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1同步教学课件:2.1.2 师说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必修1同步教学课件:2.1.2 师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2 09:4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师 说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魏晋时期,士族阶层垄断了政治和经济大权,形成了门阀制度。上层士族的子弟,凭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依然存在。韩愈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作者借《师说》一文抨击了那些“耻学于师”的“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谓郡望昌黎,所以称为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赞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也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词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著有《昌黎先生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古文运动: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的一场以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质朴流畅的传统,反对浮华的文风的文学革新运动。
3.“说”:“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以前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说”这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学习的道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识通假 2.解多义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3.晓古今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4.辨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5.记特殊
(1)判断句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者,……也”表判断)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用“……也”表判断)
(2)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3)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用“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4)介词结构后置
①而耻学于师(介词短语“于师”作“学”的状语后置)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短语“于余”作“学”的状语后置)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短语“于弟子”作“贤”的状语后置)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5)省略句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②(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④(士大夫)则群聚而笑之
(6)固定句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6.积名句
(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015·安徽卷)
(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2014·全国大纲卷)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013·北京卷)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一】 辨明本文阐述的观点。
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的?
提示:(1)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2)论述:①教师的职能(作用),从师的必要性,择师的标准和原则;②感慨师道不传,批判不良风气;③圣人(表率)无常师(正确途径);④赞李蟠行古道,倡导从师学习。
2.韩愈所说的教师的职责“传道”“受业”“解惑”,这三者究竟是什么关系?
提示:“传道”是核心、目的,“受业”是手段,“解惑”是师的任务。以此申述了从师的必要性。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文中所述的韩愈作《师说》赠李蟠的原因是什么?这是韩愈全部的写作动因吗?
提示:①原因:“嘉其能行古道”,具体说,一是其“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二是其“不拘于时,学于余”。
②不是全部写作动因。韩愈借此批判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提出正确的从师观点,树起从师学习的大旗。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二】 学习正反对比等论证方法。
1.第2段为了论证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有什么作用?
提示:三组对比:古圣人——今众人;对其子——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士大夫。作用:多组对比,从后果、行为、心理等方面逐层深入,反复论证,笔锋犀利,说服力强。
2.本文除了对比论证外,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提示:(1)①事例论证——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②引用论证——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2)作用:以孔子的言论和实践为例,得出“能者为师”的结论,提倡教学相长,互相从师学习,呼应上文的“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这是对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的一种批判与讽喻,增强了说服力。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1.韩愈为什么要把“句读之师”和“问道之师”区别开来?有没有歧视“句读之师”的意味?
提示:可以从老师的作用、从师学习的目的,以及韩愈倡导的从师观、对“道”的理解等方面展开分析。
参考答案:①韩愈对老师的作用有个界定,他认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传授的“道”,是儒家的道义、治国之道,其内涵十分丰富,而不是教学生读书断句。②从学生从师学习的目的上来看,学生要从师问道,懂得大道理,博取智慧;而不只是学习读书断句,获得知识。③“句读之不知”,在韩愈看来,这是基本知识的欠缺,可以由“童子之师”解决,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学解决;而对“道”的认识,是一般教师解决不了的。“圣人无常师”,就是要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获得不同的学问,显然这也不是句读之师能解决得了的。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④著名的教育家罗家伦就把“学问”与“智慧”分开,认为“学问”易取,“智慧”难得。韩愈把二者做了区分,只是在于强调从师学习的侧重点,并没有歧视“句读之师”的意思。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2.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你认为哪些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提示:可从韩愈对教师职责的界定、择师的态度和标准、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等方面展开探究。
参考答案:①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授业”,扩大到“传道”“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对教师作用全面而崭新的界定,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②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全新的从师之道的观念:从师即是学道,唯“道”是问,凡是闻道者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这是石破天惊的新观念,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③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的指导下,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客观事实出发,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
④另外,作者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他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学者必有师”,明确指出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无疑也具有积极意义。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送徐无党南归序
[宋]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千百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改动)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思维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C项,用:使用。
答案:C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参考答案:(1)然而在当时孔门中的众多弟子都尊崇颜渊,认为自己比不上他。
(2)我想挫减你的锐气,勉励你思考修身学习的道理,因此在你南归之时,把这些话告诉你。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参考译文: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而世间众人被归类为“人”,他们生存在世时虽有分别,然而到了死亡时却很相同,全部腐朽、消失罢了。而圣贤身处世人之中,他们也需要面对这种生死变化,然而却和草木鸟兽及世人有分别,他们能在精神、功业上永垂千古,时间再久也能够留存。成为圣贤并且能够长存不朽的缘故,就在于他们建立德行、功业、著作了,这三方面是他们之所以长存不朽的原因。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一个人能努力修炼个人操守的话,一定能有所成就;若要建立个人功业,却受社会情况限制;若要行文传世的话,则被个人天赋所约束。有些人能建立功业,却未必有著作留下。看《诗》《书》《史记》等著作所记,当中有多少人是善于著作的呢?至于有高尚德行的人,更未必能建立功业,又没有著作传世的了。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有能著书立说的。就以颜渊为例,他独居穷宅时挨饥受冷,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旁人也许以为他愚笨无能。然而在当时孔门中的众多弟子都尊崇颜渊,认为自己比不上他,就是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在德行上胜过颜渊。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我曾读班固的《艺文志》、唐《四库书目》等著作,见当中列举上古至今有著作流传的文人,其作品有的多达百余篇,少的也有三四十篇;这样的文人多不胜数,但他们大部分的作品却已随时间而散失消亡,至今只存留百分之一二而已。我悲叹这些作者,他们的文章虽然华丽,言辞工整,但好像花木被风飘散,鸟兽鸣叫掠过耳边一样,只得短暂停留人间。他们创作时竭尽心力,这又和世人为生活忙忙碌碌有何分别呢?而且最后也或早或迟地面对死亡,他们的情况和草木、鸟兽、世人一样,全部归于泯灭消亡。可知道“立言”实在是不能够依靠的,大概都是这样的。现今追求学问的人,他们全部羡慕古代圣贤能够名声不朽,可是只懂用一辈子工夫在著述文字方面,那真是可悲的了。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你(徐无党)从小便跟随我学习写文章,已经颇得别人称赞。学成后,又在礼部应考科举,名列前茅,从此名声显著人前。你的文章日渐进步,有一种如泉水涌出山间的气势。我想挫减你的锐气,勉励你思考修身学习的道理,因此在你南归之时,把这些话告诉你。然而,我本来也相当喜爱写文章,因此也用本文来警示自己一番。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火中生莲
李 舫
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
康熙二十三年的一天,清代两广总督吴兴祚一路向东,从广州来到潮州的韩文公祠。远山如骏马奔腾而来,石阶似巨龙蜿蜒入云。吴兴祚感慨万分,题诗勒石。这一年是1684年,此后300余年,因为这首诗,吴兴祚与他倾慕不已的文公韩愈一道,被镌刻在中国南疆的文化碑林。
以这一刻为终点,时光向前倒退865年——这是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短暂的“元和中兴”已经攀到了顶峰。这一年,还有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小到同这一年的任何一件事相比,似乎都可以忽略不计。然而,恰恰是这件小事,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命运。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史料记载,“十四年正月,宪宗遣宦官赴法门寺迎佛骨至长安,留宫中供奉三日,然后送各个寺院供奉。长安王公百姓瞻视施舍,唯恐不及”。刑部侍郎韩愈却不以为然,他“不合时宜”地上表切谏,慷慨陈词,直言将佛骨送到寺院里让百姓供养,毫无意义且劳民伤财。在中国数千年、数万计的“表”中,这份秉笔直书、震古烁今的《论佛骨表》,是中国文化史中足以彪炳史册的大文章,也是中国政治史上文人因言获罪的耻辱一页。
元和十四年元月十四日,近1 200年前一个阴冷晦暗的冬日,韩愈蹒跚着走出长安,以戴罪之身一路向东、向南,再向东、向南。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潮州,是韩愈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挫折。在被押送出京后不久,韩愈的家眷亦被斥逐离京。就在陕西商县层峰驿,他那年仅十二岁的女儿竟病死在路上。仕途的蹬蹭、女儿的夭折、家庭的不幸、命运的乖蹇;因孤忠而罹罪的锥心之恨,因丧女而愧疚的切肤之痛;对宦海的愁惧,对京师的眷恋……悲、愤、痛、忧,一齐降临到韩愈头上。
然而,这又怎样?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恰是韩愈的忧思与隐忍,与百姓的忧愁悲苦相比,个人的坎坷又算得了什么?四月二十五日,韩愈辗转三月余,终于抵达潮州,行程八千里,费时近百天。但是,他甫一抵潮,即理州事,芒鞋竹杖草笠蓑衣,与官吏相见,询问百姓疾苦。元和十四年的潮州,风不调,雨不顺,灾患频仍,稼穑艰难。先是六月盛夏的“淫雨将为人灾”,韩愈祭雨乞晴。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淫雨既霁,稻粟尽熟的深秋,又遭遇绵绵阴雨。过量的雨水使得韩愈焦虑不已,他为自己无力救灾而深感愧疚,“非神之不爱人,刺史失所职也。百姓何罪,使至极也!”炽诚峻切,跃然纸上。此后不久,韩愈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祭祀鳄鱼的活动。潮州鳄鱼的残暴酷烈,韩愈途经粤北昌乐泷时,即有耳闻。为此,韩愈写了《祭鳄鱼文》,文字矫捷凌厉,雄健激昂。一篇檄文,数次围剿,常年困扰百姓的鳄鱼被驱逐,韩愈迅速赢得了百姓的信任。韩愈在潮州还有修堤凿渠之举。《海阳县志·堤防》引陈珏《修堤策》曰,北堤“筑自唐韩文公”。潮州磷溪镇有一道水渠叫金沙溪,当地传说是韩愈命人开凿的。清澈的渠水,至今仍在滋润着两岸的田畴。碧堤芳草,遏拒洪流;银渠金沙,奔涌浩荡;稻海谷浪,扬波叠翠。潺潺的水声,千百年来,似乎在不断地诉说着韩愈当年的功绩。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韩愈不是潮州乡学的创办者,但对潮州文化教育却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为了办好潮州乡校,“刺史出己俸百千,以为举本,收其赢余,以供学生厨馔”。百千之数,其值几何?据李翱著《李文公集》所载,元和末年,一斗米合五十钱,故百千可折合米两百石。如此算来,百千相当于韩愈八个多月的俸金。也就是说,韩愈把治潮八个月的俸金,全数捐给了学校。韩愈对潮州文化的最大贡献,还在于他大胆起用当地人才,推荐地方隽彦赵德主持州学。这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决策。
以元和十四年为起点,时光向后翻过273年——这是1092年,另一个失意文人苏东坡在不远处的扬州独自徘徊,气贯长虹的《潮州韩文公庙碑》横空出世。苏东坡凛然发问:韩愈一介布衣,何以“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何以“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韩愈没有把自己刻在潮州的石碑上,却留在了百姓的口碑里。感戴韩愈在潮州的所作所为,潮州百姓将此地江山以韩愈命名:韩江、韩山、韩堤、韩文公祠、景韩亭、昌黎路、祭鳄台、侍郎亭……草木如有知,能不忆韩郎?
谁也未曾料想,一个卑微行者捧出的虔诚心肠,在此后的近1200年,紧贴着大地,散播成中华民族的气度和风骨……
元和十四年,韩愈于潮州还曾亲手栽植橡木。而今,这些橡木已蓊郁成林,环绕韩文公祠,状如华盖,遮天蔽日。此树含苞不易,着花更难,时或春夏之交偶放一枝,熊熊若火莲,肃穆端庄,异常美丽。
(选自2015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品读提示 居尘学道,火中生莲;德润古今,道济天下。这正是今天来谈韩愈的意义所在。无论为文为官,无论是进是退、是荣是辱,只要能力之内,必应“民”字当先。爱民如子,视民如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到这十六个字,才能得到人们发乎内心的拥戴,一生功业才会在百姓的口口相传中永世流芳。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苏轼、吴兴祚等为民请命者,以二人衬托韩愈,高度赞美了韩愈的功绩。以“火中生莲”为题有象征意义,赞美韩愈精神永存。?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生活中处处有我们的老师。“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尊师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没有老师,人类的文明之火就无法传递下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生可以超越老师。所以,我们既要尊敬老师,虚心向老师请教和学习,同时还要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大胆创新,“不唯上,不唯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能力。
运用方向 ①尊师;②超越;③勇于创新。?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2.习近平:教过我的老师至今我都能记得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他饱含深情地说:“见到你们,我就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
因为尊师重教,习主席才会每年给师母赵兰香赠送贺卡;因为尊师重教,习主席才会致力于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因为尊师重教,习主席才会致力于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运用方向 ①尊师重教;②不忘师恩。?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掌握古今异义词的七种类型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古今词义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七种:
1.词义扩大: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等亲属,统指家里亲人”,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词义缩小:今义的范围小于古义。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儿女”,今义指“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3.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中的“烈士”,古义指“志士,有志于功业的人”,今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4.词义弱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怨”,古义指“怨恨、仇恨”,今义也指“责怪”。
5.词义强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
6.感彩变化:指今义和古义的感彩发生了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地位低下、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今义指“(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已变为贬义词。
7.名称说法改变:古汉语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愿为市鞍马”中的“市”,古义指“买”,今义指“城市,市场”等。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请结合“素材开发”中的材料,以“尊师”为中心,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议论片段。
写作示例:尊师,不仅要从生活上关心老师,帮助老师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更重要的是要认真、刻苦地学习。“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的一位老师也曾这样对我说:“我最大的幸福,也是最大的希望就是学生能超过我,学生如果普遍超过老师,我们这个国家就大有希望了。”这些都是多么精辟的言论啊!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学术上、能力上、成就上超过老师,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最好的尊敬。
懒惰的应勤奋起来,马虎的应认真起来,骄傲的应谦虚起来,自卑的应振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是真心地尊师、敬师、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