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3课件:5 词三首(一)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必修3课件:5 词三首(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1 14:23:4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55张PPT。第二单元 珠星璧月彩云中第二单元 珠星璧月彩云中词三首(一)
清代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和南唐李煜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单元序曲第二单元 珠星璧月彩云中词三首(二)
宋代是一个词作高产的时代,流传至今的佳作不可胜数。宋词之所以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能经得住时间流沙的淘洗而魅力永存,缘于其自身所具有的境界:它们不是无病呻吟的感叹,而是作者发自心底的吟唱。它们吟出了词人真实的内心感受,唱出了一种被升华了的人生感悟。第二单元 珠星璧月彩云中元曲五首
自中唐以后,长短句歌词在文人手中逐渐成为“别是一
家”的诗体,但到了南宋后期,这一文体却日趋衰落。而民间的长短句歌词,经过长期酝酿,到了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兴起的曲词和少数民族的东西,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当时流传在北方的散曲。像张可久、白朴、关汉卿、王实甫等作家就为散曲的创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二单元 珠星璧月彩云中诗五首
古代的诗人以其各自的风格,一同打造了一个百花齐放的诗歌花苑。苑中每一首诗,都是由诗人精心栽培出来的花朵,它们散发着迷人的香气。流连其间,随意采撷几朵,都能让我们回味无穷。第二单元 珠星璧月彩云中5 词三首(一)诗海拾贝
玉蝴蝶
柳 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 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
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会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接着,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
“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下片写怀念故人之情。词人回忆起与朋友在一起时的“文期酒会”,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分离之后,“几孤” “屡变”言离别之久,“潇湘”写相距之远,“空”写思念之
深。“黯相望”以下,笔锋转回自身。词人用断鸿的哀鸣、夕阳残照使羁旅不堪之苦在言外自现,故而隽永有味。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语林撷英
作者名句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3.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5.相思不得长相聚。好天良夜,无端惹起,千愁万绪。(柳永《女冠子》)
6.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7.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8.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绝句》)
10.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11.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12.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13.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14.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
15.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16.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
17.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
18.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这里有长久的意思使困苦,困于使……受苦辛苦休息带着将要统领还好像仍然,还尚且名词作状语,向东形容词作名词,红花;形容词作名词,绿叶形容词作名词,高处;形容词作名词,远处名词作状语,在天边指菊花。能够了结。[作者卡片][背景呈现]
(1)《八声甘州》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求仕济世之
志。因其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又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伎为伍,初入世时因谱写俗曲歌词,招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于是他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
作。其佳句被苏轼称赞为“不减唐人高处”。(2)《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而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大量珍爱的文物、古籍。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此词。(3)《虞美人》
当李煜满心哀愁地写下这首词时,他已经在北宋国都汴梁待了许多年了。此时,他那“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李煜《破阵子》)的南唐国土,也早已经成了赵宋的
州郡,自己又是寄人篱下的俘虏。开始的时候,虽然宋太祖赵匡胤并没有对他采取进一步的迫害,但那种被囚禁多年灰暗的心态,总会让他感到结局的悲惨。所以李煜在国破家亡且长期被软禁之后,也没有对新朝奴颜婢膝地唱过一句赞词,反而更多的是对曾经故国的声声叹惋,乃至后来一定程度的醒悟。写这首词的时候,正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将他毒死。[知识链接]
(1)八声甘州,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是唐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
声,慢词。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九十七字,上片四十六字,下片五十一字,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韵。亦有在起句增一韵的。上片起句、第三句,下片第二句、第四句,多用领句字。另有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八字体,是变格。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2)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其主要特点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1.如何理解“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词句的意思。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菊花本是秋令之花,令人伤感,虽然满院盛开,可由于自己憔悴瘦弱,也没有心情去摘花赏花。2.“春花秋月”本是两种美好的事物,指代一年中的良辰美景,但是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请说说理由。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物,而对于亡国之君,却勾起他对伤心往事的怀念,更感到今天的无比凄凉。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甚至是诅咒了。因为他过去的那些快意的享乐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昔日欢乐却一去不回,所以他发出哀怨的感叹。1.如何理解“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几句词的含意?
[我的理解] 这是虚拟的写法,虚拟对方(佳人)此时也正在思念自己。词人写佳人想念自己,本是虚拟,出于想象,却用具体的细节来写,仿佛实有其事,这是化虚为实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在于:第一,本是自己想佳人,而偏说佳人想自己,通过想象,把自己的感情移到对方身上,写出了两情的交流。第二,想象中包含多种感情层面:有盼望,也有盼望不到后的失望,又有对佳人轻轻的抱怨,更有抱怨后的叹息。这种写情感的交流、多层面展现情感的写法,可以丰富词的内涵,引起读者的艺术想象。2.柳永的词,“其写景处,远胜其抒情处”,“写羁旅行役中秋景,均穷极工巧”。《八声甘州》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我的理解] 这首词的上片集中描写景物.起首两句不但点明了时间、地点,而且描绘出了一幅阔大的景象,紧接着的三句以“渐”字领起,以“凄紧”写霜风之凉,以“冷落”写关河之荒寂,以“残照”写夕阳西下,残光照楼。萧瑟、苍茫、凄寂、冷清,极富表现力,突出了秋景肃杀的特点,写出了作者的直接感受。接着继续写楼上所见:红花凋谢,绿叶枯萎,滚滚长江,无语东流。这些景物自然触发词人的离愁与伤感。总之,此词的景物描写,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于写景中寄寓离别之情。3.如何体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句词的内涵?
[我的理解] 这句词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之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里作者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然而我们可以想象出,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表达方式和表情达意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解说。
[我的理解]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含蓄地表达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句话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都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凄楚的感彩,情感深厚、强烈,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词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一句中的“晚”也有版本认为是“晓”,你认为哪个字更能体现了词人的情感?请简要解说。
[我的理解] (示例1)“晚”好。前文写词人所处的凄凉环境,体现了词人内心的凄婉、悲凉;而几杯淡酒,不能抵抗“晚”来的风。且下文有“雁过”“独自怎生得黑”和“到黄昏”等语句,前后照应,“晚”更能表现词人的悲凉情感。
(示例2)“晓”好。词表现的情感应该是一整天的事情,因为下文有“黄昏”,这里使用“晚”是重复,同时“晓来风急”照应上文的“三杯两盏淡酒”。烘托渲染手法的运用
?写法指导
《声声慢》这首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接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衬托可分为正面衬托、反衬和侧面衬托。正面衬托是指外貌相似、性质相通时,以此托彼,使主体更加突出。正面衬托,还可用环境来衬托人物心情。用什么景物来衬托什么感情是有一定规律的。
反衬,是指形象不同、性质相反时,正反相衬,以次托主。人们在写景尤其是静景时,通常用一些细微声音来衬托,这些声音打破了环境的宁静,看似不和谐,其实衬托了环境的安静。用景物来烘托人物心情,也可以用“反衬”。就是用美好的景物来烘托人物凄凉的心情,用凄凉、肃杀的景物来烘托人物兴奋、快乐的心情。
侧面衬托,即通过他人对某事物的反映和评价来衬托这个事物。?随堂练笔
以“夏感”为内容,运用衬托的手法写一段文字,120字左右。
?范文示例
夏天来得那么急,没几天人们便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酷热难耐了。大街上的柏油路在太阳的炙烤下变得软软的,仿佛踩在橡皮泥上;街边的梧桐树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给伞下的市民带来一丝可怜的阴凉时,自己也泛着耀眼的绿光;整个城市如同一个巨大的蒸锅,城市里的人们便在蒸锅里哗啦啦地淌着汗,觉得自己随时就要熟了。家国情怀
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与少妇时期的生活是快乐的,但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弃都南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随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此时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无定所,四处流亡。国家的半壁江山顿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百姓颠沛流离。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一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面对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损”
呢?与她同时期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亦是。但他们,这些须眉男子上可入朝议政、驰骋疆场,下可吃酒骂座、痛饮拍案。她上溯数千年的历史,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位知音,这“怎一个愁字了得”啊!于是,一个纤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诗句,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抒发须眉般悲壮的爱国情怀。[适用话题]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静 川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到了,晚秋的苦雨萦绕着李清照的辞令,西风漫卷着那曲幽歌,在我走入青州古城的那个夜晚,垂缅的心绪无比沉颐。我站在古老的驿道之外,心灵的追寻曲曲折折,那些欲踏即碎的梦,都在古城的黄昏里,泊进了宋史的边缘……
  有人说,去青州不到李清照纪念祠瞻仰一番是憾事。  李清照纪念祠和范仲淹的故居都在范公亭公园内,只可惜那天范仲淹的故居没有开祠,我只好过了玉带桥直往洋溪湖。
  李清照纪念祠坐落在洋溪湖的一方,两侧有青山翠柏环绕,甚觉幽雅。我边走边读古老的风景,约一刻钟工夫,我的脚步就已迈上祠门的石阶。
  纪念祠大门上高悬一块大匾,秋叶如金的六个大字在夕阳映射的水光中,散发着臧克家老先生的墨香。  顺着那曲青石小径一直往前叠步,便可看到“四松
亭”的塔檐。只可惜,亭壁的传记早被岁月和游人磨刻,那些古老的文字已经斑驳不清。过了“四松亭”就是“九曲回廊”。“九曲回廊”的右侧是顺河楼,你可站在楼廊的石阶上,放飞所有的心绪飘过那水,还有远处的古城和苹果园。我背靠着朱红的栏杆,那叶小舟在几朵如菊般清瘦的歌谣里,摇曳起银色的浪花。小雨淅淅沥沥,幽寒的十月逐渐加深晚秋的脚步。我站在那口枯井的边缘,思想那口枯井一定也曾经拥有过它酸苦的故事。  再往前走,穿过这片“绿肥红瘦”的辞令,那边就是我默读一生的宋代女词人的故居。
  祠门的匾额上,依然是臧克家老先生亲笔题写的匾文——李清照纪念祠。
  当我步入祠院时,夕阳早已偏西。小雨也终于擦干了素女的眼泪,而那边的几朵青菊,却在“帘卷西风”的落叶中,绽开着冰清玉洁的忧伤……  祠内的院落不太大,正庭是“归来堂”,堂门的擎柱上铭刻着一幅触人心魂的对联,上联是:红雨飞愁千秋绝唱销魂句,下联是: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对联的下角各放一盆“绿肥红瘦”的长叶草,点缀着四步石阶叠起的碧瓦青砖,让人感到一种古色古香的梦,就在后人缅怀的季节里蓦然忧沉。只是“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女子不知去了何处?但“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佳句,还在我寂步祠门的沉吟里,悄然梦系我的追忆。  祠院的右侧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夫君金石家赵明诚的传记陈列室。祠内收藏了许多有关女词人的著作以及肖像诗画,尽管有些陈列物是一些赝版的手迹,但在我的视野里,全然是举世难求的珍贵之物。
  我在祠中一边默读李清照的辞令和赵明诚的《金石
录》后记,一边驰笔摘抄一些有关李清照与赵明诚的许多珍贵资料。夕阳渐渐地被吞进山口,而我怀古的情感却逐渐浓缩成我欲求很久的故事。
  那块方巾犹在“月满西楼”的黄昏,使我执着的情感无法远离这所小院的温馨……  “归来堂”属于正庭,堂内的四壁悬挂着李清照和其他一些古今名人撰写的手迹,右侧有一间十分雅净的木屋子,据说那是女词人与金石家赵明诚的寝室。虽然我不太相信那些被褥真的是他们所用过的,但我相信,一种言歌与垂缅,将是后来者永恒的追忆与沉祭。大堂的左侧也有一间同等大小的房间,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白石浮雕,在一台远古的木琴旁,聆听着窗外潇潇的雨声……
  我似乎听到一缕琴韵萦系着我的耳膜,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吟唱吧?  走出“归来堂”,我寂步小院的右侧,那潮思绪依然汹涌在我的心海。我站在月光中,天空沉密的云朵已疏散了内心的压抑,滞缓的目光悄然投落在那块古老的碑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潸然泪下!
  天逐渐地黑了,青州这座古典名城被夜的垂帘青纱般地笼罩起来。
  当我走出祠门之后,一把铜锁将我们身后八百多年前的故事,黯然地隔开了。
  今夜,窗外依旧是雨声潇潇。寂寥与无奈的昨夜,永远都将是明天的回顾,只是那丛千秋霜染的黄花,犹然在那曲销魂的琴韵里绽开……[赏评] 一位曼妙婉约的宋代女人,让多少文人墨客洒下清
泪。作者去青州,就是为了游览李清照祠堂,就是为了怀念那位久逝的词人。文章以游踪为线索,信笔写来,既有对一代才女的感念,也有对岁月如水的感慨。文末作者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情感,“一把铜锁将我们身后八百多年前的故事,黯然地隔开了”一句,让我们久久无法释怀。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