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4课件2-8《诗三首》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必修4课件2-8《诗三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1 13:4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8课 诗三首语文版 第四册学习重点1.记:积累本文重要的基础知识,诵记相关课外名句。
2.读:体会三首诗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3.写:学习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
4.练:分析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外建武功,内兴文学”,在北方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习惯上称“建安文学”。 其诗均为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其文亦清峻通脱。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代表作品有《龟虽寿》《蒿里行》《步出夏门行》。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毅然辞官归隐。 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陶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其中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代表作品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饮酒》《五柳先生传》。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
(1)字音识记①青青子衿( )   ②呦呦 ( )
③三匝 ( ) ④越陌度阡( )
⑤契阔谈?( ) ⑥幽并 ( )
⑦楛矢 ( ) ⑧飞猱 ( ) jīnyōu zāmò qiānqì yàn Bīnɡ hùnáo ··········⑨勇剽 ( ) ⑩豹螭 ( )
?虏骑 ( ) ?羽檄 ( )
?羁鸟 ( ) ?暧暧 ( )
?墟里烟( ) ?桑树颠( )
?樊笼 ( )piāochī lǔ jì xí jī ài xūdiān fán··········(2)辨形组词拙(守拙)
咄(咄咄逼人)
绌(相形见绌)①掇(可掇)
缀(点缀)
辍(辍学)
啜(啜泣)②哺(哺育)
铺(铺陈)
辅(辅导)
脯(果脯)③(1)契阔谈?,心念旧恩:通“宴”,欢饮。
(2)山不厌高:通“餍”,满足。
(3)扬声沙漠垂:通“陲”,边陲,边境地区。
(4)狡捷过猴猿:通“矫”,矫健。
(5)鸡鸣桑树颠:通“巅”,顶。·····2.通假字3.一词多义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归属(1)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对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当以”在这里没有实际意义咨臣以当世之事:处于某个地方或时候(2)归天下归心:归附之子于归:女子出嫁返璞归真:返回·······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3)去少小去乡邑:离开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逝去的为汉家除残去秽:除掉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4)顾不得中顾私:挂念三顾臣于茅庐之中:探望,拜访瞻前顾后:回头········以此下心意:为了(5)适少无适俗韵:适应,迎合适彼乐土:到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处分适兄意:顺从,依照削足适履:适应(6)以何以解忧:用慨当以慷:“当以”在这里没有实际意义足以荣汝身:来·········4.古今异义(1)复得返自然
古义:田园生活或自然本性。
今义:自然界;不勉强。
(2)人生几何
古义:多少。
今义:几何学,数学上的专有名词。····(3)性命安可怀
古义:顾及,顾惜。
今义:思念,怀念。
(4)视死忽如归
古义:轻忽,不在意。
今义:忽然。··(5)明明如月
古义:光明,明亮。
今义:副词,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
(6)依依墟里烟
古义:轻柔而缓慢地飘升的样子。
今义: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形容留恋,不忍分离。····5.词类活用(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方
(2)俯身散马蹄:使动用法,使……破裂
(3)守拙归园田:形容词用作名词,愚拙的本性
(4)鼓瑟吹笙: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5)去日苦多: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痛苦·····6.特殊句式(1)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省略句,“开荒”后省
略了介词“于”
(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宾语前置句,“何以”即
“以何”请分别理清这三首诗歌的思路及主要内容。【答案】【答案】在这首诗里,诗人用了《诗经》《管子》《史记》中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慕。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句,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周公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令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这里,诗人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附,更能突出地表现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  【点拨】 1.阅读《短歌行(其一)》,思考:
(1)在《短歌行(其一)》里,诗人运用了大量典故,其目的是什么?请举例加以说明。考查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要结合典故本身意义和诗人用意思考。【答案】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全诗跌宕悠扬,吞吐隐约,曲折却很充分地表达了曹操复杂的思想情绪。  【点拨】 (2)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其一)》后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一厢心中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评论的?考查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结合你对原诗的理解回答。【答案】“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是说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作为首句不写人而人却在其中。这里用的是借代和烘托的手法,以马指代人,以马的雄骏烘托人的英武。白马,在古人眼里,除具有能征善战、堪负重任的品格外,还象征着坚定、忠诚、奉献、牺牲。“生乎乱,长乎军”的曹植,“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以“白马”来指代他理想中的少年英雄,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点拨】 2.阅读《白马篇》,思考:
(1)“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两句诗描写的是马,对表现“游侠儿”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考查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结合上下文理解,写马实际为了写人。【答案】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虽没有正面写少年的具体装束,但从“饰金羁”“连翩驰”等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衣着华美、英姿飒爽的少年。接下来写少年的骑射技术。“宿昔”二句写其拥有良弓与众多的楛矢。“控弦”四句从左右上下写少年精湛的骑射技术。“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以概括的诗句写其赫赫战功。从“弃身锋刃端”至“视死忽如归”共有八句写少年的思想品质。描写少年的骑射技术也只用了八句,其他方面的描写都没有用这么多诗句,可见诗人十分重视少年英雄的思想基础。全诗正是从四个方面塑造出一个英姿勃勃、武功精湛、战功显赫而又爱国赴难的少年英雄形象。 
【点拨】 (2)《白马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答案】“荫”,遮蔽;“罗”,排列、陈列。榆树和柳树遮蔽着后檐,桃树和李树排列在堂前。“荫”“罗”二字,不仅用字准确,而且运用比拟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突出了家园的可爱可亲。  【点拨】 3.阅读《归园田居(其一)》,思考:
(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中的“荫”“罗”二字,有人说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何处。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放到语境中理解其好处。【答案】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加深了感情。从诗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生发,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涵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了美感。尤其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语调轻快活泼,“荫”“罗”的使用,更让人体会到,“榆柳”“桃李”几乎是含情的。  点拨 (2)《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那么美?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点拨】4.《三国演义》第一回就写道:“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许邵对曹操的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志》评价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称曹操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结合《短歌行(其一)》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对曹操的认识。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根据题目提示,明确观点,结合所学,发表看法。【答案】 (观点一)曹操乃一奸恶之人。他对上不忠,“挟天子以令诸侯”,用“君命”大耍其阴谋。他残忍,多疑,不择手段,曹操的父亲为陶谦的部将张闿所杀,曹操迁怒于陶谦,杀往徐州,把徐州的好多老百姓都给杀了。在误杀吕伯奢一家八口后,竟仍昧着良心将吕伯奢也杀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最能体现曹操的奸恶。(观点二)在军阀割据、民怨沸腾之时,历史需要也必然会产生力挽狂澜的人,曹操便是这样一个应运而生的人物。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一种欲挽狂澜于既倒的策略。他兴置屯田,扶植自耕农经济,招怀流民,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用人方面,他不重个人的门第出身,唯才是举。曹操首先重用了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其次重用文人。文官郭嘉、满宠等,武官张辽、徐晃、于禁等都为曹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造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点拨】5.《白马篇》用铺陈手法塑造出一个武艺精熟、豪侠英武、忠勇爱国的少年英雄形象。请找出这样的诗句并加以赏析。【答案】《白马篇》以紧锣密鼓、一气呵成的铺陈笔法,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少年的精湛武艺和矫健身姿:“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铺陈地写,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少年高强的射箭本领。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先找出铺陈的地方,然后赏析。 又连用数种动物作比,表现了少年的敏捷、勇猛和剽悍,腾挪变化,酣畅淋漓,读来给人以目眩神迷、心悸魄动之感,从而将一个生龙活虎的少年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再如写他的战功:“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羽檄”就是命令,他闻风而动,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他平定了边乱,保住了四境的安全。这种铺陈的写法,前后句文意互应,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6.《短歌行(其一)》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四言诗。它借用了汉乐府的曲调,运用了《诗经》的四言形式,而展示出的却是建安诗坛惯有的慷慨悲凉的格调。此诗引用,信手拈来,不见斧凿之迹,从而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为了进一步强化这一心志,接下来诗人再次借用《诗经?小雅?鹿鸣》开篇的四句诗:“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诗以“鹿鸣”起兴,以“瑟笙”渲染气氛,展现出的是一派和乐融融的欢宴嘉宾的景象。而这样的景象也正是诗人心中所描画的图景。两处引用,形成比照,先表求贤不得的日夜思慕,后抒求贤既得的由衷欢欣,其思贤若渴的心迹,便昭然于笔墨。
请以“自然”为话题,写一作文片段,要引用经典,展现浓厚的文化。(300字左右)【答案】(示例)朋友,快醒醒吧!睁开你的双眼——那是上帝赐予你的、本应充满灵气的双眼。大千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东西,在等待着你去发现、去欣赏、去享受……
登上山,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愉悦,燃起你心中久熄的斗志;拥抱大海,感知“海纳百川”的胸襟,摒弃你心中久藏的郁闷;走进深山,融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找回你心中久违的宁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豪放洒脱,势不可挡;“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的似水柔情,委婉细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浪漫飘逸,天马行空;“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的“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放下诗书,步入田园,你用心倾听着乡村的音符。良田美池,溪水潺潺;鸡鸣狗吠,牛羊相伴;蓝天白云,炊烟袅袅……先前的轻鄙荡然无存,你意识到了美的存在,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畅快淋漓;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欢天喜地;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乐……本课探究结束
请完成:40分钟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