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学法提示
1.积极地积累文言文知识,重视总结归类,努力做到举一反三,在训练中提高迁移能力。
2.朗读、背诵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熟读成诵,增强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鉴赏能力。
3.运用精读法,揣摩作品中语意丰富的语句。以筛选体现作者观点的格言警句为突破口,以期理解文章的内涵。生存选择渔 父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屈原被顷襄王放逐到江南后,长期流浪,最后由沅之湘,自沉汨罗。本文以屈原被放逐江南为背景,从篇中“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一句看,文中事件所设置的具体时间地点,是在进入沅江之后,怀石沉湘之前。此时屈原已有以身殉国之志,故而文中屈原的话可以当作他的临终遗言来读。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屈原(前340—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体”,这种浪漫主义诗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其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采用楚国方言,运用楚地声调,记载的是楚国的地理,描写楚国的风物,富有地方特色。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曼长流利,灵活多变,有停顿,有延伸,委婉而多情致。
从总集名称来说,西汉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 1.注字音 2.识通假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3.解多义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4.晓古今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5.辨活用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6.记特殊
●省略句
①行吟(于)泽畔
②不复与(之)言
●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游于江潭(介词结构,“于江潭”后置)
②圣人不凝滞于物(介词结构,“于物”后置)
●被动句
①屈原既放(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放”,被流放之意)
②是以见放(“见”表被动)
●定语后置句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察察”“汶汶”分别充当“身”“物”的定语)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7.积名句
(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目标一】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分析人物形象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的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
参考答案:坚持理想,舍生取义,不随波逐流,特立独行的形象。显示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2.渔父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
参考答案:隐者形象。明哲保身、随遇而安、不愠不怒、心平气和。对屈原的形象具有对比、衬托作用。
3.《渔父》中的两次对话的用意是什么?对话的内容又反映出了怎样的两种思想?
参考答案:第一次揭示出悲剧根源,第二次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
两种思想意识:一种是坚持真理,不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一种是不分是非、明哲保身、随波逐流的处世方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目标二】 学习文章塑造形象的方法,探讨屈原和渔父不同的人生观
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出屈原怎样的品格?
参考答案:运用对比,句式整齐。“浊”暗指黑暗现状,“独清”揭示人格高洁。“醉”暗指统治者昏庸;“醒”揭示屈原灵魂清醒。举世之下,屈原难觅知音。本句是屈原高洁正直人格的写照。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2.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主要写他的语言,还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试从文中找出,并说明其作用。
参考答案:动作描写:游于江潭,行吟泽畔。肖像描写: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作用: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暗写出屈原所处的黑暗环境,所遭受的困境挫折,为下文写屈原的守节不渝、清白终生张本。
3.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
参考答案: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文中塑造了屈原与渔父两个形象,有人说这不是两个人在对话,而是屈原心中的两种思想在较量,反映了屈原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提示:本题有一定的开放性,不管持何种观点,都应结合文本内容阐述理由。如果同意,则重点分析渔父这一形象的客观性及其作用;如果不同意,应分析这一形象所反映的思想与屈原自身的关联性。
参考答案:《渔父》一文虚构了屈原和渔父的对话,实际上是自问自答,揭示了屈原内心的矛盾。在屈原的内心有两个声音,一个是社会既然如此,我何苦那么执著呢,我也有能力适应它。适应它我的处境就会好起来,至少我不会处在一个危险的环境里。另一个声音是我的社会理想,我的政治理想,还有我自己人格的追求,不能为一时的名利,或者是外界的诱惑、压力所动摇,我要坚持。这两种声音,化为两种形象,于是就有了渔父和屈原的这番对话。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推断文言虚词六法
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由于在具体的使用中,虚词的用法灵活而多变,因此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它不仅需要我们朗读并背诵一定的文言文来形成语感,识记其基本用法来形成知识系统,还需要我们具备在具体情况下推断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力。
1.句意分析法。如“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根据句意,“于”应是介词“在”的意思,引进动作行为的地点。
2.上下文推断法。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一句,这里的“乃”是副词还是连词呢?我们可以梳理一下前文的意思: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重,“设九宾于廷”。这样看来,蔺相如提出的是一个必要条件,两句间是“只有……才……”的关系,因此,“乃”应解释为“才”,表条件。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3.代入筛选法。如“何故见放为?”,我们知道“何”的主要用法和义项有:①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样”等;②副词,译为“怎么能”“多么”等;③通“呵”,“喝问”;④复音虚词“奈何”“何如”“何乃”“何其”等。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就不难确定疑问代词“什么”这个义项了。
4.交换理解法。如判断“与我银,为君致阁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这两句,我们知道第二句中的第一个“为”是介词“替”“给”,代入第一句理解:“给我银子,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代入之后整个句子是通的,所以该处的“为”也作介词“替”“给”讲。
5.结构推断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的,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6.句例推断法。作为“常见虚词”,它们在课文中必定多次出现过。如果平时熟读课文,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虚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就可用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来推断有关虚词的含义了。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思维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恭承嘉惠兮 嘉:赞颂,赞许。
B.敬吊先生 吊:祭奠,凭吊。
C.遭世罔极兮 罔极:没有准则。
D.方正倒植 方正:端方正直的人。
解析:A项,“嘉”:美好的。
答案:A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A项,连词,来/介词,用;B项,语气词,表判断语气;C项,连词,表顺承;D项,介词,在。
答案:A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当屈原遇上王国维
贺琬婷
一
印象中每每见到的屈子像,总是官帽高束,抑或长发飘飘。一个忠于朝廷、洁身自爱,同时也风流洒脱、狂放不羁的传奇形象如是镌刻在千千万万后来人的心中。长剑在握,芳草揽怀,凄苦的愁容在汨罗江畔辗转缠绵,而素色衣襟却在狂风中赫然飞扬。
这是怎样一个矛盾的形象。
丰盛敏感的内里,率真单纯的外在,这注定了他在污水横流的朝廷中的悲剧。他是如此聪慧,深知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于一个朝廷是何等重要;但他又是如此执拗,不谙当下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之势。这样的人,活在当下,必与孤独相伴。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行吟泽畔,形容枯槁。
不告而别。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二
综观王国维之作,莫不有矫矫不群、凄艳至极之感。而那昆明湖畔的纵身一跃,至今还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却又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那一年,却正是他知天命之年。
出身名门,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就被誉为“海宁四才子”之一。其少作《人间词话》标出“境界”以为词中胜境,为后来人所膜拜效仿。
静安之词,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凄楚之情氤氲其中。“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除了对自我生命状态的依恋,还折射出了决不同流合污的心态。
好一个顾影自怜、漠视世俗的“异端”!
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莫道昆明湖水深”,浅浅湖水,一世洁身自爱却被湖底的淤泥朽草塞满七窍,窒息而亡。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三
一个是多情细腻却又桀骜不驯的士大夫,一个是才华横溢却又孤独凄楚的大文豪。
当屈原于泽畔浅吟低唱之时,透过时光的缝隙,赫然瞥见了挑灯伏案的王国维。抑或在月下自顾黯然神伤的静安,回溯岁月的长河,蓦然凝视漫步在芷气兰香中的屈子。
两个孤独的灵魂在清冷的夜中彼此相逢,如此熟悉,却又这般陌生。
同样都是在世间无法容身,同样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样没有精神良伴,同样是天地孤影任我行。
而在此刻,你们却相遇了。
你们彼此是这般渴望有另一个自己来倾听内心的声音,是这般需要一种素未谋面却一见如故的深刻。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深涉古籍的静安,定会懂得屈子彼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之恨。倘若,你们在彼时相逢,子夜时分,香茗在案,促膝而坐,互诉彼此内心中那份世俗之人无法理解的情怀,或然太息阵阵,或然会心莞尔。纵谈古今之事,包攘天地之魂。这样的你们,会否解开彼此心中紧锁的结呢?
抑或是在清冷的河畔,狂风阵阵,装满了衣袖。携一坛好酒,将各自内心积郁已久的愤懑一吐为快,然后仰天长啸。你们将远离朝政,洁身自好,日日与香草相依,夜夜与书香为伴。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模糊岁月的痕迹,诚然你们相隔两千余年而遥望彼此,但却阻隔不了思想的沟通。王国维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倘若他与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共同切磋,会不会擦出更为惊艳的火花?而屈子想象奇特,天马行空,又会不会与静安共同描绘一幅幅流光溢彩、光怪陆离的画卷呢?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四
在淡淡的寂寞里,在起坐徘徊时,偶尔也会觉察,清秋天气,定然会有许多人,在那同一片天空下轻轻曼舞。似水流年,如花情怀,又有谁肯轻易放过?只是找不到彼此,找不到与自己有着同样心境的人。当寂寞遇上寂寞,并不会加深内心的阴霾,反而会逐步开解浓得化不开的乌云,心生更加厚重渺远的感受。
知己良伴,有时只在世间之外,不在尘世之中。
品读提示 屈原,作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汨罗江畔的纵身一跃,为后人留下了言说不尽的生命价值追问。而同为诗人的王国维,两千年后也同样选择了自沉。屈原、王国维之死,都完成了个体生命对生命形式的超越与升华,都包含着理想破灭后唯有一死以明志的决心。?素材开发微写作美文品读类文悦读1.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
运用方向 ①爱国 ②坚守 ③人格 ④生命与信仰?
2.志须高洁行须端
渔父用水一样的人生告诉我们为人要随性但不迷失自我;屈原用山一般的坚毅告诉我们要保持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管我们用哪种方式生活,也不管我们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要铭记——保持自我、保持高洁是我们生活的准则。
运用方向 ①坚守自己的信念 ②识时务者为俊杰 ③正道直行 ④人格与追求?素材开发微写作美文品读类文悦读审视自然和社会,我们常常为一种叫坚守的美丽所打动。“严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这是青松在严寒中的坚守;“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屈原对高洁的坚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威胁利诱不为所动,这是革命烈士对信仰的坚守……
请你以“坚守自我”为话题,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段,表达你的观点。素材开发微写作美文品读类文悦读写作示例:坚守自我是对人生理想追求不止的彰显。它来源于对自我生命的信任,对人生旅途的泰然。曾经听到过一句令人心灵为之一颤的话:“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支小蜡烛失去光辉!”全世界的污油也不能玷污我们心中那片纯洁的伊甸园。在纷乱和世俗中,坚守注定着孤独,这种孤独的心境无须与人共享,只能独自品味,独自诠释,独自坚守。喜欢苏东坡,因为那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放达与洒脱,因为他“拣尽寒枝不可栖”的超然旷达,因为他“唯愿孩儿愚且鲁”的愤世嫉俗,正是因为这些,他才会如此顽强地生活和写作,他的人性光辉也因此熠熠耀眼。在充满坎坷和磨难的一生中,他坚守了自己,他的人生也在坚守中升华。坚守自我,其实就是守住那些不能放弃的追求,守住对人生价值的认可,而守住自我正是积极人生中一种不可或缺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