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小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苒苒/长髯 渺邈/藐视 猝然/猝不及防
B.颙望/耦合
憔悴/打醮
羁绊/落拓不羁
C.妆楼/装备
潦倒/无聊
鸦片/信笔涂鸦
D.阑干/谰言
嗜好/嗜血
提契/锲而不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淹留:指久留。
B.雕栏玉砌应犹在
雕栏玉砌:代指现在所住的宫殿。
C.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凄紧:指寒气逼人。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憔悴:指词人面容愁苦黄瘦。
3.下列各句中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B.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C.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D.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4~5题。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这首词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二)阅读《声声慢》这首词,完成第6~7题。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十四个叠字的使用,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7.这首词选取了哪些景物来烘托作者的万般愁苦?
(三)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第8~9题。
归朝欢
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①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②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①只轮:代指车。②梗:草本植物的枝茎。
8.这首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词意简要分析。
9.请结合词的下片具体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0~11题。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10.请赏析“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的妙处。
11.作者上片写梅与下片写梅,手法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三、语言运用
12.下面是一首题为“春”的诗稿,有三句尚待斟酌,请你补缺,完成全诗的创作。
要求:第①处完成后,前三行应是一组排比句;第②句与第③句应保持语意连贯,并扣合这首诗的题目;结尾处应有表明诗句语气的标点符号。
春
不管命运的手如何沉重,
不管皱纹怎样犁着前额,
①____________,
不管你在忍受怎样的
残酷的忧患,但只要你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13.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骨刺未去净的鱼片 ②去骨鱼片里未净的刺 ③政治家的空话 ④诗人的情诗
(1)忠厚老实人有时也恶毒,这恶毒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2)她的眼睛不顶大却有神韵,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A项,rǎn/rán,miǎo,cù;B项,yóng/ǒu,qiáo/jiào,jī;C项,zhuāng,liáo,yā;D项,lán,shì,qì/qiè。
答案:C
2.解析:B项,雕栏玉砌:雕花的栏杆和玉似的石阶。此泛指南唐宫殿。
答案:B
3.解析:“红”代指红花,“翠”代指绿叶。
答案:D
4.解析:上片——对着苍天,带着怨愤,劈头而问,春花年年开,秋月岁岁圆,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在夜深人静之时,耳听轻轻浮动的东风,感受时间的流逝。倚栏远望,对着那片月影下的苍茫大地,故国之思,凄然之情,涌上心头,不堪回首!下片——直承上片,遥望南国故地,不禁失声慨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问自答,以水喻愁,用以显示愁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如春水一般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参考答案:该词围绕一个“愁”字,在时间与空间上,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在一起,抒发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痛悼之情。
5.解析:词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
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象征、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
6.解析:这开头三句,为历来的评论家所赞赏,恰当地、成功地表达了词人的心情。
参考答案: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叠字的使用,不但把作者的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且形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
7.解析:筛选词中的景物,体会词人赋予这些景物的心情。
参考答案:这首词选取了一连串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淡酒、秋风、归雁、黄花、梧桐、细雨,极力渲染了一个“愁”字。风寒心冷,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添思乡之痛。归雁、黄花又引发词人“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的感伤;后又以梧桐、细雨渲染,这份愁思已浓得化不开了。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具体化了,生动化了。
8.解析:本词考查鉴赏诗歌中形象的能力。作者习惯于即景生情,总是首先很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词的上片前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江乡冬日晨景,所写的景物都是主体真切地感受到的。从上片所写的冬日早行和商贩往来道途等情况,以客观的描述表现了旅途的困苦劳顿,令人感到厌倦。抓住景物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交代了早行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荒寒的氛围,暗示行旅的艰辛,烘托旅人黯淡的心情和对羁旅行役的厌倦之情。风声渐渐,白霜满地,说明时值初冬,天气寒冷;宿雁惊起,残月当空,天刚破晓,旅人就踏着白露上路了,突出了早行之早;萧索清冷的晨景,更衬托出词人行旅的艰辛,心境的悲凉。
9.解析:本词考查鉴赏诗歌中形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此词转入主观抒情,写主人公因厌倦羁旅行役而思故乡。抓住关键句分析即可。“转觉归心生羽翼”很明显是一种急迫的归乡心理;“愁云恨雨两牵萦”喻儿女离情,像丝缕一样牵萦两地;“新春残腊相催逼”对于岁月飞逝感到惊心,有年光逼人之感;“浪萍风梗诚何益”中“萍”和“梗”是漂泊不定的典型意象,以喻羁旅生活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无定。
参考答案:“转觉归心生羽翼”写词人恨不得立刻插翅飞回故乡,突出了归乡之情的急迫;“愁云恨雨两牵萦”突出了乡愁的浓重。“新春残腊相催逼”写出了时序代谢,日月相催,与“岁华都瞬息”一起表现出了词人年华易逝的伤感。“浪萍风梗诚何益”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命如“浪萍风梗”,浪迹无定之苦和羁旅生活的厌倦。最后几句写出了自己归乡的渴望和对爱人的思念。
10.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词吟咏梅花,“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是写梅花的冰清玉洁。用的是比喻。
参考答案:此句以人喻梅,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亦花亦人,形神宛肖,浑然一体。
1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上片“寒梅点缀”“香脸半开”“玉人浴出”均从正面描写梅花。下片写月色玲珑、金樽绿蚁、群花,从侧面描写梅花。
参考答案:上片主要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用“寒梅点缀”“香脸半开”“玉人浴出”直接描绘寒梅初放的明艳娇媚。下片则转用侧面烘托,则以月色玲珑、金樽绿蚁、群花来衬托梅的雅洁不俗。
12.解析:请注意形式上的排比,前三句要构成排比。后两句注意内容的转折,因为原文有“但只要你”几个字。
参考答案:①不管心里充满几多创伤 ②碰到初春的和煦的风 ③这一切岂不都随风飘去?
13.解析:比喻的最大特点就是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解答此题要研究句中本体的特点,再去选择合适的喻体。
答案:(1)② (2)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