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五课件:3.11 古瓷器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参考】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五课件:3.11 古瓷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1 07:49:3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50张PPT。第三单元 对存在进行深思11 古瓷器诗海拾贝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赏析】 这是一首格律工稳的七律诗,以描写景色和赏景的感受为中心。描写景色的层次极为分明,犹如讲究透视法的水粉画一
般。首联突出了登高夕望的气势,重点写山水,山连水,水接天,延绵雄阔。颔联从俯瞰的角度,写夜色中的光和亮;万家灯火与一道星河交相辉映,装点了钱塘的景色。星河一句,诗人写水中倒影,更增添了几分澄澈清新的感觉。颈联写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联想和想象),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同时,诗人又在字面上提醒读者,此时正值暑“夏”“晴”
夜,强调秋凉的感觉不过是一种消暑的手段,于是,很自然地引出尾联两句主宾夜饮的对话,扣住了“招客”的题意。
【思考】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试作分析。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语林撷英
1.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方文山《青花瓷》)2.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3.冰心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三、词语辨析
1.包裹·包围
二者都有动词词性,都含有“围”意。
包裹:动词,包扎;名词,包扎成件的包儿。
包围:动词,四面围住。包裹      包围填一填:
绵阳快递员黄伟的二手面包车自燃,汽车和车上170个快递_________很快被火海_________,全部烧毁,事情发生后,黄伟没有逃避,而是挨个寻找客户,并跟亲戚和公司借钱挨个赔偿客户。包裹包围2.迷惘·迷惑
迷惘:形容词,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迷惑:(1)形容词,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2)动词,使迷惑。迷惘   迷惑填一填:
如果对现实感到_________,就去读读历史,其实一切都发生过;如果对历史感到_________,那就看看现实,其实历史正在发生。迷惑迷惘辨一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辨一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厢情愿:指单方面的愿望,不考虑另一方面是否愿意或客观条件是否许可。此处使用正确。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不能作状语,使用错误。此处应用“津津有味”。辨一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辨一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彬彬有礼:形容文雅而有礼貌。此处使用正确。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此处使用正确。[作者卡片][背景呈现]
《古瓷器》选自兰姆《伊利亚随笔选》。1820年10月,
《伦敦杂志》创刊,杂志编辑让兰姆不拘题材、写法、字数写点东西,于是他借用一个与他共过事的人的名字伊利亚做笔名,陆续写了六十余篇文章。这些文章涉及人生与社会多方面,如谈书、论画、评戏、说牌、叙旧、记梦、拾遗等等。[知识链接]
(1)随笔,亦称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
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的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2)《伊利亚随笔选》,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产
物,是英国文学的瑰宝。本书行文富有幽默感,动人之
处,极富感情,催人泪下。作者兰姆同情穷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具有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1.本文题为“古瓷器”,文中哪些段落写到“古瓷器”?“古瓷器”是本文的写作重点吗?全文的整体思路是怎样的?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一至八段及最后一段写到古瓷器。古瓷器并非全文表现的重点,重点是由古瓷器引发的对生活的感悟。作者开头提到古瓷器,引发生活感悟,结尾再回到古瓷器,即古瓷器——回忆——古瓷器。2.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从前的生活?主要列举了哪些生活场景?作者回忆这些过去的事情,有何用意?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从第九段开始,一直到第十五段集中描写了姐弟俩从前的贫穷生活,并写到在这样的生活中,他们虽然贫穷,生活上精打细算,但却过得非常快乐。主要生活场景有:买书、买画、旅行、看戏、年终算账等。回忆以前的生活,是为了和现在的生活进行对比,突出以前虽然清苦,却有乐趣;现在虽然闲适,却略显寡淡。1.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我的理解] 介绍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对瓷器充满喜爱的情感,对比看戏、看展览等,以此引出下文对瓷器的描写。
2.文章使用怎样的手法描写瓷器上的中国画?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我的理解] 对比的手法。作者从中国画与西洋画在画法上的不同作对比,表现中国画的特点,表现作者观察瓷器的细致,体现了作者对中国瓷器的喜爱之情。3.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如何突出文章中心的?
[我的理解] 作者认为:“相伴度日、历尽艰辛的往事,那自然是值得怀念的。”现在虽然生活比以前好点了,但“那种蓬蓬勃勃的青春朝气,已经消失了”“人到衰暮之年,充裕的财产便是一种额外补充的青春”。青春已不在,即使再多的钱也无法买回,因此还是回到现实中来欣赏古瓷器吧。这一段结尾,点题并与开头呼应。4.文中多次写到了“古瓷器”,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我的理解] 结构上:首尾呼应。内容上:先说他对古瓷器偏爱已久,通过细致的描绘刻画两件瓷器来表现他的这种感情。由“古瓷器”引出以前的生活,把它和现在的生活作比较,突出以前虽清苦,却有乐趣;现在虽闲适,却无意义,从而得出结论,结尾点题。“古瓷器”贯穿全文,使作者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得到升华和提高。5.这篇文章突出了兰姆散文重细节的特点,我们应如何理解?
[我的理解] 本文以“古瓷器”为主线,通过精妙的细节来叙写对生活的感悟,这些细节是作家的一双慧眼从平凡琐碎的人生与现实中发现的珍珠。有了这些珍珠,再加上巧妙的穿织,兰姆的随笔便特别显现出光华四溢的美感效果;同时由于这些细节本身的“细巧”,有限的篇幅中往往能大量地容纳这些细节,内容更为充实饱满;极大地开拓了作品的情感表现空间;又由于细节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许多细节的交织,使一些生动可感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手所触一般,增添了作品的形象美、感性美,使抒情的氛围更为浓郁。6.曾经有人认为,读兰姆的散文,“定能启迪心智,涵养性灵,活跃思想,丰富感情,振奋精神,增加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你认为《古瓷器》这篇随笔是这样的吗?
[我的理解] 《古瓷器》这篇随笔是这样的。文章是作者以新近买到的中国瓷器为引题,又借姐姐之口,深情怀念了从前的清贫生活,表达了穷人有穷人的乐趣,境遇的改善、生活的富裕,反而使他们丧失了清贫时的乐趣。作者由一个小摆设品,感叹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会随时间而改变,并告诉人们,“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必然会为你开启另一扇门”。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我们的小天地里找寻属于我们的那种幸福,无论是精神的也好,物质的也好,人文的也好,自然的也好……应该珍惜人生每一刻美妙的时光。作者就是这样从平常生活中得到启发,使一些属于平常的东西得到了升华和提高,从而启迪读者。7.从文中你能感受到作者兰姆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我的理解] 任何生活都包含着快乐,积极地生活,欣赏自己每一阶段的人生,这就是兰姆的人生态度。文章大篇幅叙写了堂姐对往日生活的回忆,一位不厌其烦地讲,一位颇有耐心地听,不正说明兰姆抱着欣赏的态度吗?在他们过去贫困的日子里,为该不该花钱买一样东西而斟酌,为一本书、一幅画、一先令看到的戏而激动,为迎接更美好的明天反复算账,为探索生活的新奇而旅行,这些,都是困苦生活里的趣味和快乐。因为这些乐趣来之不易,于是倍加珍惜,分外满足。从寻找美好出发,因此带来对生活的热爱,这是作者从生活中挖掘出的精神内涵。但是兰姆的眼光绝不停滞于过去,并不仅仅是厚昔薄今。文章最后说道:“至于此刻,还是请你欣赏一下在这瓷器上蓝蓝的夏季别墅里这位娉娉婷婷、弱不禁风的娇小的夫人,以及这个样子滑稽的中国听差——他将一把足有床罩那么大的伞盖打在这位太太的头顶上。”言语之间,意趣盎然,眼前的瓷器值得欣赏,当下的生活更应珍惜,兰姆用轻松乐观的心态面对他自己的不幸人生,以欣赏的眼光在每个人生阶段寻找自我精神的家园。有评论认为作者是“挂着泪滴微笑的孩子”,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我的理解] (示例1)兰姆的随笔内容多种多样,笔法是叙事、抒情、议论互相穿插,情调是亦庄亦谐、寓庄于谐,在谐谑之中暗含着个人的辛酸。他从城市的芸芸众生中寻找出有诗意的东西,赋予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以一种浪漫的异彩。有评论认为作者是“挂着泪滴微笑的孩子”,这是很有道理的评价。(示例2)兰姆出身贫苦,一生经历平凡但又屡遭不幸,为
了赡养老父亲、照顾疯姐姐,他把沉重的家庭负担完全挑在自己肩上,他一生未婚,与姐姐相依为命,过着清寒寂寞的生活。其随笔内容多种多样,或写他青少年时代的往事,或写他做小职员的辛苦生涯,或写他忙中偷闲的小乐趣,或漫谈他读过的书、念过的诗、看过的戏,或写伦敦的街景市情,或写乞丐、扫烟囱的穷孩子,写书呆子、单身汉和酒鬼等,他是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职员、教
员、会计、雇佣文人等中下层“白领工人”的代言人。读了他的随笔,就了解了他的个人经历、性格和感受。因此,他说过,他的随笔集不需要序言来介绍,因为他的每篇随笔都是自己的“序言”,包含着个人的种种辛酸与无奈,其作品虽也表现出一定的幽默感,但其内容与风格是低沉与感伤的,带有浓厚的感伤基调,说其“挂着泪滴”尚可,说其“微笑”有些偏颇,因为那是一种沉重浓厚的痛苦与悲哀。以小见大的写法
写法指导
以小见大,作为一种文章的构思方法,在小说、散文、诗歌和议论文中都很常见。这种手法往往从生活中的琐事写起,揭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兰姆的《古瓷器》从小事写起,却蕴涵着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
怎样才能做到以小见大?首先,以小事见大。这一类文章往往通过叙写生活中的一件极其平常的小事情阐述一个大的道理。其次,以小物见大。作者由一个小事物,写到人和人生,写到对生命的感悟,真可谓物小而旨大。第三,以小人物见大。这里的“小人物”是指在社会上不出名、没有影响的人。以小人物见大,即以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为叙写对象,通过塑造小人物的形象,揭示其闪光的性格层面,彰显其伟大的人
格,折射出底层人民的光芒,寓人以大道理,动人以大感情,从而起到激励、感化读者的作用。第四,以细节见大。细节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的具体描绘,或是对情节发展中某一细微过程的形象展示。通过细节的描写,展示整体的风貌。
随堂练笔
选取生活中的小事或大自然的物象,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个片断,不少于200字。范文示例
青藤之瓜
漫步在幽静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轻跳跃,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果,何以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这样茁壮地成长?走近了,我看到了盘结在瓜身上的坚韧的青藤,还有瓜身上一道道的被青藤勒出的伤痕。在感叹瓜果如此亏待自己的同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我伸手一根根地拨开青藤,当最后一根青藤离开瓜身时,我听到的却是瓜坠入土中的一声闷响。我愣住了:原以为青藤是瓜们成长的束缚,却不知它原来是生命的支柱;原以为那是瓜们无知的自虐,却不料那才是对自己的善待。有个妈妈在厨房洗碗,她听到小孩在后院蹦蹦跳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你在干嘛?”小孩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你猜妈妈怎么说?她没有泼冷水骂他“小孩子不要胡说”或“赶快进来洗干净”之类的话,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来喔!”这个小孩后来成为第一位登陆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要始终像那个孩子一样有饱满的热情,对人的热情、对事情的热情、对学习的热情,还有对生命的热情。拥有热情,可以让你做出很多原本可能做不到的事。[适用话题]瓷器的意味
池 莉  ①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
  ②比如许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装修房子,只要稍有余
地,就会置一架多宝柜,柜上最少不了的即是瓷器。瓷器的确是好看,其质地,造型,图案,色彩,没有其他什么工艺品可以媲美,实在是一件无可非议的雅物。一般的东西,单从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处,房子就是房子,住人的地方。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红玉壶春瓶的,简直就像欧洲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到处都镶了繁复的精致的华丽的花边,修饰出无穷无尽的意味。  ③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陶器发现的年代早,据说原始社会的燧人氏就会制造陶器了。人类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烫的,这就要求使用相应的容器,于是各种各样的为生活服务的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釉是汉代发明的,有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这个年代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
  ④唐代首开瓷器艺术的风气,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无所事事,便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乎艺术。那时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来,人们便口口相传。传到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那儿,他们就不惜千金购买了过去,藏入深宅观赏把玩,一帮文人骚客也为其吟诗作画。一来二去,瓷器的佳名传到宫廷,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有的,不喜欢也是有的,但是既然达官贵人这般青睐瓷器,在社会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难免附庸风雅,
也欣赏把玩起瓷器来。瓷器贵入宫廷,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商人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投资瓷器工艺,工匠自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就这样,一波波,一浪浪,推动着瓷器精益求精的创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极。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完全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  ⑤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品,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为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登高,越来越
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之中,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  ⑥再说了,即便是当年官窑出的夜壶,皇帝撒过尿,诗人写过诗,你就是不在乎它,不供在博古架上,不送给博物馆,不卖给文物商店和收藏家,依然拿它撒尿,它也就无所谓俗雅。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尽自己的本色就是,这就好比一个人出了家,超尘脱俗,不在红尘话语
中,自然又是一重清凉境界了。这是艺术和做人最难的境界,就是做到了别人也无从知道,因为它不再在任何媒体前露面和喧哗,大众很快就忘记了它。只有在意外的或者偶然的某一刻,它与它的知音相逢,那一刻当然就是夺人魂魄,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了。[赏评] 文章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点出做人应如瓷器尽自己的本色的观点。行文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文章在描写“瓷器的意味”时,也凸显了其本身的
“意味”,于谈古论今中,自然而然地道出俗与雅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道理,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便升华了对瓷器的认识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