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5同步教学课件:4.1 逍遥游(节选)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必修5同步教学课件:4.1 逍遥游(节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2 09:5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0张PPT。第四专题 心连广宇学法提示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反复诵读,与作者产生共同的情感体验,通过诵读强化对文本的理解,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
3.应注重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深化,使相关文言知识、文本解读的方法、阅读鉴赏的方法不断得到强化。送怀千载逍遥游(节选)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也空前残酷。庄周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羞与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伯夷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他无力改变现实,又心有不甘,所以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一说河南商丘)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庄子的主要思想:无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庄子》:《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的哲学思想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逍遥”,意思是悠然自得的样子;“逍遥游”是指超越时间和空间,不受任何束缚,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之中。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 1.注字音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识通假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3.解多义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4.晓古今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5.辨活用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6.记特殊
●省略句
①(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省略主语“鲲”)
②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③且举世而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④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词结构后置)
②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词结构后置)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判断句
①南冥者,天池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③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④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宾语前置句
①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宾语“之”前置)
②之二虫又何知(“何知”即“知何”,宾语“何”前置)
③奚以知其然也(“奚以”即“以奚”,宾语“奚”前置)
④彼且奚适也(“奚适”即“适奚”,宾语“奚”前置)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7.积名句
(1)《庄子·逍遥游》指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2015新课标Ⅱ)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2015浙江高考)
(3)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2014江苏高考)
(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2013江苏高考)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目标一】 把握文章基本思想与结构
1.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2.课文1~4段集中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参考答案:以大鹏、野马、尘埃、蜩与学鸠为例,集中阐释万物都有所待。
3.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参考答案:朝菌、蟪蛄,冥灵、大椿者,彭祖、众人。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4.第6段与第1段相关内容似有重复之嫌,你是如何理解的?
参考答案:第1段描述大鹏出自《齐谐》,这是怪异之书,会遭怀疑,故而再引“汤之问棘”加以证实;再者,两处描写详略不同,前者未描述其具体的大小形状,后者较详细。作者通过“重言”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与开头部分呼应。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目标二】 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说理的方法
1.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参考答案:作者既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有所依,非真正逍遥,又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大鹏形象不正是作者自己的形象吗?作者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大鹏形象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夸张手法。赋予大鹏以超常的力量,它能激起三千里的水花,能飞上九万里高空,将鹏之大、力之猛描述得无以复加。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3.文章综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①借用寓言说理。②借助想象说理。③借助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说理。
4.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参考答案:“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5.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寓言故事?
参考答案:例如鲲、鹏、蜩、学鸠、斥安鸟,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并受到感染。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1.《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逍遥游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中。按庄子的话说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那么,你认为怎样才算是逍遥呢?
提示:解答本题不能脱离文本。在对庄子观点理解的基础上加以阐述,注意观点正确、鲜明,自圆其说。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参考答案:观点一:逍遥就是忘却功名利禄,强调个人修养,追求精神自由。只有这样才能不为物质世界所迷惑、奴役,才能真正按自己的意图生活,随心所欲,达到一种理想的生存境界。
观点二:只要能按照事物的本性生存就是逍遥。世界万物本来就是不同的,如大鹏体态巨大,它要到达一定的高度才能自由翱翔;蜩与学鸠飞得很低,但这完全满足了它们自己的生存;朝菌、蟪蛄很快就死了,大椿则能长寿,这些都是出于事物的本性,并不是出于故意的行为。如果万物都能按其本性而存在,那么就都是逍遥的;反之,违反了本性去计较“小大之辩”,大鹏嘲笑斥安鸟,斥安鸟羡慕大鹏,那么就是不逍遥的,也就是不自由的。
观点三:逍遥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精神境界,是心灵的随遇而安,自由自在。这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不存在于现实人生中。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2.本文对你有何启示?谈谈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的思想观点。
提示:庄子的观点是一种绝对自由,评价这一观点应从客观实际出发,辩证地分析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参考答案:文章从高远之志、厚积之力、大小之辩到无待之游的描述,给人的启示是远大的志向应当通向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而不应局限于“一官”“一君”的现实功利,人应该有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这些都是庄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而对于庄子思想中的虚无主义、绝对自由以及遁世避患的全身意识等消极因素,我们应当摒弃。作为新世纪的弄潮儿,同学们应该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辨析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句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是文言文学习的重难点之一,因此,我们必须熟练地掌握这方面的内容,学会辨析宾语前置句。那么,文言文中怎样的句子是宾语前置句呢?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一、动词的宾语前置句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古代汉语中的疑问代词有“何、谁、孰、安、焉、沪、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放在谓语动词前。如:之二虫又何知?(疑问代词“何”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所谓否定句就是指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等,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不定代词“莫”,这种句子叫否定句。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谓语动词之前。如:背负青天莫之夭阏者。(否定词“莫”,宾语“之”前置)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其中“之”和“是”充当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句读”“惑”前置)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二、介词的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用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介宾短语)。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现代汉语中介词的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介词的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如:奚以知其然也。(“奚以”即“以奚”,宾语“奚”前置)
2.介词“以”的宾语前置,这种情况的宾语前置一般是为了强调宾语。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一言以蔽之”即“以一言蔽之”)
3.介词的宾语是方位词时,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如:亚父南向坐。(即“亚父向南坐”)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思维训练?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止:停留。
B.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故:因此。
C.舍于故人之家 舍:住宿。
D.一上一下,以和为量 量:标准。
解析:B项,“故”应为名词,原因。
答案:B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2)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3)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参考答案:(1)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
(2)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拖累呢?
(3)弟子们记住了,(要想免于被拖累,)恐怕还只有归向于清静无为的自然之境吧!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庄子到底有多狂?
对于一个追求中庸和适度的民族来说,狂的魅力有时是无法言说的。囿于生存的环境,人们往往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掩饰自己对于狂的追求和渴望,但有时这种追求和渴望总是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譬如通过他的更喜欢李白而不是杜甫,或者他的偶尔的放歌纵酒,或者只是他的对庄子的欣赏。“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似乎不仅是李白个人的自白。放歌纵酒,也不只是魏晋名士风流的影子。而他们都可以让我们想起另一个人,那就是庄子。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生活中的庄子是没有梧桐、练实和醴泉的,因此对政治权力的拒绝意味着要延续他困顿的生活。庄子曾经做过漆园吏,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学者间并没有一个一致的看法。也许漆园是一个基层的行政单位,也许只是漆树的园子。但无论如何是很卑微的,而且庄子似乎也没有做很久。他的家境是贫困的,“处穷闾隘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这有似于颜回。不知道这是不是他喜欢依托颜回的一个理由?但颜回是一个谦谦君子,生活在仁和礼的世界,庄子不是,也不想是。当颜回和儒生们为了仕而学的时候,“其学无所不窥”的庄子却自觉地和政治权力拉开了距离。在一个把“学而优则仕”看作生活正途的社会中,庄子“学而优而不仕”的态度自然显得非常的另类。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庄子确实是另类的,这使他喜欢“畸人”之名。作为畸形的人,他有着和正常人不同的想法,也过着和正常人不同的生活。这不仅表现在对权力的拒绝,还表现在其他的方面,譬如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上面。在世俗的眼中,出生和死亡是生活中重要的事件,因此有一系列的仪式迎接生命的到来,礼送生命的结束。可是庄子不同,基于自己对于生死的理解,他对于这些仪式给予了足够的蔑视。《至乐》记载: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世俗的丧礼显然是没有遵守,不仅如此,还有鼓盆而歌的举动。庄子似乎刻意地想向世俗宣示着什么。这当然有他的理由,但问题不在于这种理由,而在于他对于这理由的坚持,并付诸行动。很多人或许有和庄子同样的想法,但是他们会把这想法隐藏起来,妥协于人群和世俗,循规蹈矩地行事。但庄子不,他想尽可能地做一个真实的人,也就是真人。虽然处在人世间,人不得不“吾行却曲”,也就是被扭曲,如庄子的“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但是对真的追求永远不会消失,并一定会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这种坚持也表现在庄子对待自己的死亡的态度上。而且与“庄子妻死”的一段相比,万物一体生死一条的意识表达得更加明确。《列御寇》记载: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它是向天地的回归,与日月、星辰、万物等合为一体。在这样的理解之下,人间的所谓陪葬的厚薄又算得了什么呢?而既然是一体,当然也就没有乌鸢或者蝼蚁的区别。这是真正的达观,达代表着通,自己和天地万物的通为一体。达观不免显得有些冷酷,儒家精心营造的温情脉脉的东西在这里被打得粉碎。但这却是世界的真实和真实的世界。庄子像是那个说出了国王什么也没有穿的小孩,他以自己的童心追求着真实,实践着真实。
(摘自《庄子哲学》/王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品读提示 本文标题很有特色,运用问句的形式既概括了文中的中心内容,也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开门见山,由大处着笔,探讨国人对“狂”的特有感触。然后将笔端落于庄子,并从两大方面交代了庄子到底有多狂:一是对功名的态度,二是对死亡的看法。这两个事例足以看出庄子的“另类”之处。?素材开发微写作美文品读类文悦读1.道德修养高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利禄,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他们都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真正的逍遥就是提升境界,超越庸常,鄙视世俗,使精神得到永恒。
理想的人生应该摆脱“己”“功”“名”的现实功利的束缚,追求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人应该追求精神的自由、个性的解放。
运用方向 ①诗意地栖居 ②给心灵一方净土 
③淡然面对人生 ④让生命多一分坦然?素材开发微写作美文品读类文悦读2.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虽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但他的内心深处却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的哲学有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得热烈,所以他才恨得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这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强烈觉醒。
运用方向 ①淡泊名利 ②追求自由 ③安于贫贱?
④率性自然素材开发微写作美文品读类文悦读大千世界,缤纷绚烂,置身其中的我们尽情地享受它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的欢愉,但是我们有时又会陡然发现身处这欢愉中心中却充满了迷惑。回头看看庄子吧,看看他如何找到了精神的自由,给自己的心灵一方净土。请以“给心灵一方净土”为题,写一段文字,不少于300字。素材开发微写作美文品读类文悦读写作示例:当灰烟不休地刷着久已不蓝的天空,光明开始疲惫;当夜空失去闪烁的妩媚,星空渐欲凋零;当人性私欲熏染着纯朴的心灵,世界不再宁静;当世俗的纷争蚕食了最后的一滴善意,美丽即将消失。疲惫的心终于耐不住黑的窒息,我要寻找阳光,照亮心田中的一方净土。
净化世界,有些困难,可净化自己的心灵,自可仰目聆听: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应往山头看看,看看那棵看守心灵月亮的树,还是那么毅然;举世浑浊我独清,汨罗江属于我心潭的净水一泓;乱世纷争,自有南山下五柳扬风,野菊飘香;钟鼓馔玉不足为贵,大可月下对影,极乐飘仙……找寻那历史上曾经的美好。原来在流失的土地上还可耙耢出一方净土,成就难得的心境,抚慰躁动的思想,且用千年老弦弹奏优美,演绎和谐,净化魂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