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4同步练习:第5课《苏轼词两首》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4同步练习:第5课《苏轼词两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1 18:1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轼词两首》随堂练习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垒/累赘
公瑾/谨慎
惊涛拍岸/文韬武略
B.豪杰/借助
樯橹/蔷薇
吟啸徐行/风雨萧瑟
C.狼狈/疲惫
料峭/俊俏
羽扇纶巾/至关重要
D.蓑衣/绳索
斜照/写照
竹杖芒鞋/仗义执言
2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穿:直指。
B.一尊还酹江月
酹:祭奠。
C.何妨吟啸且徐行
徐:缓慢。
D.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担负。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4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
(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2)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苏轼《题西林壁》)
(4)________________,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5)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6)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7)________________,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8)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二、阅读理解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这首词的上阕写景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什么把怀念的对象锁定为周瑜?
6词作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格调?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8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谈谈你对此词的理解
参考答案:
答案:1.C 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lěi/léi,jǐn/jǐn,tāo/tāo;分别读:jié/jiè,qiáng/qiáng,xiào/xiāo;Bèi/Bèi,qiào/qiào,guān/guān分别读:suō/suǒ,xié/xiě,zhàng/zhàng。
2.D 思路解析:D项“任”的意思是“听任”“任凭”的意思。
3.C 思路解析:A项“去”:①动词,离去;②动词,距离。B项“还”:①副词,还是;②动词,环绕。C项“且”,都是表并列的连词,不用翻译。D项“胜”:①动词,胜过,超过;②形容词,优美,美好。
4.(1)也无风雨也无晴 (2)淡妆浓抹总相宜 (3)只缘身在此山中
(4)故书不厌百回读 (5)又恐琼楼玉宇 (6)但愿人长久 (7)一年好景君须记 (8)春江水暖鸭先知
5.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词的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能力。可以结合所写景物的地点和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来思考。
参考答案:作者在千古风流人物中,把追怀的对象锁定在周瑜身上,不仅因为此地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址,更因为作者怀有年老而无为、壮志不得施展的惆怅。这样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年少而功成名就、意气风发的周瑜,使作者与周瑜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作者英雄无奈的情感。
6.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和对作者流露出的观点态度的理解能力。在词的结尾,作者用祭奠江月来收束全词,表现了自己的忧谗畏讥和无可奈何,这在内容上是消极的。不过,这样的结尾却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特别是“江月”一词,又让人感到作者的豁达与豪放。
参考答案:作者在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英雄人物的追怀后,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既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喟和功业无成的无奈,又表现了作者襟怀旷达、自解自慰的超脱和豁达。
7.思路解析:解答这个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任天而动”的含义,“天”指自然,“动”指诗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词前面的小序和词结尾处的“写胸臆”语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所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
8.思路解析:这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题目,只要能结合作品自圆其说即可。无论是“旷达人语”,还是“归隐人语”,其核心是对“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任平生”“归去”的解读。
答案示例:(1)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一蓑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由此可见这首词确实是“旷达人语”。(2)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情愿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由此可见这首词确实是“归隐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