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第四单元 秦汉统一王朝
(秦汉时期、大一统的时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 15 课
新的大一统复习回顾1、西汉建立的概况(时间、地点、人物)?
2、汉朝的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汉初重新分封王国的原因?为何又要削藩?谁的建议?导致怎样的后果?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有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 大帝印象 大帝印象自主学习 16岁的刘彻登上大汉帝国宝座之后,雄心勃勃,春风得意,准备一展雄才大略 。但是等待他的问题?作为天子的汉武帝可以一呼百应,但是他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拥有着自己的烦恼?他究竟有什么烦恼呢?他又是如何一一解决的?效果如何?状况一:
73页状况二:
74页诸侯国问题(王国问题)思想不统一问题状况三:
74、75页政权
问题政权王国思想合作学习 治国之难你要任命的官吏任命完了没有?朕也想任命几个官呢。” 丞相田蚡(汉武帝的舅舅兼丞相)入朝廷奏事,往往一坐就是大半天,他所提的建议汉武帝都予以采纳,他所推荐的人有的从闲居一下子提拔到二千石俸禄的郡守……
一天,田蚡入宫奏事时又开始推举官员……强化中央集权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结果?考考你: 治国之策 1、皇帝身边的侍从、亲信等人组成内朝,参与谋划国家大政,形成皇帝直接控制下进行决策的——中朝加强皇权
对中央机构
的控制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结果?考考你: 治国之策司隶校尉首都及附近诸郡刺史全国其他郡县监察官员
打击豪强加强皇权
对地方各级行政机构
的控制政权王国思想合作学习削弱相权
监察制度强化了
中央集权 治国之功 我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我一样的威风。他还自造弓箭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现在像梁王这样的诸侯王的统治已经占据我的半壁江山,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 治国之难唉,又有烦心事了,诸侯王势力太大,威胁到中央,真伤脑筋啊!王国问题1、王国问题是怎么来的?2、汉景帝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的发展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统治。汉景帝时,采用晁错的建议直接削藩,导致“七国之乱”。追根溯源 大汉面临王国势力的威胁!紧急召开智多星会议,邀请我们班所有的谋士参加,共商解决方案!方案一:再战?
方案二:求和?
方案三:以退为进,掌握主动?共商大计1、最后汉武帝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王国问题?谁提出的? 2、汉武帝的“推恩令” 与汉景帝的“削藩”,哪个更好?好在哪里?颁布“推恩令”。主父偃(yǎn) 治国之策 愿陛下 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主父偃大意:如果让诸侯的每个儿子都欢喜的得到他们所期望的(封地)。表面上是皇帝把恩德施予他们,实际上是分割诸侯的领地,这样就算不削藩,他们的势力也会渐渐变弱。 推恩令前诸侯王封地嫡长子继承推恩令后王国实力王国实力不变削弱封地诸侯王死后“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治国之策 治国之策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大批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借口诸侯王所献酎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废诸侯106人。汉武帝借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事件,极大削弱诸侯王的私人势力。大国不过十余城,
小侯不过十余里。 政权王国思想合作学习削弱相权
监察制度强化了
中央集权 治国之功推恩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无力与中央抗衡。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笼络了人心。 汉初实行“无为而治”,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治国之难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经常指责中央,不利于中央政策的实行。唧唧歪歪的,吵得我心神不宁啊!思想统一问题 当时有很多人向汉武帝进言,主要是儒家、道家、法家学派的学者,主张用他们的思想来加强统治,你会赞同哪家的观点呢?集思广益法家代表道家代表儒家代表法家代表 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建议不可取。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纣王及秦朝的历史就是前车之鉴,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
道家代表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既是上天的儿子,那就是奉上天的命令来统治人间的。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儒家思想治国,既能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儒家代表 我用哪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来治理国家好呢? 治国之难董仲舒
(公元前179-前104年)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包括什么内容?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
——《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治国之策罢黜(chù)百家,独尊儒术礼、御、书、数、射、乐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那些不属于六艺等孔子的学术的,都一律禁止,不许它们传播。异端学说消失了,法令制度也就可以明确,百姓就知道应如何去做了。汉代讲学图太 学 礼 堂儒家经典
《诗》《书》《易》《礼》《春秋》大兴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 治国之策思考: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有什么影响? 1、儒家思想(和春秋战国时期不一样)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
儒家学说成为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
在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深刻影响中华文明。2、有利于统一人们的思想,有利于加强皇权和国家统一。3、是一种文化专制主义,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争鸣和科学进步。 治国之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质: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进行的思想专制措施。此后历代王朝西汉初年汉武帝以以
吏法
为为
师教
无休为养而生治息
独罢尊黜儒百术家
秦朝正封
统建
思统
想治
儒家从秦到汉政治思想演变法家道家儒家现代
?
有
没有?政权王国思想合作学习削弱相权
监察制度强化了
中央集权 治国之功推恩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强化君权专制王朝正统思想 汉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
他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
他是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
他是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
他是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 大帝印象《轮台罪己诏》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汉书·西域传第六十六下》
汉武帝说道:“朕自即位以来,干了很多荒唐的事,使天下人愁苦,朕后悔莫及。从今以后,凡是伤害百姓、浪费天下财力的事情,一律废止!” 大帝印象第15课 新的大一统课外小知识 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国家高度统一。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大一统”。什么是大一统?奖励农桑减轻税役提倡节俭以德化民大一统推恩令罢独黜尊
百儒家术强化集权定天下
汉高祖治天下
汉文帝、汉景帝兴天下——汉武帝 大帝印象定天下——汉高祖:大一统的汉朝治天下——文帝、景帝(文景之治) 兴天下——汉武帝: 实现大一统 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大帝印象可你14年就亡了,朕大汉朝持续四百多年;
可人家没向你称臣,匈奴主动同我和好,朕替你加长到一万里
朕还需替你修补完善
你残暴所以你死得早,朕独尊儒术所以朕江山常在朕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朕打过匈奴,维护国家统一,长城是朕修的 ;
是我为你们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朕以法治国,反对者杀PK秦始皇汉武帝谁的功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