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测试:13 春之声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测试:13 春之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31 13:2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间:45分钟 满分:4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牛犊(dú) 鹌鹑(chún)
针灸(jiū)
咏叹调(diào)
B.喧嚣(xiāo)
狰狞(nínɡ)
怏怏(yànɡ)
三叉戟(jǐ)
C.涟漪(yī)
采撷(jié)
缝隙(xì)
闷罐子(ɡuàn)
D.忏悔(chàn)
恍然(huǎnɡ)
醪糟(liáo)
颤栗(zhà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放学后,拘束一天的同学们一起跑到操场上享受着天伦之乐。
B.他(岳之峰)和那些风尘仆仆的、黑暗中看不清面容的旅客们挤在一起。
C.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艰巨任务,可有些地方官员敷衍了事,雷声大,雨点小,收效甚微。
D.黑势力的猖獗,与背后有人袒护有密切的关系,只有打掉他们的保护伞,才能彻底铲除黑势力滋生的土壤。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岳之峰接到了八十多岁的刚刚摘掉地主帽子的父亲的信。他决定回一趟阔别二十多年的家乡。
B.透过辛辣的烟草和热烘烘的汗味儿,岳之峰闻到了乡亲们携带的绿豆香。
C.广大市民的经济收入并不丰厚,节日期间,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甚至数百元的高价门票,只好在家里无聊地消磨时间。
D.和大熊猫一样享有“国宝”之称的四川鹧鸪,由于近年来数量不断减少,目前仅存两千多只。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出现海外汉语热的同时,中国的英语热也在持续升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心态平和而充满文化对话的渴望
②中国的英语热则来自教育制度和强烈的西化情绪
③但是细细考察,其中的文化心态却大不一样
④海外汉语热来自民间对东方了解的热情
⑤其中的母语自卑主义意味不能不注意
A.④①③②⑤
B.③④⑤②①
C.③④①②⑤
D.①⑤③④②
二、类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你必须做出选择
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是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间滑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
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
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5.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6分)
答: 
 
 
 
 
6.谈谈你对小说标题“你必须做出选择”的理解。(4分)
答: 
 
 
 
 
7.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题,并谈谈你受到的启示。(6分)
答: 
 
 
 
三、语言运用(12分)
8.补写出下列空缺的语句,使之语意连贯完整。(6分)
春之声,如诗般瑰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漫步田野,映入眼帘的是色彩绚丽的花,是青翠欲滴的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态的声音,足以令你领会到春日的情趣;动态的声音,将会让你感悟得心驰神往。谛听春之声,心底有一股潜在的力量在升腾。
9.看到教室前面的黑板,你会联想到哪些事物(或景物)?请尝试运用意识流的手法,写出你的意识流动轨迹。(6分)
黑板→ 
答案精析
13 春之声
1.B [A项“灸”读jiǔ。C项“撷”读xié。D项“醪”读láo。]
2.A [A项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B项风尘仆仆: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劳顿。C项雷声大,雨点小:比喻话说得很有气势或计划订得很大而实际行动却很少。D项保护伞:指可以起保护作用的有威慑性的力量或有权势的人(多含贬义)。]
3.C [语意重复,“百元以上”包括“数百元”。]
4.C [③与原句形成转折关系,与后面的内容是总分关系,选③;再根据原句两种“热”的顺序及②中的“则”,选④;然后①的“平和”、“渴望”接上句的“热情”,选①;最后就是②⑤。]
5.“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是本文的高潮部分,作者这样安排,更充分展现“他”内心的压抑和反抗,使人物形象丰满而富有张力。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前面拉琴缺乏艺术、大家对他的失望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
6.毕业前,“他”只能选择父亲的安排,走自己情非所愿的人生道路;毕业时,“他”毅然选择放弃。人生有太多无奈,有时不得不做出选择。(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7.(1)这篇小说是对应试教育的控诉。从儿时起近二十年,主人公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但在父亲的逼迫下从未间断过练琴。父亲的逼迫无所不用其极,他与父亲进行一次次智力较量。他没法战胜的,恐怕不止是父亲的智力。做任何事情不可强迫,应该尊重个体的不同需求和爱好。
(2)这篇小说是对艺术规律的理解。技术,是没有生命的;艺术,则是生命感受和技术的完美融合。主人公原先令教授们失望,而最后一次演奏成功,正是从相反的两个侧面阐释了这个艺术规律。人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遵从规律,否则达不到目的。(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8.(示例)春之声 如梦般甜美 春之声 如酒般香醇 翩翩飘舞的柳枝 和风轻吟的黄鹂
解析 仿用句式要找准参照句。这里有两个参照句式:“春之声,如诗般瑰丽”和“是色彩绚丽的花,是青翠欲滴的叶”。
9.(示例一)(黑板→)家乡的黑土地→黑土地的成因、黑土地是我的乐园、我和黑土地的感情(养育了我)→黑土地上辛苦劳作的父母、父母黑红的脸→思念故乡、亲人。
(示例二)(黑板→)家乡的黑水池→池中散发着臭味→冒着黑烟的工厂、见利忘义的黑心老板、被黑烟污染的灰色的天空→回忆童年时期家乡的美景(对比)→抒发感慨。
解析 “黑板”是联想的触发点,联想的内容要和“黑板”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