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3自我小测: 1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必修3自我小测: 1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31 13:4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我小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鳟鱼        撙节
有酒盈樽
遵守纪律
B.朝房
朝堂
朝闻夕死
朝令夕改
C.落下
落枕
大大落落
疏疏落落
D.绢花
狂狷
捐弃前嫌
水波涓涓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伴奏”(背景)与主题间简繁的强烈对比也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
B.你似乎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怡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
C.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D.撒切尔夫人曾在马岛战争中指挥若定,一言九鼎,凭借此役巩固了“铁娘子”作为女性领袖以及一位为了国家利益而不惜一战的英国首相的声望。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携带出境的奶粉不得超过1.8公斤的限制令自2013年3月1日起在香港实施,违令者最高将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的处罚。
B.2013年7月17日上午9时许,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科学院西郊科教园区,首先考察了高能物理研究所。
C.在第8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了三项大奖,其导演李安继《断背山》获得“最佳导演奖”后再获此殊荣。
D.据岛内媒体报道,大陆电视剧近年来逐渐成为台湾电视主流,无论古装剧或现代都市剧,都在台湾掀起热潮,吸引了诸多台湾观众。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熟悉的名画。它的手卷的形式赋予它以空间、时间都很长的“持续性”。画家利用树木、船只、房屋,特别是那无尽的瓦垄的一些共同特征,重复排列,以取得几条街道(亦即画面)的统一性。当然,__________________。不同阶段的重点也螺旋式地变换着在画面上的位置,步步引人入胜。画家在你还未意识到以前,就已经成功地以各式各样的重复把你的感受的方向控制住了。
A.在重复之中同时还闪烁着无穷的变化
B.在重复之中同时还穿插着一些细微的变化
C.这种重复都具备一些共同特征,即它们的统一性。
D.这种重复的统一性以及它们具备的一些共同特征都不明显。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完成第5~7题。
5.下列关于“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篇一律”指的是重复,“千变万化”指的是变化。
B.“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这两个矛盾的词语放在一起,是说明建筑的功能一样,而设计却千变万化,不一而足。
C.凡是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就既需要重复,又需要变化。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要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D.作为一种空间持续的艺术,绝大多数建筑都是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有机统一。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内容丰富且牵涉多个学科的科技说明文,在中国建筑学理论中颇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但作者并未故作高深地将其写成晦涩难懂的讲章,而是平易朴实,明白晓畅,其人品文风皆可做我们学习的楷模。
B.文章强调了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的重要性。只有在时间持续、空间转移的持续、时间与空间持续中才能表现创作的重复与变化,意在说明建筑艺术中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C.文中讲到的作品的“持续性”包括两种:一种是时间的持续,一种是空间转移的持续。
D.作者在文中以广博的学识和对传统文化中美感的细腻体察,描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绘画、建筑的美感,要做到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有机统一。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艺术创作中,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B.音乐主题的出现属于重复,它的不断变化构成乐曲的某一种效果或某一种思想感情。
C.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了极少数以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D.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
以柔克刚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举世闻名的太极拳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产物,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堪称“建筑版太极拳”。
中华民族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而且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的框架体系,具有框架结构的种种优越性,如“墙倒屋不塌”的功效,其柔性的连接,又使得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
我国古代很少建造平面复杂的建筑,主要采用长宽比小于2∶1的矩形。规则的平面形态和结构布局有利于抗震。传统建筑往往是中间的一间(当心间)最大,两侧的次间、梢间等依次缩小面宽,这样的设计非常有利于抵抗地震的扭矩。
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等级的建筑在屋顶和梁柱之间还有一个斗拱层。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的基础被剪切破坏,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中国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实践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优雅的大屋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而且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的贡献。形成大屋顶(尤其是庑殿顶、歇山顶等)
需要复杂结构和大量构件,大大增加了屋顶乃至整个构架的整体性;庞大的屋顶以其自重压在柱网上,也提高了构架的稳定性。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除了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是古建筑抗震的关键。比如榫卯的使用: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我们的祖先早在7
000年前就开始使用,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又比如柱子的生起、侧脚等技法降低了建筑的重心,并使整体结构重心向内倾斜,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柱顶、柱脚分别与阑额、地袱以及其他的结构构件连接,使柱架层形成一个闭合的构架系统,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形成上、下圈梁,有效地制止了柱头、柱脚的移动,增强了建筑构架的整体性。在外檐柱间设置较厚的墙体,起到现代建筑中“剪力墙”的作用。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大到建筑群体的布局处理,小到构件断面的尺寸设计,处处都展示出古代工匠们在抗震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匠心。
8.不属于中国传统木结构抗震防震的方法的一项是(  )
A.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
B.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
C.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
D.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的构件连接方式被大量使用。
9.不能充分体现“以柔克刚”思想的做法是(  )
A.采用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的柔性框架体系。
B.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拱群能够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
C.通过榫卯使木结构产生变形来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D.利用柱架层形成一个闭合的构架系统,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形成上、下圈梁,以增强建筑构架的整体性。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规则的平面形态和结构布局有利于抗震,因此我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长宽比小于2∶1的矩形。
B.框架结构具有“墙倒屋不塌”的功效、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
C.中国传统木结构的特殊柔性结构体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
D.柱子的生起、侧脚等技法使整体结构重心向内倾斜,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三、语言运用
11.把下面的长句改成四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为着伟大的“中国梦”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一代代中国人,使中国已经成为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今非昔比、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国际影响力迅速攀升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2.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为这幅画拟写一个标题(不得以“无题”为题)。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
(1)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60个字)
(2)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
参考答案
1.解析:A项,zūn,zǔn,zūn,zūn;B项,cháo,cháo,zhāo,zhāo;C项,là,lào,luō,luò;D项,juàn,juàn,juān,juān。
答案:C
2.解析:“怡然自得”形容安逸愉快而自感满足,与鳟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嬉戏”的情态不符,应该用“悠然自得”。
答案:B
3.解析:A项,结构混乱,应删去“的处罚”。C项,成分残缺,“《断背山》”前缺少介词。D项,搭配不当,“无论……或……”,应改为“无论……还是……”。
答案:B
4.解析:本段文字谈在绘画的处理上,也可以看到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前半部分谈“重复”,后半部分谈“变化”,中间以转折词“当然”衔接。C项、D项可排除。后文说“不同阶段的重点也螺旋式地变换着在画面上的位置,步步引人入胜”,显然这种变化不会是“细微”的。排除B项。
答案:A
5.解析:本文讲的建筑上的“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主要是从建筑的构造、样式、装潢等方面来说的,不涉及建筑的功能。
答案:B
6.解析:作品的“持续性”还有一种是时间、空间综合的持续。
答案:C
7.解析:B项,“音乐主题的出现属于重复”判断有误。音乐主题的反复出现才属于重复。
答案:B
8.解析:台基属于木结构建筑的一部分,但不是木结构的。
答案:B
9.解析:“形成上、下圈梁,以增强建筑构架的整体性”,没有体现“以柔克刚”的思想。
答案:D
10.解析:柔性的框架体系才“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
答案:B
11.解析:长句变短句,可以按以下步骤:①准确找出原句的主干和附加成分。②确定短句的主干部分。③对短句的主干部分添加直接修饰成分使之独立为一句。解答此题,还要理清原句中包含的“中国梦”的具体内容,思考短句之间需要何种关系才能保持原意,并达到连贯的要求,进而确定其关系(因果、并列、顺承等)。
答案示例:①一代代中国人为着伟大的“中国梦”艰苦奋斗、埋头苦干。②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③中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今非昔比。④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国际影响力迅速攀升。
12.解析:解答漫画材料题,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要明确漫画的本意。通过观察漫画,包括标题及文字说明,找出漫画的关键点,将漫画所表现的信息进行综合,准确概括出漫画的寓意;第二,从多角度分析,推论出漫画的引申意;第三,面对漫画所反映的问题,亮出正确的观点,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和回答。
答案示例:(1)干枯的大地上有一棵没有叶子的树,树上落了两只鸟。一个大画板靠在树上,上面画着树枝和树叶。一个画家拿着调色板和画笔站在前边。
(2)画家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