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回忆:19世纪以来的主要文学流派 1.浪漫主义文学
(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
2.现实主义文学
(时间:19世纪30年代)
3. 现代主义文学
(时间:20世纪以来)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 1.新古典主义美术
2.浪漫主义美
3.现实主义美术
4.印象画派
5.现代主义美术一、新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末19世纪初)1.背景: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剧烈动荡。 (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
(2)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产生了新古典主义美术。
2.代表人物与作品:(1)法国 大卫 :
《马拉之死》 《拿破仑加冕式》——反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
(2)法国 安格尔 :描写人体美和肖像画 著称。
《泉》——展现人体美与古典美的结合。
3.特点:(1)思想内容上,强调理性,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2)表现形式上,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3)美术技巧上,强调素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注重以线造型,色彩的作用及其气氛的创造不甚重视。
3.代表人物及作品 《马拉之死》描绘的是马拉在浴缸里被杀害后的惨景:浸泡在马拉露出上身,歪斜着头,脸上流露出一种悔恨和痛苦的表情,鲜血正从他胸口流淌出来,染红了雪白的浴巾;他右臂无力地垂在浴缸外,手中还拿着那张凶手递给他的请求补助的申请书浴缸里的。大卫在这幅画中描绘了马拉虽死在浴缸里,但手中仍拿着补助申请书和鹅毛笔这一情节,表现了马拉带病工作,甘为穷苦人民操劳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尖锐地揭露了敌人以卑鄙的手段杀害马拉的可耻罪行。作者真诚地表达了对马拉的崇敬之情。拿破仑加冕式 大卫(法) 安格尔(法1780-1867):《泉》——古典美与人体美完美结合的名作 1.背景: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思想宣传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开始寻找新的寄托。
(波旁王朝复辟(1815—30年代)) 二、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30年代左右) 2.特点:(1)注重表现人的感情和画面整体的完整,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
(2)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3.代表人物和作品
(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
(1798-1863)
法国浪漫主义的
代表,他的画重视
色彩和主观感情,
喜欢激动人心的事
件作题材。 ——浪漫主义的狮子《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法) 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2.特点
注重表现社会现实三、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1.背景3.代表人物及作品(1)法国的米勒《拾穗者》、《播种者》表现农民的生活和情感。感受人性的庄严和浓厚。
(2)俄国的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突出民族忧患意识,批判俄国现实。 《拾穗者》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是有着切身的深刻体验的。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它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在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画、素描、版画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拾穗者》米勒(法国)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列宾(俄)四、印象画派(19世纪后半期)1.兴起:
时间:19世纪后半期
条件: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光学领域出现新成就,即“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
③一批青年画家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反抗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2.特点、人物及作品:“现代绘画之父” “扑向太阳的画家” 备 注静物《向日葵》 《日出·印象》 作 品塞尚(法) 凡高(荷兰) 莫奈(法) 代表人物主张抒发个性,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重光和色研究,捕捉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特 点后期(19C末20C初)早期(19C后半期)《日出﹒印象》 莫奈(法)3.代表人物及作品向日葵 凡高(荷兰) 静物 塞尚(法)五、现代主义美术(20世纪)1.背景
①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
②快节奏生活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
2.特征
反对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3.代表人物及作品
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 《亚威农少女》4.发展:
二战后,现代主义美术进一步发展,表现形式五花八门。 毕加索的壁画《格尔尼卡》。这幅画以半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组成低沉的调子,渲染悲剧性的气氛,充分表现了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 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大胆地抛弃了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法则,向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审美法则挑战,画中没有任何情节,没有具体的环境描写,在一个画面上(主要在右边两个妇女的造型上)表现正面、侧面和斜切面,追求一种结构的美。这幅画被认为是立体主义的开端。 二战后,现代主义美术《那不勒斯来的男人》自我表现 毕加索《格尔尼卡》 20C 现代主义 主观表现个性抒发 凡高《向日葵》 19C末20C初 后印象派 瞬间印象 莫奈《日出·印象》
塞尚 19C后半期 印象派 追求真实 米勒《播种者》《拾穗者》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9C中期 现实主义 感性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19C初 浪漫主义
客观再现理性 大卫《马拉之死》
《拿破仑加冕》
安格尔《泉》 18C末19C初 新古典主义 趋势 特点 代表及代表作品 兴起时间 美术流派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