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鹤庆县第一中学初中部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4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省悟(xǐng)
血溅(zàn) 丘壑(hè) 殚精竭虑(dān)
B.孤僻(pì) 殉职(xùn) 菜畦 (wā) 黯然失色(àn)
C.
确凿(záo)
涎水(xián)
毛坯
(pī)
乳臭未干(xiù)
D.妯娌(yóulì) 蓓蕾(bèi) 角色(jué) 重峦叠嶂(zh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憔悴 喧嚣 义不容辞 人情事故
B. 尴尬 慰勉 人声鼎沸
为富不仁
C.宛转 涣散 一诺千斤
怨天尤人
D.犀利
丽歌 任劳任怨
人迹罕至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安徒生童话经典经过多重改编,以绘本、舞台剧、电影等多种形式 在人们眼前,其永恒价值,在于给人 和警醒的人物形象,在于给人无限希望的思想,在于或优雅温润,或震撼心灵的语言,在于对后人道德情操的 ,更在于它历经大浪淘沙还能 千古流芳,代代 且历久弥新。
A.呈现 启迪 熏陶 传承 B.出现 启发 陶冶 传播
C.出现 启迪 陶冶 传承 D.呈现 启发 熏陶 传播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6年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其中的“智能机器人”板块,涵盖服务机器人、制造机器人、运动机器人等许多大量内容。
B.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 口大幅减少,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
C.我生长在戏剧之家,豫剧对我一点都不陌生.
D.近年来,许多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既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又让校园充满了活力。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目前,梁河县正采取措施保护这株古茶树
②使古茶树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③近日,梁河县大厂乡荷花村发现一株野生过渡型古茶树
④近年来,梁河县对辖区内的古茶树建档挂牌,进行有效保护,并开展古茶树产品研发
⑤经初步计算,该株古茶树径围这4.41米,直径140厘米,树龄约1500年,或为省内已发现的单株最大、树龄最久的野生过渡型古茶树
A.④②①⑤③ B.③④①⑤② C.③⑤①④② D.④⑤②①③
6.文化积累——下面句子内容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想象奇特,气势豪迈,极具浪漫主义风格。
B.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其诗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处,体现其政治主张和抱负,其散文雄健峭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她的诗集《繁星》、《春水》的主题表现了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
D.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0.5分,共4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__________,寒梅着花未?
(2)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3)论语》中揭示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诗人对友人深厚情谊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含8-10题,共6分)
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8(1)【故事大盘点】(1分)
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答:
8(2).【成语大搜集】(1分)
《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写出2个成语来。答:
9【观点大讨论】(2分)
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答:
(二)汉字书写。(2分)
10.请将下面词语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
碧水 剔透 晶莹 清澈
第Ⅱ卷
三、阅读(含11-31题,共38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1-12题。(2分)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1.(1分)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
。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12.(1分)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0分)
论语六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3、
填空题1分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_____________关于 记录。
12、本文的三个通假字:2分
例句
读音
所通字
意义
1
说
yuè
悦
愉快
2
罔
wǎng
3
有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5、《〈论语〉六则》主要表现了孔子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上的主张
,用原文回答,举一例即可。3分
学习方法:
。
学习态度: 。
学习效果: 。
16、解释加点的字。2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1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30题。(10分)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了。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
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8、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加括号的词的意思2分
(1)小的时候想(长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我的(长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叙述中,想详写了哪件事 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面对被撞倒的老太太,”我“是怎样想的 又是怎样做的 从中反映出“我”具有哪些好的品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我”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和教育,请从文中举出例子加以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3-30题。(16分)
特殊的听众
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得出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儿。这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②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乐曲。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地跳起来,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在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把那把锯带到了林子里。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得诅咒道:“我真是一个笨蛋,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我吓了一跳。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破坏了这位老人独享的____________。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她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附照射下来,她的满头银发显得格外晶莹。“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愿意听我的琴声了,尽管她是一位聋子。我拉起另一支曲子,面对这位特殊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________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③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从我紧闭着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德 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虽然妹妹还像以前那样,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我却已经不在乎了。练琴时,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也湿透了衬衣,但是我绝不坐在椅子上练习。在以前,我可是坐着练的。
④就这样,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________地练琴:而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老人,也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看我拉琴。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欢乐和幸福;我呢,在她面前,________、一丝不苟地拉着每一支曲子,仿佛她真的能听到我的琴声。
⑤我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靠近小山的那座楼里,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聋子?!”妹妹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前天还在指导我们排练呢。她怎么会是聋子?”
⑥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心中充满了对老人的感激与崇敬。从此,每天早晨,我仍然早早地来到小树林里,面对我这位特殊的听众,这位“耳聋”的音乐家,轻轻调好琴弦,拉起一支支优美的曲子。我用心感受着,仿佛听到了老人在用她的心演奏着真正的音乐,那美妙的音符从她心中缓缓流淌,充满了整个小树林,充满了我的整个身心。
⑦后来,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有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的机会,但是,每当此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音乐家。(作者:落雪,有改动)
23.根据文意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写在括号内。(
)
A.幽静
B.坚持不懈
C平静
D.信心十足
24.本文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
25.本文所写事情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26.本文第③段具体写了“我”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我”比以前________和________了。(用两个词语概括作答)
27.结合文意,解释两个“特殊”的含义。
第②段中加点的“特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⑦段中加点的“特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本文第②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本文第④段中加点的“总是”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说说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40分)
31.请以“ 无价”为题,写一篇作文。(40分)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4)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鹤庆一中初中部2016——2017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文知识积累(1 6题,每题2分,第7题4分,共16分)
1.C
(A jiàn B.菜畦qi D.
zhóu
lǐ
2.B
(A.人情世故 C. 一诺千金 D骊歌)
3.A
4.D
(A项“许多”
“大量”重复累赘 B项“减少”“一倍”搭配不当 C语序不当:"我"是主语
5.C
6.A
7. 略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含题,共6分)
(一) (4分)8.(
1)芦衣顺母,韦编三绝,百里负米,啮指痛心8.(2)
略9.
略
(二)(2 分)
10.
(2分)(评分标准:楷书:准确、规范)
三、阅读(共38分)
(—)(2 分)11.D(是握别诗)(1分)
12.“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
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一点0.5分,共1分)
(二)(10分)略
(三)(10分)18.
①进入中学,成为大人。
②能够承担责任
19
本文叙述了“我”成长过程中不同时期对“长大”的不同理解的一些相关的事情。
20详写邻家孩子用自行车捎“我”时撞倒一位老太太的前后经过,突出“我”对“长大”的认识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从而揭示“长大”的含义,突出文章的中心。
21面对被撞倒的老太太,“我”有些惭愧。帮她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送她回家,并决定常常去看她。从中反映出“我”的道德良知,敢于承担责任、善良、诚实等品质。
22
(事例)①当“我”对“长大”的含义有曲解时,父母能够一脸笑意地纠正和教育“我”。
②当“我”送被撞的老太太回家并决定要常常去看望她时,父母赞赏和鼓励我。(说明):引导“我”明白了“长大”的真正含义。
(四)(16分)每题2分
23、A、C、B、D。
24、顺叙。
25、我不敢在家练琴,找到了可以练琴的小树林。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
26、自信,刻苦。
27、第②段中加点的“特殊”:这里指在我沮丧和灰心时,尽管耳聋却愿意听我拉琴,给我勇气。第⑦段加点的“特殊”:这里指为给我鼓励而不聋装聋,使我坚持练琴,终于成材。
28、修辞方法:比喻。作用:将老人的话比作诗,生动形象地写出老人的话入耳动听,意味深长,唤起了我的自信,给了我美好的感受。(答对第一问给1分,答对第二问给1分)。
29、“总是”是“一直是”、“一向是”的意思,这里是说老人每天都来看我拉琴,从不间断,表现了老人对我发自内心的关爱和殷切期望。
30、我感受到老人演奏的音乐是那么美妙动昕,这乐曲回荡在小树林,打动了我的心。
四、写作(40分)
31.作文评分标准
类别项目
一 类(40-35)
二 类(34-328)
三 类(27-20)
四类(19-12)
五类(11-0)
A内容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感情真切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思想感情真实
基本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具体思想感情尚真实
偏离题意中心欠明确内容不具体
严重偏题不知所云
B语言
准确、有文采
得体、流畅
通顺
基本通顺
文句不通
C结构
结构合理详略得当
结构合理详略明显
结构较合理详略不明显
条理尚清楚能分段
结构混乱
评分细则
①立意深,构思巧,语言生动形象评满分。②具备本类A、B、C三项条件的评39-37分。③本类A、B、C三项中某项稍弱,评36-35分。本类基准分:35分
①具备本类A、B、C三项条件的评34-31分。②本类A、B、C三项中某项稍弱,评30-28分。本类基准分:28分
①具备本类A、B、C三项条件的评27-24分。②本类A、B、C三项中某项稍弱,评23-20分。本类基准分:20分
①具备本类A、B、C三项目条件的评19-16分。②本类A、B、C兰项中某项稍弱,评15-12分。本类基准分:12分
此类作文在 11
-O分之间酌情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