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测试:14 唐诗五首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测试:14 唐诗五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31 14:5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时间:45分钟 满分:40分)
一、基础知识(1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秋暝/刻骨铭心 苗圃/哺育空山/空暇
B.浣女/患得患失对峙/恃才傲物舍弃/宿舍
C.锦瑟/琵琶涅槃/步履蹒跚卷烟/卷帙
D.诀窍/愀然不悦渚清/诸位地壳/脑壳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山居秋暝暝:晚
竹喧归浣女浣:洗(衣)
B.随意春芳歇随意:任凭
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当作客人
C.山围故国周遭在周遭:周围
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江中的小沙洲
D.此情可待成追忆可待:岂待
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理由
3.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3分)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
(1)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2)__________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王昌龄《从军行(之四)》]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4)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二、类文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注]金闺万里愁。
【注】 无那:无奈。
5.“更”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答: 
 
 
 
 
 
6.结句是从哪个角度着笔抒情的?请简要赏析。(4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浪淘沙[注]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7.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4分)
答: 
 
 
 
 
 
 
 
 
 
8.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三、语言运用(12分)
9.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例。(6分)
诗歌鉴赏可以认为是读者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诗,一般理解为羁旅客子的情愁,也可理解为思念老母的伤感,一事无成的感慨,友情离弃的痛苦。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在横线处。(只填序号)(6分)
①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
②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
③这“悲”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
④《登高》整首诗歌“悲”字是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
⑤体现了诗人质朴而博大的胸怀。
答: 
答案精析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14 唐诗五首
1.D [A项依次读mínɡ,pǔ/bǔ,kōnɡ/kònɡ。B项依次读huàn,zhì/shì,shě/shè。C项依次读sè/pí,pán,juǎn/juàn。D项依次读qiào/qiǎo,zhǔ/zhū,qiào/ké。]
2.B [作客:寄居在别处。和“做客”意思不同。]
3.B [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昏暗。]
4.(1)明月松间照 莲动下渔舟 (2)青海长云暗雪山 不破楼兰终不还 (3)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4)沧海月明珠有泪 只是当时已惘然
5.“更”字具有过渡(递进)作用。前两句触景生情,渲染边地烽火、塞上荒凉、作者黄昏独坐的凄楚孤寂气氛,此句写“关山月”的凄凉笛声又触发了作者更为浓重的愁情,愁情层层递进,为下文抒发征人思乡之情做铺垫。
解析 可抓住“更”字所在的位置和表达的意思分析,从结构上看是承上启下,从意思上看是深入一层。
6.运用想象(或虚写),从对面着笔,写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情、深深思念,从而更进一层地反衬了征夫思亲念远之情,并使征人和思妇的感情交融在一起,增强了全诗的感染力。
解析 这首诗本来是写将士“从军”的,结句却写到了“金闺万里愁”,这是诗歌中常用的虚写手法。
【参考译文】
西北边陲,烽火城西面,四顾苍茫,原野荒寂,只有这座危矗云空的百尺戍楼。时令正值深秋,又是黄昏黯黯的时候,凉气袭人,久戍不归的戍卒孤零零地坐在戍楼上,阵阵秋风正从青海湖方向吹来。四顾沉沉暮霭,重重关山,一勾凄清的残月,在这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断断续续呜呜咽咽的笛声。在这一阵阵的呜咽声里,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之情,实在无法消除,那故乡闺妇的愁苦,那遥隔万里的相思便一起涌上了心头。
7.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方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解析 黄河本来是在人间,在地上,这里却说“直上银河去”,“到牵牛织女家”,可见,采用了想象的手法,借用了神话故事。
8.这首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解析 这是一首绝句,作者的情感比较隐蔽,可以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句分析。
【参考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9.(示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一般理解为激励读者更进一步,也可理解为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学习成绩好上加好,祖国面貌日新月异
10.④②①③⑤
解析 排序之前一定要理清句间关系,找出句中有关联作用的词语。④句为领起句,②句是对①句的解释,①句是对②句的总结,③⑤句阐述了“悲”字在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