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 一曲凄凉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它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侵占富饶家乡的日寇的愤懑之情,是什么原因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四处流浪”? 是什么原因使国共两党再次走向合作,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歌曲欣赏——《松花江上》点击播放导入新课单击页面即可演示第12课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一、九一八事变历史背景:
时间:
借口:
结果: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日本为摆脱困境,缓和国内矛盾,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1931年9月18日不到半年,日本侵占整个东北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田中义一日本田中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 欲征服支那(近代日本称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中国东北和内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义一日军攻占沈阳 事变发生后,国民党的态度如何?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置可也。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1931年9月19日不抵抗政策 东北三省沦陷读一读 想一想上海百货公司前悬挂“国难”横幅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九一八事变后,邮局在信封上加盖“还我河山”字样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 共产党员杨靖宇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密林雪原的艰苦环境中与敌寇血战,将军阵亡后,日酋岸谷隆一郎下令将其遗体解剖,试图发现饥饿严寒条件下野外生存并战斗的秘诀,结果在将军肠胃中发现的只有树皮、草根和棉花;侵略者大受震骇,惊为天人。 杨靖宇将军三、西安事变时间:
人物:
目的:
性质: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是一次“逼蒋抗日”的爱国行动逼蒋抗日《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进行报道(1936-12-13)西安事变前的张学良和杨虎城 两位将军身上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 因为蒋介石是国民政府的最高统帅,他的地位在中国暂时是无人可以代替的。杀掉蒋介石,中国势必出现全国内乱,不但达不到“逼蒋抗日”的目的,还会使日本乘虚而入。出谋划策放蒋。 周恩来(左三)、秦邦宪(左一)、叶剑英(左二)应邀赴西安,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通过谈判,于12月25日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参加西安谈判的中共代表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一致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返回主界面1.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课 堂 演 练A 2.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 ( )
A.“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B.“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C.“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A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
A.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B.粉碎亲日派企图
C.实现全民族抗日
D.寻找发展时机 C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一·二八事变爆发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七七事变爆发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