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0册《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章节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处理信息的工具—计算机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认识计算机系统的各主要部件;学会使用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管理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教学难点
了解什么叫系统软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辅资源
自做课件;硬件实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的特征及基本内容
二、导入
1.教师展示课件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计算机由那些部分组成3.教师: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基本工具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是很必须的4.解说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和硬件组成
1.学生观看2.学生展开讨论。
——大家熟悉的计算机硬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学生边听讲边回答问题
三、演示讨论
1.展示课件2.学生讨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计算机的软件各式各样的计算机
3.教师小结。
4.针对计算机各部件的作用作探讨,并给学生看计算机硬件实物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学生观察思考:
同学们所熟悉的硬件有些什么用处2.
学生针对思考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观看硬件实物并随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四、学生尝试
1.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加强个别指导。2.征求学生的意见,同学间相互讨论
1.学生上机操作,熟悉学校机房的计算机。
五、课堂小结
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课后反思
以后让学生多自学,多思考。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学习目标
体验操作系统的管理能力
学生自学10分钟
二、尝试导入
1.教师举例,引入主题2.观看相关视频
3.使学生认识系统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1.学生看书、思考。2.学生展开讨论。
三、常用的信息技术
教师提问:同学们所知道的操作系统有那些
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讨论
1.我们当前所用的操作系统是什么2.除了windows98,同学们还知道其他系统吗3.认识并会使用资源管理器
1.
学生讨论所认识的操作系统2.讨论操作系统有什么用处
五、学生活动
1.教师利用广播系统展示课件。2.向学生提出问题:操作系统有什么用处;资源管理器是干什么的
3.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欣赏。2.学生学习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自己的文件夹
六、作业展示与评价
教师做简要评价,以表扬为主。
学生举一些例子说明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文件
课后反思
以后让学生多自学,多思考。
年级:七年级
教学章节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课题
制作电子相册
教学目标
学生认识图片格式,了解图片寸的概念;学会使用图片处理软件进行适当的编辑和加工;学会制作电子相册的方法
教学重点
图片处理;相册制作
教学难点
图片处理;相册制作
教学时数
6课时
教辅资源
教学光盘;自做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学习目标
第一课
相册的前期准备
二、导入
1.教师利用广播系统讲解制作相册的一般步骤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我们自己能否做出这样好看的相册。从而激发学生兴趣。3.教师:展示一个已制作好的相册,给学生讲清楚制作相册的主要步骤。4.让学生说一说制作电子相册需要什么资料
1.学生观看,听讲2.学生展开讨论。
搜集整理图片素材,好可利用我们服务器上的资源。学生上网搜集素材。
三、演示实践
1.展示课件2.学生实际操作搜集图片素材管理和浏览图片素材筛选图片统一图片格式分类存放图片3.教师小结。
4.学生上机搜集整理图片素材
家乡美景
1.学生观察思考:
相册中有些什么素材。图片的来源有那些渠道2.
学生针对思考问题展开讨论。
四、学生尝试
1、技能练习P20
1、2、32.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加强个别指导。
1.学生上机操作,建立属于自己的文件夹
五、课堂小结
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课后反思
以后让学生多自学、思考、上机。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学习目标
第二课
图片的简单编辑1
二、导入
1.教师利用广播系统展示有缺陷的图片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果我们的图片不满意应该怎么处理。从而激发学生兴趣。3.教师:展示一张有缺陷的图片,给学生介绍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
1.学生观看2.学生展开讨论。
讨论图片的缺陷学生上网搜集素材。
三、演示实践
1.屏幕广播2.学生实际操作制定修改方案翻转图片的方向剪裁图片调整图片的亮度调整图片的色调和饱和度3.教师小结。
4.学生上机完成P20各图的处理,并完成P27技能练习。
图片处理
1.学生观察思考:
说出P22中各图片的缺陷。2.
学生针对思考问题展开讨论。
3、学生上机实际操作:处理P20中各处图片
四、学生尝试
1.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加强个别指导。2.征求学生的意见,同学间相互讨论
1.学生上机操作,学习处理图片
五、课堂小结
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课后反思
以后让学生多自学、思考、上机。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学习目标
第三课
图片的简单编辑2
二、导入
1.教师利用广播系统演示示例图片和修改方案。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修改后图片是否好看了很多。3.教师:展示一篇图片,给学生讲清楚处理图片的关键
1.学生观看2.学生展开讨论。
观察处理前后的效果
三、演示实践
1.屏幕广播2.学生实际操作观察图片制定修改方案去掉照片上的文字以处理石林风光为例消除红眼添加文字3.教师小结。
4.学生上机:图片处理
图片处理效果
1.学生观察思考:
分栏的关键是什么?2.
学生针对思考问题展开讨论。
3、学生上机实际操作:图片处理
添加文字
四、学生尝试
1.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加强个别指导。2.征求学生的意见,同学间相互讨论
1.学生上机操作,实际操作图片处理
五、课堂小结
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学习目标
第四课图片的合成
二、导入
1.教师展示合成前的图片和合成后的图片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照片出现在任何一个场景中3.教师:使用PHOTOSHOP可以做到。
1.学生观看2.学生展开讨论。
——人物怎么选取怎么拼合两张照片学生边听讲边回答问题
三、演示实践
1.用广播系统进行演示2.学生讨论如何拼合两照片(1)合成图片“卢沽湖”(2)制作“我在花海漫步”3.教师小结。
4.使学生认识图片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学生观察思考:
图片合成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
学生针对思考问题展开讨论。
四、学生尝试
1.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加强个别指导。2.征求学生的意见,同学间相互讨论
1.学生上机操作,对上一节课的图片编辑进行复习
五、课堂小结
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课后反思
以后让学生多自学,多思考。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学习目标
第五课
图片的特效处理
二、导入
1.教师展示特效处理前后的图片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对图片进行特效处理3.教师:使用特效处理可以加强图片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1.学生观看2.学生展开讨论。
——如何进行特效处理学生边听讲边回答问题
三、演示实践
1.利用广播系统广播2.学生讨论如何进行特效处理利用PHOTOSHOP进行特效处理(1)制作“墙上的风景画”(2)调整景深(3)设置文字特殊效果(4)设计带风景的地图3.教师小结。
4.使学生认识到特效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何进行特效处理
1.学生观察思考:
使用了特效处理有什么好处2.
学生针对思考问题展开讨论。
四、学生尝试
1.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加强个别指导。2.征求学生的意见,同学间相互讨论
1.学生上机操作,添加边框,调整景深
五、课堂小结
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课后反思
以后让学生多自学,多思考。
教学过程
第六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学习目标
整体修饰
二、导入
1.教师展示已经做好的电子报刊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对文章进行修饰3.教师:修饰可以美化页面4.修饰可以使用页眉、页脚、边框等
1.学生观看2.学生展开讨论。
——如何对文章进行修饰
三、演示讨论
1.利用广播系统广播2.学生讨论如何修饰文章(1)插入页眉页脚(2)设置背景图案(3)设置页面边框3.教师小结。
4.使学生认识到修饰文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何设置页眉、页脚、边框、背景水印
1.学生观察思考:
设置页眉、页脚、边框、背景水印等有什么好处。2.
学生针对思考问题展开讨论。
四、学生尝试
1.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加强个别指导。2.征求学生的意见,同学间相互讨论
1.学生上机操作,插入页眉页脚、设置背景图案、设置页面边框
五、课堂小结
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课后反思
以后让学生多自学,多思考。
年级:七年级
教学章节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
数据统计与分析
教学目标
学生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了解表格的基本概念、了解工作表、工作簿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公式、了解图表的使用、
教学重点
工作簿、工作表的关系、表格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公式、函数的使用、图表的使用
教学时数
6课时
教辅资源
教学光盘;自做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学习目标
初识数据统计
二、导入
1.教师用广播系统演示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是数据、如何统计数据3.教师:数据统计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无处不用到数据统计。4.解说数据统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学生举例
1.学生观看2.学生展开讨论。
——大家熟悉的数据统计:如:班级分数统计表、工资表学生边听讲边回答问题
三、演示讨论
1.屏幕广播2.学生讨论确定问题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制作数据图表3.教师小结。
4.针对数据统计作探讨,鼓励学生尝试举更多的例子从而更深的了解数据统计这一门学科。
数据统计初步
1.学生观察思考:
数据统计对我们来说有些什么用处2.
学生针对思考问题展开讨论。
四、学生尝试
1.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加强个别指导。2.征求学生的意见,同学间相互讨论
1.学生上机操作,熟悉EXCEL这个软件
五、课堂小结
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课后反思
以后让学生多自学,多思考。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学习目标
创建数据表
学生自学10分钟
二、尝试导入
1.教师举例,引入主题2.观看已制作好的表格
3.
引发学生对表格制作的思考。
1.学生看书、思考。2.学生展开讨论。
三、常用的数据统计
教师提问:请大家思考在数据表里边如何输入数据
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讨论
1.数据统计功能2.图表功能3.数据功能4、网络功能
1.
讨论EXCEL的功能2.如何改设表格边框、填充色
五、教学内容演示
1.教师利用广播系统开始演示讲课1、设计表格2、创建数据表并输入数据3.向学生布置练习内容4.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观看。2、练习P77的表3-4的制作3、创建P79的图3-3数据表4、格式设置5、添加边框6、输入数据7、保存文件8、练习P83表3-5姚明的蓝球生涯。9、制作通讯录。
六、作业展示与评价
对做得好的学生的上机作业展示并表扬。
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数据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后反思
以后让学生多自学,多思考。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学习目标
统计数据
学生自学10分钟
二、尝试导入
1.教师举例,引入主题2.平均分如何计算
3.
引发学生对表格制作的思考。
1.学生复习计算公式。2.学生展开讨论。
三、常用的统计数据
教师提问:请大家思考在数据表里边如何输入数据
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讨论
1.平均分的计算2.如何使用公式计算平均分3.弄清楚函数是什么意思
1.
讨论平均值如何计算2.复习单元格的名称
五、教学内容演示
1.教师利用广播系统开始演示讲课1、打开素材中的“校运会初一年级团体总分表输入公式进行计算总分。2、学习使用函数计算3.演示“各大洲人口数”百分比的计算。4.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观看。2、学生学习计算总分3、学生学习计算百分比4、学生学习使用SUM、MaX、MIN、AVERAGE四个函数的使用。
六、作业展示与评价
对做得好的学生的上机作业展示并表扬。
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数据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后反思
以后让学生多自学,多思考。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学习目标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
学生自学10分钟
二、尝试导入
1.教师举例,引入主题2.如何筛选出满足一定条件的数据
3.什么是关键字
1.学生思考排序的条件2.学生展开讨论。
三、常用的统计数据
教师提问:请大家思考什么是关键字
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讨论
1.学生成绩如何排序
1.
关键字是什么
五、教学内容演示
1.教师利用广播系统开始演示讲课1、打开素材中的“校运会初一年级团体总分表2、筛选出女生成绩3.重新命名工作表4.形成新的工作表
1.学生观看。2、学生学习依据“总分”排序3、学生学习如何筛选并形成新的工作表。
六、作业展示与评价
对做得好的学生的上机作业展示并表扬。
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数据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后反思
以后让学生多自学,多思考。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学习目标
制作图表呈现数据关系
学生自学10分钟
二、尝试导入
1.教师举例,引入主题2.如何直观地表面数据的差异与预测趋势。
3.
引发学生对图表制作的思考。
1.学生展开讨论。
三、常用的图表制作
教师提问:请大家思考图表制作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讨论
1.如何整理数据2.选择适当的图表类型3.适当地修饰图表,使它能更好地传递信息。
1.
为什么要创建图表
五、教学内容演示
1.教师利用广播系统开始演示讲课1、打开素材中的“校运会初一年级团体总分表2、选择数据区域3.插入图表4.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观看。1、学生做练习。
六、作业展示与评价
对做得好的学生的上机作业展示并表扬。
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数据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后反思
以后让学生多自学,多思考。
教学过程
第六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学习目标
综合活动
学生自学10分钟
二、尝试导入
1.教师举例,引入主题2.如何选题
3.
学生分小组
1.学生分组2.学生展开讨论。
三、常用的统计数据
教师提问:请大家思考如何收集整理数据
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讨论
1.如何确定目标2.收集整理数据3.运用方法分析数据4、分析结果形成报告
五、教学内容演示
1.教师利用课件开始演示讲课2、确定主题3.设计调查问卷4.数据统计与分析4、撰写报告5、交流与评价
学生观看。1、确定主题2.设计调查问卷3.数据统计与分析4、撰写报告5、交流与评价
六、作业展示与评价
对做得好的学生的上机作业展示并表扬。
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数据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后反思
以后让学生多自学,多思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