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有两个宝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7个二类字,理解生字新词的意义。
3.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背诵、想象等多种语言训练,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作用是很大的,体会动脑又动手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用脑用手的习惯。
【导学资料】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两个了不起的宝,它们是什么呢?它们就是双手和大脑。它们的本领可大了!大脑是我们人体的司令部,掌管我们的意识、思想、情绪、运动等的一个重要器官。大脑一旦受到操作,将直接影响身体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呢。而我们的双手每天做事都要用。人们用双手做事时,大脑同时也在想这件事,在动脑筋想问题、想办法,也就是在“思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作者简介】
陶行知,汉族,徽州歙县人,原名文浚。毕业于金陵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代表作品《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等。
【温故知新】
1.以前学过关于大脑和手的儿歌有:《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2.正确认读和书写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事情
妈妈
爸爸
夸奖
自己
一双
万能
样样
3.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夸奖:赞扬、表扬的意思。
万能:全能;无所不能。
【探究学习】
学习板块一:
学习引导(1):
1.借助拼音自由认读生字。
2.把你认为最容易读错的生字用笔圈出来,自已多读几遍。
学习引导(2):
认读生字:
人
拼音:rén
笔画:2画
组词:人口
大人
手
拼音:shǒu
笔画:4画
组词:手指
小手
大
拼音:dà
笔画:4画
组词:大小
大家
工
拼音:gōng
笔画:5画
组词:工人
工作
又
拼音:yòu
笔画:4画
组词:又有
又要
才
拼音:cái
笔画:5画
组词:刚才
人才
自由认读下列生词:
双手
大脑
做工
思考
才能
用手
用脑
创造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学习引导(2):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共有几句话?
三句话(有几个小句号就有几句话)。第一句先讲了人有哪两个宝;第二句讲了这两个宝的作用;第三句说明只有把这两个宝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人有两个宝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做任何事都要用脑来思考,用双手来做,双手和大脑就是人的两个宝。
学习板块二:
合作探究——品读第一句话。
1.指名读该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人有大脑和双手两个宝。)
2.把人的两个宝,用笔在书上圈出来,读2遍。
3.自由读,注意词儿连续。
学习板块三:
合作探究——品读第二句话。
1.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呢?
(因为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指名读该句。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
(因为有了辛勤的园丁,所以才有了桃李芬芳。)
(1)看一看图片,理解“做工”的意思。
(在这里泛指工作、
做事。)并说一说,我们的手会做哪些事呢
(让学生练习说完整的话:我的双手会写字、打球、拿东西……)
(2)想一想,大脑还会干什么呢?
“思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动脑筋想办法。)
教师小结:人们在做事时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所以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学习板块四:
合作探究——品读第三句话。
1.我们该怎样用好这两个宝呢?教学第三句。
(1)指名读该句,启发学生领会句子的意思,什么是“创造”?
(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2)想一想工人叔叔做出了哪些新东西?农民伯伯在田里种出了哪些新东西?小朋友们,你们又做过哪些东西?是怎样做出来的?(生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世界上许多新东西都是人“用手又用脑”创造出来的,用手做,用脑想,手脑一起用,就能有许许多多的新创造。
2.齐读课文。让学生带着夸一夸两个宝贝的语气来朗读全文。
【课时训练】
一、读一读,写一写。
人
又
工
才
大
手
二、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
人(réng
rén)
手(shǒu
sǒu)
大(dà
pà)
双(shuāng
shuān)
创(cuàng
chuàng)
脑(nǎo
lǎo)
三、解释下列词语。
思考:
创造:
四、先有感情地把课文背出来,再填空。
(
)有两(
)宝,
双(
)和(
)脑。
双手会做(
),
(
)脑会思考。
(
)(
)(
)(
)脑,
(
)能有创造。
五、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参考答案:人
又
工
才
大
手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所有的字应恰当地书写在格子的中间,四边留有一定的空隙,我们把留有这空隙称为“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墙壁。”目的就是让孩子把汉字写在田字格中间,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二、参考答案:
人(rén)
手(shǒu)
大(dà)
双(shuāng)
创(chuàng)
脑(nǎo)
解析:字音的考查。主要是易误读字音和多音字的考查,平时要注意有意识的积累。另外也要注意基本的拼写规则。
三、参考答案:
思考:动脑筋想办法。
创造: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词语的理解。
四、参考答案: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解析:首先要熟读课文,解答此题要做到会背课文,会写生字。才能把题做得准确。
五、参考答案:因为有了辛勤的园丁,所以才有了桃李芬芳。
解析:这里的“因为……所以……”属于因果关系。前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后一个分句陶行知小故事四则
陶行知向小学生认错
1932年,国民党反动派查封了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师范附属小学被迫停课。附小的同学们自发办起了“儿童自动学校”,由学习好的学生当老师,连校长、工友也由学生担任。整个学校秩序井然,书声朗朗。
消息传出,教育家陶行知写了一首诗称赞说: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生在。
受到赞扬,同学们都很高兴。可是有个年仅八九岁的小同学却找到陶行知,毫不客气提意见:“照先生的写法,我们学校算不上‘真奇怪’。”
陶行知一点都不生气,反而和颜悦色地问:“小朋友你只管说,我的诗错在哪里呀?”那孩子指着第二行说:“小孩就不能教大孩吗?我们学校里,就有年小的成绩好,做大龄同学老师的。要是像先生写的只是‘大孩自动教小孩’,有什么‘真奇怪?’”。
“说得对,说得对。”陶行知诚恳地认错检讨说:“小朋友,非常感谢你的指正,我马上就改。”说完,把“大”字改作“小”字,成了“小孩自动教小孩”。然后又问:“这样改行不行?”
小孩咧嘴笑了:“先生改得真快真好!”
实践生活教育是“缓”的艺术
有一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作报告时,提到了教育方式的问题。他把一只老母鸡放到讲台上,平静地说:“这只老母鸡已经3天没有吃东西了,你们看我是怎么喂它的。”说着他一把抓住老母鸡的翅膀,强性把鸡嘴对准米粒,让鸡吃米,老母鸡执拗地把头一歪,奋力挣扎就是不吃。稍停,陶行知说:“看来还要加压!”于是,他又使劲按住老母鸡的头,更加用力让它吃,可老母鸡头昂得更高了,简直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就是不吃。
这时,陶行知说:“看来这种方法行不通,要换个方法了。”只见他轻轻放开老母鸡,捋捋老母鸡的羽毛,摸摸它的头,老母鸡慢慢安静下来了,开始四处瞅望,突然发现前面有米粒,便冲上去,一下就把米吃光了。
陶行知先生的报告告诉我们,教育是“缓”的艺术,尤其当孩子接受某项新事物时,更需要多一份“缓”的从容。当孩子未能马上接受某项新知、没能一时达到理想效果或者对某个方面的学习不感兴趣时,我们不妨让望子女成龙成凤的心情缓一缓,让教育孩子的思路缓一缓。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多陪孩子散散心,多考虑考虑孩子的长处与短处,给孩子适当的缓冲。否则,为了取得认为理想的教育效果,不管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孩子不想“吃”的学习硬给孩子“吃”,孩子已经在某方面“吃”得适度了,还强要孩子“吃”,那么,孩子本来健康的求知胃口反而会被破坏的。
陶行知教育故事
陶行知对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方法,经常有所指点,最为突出的就是"点石成金"的故事,这也可以说是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最首要、最关键的方法。
在一次育才学校的晨会上,陶校长上汉去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一天,他让众徒弟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立刻石块都变成了黄澄澄亮光光的大小不等的金块。从徒弟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道人对徒弟说:"每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吃用的吧!"徒弟们都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有的要选一块颜色最黄的,有的要拣一块亮光最足的,有的想找一块最大最大的,大家东翻西找忙个不停。这时却有一个徒弟,他没有去拿金块,只是呆呆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紧盯着师傅点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你最喜爱的一块金子呢?"这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一用就完,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讲到这里,陶校长突然停住了。学生们急于要知道故事的结局,都催促他:"校长,你讲下去呀!""快点讲下去呀!"
陶校长不再讲故事,却一转话题,进行了一番评述,他说: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同学们,你们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老师和书本传给你们的现成知识,这些知识虽好,但仅仅是世界上人武部知识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有些同学拼命把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即使你能人武部背出,你在追求学问(真理)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你能责怪老师没教过、书本上没见过吗?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学生,老师"教多少",他就"记多少",这亲,是赶不上时代、超不过老师的。一批批的学生都比老师差,那末,我们的国家就会一代不如一代。我们求学必须要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拿到开发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是这只点石成金的指头)。这样,你们自己就可以一辈子毫无止境地去探求知识,你们就能超过老师,我们的国家就能一代更比一代强。
同学们听到这里才恍然大悟,懂得了陶校长讲故事的意图。从此,大家不再死记硬背,各自努力探索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老师们也不是片面地向学生传授现成知识,而是创造各种各样的学习条件,帮助学生学会"学好各门学科的方法和能力"。
陶行知妙答蒋梦麟
陶行知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后,影响日益扩大,各地要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闻风而至。国民党当局感到这所学校的存在已构成对他们的威胁。
一天,教育部长蒋梦麟把陶行知请去,问道:“晓庄办得怎么样 不会出什么毛病吧 ”
“人有时也害病,一个团体要出点毛病是意料之中的事。”陶从容不迫地回答,“晓庄是根据五种生活施行五种教育。”
“哪五种生活 ”蒋梦麟急切地追问,“会出毛病的是哪几种 ”
“我们的五种生活是:一、健康的生活;二、劳动的生活;三、科学的生活;四、艺术的生活;五、社会改造的生活。前三种我可以担保下会出毛病。”陶行知把语气一转笑道:“你如果要过艺术的生活,便难免有‘浪漫曲’混进来,叫你伤心。你若想改造社会,处处会和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帝国主义短兵相接。有时咳几声就完了,有时会受重伤,甚至于吐血。”
“你为何下把后两种生活除掉 ”蒋梦麟问。
“五官齐备才像一个人,谁愿因怕伤风而把鼻子割掉 ”陶行知反问。
“那是下好割的。”蒋梦麟苦笑着。
“嘴也不能封起来啊!”陶行知又意味深长地补充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