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卷(二)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数轴(zhóu) 牲畜(chù)
滞留(zhì)
永葆常新(bǎo)
B.慰藉(jí)
几率(jī)
鞭笞(chī)
杞人忧天(qǐ)
C.甲壳(ké)
蹊跷(qī)
契机(qì)
风驰电掣(chè)
D.模样(mú)
点缀(zhuì)
矩形(jǔ)
牵强附会(qiánɡ)
答案 A
解析 B项“藉”读jiè。C项“壳”读qiào。D项“强”读qiǎnɡ。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金属在超低温世界中,也变得面目全非:水银在常温下,是闪耀着银光的液体。
B.回到熟悉亲切的家,他心情平静,安之若素,幸福的感觉总是那样绵绵不断。
C.人们使用所有这些药品消灭的目标或许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种杂草或昆虫。
D.这个厂为农民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外来劳动力吃上了“定心丸”,纷纷表示以实际行动干好工作,回报社会。
答案 B
解析 “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此处不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个结论即使很有依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相当完善的构造,相互适应,因而难以令人满意。
B.通过空气和阳光的化合作用构成新形式,毒死植物,使牲畜得病,那些饮用原本纯净的井水的人们造成不知不觉的危害。
C.一下子把人或动物冷冻起来,使他们的生命暂时凝固。过了若干年,再升高温度,让他们复活,于是使他们能活更长的时间。
D.数学家一度认为这下子把整个数轴总算填满了。
答案 C
解析 A项“即使”表假设,“因而”表结果,两种不同关系的关联词语混合在一起,造成句式杂糅,应将“因而”改为“仍然”。B项应为“对那些……人们造成”即介宾结构作状语。D项“把”字结构要紧接谓语“填满”,应为“……总算把整个数轴填满了”。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④①③⑥②⑤B.④③①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D.⑤④③①⑥②
答案 D
解析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通读材料,可发现文段是“总分”结构,先提出“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然后举音乐的例子加以说明。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直接提出观点,排在第一位,故排除A、B两项。④紧承⑤谈物理学家窘困所在,并引出后文,故排除C项。
二、本大题1小题,5分。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____________________,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3)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4)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5)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答案 (1)天长地久有时尽 (2)此曲只应天上有
(3)羌笛何须怨杨柳 (4)石破天惊逗秋雨 (5)天街小雨润如酥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多重宇宙是怎么回事?
在各种神话、传说里,都有天堂、地狱的说法。我们也许可以认为,这就是多重宇宙的滥觞。然而,多重宇宙这种想法绝不是来自神话和传说。目前为止,这只是一种物理学的假设。那么,这个假设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呢?那就是量子物理学中的测量问题。
多重世界的理论认为,对测量装置的观察,会使得测量装置被分解为两个。并且在这个测量链上,这种分解会不断地进行下去。伴随着这种分解,一定有一个完全的宇宙的复制,因此,这种理论也被称为“分支宇宙”。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量子测量发生,那么,每个宇宙分支,以及这个分支中的分量就会导致一个可能的测量结果。每个处在特殊宇宙分支中的人都会认为,他的测量结果和所处的宇宙是唯一存在的。也就是说,一次测量产生了一次新的宇宙。这些各自不同的新宇宙,除非完全相同,否则绝无重合的可能。
这种多重世界的解释只能说是一个想法,在许多地方无法令人信服。可是,其有用之处恰恰在于,对于量子物理学中的测量问题,这种想法可以加以部分的解释。我们以“薛定谔的猫”来阐释这种理论。如果用多重世界的理论来看,我们无需担心这只猫的死活,我们认为一只猫被分解为两只猫,一只死了而另一只活着,两只猫处在不同的宇宙当中,并且有两个观察者分别打开他们自己宇宙中的箱子,并且得出猫的状态。
多重世界的解释看起来是如此简单,不需要什么数学工具。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这个理论在普通大众中容易被传播。当然了,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夹杂着曲解和讹传。大众不喜欢数学计算和推导,这些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
多重宇宙理论认为,有可能存在许多别的宇宙,而且,其中一些宇宙只是与我们所在的宇宙略有不同。所以,这种理论引起人们的很多猜想:也许会在很多宇宙中,会有同样的地球和同样的人类,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与自己一模一样的人。诸如此类的想法无疑是很有趣的,但是,对于理论物理学家来说,这些只是笑谈。因为他们很清楚,科学不拒绝任何猜想,但是,猜想如果陷入荒诞,无疑是可笑的。
用多重宇宙解释测量问题,很多推理就变得非常简单。但是,这种理论也会带来很多问题。例如,究竟有多少宇宙呢?依照多重宇宙的说法,因为每个量子事件都可能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结果,那么,如果我们假设在任何一个宇宙中有10的80次方个基本粒子,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多重宇宙的数量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所有这些各自不同的宇宙在哪里?这是该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也是人们无法想象的问题。
6.下列说法中,没有谈及“多重宇宙”问题的两项是( )(5分)
A.在现今我们的天文观察还无法企及的地方,也许还有和我们相同的宇宙存在。
B.宇宙中正常物质总量无法遏止宇宙无限膨胀趋势,宇宙将永远不断膨胀扩大。
C.现在的宇宙诞生于上个宇宙的尘埃中,这种从生长到消亡的循环将永不结束。
D.当前看见手里拿着的那片树叶,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其实是无数片的树叶。
E.这些各自不同的新宇宙,除非完全相同,否则绝无重合的可能。
答案 BC
解析 B项是宇宙膨胀论,这是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等人提出的有关宇宙的说法。C项是宇宙循环论,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天文学教授保罗·斯坦哈特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尼尔·图罗克共同提出。
7.下列内容与原文看法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在量子测量中,另一个完全宇宙的复制,必须随着测量装置不断被分解才会出现。
B.只要有一个量子测量发生,每个宇宙分支及其分量就会导致一个可能的测量结果。
C.每个处于特殊宇宙分支中的人,都只认定自己所处的宇宙世界和他的测量结果。
D.在多重宇宙中,也许会找到同样的地球和人类,甚至找到与自己一模一样的人。
答案 D
解析 表述的只是人们的猜想,并非本文的看法。
8.文中用“薛定谔的猫”这一例子想要说明什么?(4分)
答:
答案 说明“多重宇宙”理论可以对量子物理学中的测量问题加以部分的解释。
9.对“多重宇宙”作者是如何评价的?请分点概括。(4分)
答:
答案 ①多重宇宙是一种物理学的假设,②可以部分解释量子物理学中的测量问题(或“无法回答和解释相关的各种问题”),③易传播并引起曲解和讹传。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人前我是乖乖仔 一上贴吧就爆粗
记者王鹤、刘晓星报道 “吴××,你知道吗?自从我第一天看见你,就被你深深地吸引。虽然你不很帅,也很爱逞能,但我心中还是很喜欢你。你的性格和言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但后来,我从别的女生口里得知你甚至‘两天换一个女朋友’时,我很震惊。虽然我很想找你谈话,但却很害怕别的女生会骂我。我哭了一个星期……”这篇题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为“爱的泪太苦”。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
浏览一下该贴吧,共有主题594个,帖子6118篇,内容除了毕业留言、笑话,更多是评选帅哥美女和爱情告白,还有辱骂同学及老师的言论等,言辞中不乏“上床”、“贱人”、“泡妞”等露骨字眼。对此,一名11岁孩子的家长感叹道:“真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心里能装下那么多事情!”
记者随意浏览了包括中小学生的20多个贴吧,发现里面很热闹,许多帖子都受到热烈追捧,你来我往的情况很多。其中,小学生的贴吧内容更丰富,言辞更激烈,原创帖更多,很多是讨论早恋的感觉,以及评价身边美女俊男的帖子,而中学生的贴吧更多则是集中在情感、人际交往、学习以及对“性”的好奇。
“小莉因为看到贴吧上有人把她评为年级的四大丑女之一,最近一个月都不怎么跟我说话。”正在念小学六年级的小婧告诉记者。她的小姐妹小莉原本是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女孩,而且很愿意替女孩子们出头。有些调皮捣蛋的男生欺负女同学,小莉总会挺身而出,和男孩子们理论。结果,这些男生就以“八婆”称呼她,一开始,小莉不以为意。可是有一天,有人在学校的贴吧上评选年级四大丑女,把小莉提了出来,说她长得难看,还老爱抛头露面,后面有七八个人跟帖认同。小莉看了这些帖子以后,号啕大哭,这段时间,她就变得沉默寡言,甚至连头都不愿意抬。
由于贴吧上都是匿名帖,即使上面的话说得很过分,大家也不知道该向谁追究责任。在百度贴吧里很多中小学校名字的贴吧,此类骂人帖并不鲜见,用语之狠让人吃惊。在越秀区某小学的贴吧上,就有这么一段对话:“怎么杀戴××?”“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打断他的骨头,吃了他的心!”除此之外,还有抱怨老师的:“认为夏老师是虐待狂的进来!”“罚抄10遍课文,不坏才怪!”
“我决不会让儿子上这样无聊的论坛。”医生孙小姐说。她的儿子小方今年读初一,平时孙小姐对儿子上网看得比较严,小方一般在休息时间玩玩赛车之类的竞技游戏,以及上与学习相关的网站,一般时间都不会太长。不过,当孙小姐在记者介绍下看完贴吧里的帖子后有点吃惊,她说,决不会让儿子上这样的网站。其实贴吧上的话题在她的意料之中,很多成年人在青少年时代都有类似的想法和好奇。不过,把孩子私下里想的问题正大光明地搬到网络,并用不理智的言论来讨论就不妥当了。孩子们天天都在上面讨论这些无聊的问题很浪费时间,而且孩子的判断力和自控能力都很差,如果经常上这样的论坛,说粗口或不用正常的方式讨论问题,会产生不良影响。
而某知名IT公司的刘先生说,自己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从小就喜欢电脑,也喜欢上网。他是一次无意间看到自己女儿在这个论坛上灌水时发现这种论坛的。看了这些帖子后,他大吃一惊,由于在百度开个贴吧很容易,而且上去贴帖子的人都是匿名的,所以很多小学生和中学生可以很自由地建立这种论坛。虽然现在的孩子懂得多,想得多,但对很多都只是一知半解。不少孩子看到别人在贴吧上写的暗恋故事、情感经历,觉得很浪漫、很美,就有样学样,或者想入非非。贴吧上的内容鱼龙混杂,孩子缺乏分辨能力,很容易学坏。
为什么中小学贴吧会如此火爆呢?某重点中学一位专职心理老师表示,一般孩子从11岁开始进入青春期,开始关注“性”,企图了解“性”,但获知渠道却很少,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他们对两性关系可能产生一种向往的心态,便在贴吧上把这种情绪发泄出来。另外,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认识、自我定位都处于一个混乱时期,不清楚自己在他人的心目中应该有个什么样的形象,于是便会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包括说脏字,在他们看来,这都是一种“酷”的表现。在很多孩子看来,以匿名的形式去表达这种尝试,既满足了心理需要,又比较安全,不容易受到权威的指责。因此,他们便在上面尽情释放,畅所欲言。
某医院心理科主任医生说,早恋、暗恋之类的话题,孩子们都会因为好奇私下讨论,但是贴吧容易使孩子过多关注这类问题,当孩子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都接受了早恋这类东西,而在现实中又不能发泄出来,容易形成巨大反差,就有可能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其实贴吧问题反映的主要是现今父母和孩子关系的问题。由于社会压力大,很多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对于孩子往往只是一味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而漠视了对孩子的关心和关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人在精神上的关怀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无法在感情上得到父母和家庭的满足,就容易使孩子将注意力转向贴吧、网络游戏去寻找满足。
但是,在孩子的眼睛里在贴吧讨论的问题却属于“正常范围”。在越秀区读初二的小任并不知道有这样的贴吧,不过他在浏览了贴吧内容后告诉记者,其实这些帖子里讨论的话题并不算出格,这些帖子上的问题他们同学平时也会私下里讨论,比如班上谁和谁好了,谁在暗恋谁,以及谁长得比较好看之类的。不过这种用帖子表达出来的方式更新鲜,而且参与讨论的人也多了很多,一些不方便的话题也可以自由地在上面表达。
今年读六年级的小亮说,由于平时学习压力大,在学校里又要遵守这样那样的规矩,很多孩子把在贴吧发帖子看作是一种发泄渠道。而且,很多平时不敢骂的人在网络也敢骂了,“毕竟在这个贴吧里不会有人查出你是谁”。
不过,他也承认,其实经常在贴吧发帖也很浪费时间,虽然大家平时在网上可以发泄一下自己平时的不满,不过如果经常在上面肯定对学习不好。(选自《广州日报》,有删节)
10.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试简要分析“人前我是乖乖仔 一上贴吧就爆粗”这一标题的精彩之处。(5分)
答:
答案 这一标题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人前”与“上贴吧”、“乖乖仔”与“爆粗”形成鲜明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新闻的重要内容,语言简练而且形象生动。(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11.贴吧现象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请根据新闻的内容分别概括家长、心理专家以及孩子们对这一现象所持的主要态度。(4分)
答:
答案 家长:担心孩子学坏,禁止他上贴吧。心理专家:孩子常上贴吧发泄,易造成性格扭曲。孩子们:压力太大,上贴吧可以发泄不满。
12.这则新闻报道以后,有读者认为在贴吧上“爆粗”的行为只是“说说而已”,并不代表什么,因此“不要太紧张”,甚至还有人说,现在的网络就像公共厕所,什么脏东西都可以往里面发泄,小孩子有不平事,利用网络这件利器,敲敲键盘,排解郁闷,也应该算是“上世纪90年代”孩子的成长方式吧。对此,请结合新闻内容谈谈你的主要观点,并稍作分析,要求言之有据,言之成理。(6分)
答:
答案 (示例)家长其实不必太紧张,应多从自身查找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家长平时忙于工作,而漠视了对孩子的关心和关爱,孩子无法从感情上得到父母和家庭的满足,就容易将注意力转向贴吧、网络游戏去寻找满足。因此家长应该冷静下来,多跟孩子沟通,排解孩子的心结,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效果会更好。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部分内容不连贯,顺序不够恰当,请给予调整。
总之,数学是一株参天大树。它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地,吸收阳光;它为越来越多的学科提供支持;在它的树干上有越来越多的鸟巢,也从越来越多的学科中吸收营养;它向天空伸出自己的枝叶。
答:
答案 它向天空伸出自己的枝叶,吸收阳光;它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地,在它的树干上有越来越多的鸟巢;它为越来越多的学科提供支持,也从越来越多的学科中吸收营养。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被称为“中州古韵”的广东汉乐已在客家地区流传至少500年,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与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并称为“广东三大乐种”。今年7月,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生组成的研究队伍深入汉乐之乡梅州大埔,采用街头随访、调查、走访各民间演奏团体、文化部门等形式,对汉乐进行了“生存评估”。研究中发现,尽管当地民众大多听说或听过广东汉乐,但对广东汉乐的名称知晓度低;对汉乐何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常识的了解率均低于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概述广东汉乐的基本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在文段结尾横线处补写出关于广东汉乐“生存评估”的调查结论。(3分)
答案 (1)在客家地区流传至少500年,是广东“三大乐种”之一 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民众对其知晓度低(或“了解少”)
(2)广东汉乐面临生存危机。(或“广东汉乐发展后继无人”,或“广东汉乐的传承前景堪忧”)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书架上的一本好书,长辈的一句殷殷叮嘱,同学间的高尚友谊……它们伴随我们茁壮成长,是我们用之不尽的财富。
请以“享不尽的财富”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