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0张PPT。第二单元 番石榴飘香6 外国诗二首(二)诗海拾贝
蝉
虞世南
垂 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赏析】 虞世南,曾被唐太宗赞誉为德行、忠直、博
学、文词、书翰“五绝”,对其人品和才学评价极高。这首诗借咏蝉道出了一个哲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强调了一种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思考】 这首诗借咏蝉道出了一个什么哲理?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语林撷英
(课内)
1.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的碧波,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莱蒙托夫《帆》)
2.诗人啊就好像这位云中之君,出没于暴风雨,敢把弓手笑看;一旦落地,就被嘘声围得紧紧,长羽大翼,反而使它步履艰难。(波德莱尔《信天翁》)(课外)
1.温柔的歌声已消逝,乐音仍在记忆中萦回;紫罗兰花虽然枯萎,意识中尚存留着芳菲。
2.玫瑰花朵一朝谢去,落寞堆成恋人的床帏;你去后怀念你的思绪,该是爱情在上面安睡。
(雪莱《给——》)三、词语辨析
1.安详·祥和
安详:指从容不迫;稳重。
祥和:指吉祥平和;慈祥、和蔼。
填一填:
均瑶锦江国际大酒店是宜昌诞生的第一家世界著名的品牌
酒店。从楼下向上仰望,金黄色灯光勾勒出呈360度圆形、一层层上升的线条,宁静_________,犹如古代的宝塔,给人_________吉庆之感。安详祥和2.祈求·请求
二者都有“希望得到”的意思,但“祈求”含有恳切、虔敬之意,适用于对人和神灵,而“请求”不能用于神灵。
填一填:
①正当他进退维谷、不断_________佛陀营救的时候,忽然看到慈悲的佛陀站在悬崖上慈祥地看着自己。
②虽然中澳之间的引渡协议仍有待澳方批准,但澳大利亚司法部长可以依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考虑中方的引渡_________,因为澳大利亚和中国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祈求请求[作者卡片][知识链接]
(1)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
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文章《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百年孤独》分别是上述流派的代表性作品。现代派文学的艺术特征是:①象征性;②荒诞性;③意识流;④意义的不确定性。(2)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
种艺术思潮,是当时欧洲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社会生活和官方沙龙文化不满的反映。他们不敢正视现实,不愿直接表述自己的意思,往往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在幻想中虚构另外的世界,抒发自己的愿望,这样便产生了近代象征性的艺术。1.《帆》这首诗共有三节,请说出每一节的大意。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写大海中的一片孤帆引发了诗人的疑问。第二节用一个近镜头描绘了帆所寻求的状态,然后用两个否定句回答了第一节对帆的疑问。第三节描绘了风暴过后大海上的画面。2.第二首诗题为“信天翁”,从诗的内容来看,它是一种什么事物?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的第一节中有这样的诗句:“水手们常常是为了开心取乐,/捉住信天翁,这些海上的飞禽”,由此看来,信天翁是一种飞禽;在诗的第二节写它有“雪白的翅膀”,诗的第三节又写它“往日何其健美”,第四节又称它是“云中之君”,有“长羽大翼”,可以推知,它是在海上像海燕一样矫健的海鸟。1.“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
光!……”这两句诗有何象征意义?这样开头有何好处?
[我的理解] 这是司空见惯的大海景象,莱蒙托夫以诗人特有的眼光,把它和当时俄国的命运联系起来,赋予帆以崭新的内涵。海面上雾霭茫茫,变幻莫测,是俄国革命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街头的象征。在这个艰难的过渡时期,诗人深感前途未卜的迷茫和怅惘。“孤帆”暗示诗人也漂浮在尘世的茫茫海洋之上,迷雾遮蔽了他的前程。这里诗人的孤独是友人云散独走他乡的孤独,也是言论钳制重压下无可诉说的孤独,更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淡蓝色的云雾”与“闪耀着白光”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衬“孤帆”的无畏精神,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美好期待。这开头的两行诗将气势渲染得悲壮雄浑,给读者以极大的感染力。2.“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的碧波,/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为什么说“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
[我的理解] 这最后一节诗描写的是平静的大海,碧波万顷,阳光辉映,这意味着孤帆也有安逸的地方可以休憩。然而它却祈求着风暴的到来,仿佛只有风暴,才是它安身之处,才是心灵的归宿。这就是孤帆的追求!诗人原本来自贵族社会,但他认清了贵族的腐朽和可憎,不愿意躲进避风港,他拒绝了平庸的宁静,宁愿做上流的叛逆者。诗人感觉到了他的叛逆精神在躁动不安,在渴求着一场变动。他只有在激烈的变动中才能获得新生,获得精神的安宁。3.“水手们常常是为了开心取乐,/捉住信天翁,这些海上的飞禽,/它们懒懒地追寻陪伴着旅客,/而船是在苦涩的深渊上滑进。”这一节用了哪些意象?各有什么意义?
[我的理解] 这是《信天翁》的第一节。主要选择了五个意象:水手、信天翁、旅客、船、海上。表达了三层意思:信天翁这些海上的飞禽,被水手们捉住用来开心取乐;信天翁懒懒地追寻陪伴着旅客;“在苦涩的深渊上滑进”的船是他们共同的载体。有三个细节值得探究:信天翁被捉与“追寻陪伴着旅客”似乎存在因果关系——诗人既明白自己与庸众之间的对立,又无法脱离这些麻木的庸众,并且必须“追寻陪伴着”;水手和信天翁是生存在同一“船”上的,他们的命运应该是相同的。水手为什么捉住与自己同命运者来取乐呢?这些水手们不正是鲁迅笔下的“看客”吗?“在苦涩的深渊上滑进”的船,是一条绝望的现实社会之船,作者对所处的“苦涩的深渊”寄予极大的悲悯。4.在《帆》中作者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所创设的意象的特点是什么?具有这些特点的意象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我的理解] 作者创设了平静的大海、风暴呼啸着的大海,这些意象具有崇高美的特点。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在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把崇高分为两类:一是数字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二是力学的崇高。莱蒙托夫的《帆》中“孤帆”体现了一种力学的崇高,“大海”体现出辽阔恢弘的崇高气势。而“大海”这一意象既指平庸的幸福生活,又指作者生活的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环境。作者通过这一具有崇高特征的意象意在衬托“孤帆”不满现状、英勇无畏、孤独而又倔强的高大形象。5.《帆》这首诗着力创设了三组意象,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的理解] 这首诗创设了三组意象:一是帆,二是平静的大海,三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全诗洋溢着孤独感,向我们展现出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只小小的孤帆在弥漫的浓雾中漂泊的图画。孤帆不避汹涌的波涛、呼啸着的海
风,即使“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也要奋勇前进,苦苦寻求,毫不动摇。风平浪静了,阳光灿烂,碧波荡漾, “不安的”孤帆却依然在祈求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诗人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表现了“孤帆”对自由对未来不屈不挠的追求精神。6.读《信天翁》一诗,信天翁、船等意象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我的理解] 首先是信天翁的形象,它们虽然懂得“水手们”对它们的态度,但是却依然“追寻陪伴着旅客”。按照我们已经阐释的象征体系,这里显示的就是诗人和现实生活以及麻木残忍的庸人之间的关系:诗人既深知自己与庸众之间的对立,又无法脱离庸众,并且必须“追寻陪伴着”庸众。这是诗人既定的悲剧性命运。其次,船——象征着现实——状态是“在苦涩的深渊上滑进”。这表现了诗人对整个现实世界和社会的基本看法。这种看法是绝望的。也就是说,诗人认为船上的这些“水手们”
——现实社会的庸众们的生活和人生轨迹也是悲剧性的
——“在苦涩的深渊上滑进”。因此,诗人在这里也表达了对这些庸众的悲悯情怀。因为这些庸众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苦涩的深渊上滑进”,这就如同鲁迅所说的“铁屋子”里昏睡的人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和后来的存在主义对人生、对社会有比较相似的看法。读了莱蒙托夫的《帆》后,你认为生活态度与生活本身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的理解] (示例1)生活态度决定生活的内容与形式。莱蒙托夫的《帆》,就揭示了这两方面的关系。诗人以帆作为表达情感的寄托物,通过帆在大海中不避风雨的漂泊,表明诗人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而宁愿放弃安逸富裕的物质生活,以一个孤独的叛逆者的形象与波涛汹涌的社会斗争,面对铺天盖地的巨浪的疯狂打击,没有退缩没有畏惧,只有努力拼搏与找寻。可以说诗人的永不满足与拼搏的生活态度决定了诗人终其一生都要奋斗与前行,其生活的内容与形式也定会丰富多彩而不会单调与贫乏。
(示例2)生活本身决定生活态度。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莱蒙托夫的《帆》毕竟表达的是一种个人的理想与心志,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有相当的距离的。一个人如果一帆风顺,那么他的心境也就平和而积极;相反,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处处不如意、事事不如意,在生活的反复打击之下,他就很难乐观积极起来,他的生活态度相对的也会悲观消极一些。象征的手法
写法指导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信天翁》一诗运用了象征的写法,例如折磨信天翁取乐的水手象征了世俗社会中那些庸碌而满怀恶意的群众;旅客则象征了世俗社会中那些普通的群众;信天翁飞翔的海上天空则喻示着诗人的自由精神世界;船则象征了现实的世俗社会。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1)立意要明确。有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等名篇一样,文章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一定要鲜明,要贯穿全文。(2)描绘要具体。只有对象征体作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的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概念,作者的
“意”也就不能形象地表达出来。茅盾正是着力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从树的干、枝、叶、皮、高度等方面塑造了白杨树紧密团结力求上进的形象,并赋予人格化的内涵,才从中提炼出“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屈不挠”等性格品质,再由此联想开去,揭示主题。(3)类比要恰当。所借之物和所咏之寓,或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情理。这就要找准类比点,展开联想。正是由于“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华北平原上的健儿”等本体对象同样表现出了和白杨树一样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英勇无畏”的精神,所以白杨树才象征了北方的抗日军民,尤其象征了“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随堂练笔
选取身边熟悉的物或景,运用象征的手法,写篇短文(或片断),字数在200字左右。范文示例
莲 花
莲花,你那孤傲高洁的花,宽大平和的叶,一脉相承的茎,深扎淤泥的根,点、线、面巧妙组合的画,博得了世人的青睐。
你有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你扎根污泥,珍爱自洁,保持天生丽质的本色。虽然环境冷酷哀凉,但你不叹世态炎凉,不怨时乖命蹇,不屈从环境,不沾污纳垢,照样安身立命,随遇而安,处之泰然,追求完美。污者自污,莲花竟自洁。你以奉献美的精髓,个性美的筋骨,自洁美的肌肤,仁爱美的内涵,描绘了一幅真善美的画卷。追求理想
诗歌《帆》中,“帆”是诗人人格、理想的化身,是诗人倔强高傲、不图安逸、不甘平庸、奋勇向前的品格的象征,是诗人渴望自由、渴望斗争的精神的象征。其中“孤帆”象征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进行的一种傲视不群的追求。追求,才能让人生一步步走向辉煌。
人只有在不断的追求中才会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满足,追求永远是超过狭小生活圈子之外的更有用的东西,没有追求的人必然是怠慢的。
让整个人生都在追求中度过吧,那么在这一生中必定会有许许多多非常美好的时刻。
追求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适用话题]我的世界下雪了
迟子建 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从我的居室到达我所描述的风景点,只需三五分钟。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散步。去的时候是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着河岸行走。如果在堤坝上行走,就会遇见赶着羊群归家的老汉,那些羊在堤坝的漫坡上边走边啃噬青草,仍是不忍归栏的样子。我还常看见一个放鸭归来的老婆婆,她那一群黑鸭子,是由两只大白鹅领路的。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比之堤坝,我更喜欢沿着河岸漫步,我喜欢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夕阳最美的落脚点,就是河面了。进了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当然,水中还有山峦和河柳的投影。让人觉得水面就是一幅画,点染着画面的,有夕阳、树木、云朵和微风。微风是通过水波来渲染画面的,微风吹皱了河水,那些涌起的水波就顺势将河面的夕阳、云朵和树木的投影给揉碎了,使水面的色彩在瞬间剥离,有了立体感,看上去像是一幅现代派的名画。我爱看这样的画面,所以如果没有微风相助,水面波澜不兴的话,我会弯腰捡起几颗鹅卵石,投向河面,这时水中的画就会骤然发生改变,我会坐在河滩上,安安静静地看上一刻。当然,我不敢坐久,不是怕河滩阴森的凉气侵蚀我,而是那些蚊子会络绎不绝地飞来,围着我嗡嗡地叫,我可不想拿自己的血当它们的晚餐。 在书房写作累了,只需抬眼一望,山峦就映入眼帘了。都说青山悦目,其实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悦目的。白山看上去有如一只只来自天庭的白象。当然,从窗口还可以尽情地观察飞来飞去的云。云不仅形态变幻快,它的色彩也是多变的。刚才看着还是铅灰的一团浓云,它飘着飘着,就分裂成几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变得莹白了。如果天空是一张白纸的话,云彩就是泼向这里的墨了。这墨有时浓重,有时浅淡,可见云彩在作画的时候是富有探索精神的。 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赏月的。那天浓云密布,白天的时候,先是落了一些冷冷的雨,午后开始,初冬的第一场小雪悄然降临了。看着雪花如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以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见了。然而,到了七时许,月亮忽然在东方的云层中露出几道亮光,似乎在为它午夜的隆重出场做着昭示。八点多,云层薄了,在云中滚来滚去的月亮会在刹那间一露真容。九点多,由西南而飞向东北方向的庞大云层就像百万大军一样越过银河,绝大部分消失了踪影,月亮完满地现身了。也许是经过了白天雨与雪的洗礼,它明净清澈极了。我躺在床上,看着它,沐浴着它那丝绸一样的光
芒,感觉好时光在轻轻敲着我的额头,心里有一种极其温存和幸福的感觉。过了一会儿,又一批云彩出现了,不过那是一片极薄的云,它们似乎是专为月亮准备的彩衣,因为它们簇拥着月亮的时候,月亮用它的芳心,将白云照得泛出彩色的光晕,彩云一团连着一团地出现,此时的月亮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蜜橙,让人觉得它荡漾出的清辉,是洋溢着浓郁的甜香气的。午夜时分,云彩全然不见了,走到中天的明月就像掉入了一池湖水中,那天空竟比白日的晴空看上去还要碧蓝。这样一轮经历了风雨和霜雪的中秋月,实在是难得一遇。看过了这样一轮月亮,那个夜晚的梦中就都是光明了。 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
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所以我仍然喜欢在黄昏时漫步,喜欢看水中的落日,喜欢看风中的落叶,喜欢看雪中的山峦。我不惧怕苍老,因为我愿意青丝变成白发的时候,月光会与我的发丝相融为一体。让月光分不清它是月光呢还是白发;让我分不清生长在我头上的,是白发呢还是月光。 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我独自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到处是房屋,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脸,那么的凉爽,那么的滋润,那么的亲切。梦醒之
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之中,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看来环绕着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我心有所动,迫切地想在白纸上写下一行字。我伸手去开床头的灯,没有打亮它,想必夜晚时停电了;我便打开手机,借着它微弱的光亮,抓过一支笔,在一张打字纸上把那句最能表达我思想和情感的话写了出来,然后又回到床上,继续我的梦。
那句话是:我的世界下雪了。
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赏评] 这篇散文写的是故乡的人与事,但行文重点在于关注生活的细节和放大生活的印记,表现出了一种难得的故土情怀与怀乡情结。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在面对不经意间“悄悄溜走”的“好时光”时,采用了“伤怀之美”的艺术表现效果,努力完成了生命的追忆与反思。本文可以说既是作者对生活的轻叹,也是作者对生命的自省。它分明在启示人们:只有经历过在远方生活,只有遭遇过生死与别离,生命才有更多的机会走向自觉与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