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磁场 磁性材料 教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2.1磁场 磁性材料 教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2-30 13:3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2.1磁场 磁性材料 教案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研中有着重要应用。
②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③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①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②经历实验观察、总结类比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规律,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经历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②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
难点:如何认识磁场的存在,明确引入磁感线的实际意义。
这是由于磁场贯穿全章,“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十分抽象,难于理解。而磁感线是形象描述磁场的很好方法。【来源:21cnj*y.co*m】
教具
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磁感线平面演示模型和立体演示模型、地球仪、电风扇、薄彩带等。
教法
1、实验探究教学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学生思考、回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2、观察法
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类比法
把生活实际中认识“风”的方法、手段“迁移”到物理课堂上,通过磁场与风的类比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找到形成磁场概念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启迪。21教育网
学法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心理特征及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思维特点,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21cnjy.com
1、实验观察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实验相结合,学会透过实验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方法。
2、类比法
通过磁场与风的类比来认识磁场的存在,找到形成磁场概念的途径。
3、科学探究法
通过提出问题、猜想、观察收集证据、交流归纳形成共识等科学探的部分环节,学会遇到新问题时解决的方法。
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复习:磁体、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体的指向性、磁化。
演示:小磁针静止时指南北,让学生判断教室的南北方向。把小磁针放在讲台上,磁针发生偏转,不再指南北。让学生猜测,教师接着揭开纸让学生观察原来周围有一个磁体。从而产生疑问:磁体周围空间与其它空间有什么不同呢?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导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磁化和退磁
说明:缝衣针、螺丝刀等钢铁物体,与磁铁接触后就会显示出磁性,我们把钢性材料与磁铁接触后显示出磁性的现象称之为磁化
说明:原来有磁性的物体,经过高温、剧烈震动或者逐渐减弱的交变磁场的作用,就会失去磁性,这种现象叫做退磁
说明:铁、钴、镍以及它们的合金.还有一些氧化物,磁化后的磁性比其他物质强得多,这些物质叫做铁磁性物质,也叫强磁性物质
问:为什么铁磁性物质磁化后能有很强的磁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铁磁性物质的结构与其他物质有所不同,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电子绕核旋转,这就相当于一个小磁体,称之为磁畴,磁化前,各个磁畴的磁化方向不同,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各个磁畴的作用在宏观上互相抵消,物体对外不显磁性。
磁化过程中,由于外磁场的影响,磁畴的磁化方向有规律地排列起来,使得磁场大大加强。这个过程就是磁化的过程。 【出处:21教育名师】
高温下,磁性材料的磁畴会被破坏.在受到剧烈震动时,磁畴的排列会被打乱,这些悄况下材料都会产生退磁现象。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有些铁磁性材料,在外磁场撤去以后,各磁畴的方向仍能很好地保持一致,物体具有很强的剩磁.这样的材料叫做硬磁性材料。
有的铁磁性材料,外磁场撤去以后,磁畴的磁化的方向又变得杂乱,物体没有明显的剩磁,这样的材料叫做软磁性材料。2·1·c·n·j·y
永磁体要有很强的剩磁,所以要用硬磁性材料制造.电磁铁要在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失去磁性,所以要用软磁性材料制造。
二、磁性材料的发展
阅读:了解各个时代的运用哪些材料做磁性材料。
三、磁记录
阅读:回答:磁记录的应用有哪些?试用信用卡购物说明磁记录。
四、地球磁场留下的记录
阅读:地质学家为什么能通过岩石的极性和磁化的强度来判断岩石的形成年代?
五、探究:
1、磁场
结合刚才的现象归纳出磁场的概念——磁场周围存在的物质。
让学生观察磁体周围的磁场是什么样子的,引发学生陷入学习困境。
教师启发,我们身边有哪些物质像磁场一样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我们却能很容易地对它进行研究——风。
演示:用薄彩带放在转动的风扇前,薄彩带随风飘扬。如何形象地把这一现象描述出来呢?用什么方法更好些呢?21*cnjy*com
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经验发表意见。(用带有箭头的曲线)
说明我们经常在地理课本、漫画册里常见到这种类似描述风的图案。
类比迁移:磁体——转动的风扇,磁场——风,小磁针——薄彩带,风吹动薄彩带,磁场推动小磁针。
通过类比让学生确信,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是有办法被认识的,我们可以根据它们所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们,从而达到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力量。说明这种方法是物理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转换法。www-2-1-cnjy-com
归纳得出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把小磁针放在不同点,发现磁针的指向不一样,说明磁场具有方向性。把不同的小磁针放在同一点上,发现小磁针的指向不变,说明磁场中某一点的方向具有唯一性。物理学中规定:把能够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在磁场某点处静止时北极(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版权所有:21教育】
让学生通过实验确定磁体周围某些点的磁场方向并画下来。
2、磁感线的教学
让学生利用他所画出各点磁场的方向并结合右图的实验现象以及描述风的图案,尝试通过作图的方式来描述磁场的分布情况,然后把条形磁体放入杂乱的铁屑中,轻轻敲击后观察发生的现象,再对刚才的图形进行确认或修改。
教师再把条形磁体分别放入磁感线平面演示模型和磁感线立体演示模型中,让学生观察被磁化后的小铁片的分布排列情况,并对前面所画的图形进行必要的修正。
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得出条形磁体的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并说明刚才是沿在磁场中静止的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画出一些带有箭头的曲线——磁感线。
教师结合刚才的实验现象说明磁感线是假想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引入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分布情况,而且磁感线布满磁体周围的整个空间。
再让学生用蹄形磁体、小磁针、铁屑等进行实验,动手画出蹄形磁体的磁感线,教师再屏显出蹄形磁体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磁感线是从磁体N极出来,回到S极。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然后测评题让学生明确画磁感线时任意两条都不能相交。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磁感线的特点:强调磁场是客观存在的,而磁感线是假想的,不存在的。
随堂测评:共4题。
3、地磁场的教学
用小磁针和地球仪进行演示并提出问题:磁针转动是磁场作用的结果,那么磁针在世界各地都能够指南北又是谁的磁场在施加作用呢?2-1-c-n-j-y
学生讨论、交流,确认地球本身是个巨大的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利用小磁针和地球仪,让学生根据小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南北的性质画出地磁场的磁感线。根据磁感线确定地磁场的S、N极。www.21-cn-jy.com
师:教师说明,实际上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地磁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这一现象现代科学界叫做“磁偏角”现象。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是世界上第一个准确地记载了这一现象的人,比西方哥伦布的发现早了四百多年。结合时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1*cnjy*com
通过下面这段话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地磁场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科学家们研究了好久,但至今没有一个好的答案。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争取早一天把地磁场这个问题弄明白,把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搞清楚。同学们,努力吧,未来属于你们。
组织学生阅读《动物罗盘》:鸽子和绿海龟都是靠地磁场进行导航的。
(三)结尾教学
小结:让学生说出本节课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及自身的感受,学生之间互相补充。教师视情况作必要补充。21·cn·jy·com
布置作业:教材P67 第1、4题
存疑伏笔:物体的磁化是通过磁场来发生的,在上一节学习时我们知道物体的磁化也可以通过电流的作用来获得,那么电流与磁场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呢?利用这个问题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后的学生自主探索,又为下一内容的教学做好了铺垫。21·世纪*教育网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