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测试:17 宋词四首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测试:17 宋词四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31 13:2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间:45分钟 满分:40分)
一、基础知识(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垒(lěi)还酹(luō)强虏(lǔ)
B.萧瑟(sè)
料峭(qiào)
舞榭(xiè)
C.纶巾(lún)
狼狈(bèi)
凝噎(yē)
D.狼居胥(xū)
巷陌(hànɡ)
公瑾(jǐ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甘霖  今霄  强虏  怀瑾握瑜
B.仓皇  墓霭  烽火  铤而走险
C.骤雨  戍角  憔悴  良辰美景
D.蓝舟  黍离  舞榭  不胫而走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排列)
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英俊勃发)
C.早生华发(白发)
D.赢得仓皇北顾(向北回头看)
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类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摸鱼儿①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 ①摸鱼儿:词牌名之一。原唐教坊曲名,本为歌咏捕鱼的民歌,后用作词牌。
5.词的上阕,以“春去”作为全词总线。“怨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 
 
 
 
 
 
6.词的下阕,以景语作结,含有不尽的韵味。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浣溪沙①
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②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 ①此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写一位风韵秀美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②宝鸭:古代时候两颊所贴的鸭形图案,或者是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
7.“绣面芙蓉一笑开”中的“开”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分)
答: 
 
 
 
 
 
 
 
8.词人在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4分)
答: 
 
 
三、语言运用(12分)
9.阅读下面一段话,调整画线句的语序使其前后格式一致。(6分)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苏轼不断被贬流放,这也许是东坡的不幸,地方人民却从中得到了大幸。苏堤无言,默默铭记着苏轼的功绩;赤壁有字,惊涛拍击着东坡的诗篇。
答: 
 
 
 
10.仿照下面的示例,按要求写一段文字。(6分)
示例 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赶考的人,我可能会遇见一个轻衣罗衫的女子,她家就在驿馆的旁边,曾倚门,回首嗅一枝青梅,我会把诗题上墙壁,或者写在宣纸上。
如果是在古代,你可能是一个正在做什么的人呢?是漂泊江湖的游子,还是被贬谪流放的官员?是寄情山水的隐士,还是执手相看的离人?请你从中选择一种角色,恰当化用古诗文(可回忆教材中学过的诗词),写一段文字;不必完全仿照例句的句式。
答: 
 
 
 
 
 
答案精析
17 宋词四首
1.B [A项“酹”读lèi。C项“纶”读ɡuān。D项“巷”读xiànɡ。]
2.C [A项霄—宵。B项墓—暮。D项蓝—兰。]
3.A [次第:情形,光景。]
4.(1)杨柳岸晓风残月 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2)一尊还酹江月 (3)梧桐更兼细雨 (4)人道寄奴曾住
5.表达了诗人对春去无语的无可奈何,时光空逝抱负不得施展的愁绪。
解析 这首词上阕借写百花在风雨中凋零表达对春的惋惜与留恋,春天无可奈何地离去,时光空逝,词人愁绪满怀。
6.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照应开头,点出“春去”主题;点出南宋朝廷日暮西山、国运暗淡的趋势,表达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以及对南宋朝廷前途的担忧。
解析 诗词的结尾是说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消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一片迷蒙。这样的暮景,会使人见景伤情,更加悲伤。这样开头写景与结尾的写景相照应,借景物的暗淡表达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参考译文】
再也经受不起几次风雨,美好的春季又急匆匆过去。爱惜春天,尚且还经常担忧花儿会开得太早而凋谢太快,何况如今面对这无数红花落地的残春败落景象。我劝说春光:你暂且留下来吧。听说芳草已生遍天涯,会遮住你的归路吗?你还能到哪里去呢?怨恨春不回答,竟自默默地归去了,只有屋檐下的蜘蛛仍在整天殷勤地吐丝结网,网住漫天飞舞的柳絮,想保留一点春的痕迹。
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定准的重逢佳期又被耽搁了。那是因为陈皇后的美貌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重价买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满腹情意该向谁倾诉?你们不要高兴得手舞足蹈。你们没有看见杨玉环、赵飞燕早都变成了尘土?忧国而不能参政,只能做个闲官的心情愁苦极了!不要去高楼上凭栏远眺,夕阳正落在暮霭笼罩的柳树梢上,长夜即将来临,望之使人断肠。
7.“开”字用得好。“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是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绽放。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词语言表现力的鉴赏能力。“开”字在这里有双层含义,一是指芙蓉花开,二是指词中女子情窦初开。符合这个意思即可。
8.这首词刻画了一个秀外慧中的少女形象。她外貌美丽动人,性格天真可爱,对幸福、自由的追求真挚、炽烈、大胆。
解析 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要抓住重要的描述性语言分析,这首词的上片重点写其容貌,下片写其心情。
【参考译文】
俊俏的笑脸像芙蓉花开,斜贴的宝鸭映衬着粉嫩的香腮,美目流盼情思绵绵惹人猜。
面含微笑深有风韵,展开素笺书写幽怀:月亮升起后,旧地重来!
9.这也许是东坡的不幸,却是地方人民的大幸。
解析 画线语句表述的角度不一致,第一个分句陈述的对象是“这”,指苏轼不断被贬流放;而第二个分句表述的对象是“地方人民”,调整一致即可。
10.(示例一)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离人,寒蝉凄切,长亭送晚,我可能正与送行人执手话别于江畔,想明晨醒来,我该在另一段晓风残月之下的杨柳岸。
(示例二)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游子,我可能在仰看那枯藤老树上的昏鸦,也可能正投宿在小桥流水边的人家。当然,我也可能正牵瘦马行走在西风古道上。我有充足的时间,为每一段路程填一首词。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词意境的联想、描述能力。回答时要注意角色的特征,要化用古代诗词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