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枣核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9 枣核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1 21:20:02

内容文字预览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六年级上册 课 文:9 枣核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这是作家萧乾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记述了“我”访美时,探望了一位旧时同 窗好友,并带去了好友再三托付的几颗生枣核。他领“我”踏访他精致匀称的后 花园。与他交谈中,才知道由于想家乡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我” 带几颗枣核。“我”感受到了同窗好友怀念家乡,眷恋故土的真挚情感,由衷地 感慨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 恋故土的。”
文章以“枣核”为线索,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 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 民族。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2.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旧时同窗这位海外游子眷恋故土的思想感 情。
3.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题目“枣核”的含义;指导学生写一段话谈谈对课文最后 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4. 指导学生认识“蹊、跷、掐、殷、玛、瑙、嫣”7 个字,会写“蹊、跷、掐、 殷、嫣”5 个字;掌握“蹊跷、掐指一算、殷切、嫣红、风烛残年、故弄玄虚、 成家立业”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海外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认识这种感情是人类的一种崇高情感。
2. 借助于上下文推断词语的意义。 教学难点
1. 揣摩、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层次内涵。
2. 理解作者通过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 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录音机、教学磁带、本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以唱歌的形式导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唱《我的中国心》吗?让我们一起来
唱唱吧。(歌曲《我的中国心》,全班齐唱。)这首歌表达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思乡爱国之情)
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那么,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
逝,高山大海的阻隔,会磨灭他的这种思乡之情吗?
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
【板书:课题、作者】(展示课件第二屏)
二、熟悉课文,认字识词
(一)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教学时应 让学生先观察这些字的结构特点,再进行书写。
(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本课的词语很丰富,应重视让学生积累。可运用朗 读、背诵、抄写、给词义说词语、写近义词或反义词等方 式积累。(展示课件第四、五屏)
学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简 要概述全文内容。注意积累词语。
三、理清课文线索、结构 提问:课文题目是《枣核》,请浏览全文,找出与“枣
核”有关的句子。并思考: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
是如何围绕“枣核”层层深入的?(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默 读课文,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这 三处分别是:第一段,带枣核;第三段、托(枣核)在掌 心;第七段,种枣树。【板书:带枣核、托在掌心、种枣 树】由此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提问: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枣核”,围绕“枣核”,文
章写了“索枣核——见枣核——说枣核——议枣核”的过 程。(展示课件第六屏)
四、分析“思乡”的心理活动。 几个同学分组,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提问:这位老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
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明确:(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这位老人想在自己的

让学生理解重点 字词的意思,重视词 语的积累。
引导学生从整体 上把握课文的内容、 思想和情感。
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
提问:那么我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 思念故乡呢?(齐读第七自然段后找关键字词、句)
明确:第七自然段中“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想 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等,就集中表 达了这种思乡之情。【板书: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 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枣树】(展示课件第七屏) 提问:除了这些词、句外,课文前几段中还有没有表
达这种思乡之情的词语? 明确:(引导学生体会)“殷切”(第三段),“劈头”
(第七段)…… 教师小结:通过老人这番朴实的话语,通过作者这些
朴实的描写,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老人在想家了。真是: 朴实的话语,浓浓的乡情。【板书:抒发殷殷思乡之情】
五、分析“思乡”的表达方式
1. 提问: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哪些或者 因为探亲、旅游等原因而离开过家的?
(调动学生去体验老人的感情)离开家后,时间稍长 一点,会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2. 提问:我们看看这位老人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 情的。他做了些什么?他还急切地想做什么?
(学生齐读第 8~10 自然段后讨论)
3. 提问:(学生回答后归纳)这位老人亲手栽了垂杨柳、 种了睡莲、堆叠了假山,还想再种下枣树。【板书:栽杨 柳、种睡莲、堆假山、种枣树】
4. 提问:我不知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老人把垂柳栽在 什么地方?睡莲池修在什么位置?北海是怎样堆叠起来

引导学生分析作 者思乡的心理活动。
引导学生分析作 者思乡的行动。
的?
明确:(展示课件第八屏) 垂柳——花园的台阶两旁 睡莲池——草坪中央 北海——挑选、买下、拉回、堆砌
5.教师小结: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 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而 且老人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有种 枣树的必要吗?
明确: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 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 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板书: 寄托切切思乡之意】
六.总结
提问: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一点什么呢? 明确:(学生齐读末段)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 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学 生勾画、批注)这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透过这位老
人,作者看到的是整个华夏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而且, 这种思乡之情也正是爱国之情的具体体现。
七、布置作业
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题目“枣 核”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分析课题。
提问: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老人的思乡之情,为 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 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明确: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从写法上看,以小
(枣核)写大(思乡之情)。(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 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 有时不妨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
二、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展示课件第九屏)
1. 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问:如改为“她放在手中,像比什么都贵重”,与原
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 “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问:如改为“这里过圣诞,我想旧历年”,与原句表 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 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问:如“劈头”换成“突然”,句意有什么变化?
4. “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 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问:如删去加划线部分的内容,句意有什么变化? 三、课堂总结
作家萧乾用手中的笔,将这沉甸甸的思乡情寄托在看 似普普通通、不占分量的枣核之上。我们从中感受到美籍 华人根深蒂固的民族情感和拳拳爱国之心,深刻体会到海
引导学生从“枣
核”的标题入手,感 悟全文。
引导学生从不同 的方面来细心揣摩课 文中的重点词句的运 用。
外游子独特的心境。游子心境是无法填补的缺憾,是优越
条件、优美环境等无法取代的乡土之恋,是改了国籍也改 变不了的民族感情
四、布置作业
1. 搜集一个爱国题材的故事,整理在读书笔记上。
2. 摘记爱国的名言,并自创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
(展示课件第十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