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测试:9 祝福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测试:9 祝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31 14:4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小说(1)
(时间:45分钟 满分:4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寒暄(xuān)踌蹰(chóu)
朱拓(tuò)
百无聊赖(lài)
B.监生(jiàn)
惴惴(zhuì)
俨然(yǎn)
少不更事(jīnɡ)
C.间或(jiàn)
形骸(hái)
谬种(miù)
沸反盈天(fèi)
D.陈抟(tuán)
驯熟(xùn)
炮烙(pào)
咀嚼鉴赏(j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烟霭 和蔼 谬论 纰谬 未雨绸缪
B.朱拓聊赖鄙薄俨然沸反盈天
C.鬼秘窈陷逍遥炮烙宽洪大量
D.蹙缩歆享怨腑渣滓走投无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王书记退休在家,一下子从紧张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反而感到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很不适应退休后的生活。
B.众多明星全新打造的2012最新造型非常惊艳大胆,让人眼前一亮,真可谓沸反盈天、争奇斗艳。
C.李大夫五十来岁,看上去精明强干,据说是心血管方面的全国知名专家,治愈了很多疑难杂症。
D.年轻的刑警看起来少不更事,但一谈起缉毒破案来,大家都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超人的智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祝福》的主要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作者拿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相对照,并揭示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B.教育界人士认为,此次社会对鲁迅作品“被调整”的高度关注,除了教科书的特殊性外,还缘于国人对鲁迅本人及其作品的感情也是重要原因。
C.“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封建迷信最富有特色的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的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
D.春晚节目要从社会热点中寻找灵感,扑下身子接近地气,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层次影响,与人民群众产生“心灵共振”。
二、类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老廖一整夜都睁着眼睛坐在值班室的电话机旁。
昨天中午,突然接到从青海来的电话,说地质学家彭工当天下午到达山下的火车站,请接站。老廖一下懵了头。疗养院的大客车和面包车上午都送疗养员们到山下的风景点去了,不到傍晚回不来。留在家里的一辆备用小车,被韦局长要去了。当时,大客车和面包车都满员,韦局长提出派小车。虽然让面包车上的工作人员给他腾个座位是没有问题的,但老廖估计不会有人上山,还是满足了韦局长。皆大欢喜总是好事,韦局长所在的那个省的科技局在疗养院基建的时候给过许多支持,更不好意思让人家觉得怠慢。
却偏偏出了例外!又偏偏出在彭工头上。彭工是中国盐湖地球化学的创始人之一。有关他的报道,老廖读过很多:上世纪50年代从国外回来,直接就去了柴达木,此后在那里一待就是好几十年,足迹遍及青海、西藏、内蒙、甘肃、宁夏,大半时光都在终年不见绿色的盐湖度过。中科院在庐山建了这个疗养院之后,不知动员过他多少次来疗养,每一次他都谢绝了。哪座山能同千里昆仑、万仞唐古拉、冰雪冈底斯、天外喜马拉雅媲美?在中科院今年发来的疗养员名单中,老廖见到了彭工的名字,心里一样没抱什么指望,尽管对见到他几乎有一种渴望。
他却来了。这一次,他不得不来。半年前,体检发现他的心脏“传导阻滞,心跳过缓”。他说,我立个字据吧,死了和组织无关系,又一次领着考察队去了西藏盐湖。他后来住了一个月医院。出院后,被强行要求来庐山疗养院。人们希望借助这里丰沛的生命气息,借助这里经由大量针叶林的尖端放电产生的大单位的负氧离子,使他得到一次充分的休养生息。
整整一下午,老廖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向有关系和没有关系、说得上话和说不上话的单位借车,结果电话挂了个遍,毫无希望。正当旅游旺季,哪个单位的车也不会闲着。只有请山下风景点转告疗养院的陪同,让韦局长坐的那辆小车去接彭工。
结果非常糟糕。韦局长很不高兴,他不相信这么大个庐山就挤不出一辆车。而且,接他时用的是面包车——当时他一行有好几个人,接彭工为什么就必须用小车?要知道,他虽然是行政领导,也是申报了院士的。他把住车门,理论了好半天,等司机急急忙忙把小车开到火车站,最后一批旅客已经走出车站广场。
司机在车站里外找了个遍,没有见到彭工的影子。彭工的去向只有几种可能:要么误了车或者又一次改变了主意;要么被山下什么单位接走;要么自己上了旅游车……如果没有意外,他应该会来个电话。
老廖一整夜等的,就是这个也许会来的电话。负责好科学家的疗养,真不是一件轻松事。当初调老廖来筹建这个疗养院,他就很犹豫。责任太大了!
窗外,黑了不知有多久,好像有100年。老廖就坐在这100年的黑暗中静听着山风在树林中穿过,虫子在草丛中鸣唱,越来越浓重的夜雾淅淅沥沥,疗养楼隐隐传出鼾声。后来天渐渐亮了。阳光穿过稠密的树林倾泻下来。一切都像往常一样:清新、明亮、温馨、欢快。但老廖却不知为什么老想哭。
下面有人喊他,喊声很急。莫非是彭工到了?他猛地站起,推开窗户:“什么事?”“餐厅里吵起来了。”争吵的双方是食堂管理员和韦局长。韦局长昨天从山下回来开始腹泻。他认为他腹泻的原因是食堂的饭菜有问题。
“假如腹泻不普遍,那就还得找别的原因。比方说,你昨天是不是喝过泉水了?”
疗养员因为喝泉水引起腹泻的事经常发生,尽管疗养院一再提醒告诫,还是有人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
“这跟泉水有什么关系?你自己看看你们做的饭菜!”
“哪个,哪个说我有问题?”人群后面忽然一声大喊,食堂大厨挤进来。他40来岁,很粗壮,两只袖子卷得老高的手沾满了面粉,紧紧抓着一支擀面杖。“你再说一遍,我有什么问题?”大厨横眉立目,上上下下打量韦局长。
韦局长不由得后退了一步:“我没有说你,我说的是饭菜。”
“饭菜都是我做的。我自己吃了,拉的屎你嚼都嚼不烂。你拉肚子,关我屁事!”
“住嘴!”刚走进餐厅的老廖大喝。
但是事情已经无可挽回。
“无法无天,无法无天!这么一团糟,怎么会不把大科学家给弄丢了!送我走,立刻!”韦局长今天的火气,显然是昨天下午调走了小车引起的。
“大科学家”指的自然是彭工。老廖心里一阵刺痛。
上了小车的韦局长不停地长吁短叹:居然弄了这么一帮人来管理疗养院,科学家来这里谈何疗养,简直就是受迫害。可怕,这么粗暴,难以想象……
坐在司机旁边的老廖只有沉默。他没有守住自己的责任。毕竟,他是院长,派不派小车,决定权在他手里。
“我看彭工不来倒是对了。何苦来受罪呢……”韦局长没完没了。
“停车!”老廖突然喊。车子怪叫一声刹住了。
老廖发现了一个人。那个人秃顶,两腮下塌,在庐山早晨一尘不染的阳光下,沿着牯岭街心公园的小道,向园门外缓缓走来。
老廖直直地盯着这个离车窗越来越近的人。
不错,是他,是彭工,是那个照片一再在报纸上登过的地质学家。
老廖推开车门,跳出去——“请问,您是彭工?”
“是啊,您是?”
“我是疗养院的。我们昨天中午接到你要来的电话,可把我们找苦了。”
老廖的两条腿微微发抖。
“哎——呀,”彭工声音喑哑,“抱歉,抱歉!我该主动跟你们联系的。”
“您来了就好。”老廖的声音有些哽咽了。
“我昨天就上山了,坐旅游车上来的。天快黑了,我想你们都该下班了,不好去麻烦你们。”
“您在哪里过夜的呢?”
“那里。”彭工回过头,指了指街心公园的草地。草地上,还有一些从山下带着席子和毯子来的露宿者横七竖八地躺着。几乎是清一色的青年男女。
“这里真绿,绿得醉人。不像我们那里,坐车跑几天也看不到一点绿色,有时候忽然发现一棵小草,全车的人都要下车来,围着看个半天。”
彭工仰起清瘦枯槁的脸,陶醉地眯着眼睛,两边塌陷的腮帮子翕动着。
“我昨天睡得真好。”
“彭工……”老廖的泪水夺眶而出,“苦了您了!”
“苦?怎么会苦?我喜欢露营,在戈壁滩露营惯了。这里枕的、垫的是这么厚的绿草,享受得很,简直就是奢侈了。”彭工像儿童一样笑着。
老廖一把从彭工手上拿过行李箱,走回车子,拉开后车门,对里面的韦局长说:
“跟您打个商量,请您下车来等一等,我把彭工送回疗养院,再来送您下山,行吗?”
车子里没有回答。
前面,碧蓝碧蓝的天空下,雪一样洁白耀眼的庐山瀑布云,正从日照峰那一面翻越过来,波涛汹涌,漫无边际,滚滚而下,牯岭一带所有的峰峦、峡谷、树林、溪流、屋舍、楼亭很快就淹没在若有若无的缥缈中了。
5.分析小说画波浪线部分环境描写的特点与作用。(4分)
答: 
 
 
 
6.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有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答: 
 
 
 
7.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与作用。(4分)
(1)哪座山能同千里昆仑、万仞唐古拉、冰雪冈底斯、天外喜马拉雅媲美?(2分)
答: 
 
(2)车子里没有回答。(2分)
答: 
 
8.请为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4分)
答: 
 
 
 
三、语言运用(12分)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6分)
鲁迅几百万字的遗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必将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后世读者将以一种赞叹和欣赏的态度阅读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形象,这精神,必将永世长存 ②比起文章来,更重要的是鲁迅这个人,他的入世的态度,他的爱国心和正义感 ③更有若干篇在写作的当时就并不正确,就只能作为一种研究资料保留下去了 ④他对强暴的反抗和对弱者的同情,他为了中国进步不懈的努力 ⑤还有一部分时过境迁,不再使人感兴趣 ⑥他身上那种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传统的骨气,用他的话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0.下面是鲁迅的好友孙伏园为先生撰写的一副挽联,请根据句意间的逻辑关系排定恰当的语序,并用简明的语言点评其表达特色。(6分)
①痛毁灭 ②一生呐喊 ③十月噩耗 ④叹而已
⑤热风奔流 ⑥刈野草 ⑦万众彷徨 ⑧踏莽原
上联: 
 
下联: 
 
表达特色: 
 
 
答案精析
第三单元 小说(1)
9 祝 福
1.C [A项“拓”读tà。B项“更”读ɡēnɡ。D项“炮”读páo。]
2.B [A项谬—缪。C项鬼—诡。D项腑—府。]
3.B [沸反盈天: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4.A [B项句式杂糅,应删去“也是重要原因”。C项语序修饰不当,应把“封建迷信”移到“活动”之前。D项搭配不当,应把“感受”改为“反映”。]
5.以夸张、比拟、对比等手法,描写了庐山夜色的安宁、闲适和黎明的生机盎然;烘托了老廖内心的焦虑、不安与愧疚,为后文情节的转换做铺垫。
6.①答小说主人公是彭工的。性格特点:一心扑在事业上;随和,朴实;待人真诚、善良。
②答小说主人公是老廖的。性格特点:认真负责,忠于职守;为人周到,热情。
③答小说主人公是韦局长或其他人的,不给分。
7.(1)转述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对自然与事业的热爱与忠诚,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回答了读者的疑问。
(2)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车子里的人内心的震撼,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8.①以“庐山瀑布云”为标题,揭示象征意义的,言之成理,给4分;
②以“责任”、“疗养”等内容为标题的,言之成理,给3分;
③以“科学家”或“老廖”等职务、人名为标题的,言之成理,给2分;
④以“真没想到”、“巧合”等情节为标题的,言之成理,给1分。
9.⑤③②④⑥①
解析 ⑤③承接前文谈鲁迅的文章,且“时过境迁……当时就并不正确”存在程度上的递进关系,故⑤③应排在前面。②由鲁迅的文章转入鲁迅的为人和他的精神,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故应紧接③。④⑥承接②谈鲁迅的精神。①对整个文段进行总结。
10.上联:⑧⑥⑤② 下联:①④③⑦
表达特色:用鲁迅先生所著书名及所主编之刊名缀为一联,构思精巧;高度评价鲁迅先生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表达民众痛失“民族魂”的沉痛心情,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