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测试:7 这个世界的音乐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测试:7 这个世界的音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31 14:2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间:45分钟 满分:4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蚊蚋  呐喊  木讷  百衲衣
B.胸脯  果脯  葡萄  普洱茶
C.和弦  舷窗  娴雅  涎着脸
D.应答  应届  应聘  应用文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声呐  察知  沟通  废力气
B.企图  征募  天籁  以至于
C.赋予  缭绕  心扉  填不满
D.和声  缥缈  通讯  不妨事
3.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接连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B.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
C.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在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D.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给予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传说中的荆棘鸟,是自然界一种奇特的动物。它一生只唱一次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曲终了,荆棘鸟终于气竭命殒,以身殉歌——以一种惨烈的悲壮塑造了美丽的永恒,给人们留下一段悲怆的谜。
①使人间所有的声音刹那间黯然失色 ②当它终于如愿以偿 ③便不停执着地找寻荆棘树 ④从离开鸟巢开始 ⑤就把自己娇小的身体扎进一株最长、最尖的荆棘树上 ⑥和着血和泪放声歌唱——那凄美动人、婉转如霞的歌声
A.①③②④⑥⑤
B.④③②⑤⑥①
C.③②④⑥⑤①
D.④②③①⑤⑥
二、类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音乐与教育
柏拉图知道要一个国家的政治合于理想,先要使它的教育合于理想,所以他主张一个人在二十岁以前只消有两种教育工具——体操和音乐。因为体操讲究好了,身体可以健全;音乐讲究好了,心灵可以和谐。
音乐是一种最原始最普遍的艺术。飞禽走兽大半借歌唱表现生命的富裕和欢乐,同时借歌舞把在生活中所领略得的乐趣传给同类,引起交感共鸣。人类在原始阶段也还保持着这本能的音乐嗜好,但人类到了开化以后,小孩到了成年以后,往往逐渐丧失音乐的嗜好。这是一个极严重的损失,而且是违反自然本性的。
不仅如此,音乐更是最完美的艺术,可以普及深入一般民众,从根本上陶冶人的性格。与其他艺术不同,音乐完全融化实质与形式的分别,实质即形式,形式亦即实质,内外一致,天衣无缝。它是纯从感官打动人心的,耳里听到,心里就起哀乐共鸣。如果要教育的力量普及而又深入,舍音乐还有什么其他途径呢?
音乐对于人生至少有三重大功用。
第一是表现。情感思想都需要发扬宣泄。音乐的表现是最正常的康健的表现,因为它是人类的普遍嗜好,而同时它的命脉在和谐。音乐对于人的情感不仅能“发散”而且能“净化”,就因为它本身是和谐,对于人的心灵自然能产生和谐的影响。有听音乐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凝神静听之后,全体筋肉脉搏都经过一番和谐的震荡,心灵仿佛在困倦之后洗过一回澡,汗垢尽去,血液畅通,有心旷神怡之乐。如果我们不仅是欣赏,自己能歌唱弹奏,除了这种生气洋溢的乐趣以外,我们还可以得到人生最大的快慰,成就一种作品的感觉。
其次是感动。音乐直接打动感官,引起生理的反应,所以感人最普及而深入。中西神话和历史上不乏音乐感动力的传说。人类情感有许多花样,每种花样在脉搏呼吸和筋肉运动上都有一个特殊的节奏,特殊的模型。音乐的抑扬顿挫,长短急舒,往往与这种节奏和模型相称。某一种乐调在生理上激起某一种节奏和模型,就引起某一种情调。所以在听音乐时,实在有两种乐调在进行。一是外在的,耳朵听的;一是内在的,听者身体在无意中所表演的。人类生理构造大致相同,所以一个乐调可以在无数听者的心弦上引起交感共鸣。音乐是极强烈的同情媒介,也就因为这个缘故。
第三是感化。感动是暂时的,感化是久远的。音乐由感动至感化,因为它的和谐浸润到整个身心,成为固定的模型,习惯成为自然,身心的活动也就处处不违背和谐的原则。内心和谐,则一切不和谐的卑鄙龌龊的念头自无从发生,表现于行为的也自从容中节。中国先儒以礼乐立教,就为明白了这个道理。乐的精神在和谐,礼的精神在秩序,这两者中间,乐更是根本的,因为内和谐外自然有秩序,没有和谐做基础的秩序就成了呆板形式,没有灵魂的躯壳。内心和谐而生活有秩序,一个人修养到这个境界,就不会有疵可指了。孔子谈政教何以那样重诗乐?诗与乐原来是一回事,一切艺术精神原来也都与诗乐相通。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又说“温柔敦厚,诗教也”,都是看到了诗乐对于情感教育的重要。
一个民族的性格常表现于音乐,最显著的是中西音乐的分别。西方音乐偏于阳刚,使听者发扬蹈厉;中国音乐偏于阴柔,使听者沉潜肃穆。这各有所长,我们用不着偏袒。我们所最忧虑的是我国一般民众,尤其是士大夫阶级,大半没有真正的音乐的嗜好。这似乎表现了民族精神的衰落。我个人认为人心的污浊与社会的腐败都种根于此。我深深感觉到我国必须普及音乐教育,尤其是要把国乐本身大加一番整理洗刷。但是制礼作乐是盛业也是美名,须拿出一副极严肃的态度来应付这问题,前途才有希望。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3分)
A.柏拉图认为音乐是使一个国家“教育合于理想”的有效工具之一。
B.音乐的原始性和普遍性表现为动物的本能与人类原始阶段的嗜好。
C.音乐之外的其他艺术全都是实质与形式完全分离的,和谐性不足。
D.音乐常表现一个民族的性格,西方音乐偏阳刚,中国音乐偏阴柔。
E.音乐嗜好的缺失意味着民族精神的衰落,会导致人心污浊社会腐败。
6.下列根据文中所论音乐的三重功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希腊人用一种音乐医治精神病,这是音乐“表现”功用的体现。
B.实验证实对牛弹琴并非毫无影响,这是音乐“感动”功用的体现。
C.音乐会过程中听众共赏且同哀乐,这是音乐“感化”功用的体现。
D.孔子视诗乐为教育和政治的基础,这是音乐“感化”功用的体现。
7.请根据文意,概括音乐的教育力量为什么是普及而又深入的。(5分)
答: 
8.时下,中国的视听传媒热衷于举办各种声乐大赛节目,这些节目受到学生乃至全民的热捧。请结合文中观点对这一现象作简要分析评价。(5分)
答: 
 
 
 
三、语言运用(12分)
9.给下面描写音乐的语段补充几个事例,使之描述更具体,更有说服力。(6分)
一般能打动心情的音乐就算是好音乐了,但极品的音乐能打动人的灵魂,总让人一“听”钟情。还记得
 
 
 
 
10.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6分)
有人发现,音乐能够影响人们的感觉、思维、行动。最近的科学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即当音乐的声波传入人们的耳朵,耳鼓振动产生机械能,机械能随之转化为电能,电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抵达人们的大脑,刺激各神经系统,影响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由于不同的音乐产生的声波不同,各类神经系统受到的刺激也就不同,所以人们听音乐时,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音乐产生的声波是非常和谐、有规律的,正确地选择音乐来聆听,一般都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的一项试验发现,在对该校的大学生进行空间推理测验前,先让他们听莫扎特的D大调钢琴协奏曲,结果发现其智商平均提高了9分。这意味着,听好的音乐可以使人的“大脑软件”升级,重新编排人的思维方式,提高人的智力。
影响人类精神状态的脑电波有4类:A波、B波、C波和D波。A波有助于人安静,精力集中;B波可促使人对外界事物迅速作出反应以尽快解决问题;C波有助于人减少紧张情绪,提高创造力;D波可帮助人有个良好的睡眠。音乐通过刺激这4类脑电波,进而影响人的精神状态。
答: 
答案精析
7 这个世界的音乐
1.C [C项都读xián。A项依次读ruì,nà,nè,nà。B项依次读pú,fǔ,pú,pǔ。D项依次读yìnɡ,yīnɡ,yìnɡ,yìnɡ。]
2.A [废—费。]
3.A [B项“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滥用介词,句序不当,删去“对于”,句子调整为“园博园占地513公顷”,在“专门”之前,增加“主管部门”。C项“主要在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句式杂糅。D项“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力度”。]
4.B [由“它一生只唱一次歌”之后的句号可确定接下来应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①句和③句显然不能放在句首,据此可排除A、C两项。再看B、D两项,D项④句后面接的是②句,“从……开始”,“当……”,显然前后句表达的是不同的内容,无法承接。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CE [C项表述以偏概全,原文虽有“与其他艺术不同,音乐完全融化实质与形式的分别”的表述,但并未对“其他艺术”进行正面阐述。E项表述偷换概念,原文有“大半没有真正的音乐的嗜好”的表述,其前提必须是“真正的音乐的嗜好”所指并非“音乐的嗜好”。]
6.C [原文有“感动是暂时的,感化是久远的”之表述,音乐会过程中的哀乐情绪表现限于当时。]
7.(1)音乐具有原始性与普遍性:飞禽走兽和原始阶段的人类都有本能的音乐嗜好,故易引起交感共鸣。
(2)音乐具有完美性:音乐完全融化实质与形式的分别,内外一致,天衣无缝,它纯从感官打动人心,耳里听到,心里就起哀乐共鸣,能从根本上陶冶人的性格。
(3)音乐具有表现功能:因为音乐是人类的普遍嗜好,而同时它的命脉在和谐,这种和谐对于人的心灵自然能产生和谐的影响,所以它对于人的情感不仅能“发散”而且能“净化”。
(4)音乐具有感动功能:音乐直接打动感官,引起生理的反应,它的抑扬顿挫和长短急舒往往与人类情感的特殊节奏和模型相称。
(5)音乐具有感化功能:音乐的和谐浸润到整个身心,成为固定的模型,习惯成为自然,身心的活动也就处处不违背和谐的原则。
8.(1)“如果要教育的力量普及而又深入,舍音乐还有什么其他途径呢?”(观点),声乐大赛具有参与的广泛性和作品的严肃性,在一定程度上能肩负起教育的使命。
(2)“音乐对于人生至少有表现、感动和感化这三重大功用”(观点),人的情感思想需要发扬和宣泄,人的感官需要打动和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秩序与和谐,而声乐大赛恰恰能满足这种需要,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从正面引导社会向良性发展。
(3)“制礼作乐是盛业也是美名,须拿出一副极严肃的态度来应付”(观点),故声乐大赛不能哗众取宠,不能唯利是图,尤其不能格调低下;必须培养民族和民众的“真正的音乐的嗜好”以防“民族精神的衰落”,从而达到涤荡人心的污浊遏制社会的腐败之目的。
9.(示例一)(还记得)电影《上甘岭》中的《一条大河》那首难忘的歌曲吗?那场景、那岁月、那心情,浸泡在那醉人的乐曲中,灵魂得到了升华。还记得《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吗?以悠扬的曲调传唱着千古爱情传奇,撞击着人的灵魂深处,让人心驰神往。
(示例二)(还记得)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吗?那轻快、清新、旋风式上扬的节奏把心灵的褶皱慢慢抚平。还记得比才·萨拉沙泰的《卡门序曲》吗?那强劲引入、阶梯式升温、回环反复的节奏充满了引人入胜的风景。还记得中国古曲《将军令》以及由之改编的《男儿当自强》吗?那铿锵有力、激越、奔腾的气势让人热血沸腾。
解析 补充事例扩写训练,要选取自己熟悉的极品音乐,要写出音乐的名称(歌曲名字),还要写出该音乐的审美效果(凭什么“打动人的灵魂”,让人一“听”钟情)。
10.音乐的妙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先对每段进行压缩,然后综合即可。第一段写音乐对人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第二段举例说明音乐能提高人的智力,第三段仍介绍音乐对人的正面影响,故可总结出答案,注意字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