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4课件3-11《哈姆莱特》(选场)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必修4课件3-11《哈姆莱特》(选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1 13:5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11课 哈姆莱特(选场)语文版 第四册学习重点1.记:识记本文的重点字词,背诵莎士比亚的名言。
2.读:准确把握哈姆莱特复杂的人物性格,品味富有个性
的戏剧语言。
3.写:学习内心独白的写法,写一段考试失利后的心理过
程。
4.练:内心独白在戏剧表演中的效果。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一生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许多其他诗歌。主要代表作有早期的历史剧,喜剧有《亨利四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期的悲剧有《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佩斯》等;后期的传奇剧有《暴风雨》等。作者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
(1)单音字①紊乱( ) ②迷惘( ) ③匍匐 ( )
④轻蔑( ) ⑤虔敬( ) ⑥暴虐 ( )
⑦踌躇( ) ⑧鞭挞( ) ⑨懦夫 ( )
⑩罪孽( ) ?忏悔( ) ?尼姑庵( )
?咒诅( ) ?嫁奁( ) ?吮吸 ( )
?怪诞( ) ?延宕( ) ?俳优 ( )wěn miè chóu chúnièzǔ dàn wǎnɡqiántà chànlián dànɡpú fú nüè nuòān shǔn pái ····················(2)多音字宁静( )
宁可( )①转婉转( )
转动( )
转文( )②折折本( )
折腾( )
曲折( )③创创伤( )
创造( ) ④宁zhuǎnzhuànzhuǎishézhēzhéchuānɡchuànɡnínɡnìnɡ··········抹布 ( )
涂脂抹粉( )
转弯抹角( )⑤禁禁受( )
禁闭( )⑥抹jīnjìn·····māmǒ mò(3)辨形组词诞(怪诞)
涎(垂涎欲下)
筵(筵席)①癫(疯癫)
巅(山巅)  ②紊(紊乱)
絮(棉絮)③孽(罪孽)
蘖(分蘖) ④陨(陨落)
殒(殒命)⑤祷(祈祷)
踌(踌躇)
畴(田畴) ⑥2.涵咏词义
(1)词义理解①紊乱:杂乱,纷乱。
②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③俳优:古代指演滑稽戏的艺人。
④涂脂抹粉:涂胭脂,抹香粉,修饰容貌;也比喻对丑恶事物
进行粉饰。
⑤烟视媚行:微张着眼睛慢慢地走。原形容新婚妇女举止安详,
后转指女子行为轻佻放荡。(2)近义词辨析 ①变换?变幻
a.不管骗子手法如何变换,我们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不会上当受骗。
b.她美丽背后的艰辛、风光背后的无奈以及变幻莫测的政治前途吸引着人们对她的关注。 ②掩盖?掩饰
a.大雪掩盖了大地,我们已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b.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不用再掩饰自己的错误了,还是老老实实地承认吧。【答案】莎士比亚最善于用诗的语言塑造鲜明的喜剧人物,请梳理文本结构,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把握人物性格。【答案】全剧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罗迪斯之间的冲突进行的。课文节选的这场戏,也将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的冲突放在主要冲突的位置上。戏中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产生误解后的冲突,及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都是围绕这一主要冲突展开的。  【点拨】 1.分析课文,归结起来看,剧本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什么冲突进行的?这些冲突有什么作用?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围绕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故事抓主要冲突。 这些冲突实际上都是当时现实矛盾的真实反映。在当时来讲,这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社会过渡时期新、旧两种社会力量的较量。从表面看来,冲突是在一对恋人之间展开,但表现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通过冲突塑造了人物,一个内向深沉、有着痛苦与彷徨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通过人物,展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图画,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尖锐复杂的矛盾。【答案】 一方面作者通过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伤心扼腕,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情。如“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作者刻画的是一个划时代的人文主义的代表。另一方面,又通过哈姆莱特内心的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的独特个性。  【点拨】 2.戏中国王和奥菲利娅的父亲设下圈套,让奥菲利娅探问哈姆莱特内心的秘密,为了不泄露自己的心事,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他也只得装疯卖傻,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点拨】3.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结合文中的描写,请说说哈姆莱特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又该怎样来看待他性格中的忧郁和延宕。【答案】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形象,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
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于是他要为父报仇,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可是他内心又很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
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加上他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点拨】4.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丰富而富于形象性,还能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请结合画线的句子含意,说说它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1)国王 那好极了;我非常高兴听到他在这方面感到兴趣。请你们两位还要更进一步鼓起他的兴味,把他的心思转移到这种娱乐上面。 【答案】“更进一步鼓起他的兴味,把他的心思转移到这种娱乐上面”说明国王的阴险毒辣,想用消磨意志的办法来让哈姆莱特丧失复仇之心。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答案】大段的独白,表明心迹。运用比喻等形象化的语言,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表现了哈姆莱特对生死问题的思考。5.莎士比亚擅长运用长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如哈姆莱特那段著名的独白,就展示了他复仇过程中痛苦的心灵冲撞。莎士比亚的语言深沉含蓄,极富有哲理性,对刻画人物独特的个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假如期末考试你的成绩考得不理想,漫步在花园中,你思绪万千。请你写一段此时此刻的内心独白,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透视。(300字左右)
答案 略。本课探究结束
请完成:40分钟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