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专题知能整合考点直击真题演练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指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等,散文、小说中的物象,诗歌中的意象,都属文学作品形象的范畴。
本专题文体多样,有向皇上陈情的古代奏表,有回忆亲情的记事散文,有表达爱情的戏剧剧本,但都塑造了令人难忘的文学形象。考点直击真题演练考点直击真题演练文学作品的形象一般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以物喻人、象征)。作品中常用以下方法描写塑造形象:①正面描写——肖像、语言、行为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人物细节描写);外在特点描写(事物描写)。②侧面描写——借助他人之口描写人物;正衬、反衬(事物形象)。
具体而言,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1)要抓住人物形象描绘的特点分析。①要注意分析人物的肖像描写。②要注意分析人物的动作描写。③要注意分析人物的语言描写。④要注意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注意分析其对揭示人物思想和表达主题的作用。
(2)要联系人物所处的环境来分析人物形象。一般来说,人物都是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人物也能对环境起一定的作用,二者相互统一。因此,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结合社会环境。考点直击真题演练(3)要从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只有从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把握住人物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的动作、内心动机,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
(4)要以发展的观点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形象。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社会中的人物性格往往是复杂的并且是发展变化的。
(5)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6)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人物形象所揭示的作品主题。
(7)答题时要从作品实际出发,对人物性格要有简要分析。考点直击真题演练鉴赏事物、景物形象的方法有:
物象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和写景状物的诗歌中。鉴赏物象首先要把握这一物象的形象特征,了解它与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和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它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意象之美。
把握景物形象应注意以下三点:
1.了解景物的特征(抓住景物的色彩、形态、动、静)。
2.把握景物的寓意。
3.分析景物的作用(表现人物心理,突现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及表现主题)。考点直击真题演练(2015·课标全国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 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考点直击真题演练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考点直击真题演练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考点直击真题演练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考点直击真题演练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考点直击真题演练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考点直击真题演练1.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马兰花这一人物形象主要通过三孬告知麻婶突发脑溢血、去医院探视以及与丈夫之间的摩擦等事情来表现的。从马兰花知道消息后的发呆、去医院探视和与丈夫的交谈等可看出她的朴实善良;从她在医院的表现和对待丈夫的态度可看出她的善解人意;从她对丈夫反复提起借钱一事的表现可看出她做人做事有一定的原则。
参考答案: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③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考点直击真题演练2.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情节安排以及人物心理的能力。小说中三次写到了马兰花流泪:第一次是在麻婶去世后丈夫抱怨自己的时候,这表明马兰花受到丈夫指责后内心的委屈和忍让;第二次写她流泪是在多次忍受丈夫的埋怨之后的反抗,表现她对丈夫种种处世态度的不满;第三次写她流泪是在马兰花读麻婶女儿写的信时,这表明她对麻婶的思念、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欣慰等。作者设置三次流泪,旨在凸显主人公马兰花的人物形象,更是为了表现“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考点直击真题演练参考答案:具体分析: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和隐忍;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和不满;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说明效果: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的“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考点直击真题演练3.(2015·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考点直击真题演练解析:第二联描写了树林、落叶、露水、秋草、鸣虫等意象,以动衬静,写出了秋夜的寂静。分析时应紧扣诗句描绘的意象,及其营造的氛围。
答案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本专题对应的写作指导是“写出你的真情实感”。本专题选编的文章尽管文体不同,但都包含深挚的情感。既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也有刻骨铭心的爱情,这些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影响和美好的体验。那么一篇作品如何写出真实的情感呢?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1.真材实料见真情。
作文反映了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多关注生活,重视人生体验,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可贵之处,用自己的笔去抒写自我的真实感受。
若写记叙文,可以选取生活中的事情来进行记叙和抒情。亲情、友情、师生情、思乡情等因情真而感人;自己身边熟悉的、平凡的人和事,因熟悉而感情真挚。若写散文,我们要选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然后再明确散文的外在结构即可。注意散文要写出真实的自我及由此生发的情感体验,并通过细节描写来将感情具象化。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2.感情线索贯始终。
要使文章感情丰富、血肉丰满,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而受到感染,就需要安排好一条感情线索,写出感情的起伏和波澜,这样才能把感情写真,写实,写透。
写记叙文,就要明写眼前之景,暗写内心感情。景物描写若能与人物感情结合起来,就能起到很好的渲染烘托作用,从而增强感染力。如作文《路是月的痕》中,文章首先写小时候“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很美;然后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父亲,父亲的笛声如怨如泣;最后写到外地求学几年后,“我”才真正读懂了父爱。这整个过程以“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展示了“我”读懂父爱的过程,写出了感情的起伏,读来情真意切。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写议论文,则必须先有鲜明的立场,因为鲜明的立场是情感的基础。只有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才能有正确鲜明、深刻而有意蕴的论点,才更容易说服人。议论文的写作少不了运用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其实事实论据是写出有感情的议论文的基础。我们可以以事实的本身感动人,还可以饱含深情地进行引述。这种真挚的感情,在让别人接受你观点的同时,也让文章文采斐然。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3)巧用修辞手法。不同修辞手法的使用各有妙处,但最终都是为了写出优秀的文章,更好地表情达意。技法点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2015·课标全国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技法点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例文:
给女儿的一封信
河北一考生
女儿:你好。
爸爸决定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内心是十分愤怒的,高速公路上开车接电话的人很多,为什么别人都没被举报,而我的女儿,我深爱着的亲人却要举报我?难道我们之间连一点起码的亲情也没有了吗?我想我这个女儿真是白养了。气愤之余我提起了笔。
爸爸手里的这支笔是你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寒假用你的稿费买的。你说,你的那点稿费只能买得起这支笔,你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爸爸,那时候的女儿是多么的乖呀。难道现在我的女儿变得冷漠无情了?技法点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自从你妈妈离开我们,你就成了爸爸的唯一。当时家里太穷,你妈妈不能忍受,走了,留下你独自陪伴我。那时我们父女相依为命,日子是苦了点,但我们家里并不缺少欢笑,放学回来你总喜欢端个小板凳坐在爸爸身边,告诉爸爸班上发生的好玩的事,其实有些事并不那么有趣,但你都极力地将它们渲染得有声有色,爸爸当然知道懂事的女儿是想让爸爸开心,于是我也很夸张地大笑,这更加鼓励了你,你说得更卖力了,可是现在我那深爱着她的爸爸的女儿不见了,她竟然开始出卖她的爸爸。技法点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记得有一年暑假,你回到家里情绪特别不好。你说,你的一个好友的父亲因车祸去世了。好友哭得很伤心,你没有办法劝她,只能陪着她哭,你清楚地知道,劝是无力的,对于一个失去了至亲的人而言,这个世界将变得不完整。那天,你对我说:“爸爸,我们两个一定要好好地活着,谁也不离开谁!”至今我还记得你当时的神情,你的眼里含着泪,紧紧抓住我的手,仿佛一松开我就会不见了一样。看着你期待而又依赖的眼神,一股暖流流遍爸爸的全身,那时我就暗暗发誓,我绝不会让任何伤害我女儿的事情发生,天底下没有什么能替代我对女儿的爱,为她我愿舍弃一切,我一定会好好地活着。女儿,写到这里,我停笔陷入了沉思,是的,一定好好活着,这是我答应你的。前几天,在高速公路上,我的电话响了,我习惯性地接了电话,我还记得当时的时速是120公里,你劝我到服务区再回电,我没有听。现在我突然明白你为什么要让警察教育我了,因为,你为了让爸爸将来能好好地活着,你怕你不在爸爸身边的时候,爸爸也会习惯性地在时速120公里的高速路上接电话。
想到这里,我的心立刻轻松了许多,我的女儿还是一如既往地爱她的爸爸的,她想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她要让自己的爸爸好好地活着!
女儿,爸爸错怪你了,为了你我不会再做任何伤害自己的事,我们都要好好地活着。谢谢你,我的女儿。
祝女儿
快乐!
深爱你的父亲 明华技法点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技法点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1.正如歌曲《春暖花开》所唱:“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你有没有发现你生命中的幸福瞬间呢?是否也有一种特别的存在,让你或温暖,或感动,或警醒,或深思,或奋进……
请以“那一刻,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要有真情实感。技法点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写作提示:首先,理解“那一刻”。“那一刻”是指一个瞬时时间,而不是一个长时时间。在完成这篇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所写事情所发生的时间段。
其次,紧扣“春暖花开”,其比喻义应为带来希望、美好。据原题推断,是经过了“那一刻”之后,“我”感到了幸福、希望和温暖。因此,文章一定要写出情感变化的过程,交代情感变化的原因,写出情感变化的纽带和桥梁,而不能写得很突兀。
第三,结合材料理解。材料中说“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你有没有发现你生命中的幸福瞬间”,所以,选材最好是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第四,要对“那一刻”这一特定瞬间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要给人以画面感,要浓墨重彩地加以描绘,做好细节描写,细致地描绘出特定时刻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细节的变化。技法点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明代作家张潮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涧边听瀑布,觉耳中别有不同。
读了上述文字,你或许也有类似的体验,或者领悟到某个道理,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你的生活体验,抒发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技法点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写作提示:春日里的百鸟高喧,夏天里的众蝉清吟,秋夜里的蛩鸣切切,冬季里的雪落嘶嘶,都是警人清醒的声音。能于春、夏、秋、冬四时,带着享受的情调去玩听四种有代表性的声音,可见此人已能与大自然合其节奏,静赏其美了,这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
题中提到“类似的体验,或者感悟到某个道理”,立意的角度很宽泛,只要符合题目的要求,能够结合对材料的理解,选取某一景物或者自己的感受体验写一篇文章,并能表达真情实感就是一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