛泽东左手稳稳地端着茶杯,连一星半点水也没有洒落,右手的那支笔仍在地图上移动,画的线一点儿也没打折,好像刚才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客人走了吧?”毛泽东看着地图问。“谁?谁来过了?”警卫员纳闷了。毛泽东头也不抬地用笔朝上指了指:“飞机呀,真讨厌!”……只见毛泽东轻轻掸去身上的灰尘,笑道:“他们的风不行,连我一个人也吹不动。我们的风刮起来就不得了,要将他们连根拔哩!”)21·cn·jy·com
(4)你从这些句子体会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镇定自若、临危不乱、风趣幽默)
2.反馈学习情况,并随机出示重点句子,朗读体会。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读了课文,你觉得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你对毛泽东还有哪些了解?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小结: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是他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是他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他是一位了不起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毛泽东是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无比敬仰的伟大领袖。
4.课外继续收集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准备开展一次“光辉旗帜”主题班会。
板书设计:
当炸弹在身边响起
起因:时间、地点
重磅
第一次
炸弹
顷刻
残酷
遍地
(2—8)
稳稳地
毛泽东
没打折
风趣
“客人”
镇定
炸弹响起
更显
巨响
伟人风采
第二次
炸弹
震碎
更危险
天昏地暗
(9—12)
掸去
毛泽东
笑
谈笑风生
风
大无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