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3课件:7 诗五首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必修3课件:7 诗五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1 14:27:1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44张PPT。第二单元 珠星璧月彩云中7 *诗五首诗海拾贝
春 游
陆 游
沈家园里花如锦,
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
不堪幽梦太匆匆。
【赏析】 这首诗记录的是诗人在嘉定元年(1208)寒食前后一次尽兴的出游。这是一次带有告别性质的出游。诗人到了沈园,触景生情,面对“半是当年识放翁”的梅花,游春之兴顿时都化为伤悼之感。诗人对花,又想到了如花一样的唐婉:明明知道美人已经作土,但音容笑貌宛在眼前。往事如梦,诗人见眼前之景不觉感慨人生的短暂匆促。几十年的生死恋情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这首诗作是陆游写给唐婉的最后一首诗作,第二年冬天,诗人带着未了的情缘溘然长逝。
【思考】 诗人游沈园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语林撷英
作者名句
黄庭坚
1.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2.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陆游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高启
1.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2.凉风起江海,万树尽秋声。
赵翼
1.一人知己足平生。
2.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3.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林则徐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王”通“旺”为了成为表被动句末疑问词介词,引出地点介词,跟使……跟从参与其事由,任凭连词,来因为介词,用名词作动词,结伴名词作状语,向北方名词作动词,留下美名名词作状语,向西黑眼珠。表示对人、物喜爱或器重。时,长江天险有利的形势;务,谋求,致力。休养生息。脑袋。[作者卡片][背景呈现]
(1)《登快阁》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评为其代表作。(2)《书愤》
这首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一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职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被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3)《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这首诗当作于洪武二年(1369),时诗人在南京参与修元
史,次年便辞官而获赐金归乡。诗中借对江水的描写,表达了希望统一,不分南北,人民再不必流离失所的思想。诗人在特定的时代唱出了时代主旋律。(4)《论诗》(其二)
这首诗是作者为批驳当时社会上流传的“诗必称古”“厚古薄今”的错误观点而作的,他认为各朝各代都会有优秀人才出现,引导了文学的向前发展。
(5)《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月,林则徐因查禁鸦片、抗击英国侵略者而获罪,被清廷革职查办,“从重发往伊犁效
力”。他在从西安启程前,怀着无比悲愤的心情写下这首七律。[知识链接]
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方回在宋末,又把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诗人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结合《书愤》中的有关诗句,谈谈你对标题中的“愤”字的理解。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愤”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愤”字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有对金兵南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怒,又有对南宋统治者腐败无能、妥协投降、压制打击抗战派将领的义愤和激愤,还有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1.请简要分析《登快阁》是如何紧扣“快”字组织材料的。
[我的理解] 诗人登临之阁以“快”命名,全诗即以“快”字为脉络,生发出层层诗意。首联入题。写登阁的时间和心境。因为厌倦官务,故欲求快意,于是以登上快阁为快事。“倚晚晴”点明登阁时间在傍晚,由“晚晴”二字转出下面两句的景物描绘。颔联绘景。写登阁远眺所见山水胜迹,画出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从中求得快意。颈联抒情。从远眺景物回到自身处境,抒写世无知音、唯有借酒消愁的心情,透射出兀傲不群的性格。尾联述志。由眼前江水展开联想,拓展诗境,表达了摆脱拘束、追求精神自由的意愿。2.如何理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这句诗?
[我的理解]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
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乃坏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
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都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转为郁愤。3.如何理解《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这首诗首联和颔联的表现特色?
[我的理解] 首联是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如果继续下去,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这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杜牧的“清时有味是无能”等诗句同一机杼,都是正话反
说、反言见意之辞。颔联若用现代语言表达,即“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此联已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也是全诗的思想精华所在,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生死
以”,语出《左传·昭公四年》:郑国大夫子产因改革军赋制度受到别人毁谤,他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由此可见,还运用了典故。《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表达了怎样的主旨?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我的理解] 本诗写于明朝开国不久,当时诗人正应征参加《元史》的修撰,怀抱理想,要为国家做一番事业。当他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滚滚东去的长江时,不禁触景生情,吊古思今,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向往。全诗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随意。最后四句回到现实,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休养生息,从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联系全诗可知,这不仅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也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同时诗人居安思危,新建起来的明朝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呢?所以这四句基调是欢快的,但欢快中带有一丝忧郁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阴影。既豪放伟大又沉郁顿挫,集中抒发了作者对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的由衷的祈盼和向往。对仗手法的运用
?写法指导
对仗工整而灵活,是《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这首诗写作技巧上的一个特点。如以“国家”对“祸福”,以“生死”对“避趋”,按词性来说,都是正对。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的深厚动力。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要一致;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词语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句式的对仗,主要是句子的结构相同,如以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以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等。?随堂练笔
运用对仗手法,写一段关于成功的文字。150字以内。?范文示例
“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人生难免遇到一些波折,要是一遇困难就退缩,或者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不会有成就,没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不可能成功。我记得曾有一句话:“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这正说明了这一点,你要不断的发掘成功,而不要总给自己借口失败。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满怀对理想的执着和追求,而现实社会却使他的理想难以实现。于是诗人便通过发挥充分的想象,或运用独特奇妙的夸张,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现实中无法实现的雄心壮志。陆游的诗中,有不少篇章韵致翩翩,风采流溢,恰似画轴,描绘了祖国河山的美好,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适用话题]
《书愤》新读
白 云
  “拿剑,拿剑,痛击狂胡三百万。”
  回望中原,你看见萧萧边关,你听见刁斗笳鼓,猛然呐喊。
  激愤万千,气势如山,比五千仞摩天之岳还高,比三万里入海之河还长远。
  少年时的梦想,壮年时的期盼,都是想恢复中原,恢复那几万里河山。而梦想是你的,期盼是你的,所有的正义和悲愤都是你的,江山却是那个姓赵的,他只想求得半壁江山的苟安。于是,你的手,你可以草就军书和锦绣文章的手,你可以抽倚天之剑的手,你充满正气和愿望的手,此时,攥紧的是一把喷血的激愤和疼痛。  狂胡不是你的对手。你在茫茫夜雪里的楼船猛然一动,就啸气成剑,就剑影刀光,就杀声震天,就让狂胡伏尸百万,那河山就阳光遍布,那遗民就笑语纷然。秋风里,你铁血强劲的狂飙,就激起万里滚滚烟尘,胡马望尘而逃。
  你的对手在大宋的朝廷里,他们躲在阳光射不去的最潮
湿的角落,他们附着那个姓赵的家伙,一遍又一遍地算计你,
让你满手的力量无法释放,让你的剑抽不出来。无路请缨,
空怀长风;欲死报国,不见战场。你只能在那个名叫大宋而
其实很软很弱的国度里,把那段长城在内心里修筑,巍巍浩
荡,坚不可摧。但岁月的侵蚀终是抵挡不了,时光使你的貂
裘暗淡了光色,使镜中如霜的鬓发更接近秋天。  于是,在你61岁的时候,在你的书房,在你的窗前,在你纵横万卷诗书之时,你想念三国的诸葛孔明,你想他当年怎样力主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想念《出
师》一表中的恳切浩荡之气。你想,在千年的过往英雄之中,试问有几人可与诸葛亮伯仲之间,那帮主和派嗷嗷不已的群凶自不必说了,而你胸中的百万雄兵,你那词句铿锵的《出师表》,又是怎样的被遗落?而今又在何方?
  放翁,无可奈何的你,心事浩渺的你就归老林泉,而你的这一声长叹,却在历史的长空里,回荡千年。[赏评] 文章开头以“拿剑,拿剑,痛击狂胡三百万”再现陆游的爱国情怀。全文运用第二人称,就像直接面对面和陆游交流一样,读来亲切自然,感染力非常强。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