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3自我小测: 10山地回忆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必修3自我小测: 10山地回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31 13:4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我小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靛青/破绽 哽咽/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
B.玉黍/蒺藜
泊位/淡泊明志
叶韵/一叶知秋
C.水沤/斗殴
长进/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
D.碛口/浸渍
披靡/风靡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林县木山乡白境村地处穷山恶水,可是农民却利用山多的“劣势”,发展起了黑山羊养殖。
B.参观上海世博会,在世博轴高架平台上一站,心底豪气油然而生。
C.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
D.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枉费心思,全力经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针对群众最关心的餐具毒性问题,由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B.雾霾天气不仅造成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还影响了交通运输。河北、江苏等多地医院呼吸科、儿科患者急剧增加,呼吸道疾病患者比平常增加一到四成,儿科就诊人数增加更为明显。
C.郭明义被誉为当代活雷锋,是因为长期以来他无时无刻不忘为他人着想,把奉献看成人生最大的快乐。
D.我国已成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是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他这身衣服的颜色,在天津是很显得突出,也觉得土气。但是在阜平,这样一身衣服,织染既是不容易,穿上也就觉得鲜亮好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阜平土地很少,山上都是黑石头,雨水很多很暴,有些泥土就冲到冀中平原上来了——冀中是我的家乡。
②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
③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
④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课文“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至“永远不能分离了”部分,完成第5~8题。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女主人公是一个脾气火暴、性格直率而又为人热情、心地纯真的山地女孩子。
B.选文以女主人公妞儿和八路军战士“我”之间关于“卫生”的讨论为线索,重点是为了描写抗战时期普通百姓对胜利的渴望和八路军战士的必胜信念。
C.女主人公关于刷牙的一番“宏论”表明她从小生长在一个闭塞的小山村,对外界缺乏了解。
D.女主人公对八路军战士不穿袜子“也是卫生吗”的责问,将剑拔弩张的气氛消解成融融暖流。
E.选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
6.女主人公妞儿在一出场时对八路军战士进行了一系列的刁难和批评。这是真的刁难和批评吗?她的目的是什么?
7.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妞儿的性格特征。(不超过10个字)
8.选文末尾,八路军战士为什么“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二)(2013·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峡 谷
阿 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峡口处,倒一棵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着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靠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在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地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工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结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又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9.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险”、“奇”、“静”;对四脚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B.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同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
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布旗上有个藏文字”、“藏靴上一层细土”,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
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10.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11.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1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语言运用
13.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慎独”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可增删词语。
“慎独”是中国儒家创造出来的修身术,最早载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或“慎其独”,可通俗地解释为:小心翼翼地固守本性,无怨无悔地遵循,矢志不移地追求。其实说到底就是“慎心”,在各种利诱面前靠强大的“精神防线”来抵挡形形色色的诱惑。
14.仔细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请用说明性的文字介绍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
(2)读了这幅漫画,你有何感受?请写一段话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1.解析:A项,diàn/zhàn,yè/yàn,nàn;B项,shǔ/li,bó,xié/yè;C项,òu/ōu,zhǎng/cháng,jiě/xiè;D项,qì/zì,mǐ,xù/chù。
答案:C
2.解析:D项,枉费心思是“白白耗费心思”的意思,与语境不符,应为“费尽心思”。
答案:D
3.解析:A项,介词结构掩盖主语,可删去“由”。B项,递进不当,应把“不仅”和“还”后的内容互换,才能衔接下文。C项,否定不当,应删除“忘”。
答案:D
4.解析:这几句话之间的关系较紧密,④“在这……小块土地上”很明显紧承③,②很明显是对④的解说。①是③中“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的原因。由此,可确定选C项。
答案:C
5.解析:A项,“脾气火暴”有误;B项,重点是刻画女主人公的独特性格;C项,并非没有见识,“刷牙”是其谈话的一个借口。
答案:DE
6.解析:联系下文妞儿的语言以及主动要求帮助八路军战士的举动,很容易找到答案。
参考答案:不是。目的是寻找机会与这位萍水相逢的八路军战士谈话交往,并给予真诚的帮助。
7.参考答案:伶牙俐齿、善良热情。
8.解析:从前面妞儿的真诚的话语深深打动、感染了八路军战士的心这一角度去思考分析。
参考答案:女孩儿雪中送炭式的真诚的关心温暖了“我”,令“我”无法推脱,难以忘却。在这片土地上所遭遇的一切会永远存留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离”。
9.解析:A项,“以动衬静”的说法不正确。B项,“‘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错,表现的是“肥汉”的表情。C项基本正确,“小说文字简洁”的说法不正确,小说在描写环境和人物方面用的是繁笔。D项,“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错,文中没有心理刻画。E项完全正确。
答案:CE
10.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三次写到鹰的内容在文中的位置,并联系这些内容对表现骑手所起的作用来回答。
参考答案:①“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②“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③“那只鹰又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11.解析: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特征,应根据文本中对人物的具体描写一一对应分析概括,可以从外貌、言行举止、生活习性等方面考虑,再用合适的形容词加以描述。
参考答案:①外形: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②举止: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③性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拘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
12.解析:本文中对峡谷的描写属于小说三要素中的环境描写,应着重分析其对表现人物性格、文本主题所起的作用,还要注意分析产生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②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③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④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13.解析:本题考查重组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注意下定义的一般模式。
参考答案:慎独亦叫慎心,是最早载于《礼记·中庸》中的以小心翼翼地固守本性,无怨无悔地遵循,矢志不移地追求为原则的由中国儒家创造出的一种靠强大的“精神防线”来抵挡形形色色的诱惑的修身术。
14.解析:本题考查表达应用能力中鉴赏漫画作品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观察漫画表层现象,然后深刻把握漫画的寓意。
答案示例:(1)图画画了一个人的四个阶段。阶段一,他右手提着一个小礼品盒往回走;阶段二,他右手夹着一个稍大的礼品盒往回走;阶段三,他右手托着一个很大的礼品盒;阶段四,他右手举着一个更大的炸药包。
(2)俗话说得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其实,为官也是如此,小的贪欲往往能够引起自己的物欲膨胀,最后就会变成炸弹,随时都会引爆。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戒贪是保持自己良好节操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