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专题知能整合考点直击真题演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要求学生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归纳,或对文章的中心进行概括。本专题的三篇文章主要内容及中心意思可简单概括如下:考点直击真题演练考点直击真题演练该考点要求能根据不同的文体分析理解文章主旨,看文章写了什么人物、什么事件、什么问题,考查根据所述事件和所说道理归纳并进行综合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要求考生或说出某个论点的依据,或说出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或说出某个事件发展所导致的结果等。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1.把握整体、通观全文
我们解此类题目,首先要强化“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境意识,整体把握文章,做到“胸有全局”,并能理清选文的结构层次,具体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涉及哪些人、其间的主次关系等);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包括主要涉及哪几件事、事件的进程、其间的逻辑关系等),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包括事件反映人物何种个性品格等)。考点直击真题演练2.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抓住选文的关键句、中心句,如段落总起句、段末总结句、全文中心句、作者评述性语句等。内容要点有“显”“隐”之分。“显性要点”指有明显语言标志的要点,如用“首先”“其次”“再次”等领起的;或者是有醒目的中心句的。“隐性要点”是没有任何语言标志,而且散见于文章各处的要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必须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必须防止任意“拔高”、把文中没有的意义强加给作者,或概括不到位贬低了文章的价值。考点直击真题演练(2015·课标全国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考点直击真题演练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考点直击真题演练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C.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考点直击真题演练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意的能力。“杀二宦者”错,文中是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答案:B考点直击真题演练参考译文:孙傅字伯野,是海洲人。进士及第,任礼部员外郎。当时蔡翛做尚书,孙傅对他谈论天下的事情,劝他赶快做些改革,不然的话肯定坏事。蔡翛没有听从。迁任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前来进贡,使者所经过的地方,安排车夫舟船,引起许多麻烦及浪费。孙傅说:“索取民力妨碍农时,对我们国家没有丝毫的好处。”宰相说他的观点跟苏轼一样,上奏贬他去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议论只是偶然与苏轼相同,也没有其他恶意,对这种依职责论事的处罚太过分了,许翰也被罢官离京。靖康元年,(孙傅被)召入任给事中,晋升兵部尚书。上奏请求恢复祖宗制度,钦宗问理由,孙傅说:“祖宗的制度对人民有利,熙、丰时的制度对国家有利,崇、观时的制度对奸臣有利。”当时认为是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考点直击真题演练金人包围京城,孙傅冒着箭石日夜亲自去巡视。金兵分为四路呐喊着冲上前,(守城)部队败退,堕入护龙河,尸体都填满了河,城门急速关闭。当天,金人就登上了城楼。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帅营去,安排孙傅辅佐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皇帝二十天后还没有返回,孙傅屡次写信请求返回。等到废立的檄书来了,孙傅非常悲哀地说:“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金人来索取太上皇、皇后、诸王、妃主,孙傅留下太子不遣送。密谋藏在民间,另外找一个貌似太子的人和两个貌似宦官的人杀了,并且杀十几个死囚,带着首级送去,骗金人说:“宦官想把太子偷偷放走,京城的人赶来争斗杀了他们,误伤太子。因而率兵去平定,杀了作乱的人献来。如果这样还不行的话,那就把死的太子送去。”考点直击真题演练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担任这件事情。孙傅说:“我是太子少傅,应当和太子生死与共。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于是跟从太子出京。金守门的人说:“(我们)只想要太子,你这作为留守的来参与什么?”孙傅说:“我是宋的大臣,并且还是太子少傅,应当到死随从。”当天晚上,在门口住宿;第二天,金人召他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朝廷。绍兴年间,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叫“忠定”。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议论文如何写得深刻
本专题对应的写作指导是“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写作不仅仅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更重要的是对思维水平的考查。要学习写得深刻,首先必须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那么,怎样才能从普通的事例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呢?
1.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这里的“小”是指写文章时可以选择小故事、小事件、小人物、小场景、小角度等作为写作的切入口,通过对细小的、为人熟知的事物来阐释抽象的、深刻的道理,而“大”则是指自然、社会、人生、价值、精神等大的层面、大的主题、大的认知、大的道理等,通过发现事物微小的迹象,见到事情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的显著的变化,就能判断预测出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2.比较鉴别,认识本质。
对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发现各自的特点、特性,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样可以使得认识更加深入透彻。在写作中,通过对事件的列举和比较,从而分析出事件之间的异同,找到事件的差别,进而达到对不同事物的本质认识,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写作的中心主题进行分析论证,准确地阐释文章的论点和作者的思考,从而揭示出深刻丰富的内涵或道理,实现写得深刻的目标。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3.由表及里,深入挖掘。
表层的、表面的东西往往很容易被人认识,也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的认知甚至被迷惑,能够由表及里,由外及内,深入挖掘,会在作文的生动性、哲理性上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人们的认知规律也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从表面现象到本质特点的不断深入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甚至被假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在解决问题时也无法找到问题的关键,这就需要对素材的深入剖析和探求。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4.探究因果,入木三分。
在写作时能够从因果关系上把论据和论点有机地联系起来,那么就能够使得论证更加深入具体,入木三分。论据展现的是原因,我们可以据此分析其产生的各种结果;论据体现的是结果,我们则可以探寻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这样的逻辑分析过程本身就是很好的论证过程,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不仅能够体现作者的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还能使文章写得深刻。技法点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2015·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技法点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例文:
做个聪明的老实人
世上有大智慧的人少,笨笨的老实人也少,大多数是些有小聪明的人。
——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语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这句话可要狠狠刺激一下现代很多人的神经:别蒙人啦,谁不知道现在老实就是没本事、能力差的代名词,老实人等于低智商;聪明人,那可是和高智商相提并论的。嘿嘿,亲,你先别急,这话可不是我说的,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说的,“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检验。”那如果做个聪明的老实人呢?岂不是更好。技法点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而要想成就事业或取得成功,要不有大智慧,能彻底看透,要不就做个老实人,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但如果自认为有些小聪明,往往自负不轻易相信他人,做事遇到困难就避开,而且总是嫌弃比他笨的人;又总想走捷径,浮躁急于求成,总是与大好的机会擦肩而过,反而最后一个个地栽倒在某个美丽的陷阱里,一事无成。要知道人生毕竟是要经历千万番苦难才能成长的。愚公和智叟不就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吗?
在大家的眼里,愚公没有大智慧,但他有老老实实做事的品质。为了移走太行、王屋二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挖山不止,倒惹得智叟看不下去了,跑来教训愚公:愚公呀!你实在太糊涂了。就算你挖到你死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开的!愚公的回答掷地有声: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儿子还会有孙子,孙子还会再生儿子,我们子子孙孙一直挖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这两座山移走的!技法点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你看,愚公大概就是古龙先生说的那个笨笨的老实人吧,是不是也有一本清楚的“聪明账”,多有主见,“河曲智叟亡以应”。他被愚公这种脚踏实地的干劲吓到了吧。老实人,加上适当的聪明去做事,也是会成功的。
但如果所谓的“聪明人”缺乏了“老实”的品质,结果又会如何呢?方仲永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本是一个大智慧的人,却被一个小聪明的人——他的父亲给断送了大好前程。即使是神童又怎样,没有了老老实实的学习,失去了脚踏实地的作风,最后的结局还不是“泯然众人矣”。技法点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想想也不奇怪,聪明人因为小“聪明”,所以总是趋利避害,危险的事情不肯做,困难的问题不肯想,结果变得没有信念、不能坚持,最后总是自己打败自己。“大道至简,知易行难!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行道即是学道,做到才能得到,聪明人往往因为不会坚持做到,所以无法得到。
可见,做个“小聪明人”,不如做个老实人!倘若老实人与聪明人相互取长补短,那么是不是人人都会变得更加完美,那就从现在起,做一个聪明的老实人吧!技法点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在《作字示儿孙》小序中曾说过,写字要注意“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
鲁迅对于作文自描法,也曾谈过十二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其实,这何止是对写字作文的要求,做人做事亦理应如此。
请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2)自拟题目。(3)自选文体,诗歌除外。(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技法点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写作提示:首先要理解“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几句话的含义。其大意是说,写字应拙朴、自然、本色。鲁迅先生主张作文章应“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心态浮躁,信仰和理想常常抛到脑后,这则材料就是在引导我们“由字及人”,思考人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隐去浮华,追求本真;②质朴为人,率真为事;③外表的朴素与内心的华贵。技法点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最近,市民看见在重庆的轻轨车厢角落有一名农民工坐在胶桶上,高高卷起的裤腿上沾了许多灰尘。车厢里明明有空位,他却不肯坐,因为“不想弄脏别人衣服”。怕脏了座位便坐地上,这样的农民工委实不少。他们的胆怯让人心酸,他们的淳朴让人赞叹,他们的躲避,是因为他们觉得不是这个城市的主人,没有理直气壮。大部分市民表示:他们也是城市的主人,有权利落座。
请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2)自拟题目;(3)自选文体,诗歌除外;(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技法点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写作提示:从市民的角度来看,可以写尊重话题,尊重每一个人社会才会更和谐;也可以写包容话题,对别人的包容也是善良的体现;还可以写行动的力量,把对农民工的关心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从农民工的角度来看,可以写文明的自觉,他们能意识到不弄脏别人衣服,有一种自觉;也可以写人性质朴的光辉,他们依然保持着最淳朴的美,安守本心;还可以写不自卑,看重自己。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应该增加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多给他们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