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3课件:11 宝黛初会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必修3课件:11 宝黛初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1 18:0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第三单元 熟悉的陌生人11 宝黛初会诗海拾贝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赏析】 作者在这首诗中借白海棠自况,写出自己高洁的品格。首联描写白海棠含苞欲放的美姿,“碾冰”句描写栽培白海棠的环境;颔联主要描摹白海棠具有梨花的白净和梅花的风韵;颈联进一步刻画白海棠,描写它像月窟仙人穿着一身自缝的白色衣裳,花叶上的露珠又像秋闺怨女的滴滴相思泪;尾联写白海棠空有无限的幽怨却无人可诉,然后笔锋一转写花的无奈,在黄昏中倦倚西风。
【思考】 这首诗的颈联是如何描写白海棠的?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语林撷英
《红楼梦》名句摘抄
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4.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5.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6.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7.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爱,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三、词语辨析
1.雕梁画栋·美轮美奂
两者都可以用来形容建筑物的美丽,但侧重点不同。
雕梁画栋:在梁柱等木结构上雕刻花纹并加上彩绘。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现代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填一填:
在古城里的一条小街上,正在建筑的仿古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秦砖汉瓦,____________,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____________。雕梁画栋美轮美奂2.温柔·优柔
二者都有柔和的一面。
温柔: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性情温顺体贴。
优柔:犹豫不决,不果断。
填一填:
没想到性格这么__________的小姑娘,办起事来却没有一点___________的样子。温柔优柔辨一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辨一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诞无礼”,指不循礼法;没有礼貌。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用词正确。 “顾盼神飞”指左右顾视,目光炯炯,神采飞扬。使用正确。辨一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辨一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懵懂”指糊涂,不明事理。用词正确。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使用对象错误。[作者卡片][背景呈现]
《红楼梦》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康乾盛世”。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隐藏着重重的危机。当时政治腐败,封建剥削加剧,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统治阶级内部也分朋树党,争权谋位。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与罪恶,揭示了我国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知识链接]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章回小说往往分成三大类,即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怪异。大多数的章回小说都是历史演义,顾名思义,这类的章回小说都是以历史为基础而编写出来的,但为了使小说内容丰富精彩,制造一定的矛盾,为了突出某一人物的英雄特色或者某一特定的主题,作者大都是写得“三分实,七分虚”。1.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场的特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表现出王熙凤在贾府地位之特殊,性格之泼辣。2.怎样看待凤姐与黛玉见面时所说的那番话?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赞美了林黛玉的标致,又暗中赞扬了其他姐妹的地位,显示了她的巧舌如簧和八面玲珑。1.如何理解“黛玉一见,便吃了一大惊”至“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段话的意思?
[我的理解] 黛玉一“惊”,一方面“惊”的是对宝玉的
形象有似曾相识之感,另一方面又与从别人处听到而形成的印象不相吻合,有很大的反差。黛玉对别人给宝玉所下的评语产生了怀疑,但“惊”发于内,显得内敛,这恰是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表现。宝玉一“笑”,笑的是眼前的妹妹很眼熟,似曾相识。“笑”发乎外,是因他娇惯了,故照直说出,口无遮拦。二者正好形成对比,突出了二者不同处境下的不同性格。初次相见,却心有灵犀,似曾相识,正与小说开篇“木石前盟”相照应,也为小说中宝黛爱情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做了铺垫。2.黛玉这样的萃曹公毕生心血凝铸而成的主角,本应不惜笔墨详写精绘,全书却很少写其服饰,对黛玉的肖像亦是“虚多实少,绝去形摹”,此处更是“穿戴竟无一字提及”,这是为什么呢?
[我的理解] ①重彩详绘其服饰,势必喧宾夺主,减少人物寄人篱下的辛酸感,削弱其凄凉的悲剧色彩。因此,写黛玉衣饰是次要的,甚至是不必要的。显其神而略其形,正是为免落俗臼,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美好理想,更浪漫富有魅力。②用虚笔写意展示黛玉的肖像,还为突出其才情女子超尘脱俗的空灵感:那种脉脉之情袅娜之态,那种欲说还休的柔媚,“娇羞默默同谁诉”的眉目,那聪明灵慧的谈吐,都从这独具匠心的肖像描写中显示出来。③如此笔法写黛玉不仅是为表现人物独具特色的美,也是情理的需要。因为此处的黛玉是宝玉眼中的黛玉,脂砚斋评:“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3.《西江月》是如何评价宝玉的?
[我的理解] 这两首《西江月》模拟封建正统派的口吻,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出贾宝玉的思想性格。他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之中,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之下,使他有找不到出路的无限愁恨,他的言论和行动都被人看作疯傻。他“不通世故”“怕读文章”不愿与当时上层社会的庸俗官吏结交应酬,不愿遵守封建礼教,不愿读八股文章,不愿走科举做官的道路。封建国家、封建家庭,都无法对他寄任何希望。这些,揭示出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词中的“无能”“不肖”都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说的。这两首词,看起来像在讽刺宝玉,实际上是赞颂宝玉的叛逆性格。4.本文中的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举例分析。
[我的理解] 本文中的环境描写作用主要有两点:(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
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2)通过环
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禧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皆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物品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宝黛初会》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结合文章分析。
[我的理解] 《红楼梦》的语言是将汉语运用到炉火纯青程度的典范。它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会了古典书面语言的精粹,又经过作家的高度提炼加工,形成了生动形象、准确精练、流畅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与感染力的文学语言。其叙述语言是接近口语的通俗浅显的北方官话,用词准确生动,新鲜传神,如林黛玉初进贾府被贾母一把搂在怀里,众人无不掩面而泣的情形,非常富有感染力,令人读来感同身受。而《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更是达到了个性化的高度,每个人物的语言都能准确显示出各自的身份和地位,形神兼备,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历来为人所称道。如本文中王熙凤的放诞多变、八面玲珑,林黛玉的小心谨慎,贾宝玉的任性率真等,无不得到具体体现。运用肖像描写的手法
?写法指导
在小说中,作者调用了多种手段,对人物进行大量精彩纷呈的肖像描写。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就包括服饰和容貌两个方面。在服饰方面,曹雪芹先进行总写:“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然后曹雪芹又进行细致的分写,分别写了王熙凤头上戴的和绾的、项上带
的、裙边系的、身上穿的、外面罩的,还有下身穿的。曹雪芹采用的是浓墨重彩、工笔细描的写法,这些文字显示了王熙凤穿着的华贵,同时也显示了她贵族少奶奶的身份,还显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贪慕富贵。在容貌方面,
曹雪芹用了三组对偶句,这些描写显示了王熙凤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王熙凤外表美丽,二是王熙凤性格狡黠、狠毒、刁钻。麻衣神相说,“三角眼”“吊梢眉”乃狡黠、狠毒、刁钻之相。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和惟妙惟肖。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主要是脸部)进行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五官或者
其不同时期的变化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表达作者文学创作的主旨。好的肖像描写,不仅仅是用文字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还应该通过人物的外在形象为我们展示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气质。写好人物外貌要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特征。人物的外貌千差万别,两个人长得再相似,也会有不同的地方,抓住特征就是要写出这个千差万别。
(2)符合人物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往往会在外貌等方面有独特的呈现,抓住这些能表现人物特征的地方加以描绘,是我们写出独特的“这一个”的重要方法。
(3)展示人物性格。对人物的描写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所以,在描写人物肖像时要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精神气质的肖像特征来写。?随堂练笔
在你的周围一定生活着很多你熟悉的人物,借鉴以上肖像描写的手法,刻画一下他们的形象,100字左右。?范文示例
乍一看,她个子挺高的,身材很好,不胖也不瘦,是块跳舞的料。细看,她留着齐耳短发,头上总是一左一右地夹着两只发夹,把头发紧紧地拢在耳朵后面,显出一张光滑白净的脸庞。她的眼睛不大,细细长长的,但是很有神
采,一笑就变成了两条缝。鼻子微微上翘,给人一种俏皮的感觉,显得十分可爱。她平时最喜欢穿的是一条蓝底白花的连衣裙,裙摆又宽又大。她一跑动起来,裙子就像一只花蝴蝶一样飞起来了。悲剧人物的赞歌
“宝黛初会”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之歌的序曲。然而,这首歌却是一首忧伤的歌,他们的爱情也是悲剧的爱情。宝黛的爱情悲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意蕴最丰富、最让后人叹惋不已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性,表现为生活理想及自我实现意义上的一致,表现为不约而同地怀疑、反抗传统礼教的思想追求。他们的爱情寻求的是一种志同道合、两情相
悦,忽略了周围事及周围的人。这是普通人的普通悲剧,而普通人无法避免的悲剧才是真正的悲剧。[适用话题]
林黛玉,孤独的泪珠儿
卓琦培
  有些许光泽,也有几分浑浊与咸涩。一个被拉长或者压扁的圆,像所有的生命,渴望圆满,却又带着这样那样缺陷和遗憾,总是不能圆满。
  水一样的灵魂,泥一样的归宿和命运!
  不要问你是谁。也许,你什么都不是,你只是泪珠儿。你清,你浊,你像生命一样脆弱,一触即碎——你,你只是一颗孤独的泪珠儿。
  三月,所有的花朵都在燃烧,你却用锄,将一瓣瓣青春的碎片,连同自己的泪珠儿,一起埋入土中。  你要将生命里所有被拉长或者压扁的缺憾,连同你的梦,你的渴望,还有这泪珠儿里的浑浊与咸涩,全都埋入土中。你把所有能埋掉的,统统都埋掉了。
  只是有一样,你无法埋掉。那就是孤独,藏在泪珠里的孤独!
  有人因美丽而孤独,有人因智慧而孤独,有人因洁白无瑕而孤独。有的人孤独,是因为在应该糊涂时不肯糊涂,却又总是在不该清醒时清醒。
  你为什么孤独,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是美丽的,你是智慧的,你是洁白无瑕的。你只是在一个不该有梦的时代,做了一个不该做的梦。  既然别人都不做梦,为什么独独你要做梦!
  许多年过去了。花朵又一次次在她曾经凋落过的疤痕上,燃烧,接着落英缤纷,满地青春的碎片。生命的美丽其实是埋不掉的。
  许多年过去了。你,还有你的孤独的泪,一次次从不同版本的书页中走出来,从不同版本的银幕和荧屏上走出来,让许多男男女女咀嚼品味。
  青春的梦,还有梦的酸涩,何尝能埋得干净?  是的,你就是一个泪珠儿,一个许多人眼里都曾经有过的泪珠儿,带着青春的梦,和梦的酸涩;带着生命对于圆满的渴望,和渴望中被拉长或者压扁的缺陷和遗憾。
  是的,你就是一个泪珠儿,美丽并且脆弱,一触即碎的泪珠儿。你,我,他,我们人人都有的泪珠儿。
  从一滴泪里,我们看到了自己灵魂深处的孤独!
  告诉我,人世间水做的骨肉,泥做的骨肉,你灵魂深处的孤独,是不是也美丽得让人心碎?[赏评] 这篇文章通过一个文学形象所携带的典型细节
——黛玉葬花,解读其个性,透析富于形象中的社会历史内涵与人文内涵,窥视出一个时代的生活与人生、世态与人情。融于文字之中的独特生命感悟与人生见解,更是让读者走近了一个文学形象,贴近了一颗跃动的心。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