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3自我小测: 3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必修3自我小测: 3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31 14:0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我小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稀缺/乙炔  赭石/良渚  浆洗/绛紫
B.取舍/僧舍
赚钱/道歉
讥讽/珠玑
C.度假/假设
效率/率先
睡觉/觉悟
D.增量/估量
乘客/乘机
应届/效应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
B.“匈人就是匈奴”的假说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它所具有的合理性却是显而易见的,绝非像某些西方学者所说的是空穴来风。
C.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要义就是让权力置于众目睽睽之下,让权力的主人看清、看住权力如何运行。
D.为缓解停车矛盾,我市相关部门挖空心思,充分借鉴外地一些好的做法,引导市民有序停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13北川文化旅游推广活动”现场特别设立了民俗文化体验区,展出羌雕、羌绣和极具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作品,来宾在活动中零距离感受了羌族文化。
B.振兴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必须本着以公平均衡为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对高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并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本科院校。
C.为增强人们的国家版图意识,最近推出的新编竖版中国地图将以往作为缩略图放在右下角的“南海诸岛”与大陆同比例展示,全景式呈现中国陆海疆域。
D.朝鲜第三次地下核试验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朝鲜应该从中清楚地认识到,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核扩散,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和责任。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学和艺术,总是在相互融通、相互借鉴中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艺术发展史都充分证实了这个问题
②文学和艺术的融通和渗透,涉及的领域极广
③也是成果最显著的一种创作实践
④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运动规律
⑤诗画融通,则是文学和艺术的融通中最为活跃的一种审美活动
⑥这是艺术思维发展的根本法则
A.②⑤⑥④①③
B.②⑤①③⑥④
C.⑥④①②⑤③
D.⑥④③①②⑤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人们如何作出决策》,完成第5~7题。
5.下列不属于经济学或经济学家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A.社会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而每个人都向往最高生活水平,稀缺资源配置给谁?
B.银行有多少储蓄,每个家庭有多少储蓄,又有多少储蓄投资到房地产领域。
C.每个家庭成员的经济意识、知识水平、努力和愿望,以及他们的社交能力。
D.相互交易时,买卖双方如何共同决定该物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以及价格上升的速度。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论述的是经济学原理,而开头却从一个家庭面临的许多决策谈起,这是因为经济的主体就是家庭。
B.文中“大炮”与“黄油”指的是国防开支和国民消费支出。
C.“从这种意义上说,安全带拯救了一些人的生命。”这句话的含义是:由于汽车都有安全带,更多的人系安全带,在重大车祸发生时存活的概率提高,使系安全带的人的生命得到保全。
D.文章层层深入,每一层最后有一个观念,每一层揭示的观念都放在最后。推理的严密性和逻辑的层次性达到了比较高的境界。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社会决策的内容与家庭决策的内容是一致的,都是只决定成员将要做哪些工作和谁做这些工作。
B.社会资源的管理是重要的,但由于资源稀缺,一个社会也不能给每个人以他们向往的最高生活水平。
C.配置稀缺资源,通俗地说就是社会决定谁将吃鱼子酱而谁将吃土豆,谁将开高档小车而谁将坐公共汽车。
D.社会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社会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社会资源的管理就十分重要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
手感年代
最近完成《周刊》私房菜专题报道,觉得有点意思,连饮食风潮也进入“手感年代”了。一个厨师的厨艺手感决定一家私房菜馆的生死,这样有自信靠口碑生存的小本经营,渲染的是厨师与顾客之间的私密接触与温度,还有限量供应与不低的消费,不正是“手感经济”的新行销元素、模式与语言吗?手工眼镜、手工牛仔裤、手工编织包、手工香皂、手工首饰……生活里不知不觉出现了愈来愈多made
by
hand(手工制作)的产品,有些不是百分之百手工制造,却强调手感的价值,价格都不便宜。而近几年自己也有这样的消费倾向。
以前我们的衣服不都是手工做的吗?难道经济走了回头路?不同的是价位的差异,因为手工在机械工业年代不可能便宜,正如缓慢是快速社会中真正的奢华。这是一个追求“手感”的年代,因为“手感,是一个集合词,它传递出人味、触感、温度、专注与独一无二的精神”。台湾《天下》杂志年初出版吴昭怡等著的《手感经济——感觉的时尚》里这么说。
标准的手工眼镜收藏迷会告诉你:手工眼镜不同于机械生产的,没有明显的Logo(标志),每个构面、接角是眼镜师傅亲手刻画出来的,起伏特别精准、利落。手感经济也是一种体验经济。日本京都的“屋”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经常去,只有18个小房间,收费不菲,日本人住上一晚就心满意足。房内墙纸、榻榻米、园艺、吃的豆腐都是附近老店提供的。第11代传人老板娘从不开分店,因为屋不能离开京都,屋是京都生活之华的整体呈现。这种生意规模不大,利润却不错,也是手感经济。
“因为人不快乐了,根本不知道自己活着的价值是什么。”美学家蒋勋说。现代人处于大量生产、选择过多的年代,已陷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恶性循环。今天人们拥有的东西都是别人做的,丧失自主权;手感产品盛行,意味着人们能靠、也喜欢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些东西,证明自我存在,对抗大量机器制造,不被资本主义消融,这是“回到身而为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手感年代也暗示即使要消费,愈来愈多的消费者还是选择忠于个人,而不是忠于品牌。现代没有女人喜欢跟别人撞衫,连不少名牌都要用手工、限量生产来行销。“量身打造”又回流,只此一家,比起名牌,更有市场。
手感经济也是深度经济,借一个有深度的技艺,设计一种产品,可以加深对生命的体验。没有技匠精神,不敬重手艺,生活没有主张,粗糙无味,不可能有手感经济,当今消费需求从量转为质,追求生命的质感和细节,原料来自何处、产品如何被生产、生产者是谁等,都可透过感官让消费者亲身体验,或借故事来行销,为生活注入美学灵魂。
手感经济更能满足人类的生物性本能及心理需求。当人与人的接触逐渐被手机、电子邮件所取代,一个真实的肉体拥抱反而变得弥足珍贵,毕竟触感无法被机械化。人们从消费手感产品里寻求被人拥抱般的温暖和慰藉,竟成了一种流行。更多人想要买“作品”,而不是“产品”,工业时代前没落的技匠艺工回流,人们重新出发寻找独一无二的珠宝、家具及陶瓷工艺品。自古以来婴儿需要母亲的双手拥抱、触摸,才能健康地成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想透过消费手感产品来按摩抚慰自己的心灵,从作品手感里感受他人的余温。
8.下列关于“手感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感经济是一种能够传递出人味、触感、温度、专注与独一无二精神的消费经济形式。
B.手感经济是一种深度经济,它借深度的技艺,设计一种产品,让人们加深对生命的体验与感悟。
C.手感经济满足人类的生物性本能及心理需求,让人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人情的温暖,满足人们渴求得到抚慰的心灵需求。
D.手感经济使绝大多数人消费时,萌生出选择忠于个人,而不是忠于品牌;需要“作品”而不是“产品”的消费理念。
9.下列对“回到身而为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句义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感产品盛行,意味着人们喜欢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些东西,证明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B.人们在消费手感产品时能寻求到被人拥抱般的温暖和慰藉,心灵得到滋润。
C.现在消费者中没有一个人喜欢跟别人撞衫,量身打造名牌,体现人们对个性化享受的一种追求。
D.当今消费者越来越追求生命的质感和细节,以期获得亲身体验和美学灵魂。
10.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正如缓慢是快速社会中真正的奢华一样,消费手工产品也算是消费经济中的一种奢华。
B.日本京都的“屋”是京都生活之华的整体呈现,它能让人充分体验到京都生活手感经济的真谛。
C.人与人的接触逐渐被手机、电子邮件所取代,弱化了个体接触的强度,降低了个体接触的温度。
D.现代人进入大量生产、选择过多的年代,也即将陷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恶性循环的不快乐境地之中。
三、语言运用
11.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孩子上学后,父母应及时向他们讲述如何管理和使用零花钱。__①__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消费欲望渐趋强烈,需要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这时__②__不加以教育和引导,他们就可能会乱花钱,家长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以免孩子过度消费__③__产生某种不良后果。一般情况下,家长只可救“急”,不必救“穷”,比如当孩子遇上非用钱不可__④__又无钱可用的情况时,可让孩子预支一部分零花钱,__⑤__一定要跟他说清楚:预支的部分必须在下次的零花钱中扣除。
12.下面是一段关于“网络水军”的文字,请简要概括“网络水军”的四个特点。
“网络水军”即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水军”大都是隐藏身份的网民,大都“穿马甲”和雇佣者交易,其活动难以掌控。版主把主帖发出去后,获得广大“网民”的注意,进而营造出一个话题事件,所有网络公关公司都必须雇佣大批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人员来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谨防民意制造者利用网络推手误导舆论”的署名文章,批评“网络水军”制造“民意病毒”,指出“民意病毒”利用和裹挟健康民意,不仅伤害广大网民的感情,也损害网络表达民意的健康肌体。
“网络水军”的四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A项,quē,zhě/zhǔ,jiāng/jiàng;B项,shě/shè,zhuàn/qiàn,jī;C项,jià/jiǎ,lǜ/shuài,jiào/jué;D项,liàng/liang,chéng,yīng/yìng。
答案:C
2.解析:D项,“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是贬义词,此处褒贬失当。
答案:D
3.解析:A项,不合逻辑。应为“展出羌雕、羌绣等极具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作品”。B项,结构混乱。应为“必须本着公平均衡的原则”或“必须以公平均衡为原则”。D项,语序不当。应为“防止核扩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答案:C
4.解析:文段是总分结构,谈的是文学与艺术的融通。根据语意和语气⑥④③应该依次排列。
答案:D
5.解析:C项是家庭的决策的内容,不属于经济学或经济学家研究的范畴。
答案:C
6.解析:开头从一个家庭面临的许多决策谈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但“经济的主体就是家庭”于文无据。
答案:A
7.解析:A项,“社会决策的内容与家庭决策的内容是一致的”是错误的。
答案:A
8.解析:“绝大多数人”与原文“愈来愈多”的人概念内涵不一样。
答案:D
9.解析:“没有一个人喜欢跟别人撞衫”与文中“现在没有女人喜欢跟别人撞衫”不吻合;“量身打造”的并非都是名牌。
答案:C
10.解析:混淆已然和未然。“即将陷入”应该为“已陷入”。
答案:D
11.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衔接能力。根据句群间的关系,依次应该是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表达力求简明、连贯。
答案示例:①因为;②如果;③而;④却;⑤但是。
12.解析:说明类语段,具有说明文的特征,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因此,在压缩语段时为确保全面,不遗漏要点。要运用“层次切分法”,即把语段的层次划清后,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各要点相加;最后再比较、整理,使之符合题目要求。语段共4句话,第一句简要概述什么是“网络水军”,第二句说明“网络水军”难以掌控,第三句说明“网络水军”具有分散性,第四句借《人民日报》观点指出“网络水军”制造“民意病毒”,危害甚大。划层次分析概括,答案不难得出。
答案示例:灵活性 难控性 分散性 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