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考纲考点
江苏卷五年命题情况分析(2012年~2016年)
农业
2013年T1:古代农业(铁农具);2015年T4:中国古代农业;2016年T3:中国古代农业——灌溉工具
手工业
2012年T2:古代手工业
商业
2012年T3:市的变迁(宋代);2013年T4:古代商业发展;2014年T2:唐朝对市的管理
主要经济政策
2014年T4:古代经济政策;2016年T21: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纵观近五年江苏高考可知,本专题内容考查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的是古代农业、商业和经济政策,题型上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从史论角度看,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需要较高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发达的水利设施,牛耕和铁制农具的推广等基本条件,高考重视对这些生产力要素的考查,值得复习时关注;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预计高考试题将以文学、艺术作品为载体来进行考查。
考点1|
农业经济: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时期
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
农业起源(1)最早培植水稻和粟(2)耕作方法:实行刀耕火种(3)工具有石、木、骨器(4)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
续表
时期
发展历程
夏商周
奠定农业社会基础(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
续表
时期
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
传统农业初步形成(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2)生产技术:注意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4)经济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从秦汉至明清
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及高度繁荣(1)耕作方式:牛耕普及(2)生产工具:出现耦犁、耧车、曲辕犁等(3)耕作技术:出现代田法、耕耙耱技术(4)水利灌溉:汉代修建漕渠等,出现翻车、筒车等工具
【强化训练】
1.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藏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
【导学号:69162018】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C [材料“佃则有田”说明土地没有过度集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没有涉及土地兼并现象,没有反映“有田者无力可耕”,故B项错误;材料讲的是江南乡村社会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户个体经营的农业经济状况,故C项正确;材料讲的是佃户租地主的土地耕种,地权和劳动者没有契合,故D项错误。]
2.《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B [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可以看出古代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故本题选B项。]
3.随着个体小农经济的确立,我国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以下资料可以用来研究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是( )
【导学号:69162019】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骨耜是夏商周时期的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工具,此时小农经济尚未形成,故①错误;垄作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耕作方法,翻车是曹魏时期出现的灌溉工具,曲辕犁是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的耕作工具,均体现了农业的精耕细作,故②③④正确。
]
考点2|
手工业生产:从“工商食官”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时期
发展历程
从先秦到秦汉
形成与发展(1)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3)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
发展与繁荣(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朝烧出白瓷(2)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
明清
辉煌与滞后(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在某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强化训练】
1.(2016·南通一模)唐末徐夤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 )
A.质地纯净,官府垄断
B.色泽光亮,晶莹如雪
C.造型优美,釉色粉彩
D.技术精良,面向市场
A [材料“融青瑞色新”说明瓷器质地纯
( http: / / www.21cnjy.com )净,“先得贡吾君”说明此种瓷器被官府垄断,故A项正确;材料“融青”“盛绿”等信息与选项“晶莹如雪”不符,故B项错误;粉彩瓷器出现在明清时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面向市场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2.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C [题干给出的限制性条件信息是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商代”。湖南长沙马王堆墓属于西汉墓,黄道婆是元朝人,《说文解字》成书于东汉,因此A、B、D三项应该分别反映了西汉、元朝和东汉纺织业的发展水平,故选D项。]
3.(2016·盐城模拟)北宋王辟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 )
【导学号:69162020】
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B [从“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可知民间手工技术具有不外传的特点,故B项正确。]
考点3|
商业发展:从严格控制到打破时空、相对宽松
时期
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
兴起、发展和繁荣(1)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2)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秦汉时期
重农抑商,步履维艰(1)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2)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
隋唐时期
范围扩大,贸易繁荣(1)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2)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3)出现柜坊和飞钱(4)对外贸易发达,广州是重要港口
宋元时期
打破时空,空前繁荣(1)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2)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3)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4)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
明清时期
继续繁荣,“商帮”出现(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2)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场,成为商品(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4)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强化训练】
1.(2016·苏锡常镇二模)据《增订唐两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坊考》,唐代洛阳南市有齐朗宅,北市有王孙宅、曹琳宅和曹义宅。长安东市也有私人住宅。这反映出唐朝( )
【导学号:69162021】
A.市出现商住复合功能
B.市的娱乐功能不断加强
C.政府加强对市的监管
D.城市布局强调天人合一
A [由“长安东市也有私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住宅”可知,市出现商住复合功能,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市的娱乐功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对市的监管,故C项错误;“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观点,与材料中唐代洛阳城市的布局无关,故D项错误。]
2.(2016·苏锡常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模)汉代京师长安的商业区有九市,“九市开场,货别隧分”。洛阳的商业市场有三市,“金市在大城西,羊市在大城南,马市在大城东”。在汉代不仅京师,一些名都和郡县也都设有市。下列关于汉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 ②城市商业活动比较繁荣 ③政府开始鼓励商业发展 ④商品分区排列和出售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A [材料中“长安的商业区有九市”“洛
( http: / / www.21cnjy.com )阳的商业市场有三市”表明,汉代商人经商受到地点的限制,故①错误;根据材料中“长安的商业区有九市”“洛阳的商业市场有三市”“一些名都和郡县也都设有市”的信息可知②正确;秦汉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③错误;根据“九市开场,货别隧分”“金市在大城西,羊市在大城南,马市在大城东”可知④正确,A项符合题意。]
3.《梦粱录》载:“杭城乃四方辐辏之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余坊巷桥道,院落纵横,城内外数十万户口,莫如其数,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据材料可知,此时的杭州城( )
【导学号:69162022】
A.“坊”与“市”界限已经被打破
B.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C.政府对商业活动有着严格的监管
D.政府在城中特定区域设市
A [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杭城乃四方辐辏之地,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可知,当时的杭州城“坊”与“市”界限已经被打破,故本题选A项。]
考点4|
经济政策:从“重农”的辉煌到“禁商”的落伍
时期
发展历程
重农抑商政策
战国
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产生
西汉
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发展官营商业——严格
中唐以来
鼓励对外贸易,官商分利,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松动
明清
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固守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明朝
海禁政策(1)内容: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实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维护专制统治
清朝
闭关锁国政策(1)内容: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2)后果: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强化训练】
1.明朝内阁大学士张居正认为,“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这种观点实质上( )
A.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片面地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C.反对提升商人的地位
D.肯定了商业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D [材料的意思是商业促进商品流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果商品不流通则会导致农业发展缓慢,不是“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商业的重要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谈到反对提升商人地位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就是强调商业对农业发展非常重要,故D项正确。]
2.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个时期的漫画,它表明( )
A.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B.古代民间手工业受到严格的限制
C.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我国古代一直实行该项经济政策
C [漫画中的信息为“顶呱呱造船厂”“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不让造船了”以及紧闭的大门,再由漫画中士兵的阻挠等信息,可知为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故选C项。]
3.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导学号:69162023】
A.明成祖认为国体纲常重于经济利益
B.明成祖认为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的利益
C.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
D.明成祖想借外商引导百姓投身海外贸易
C [明成祖认为外商来华是“夷人慕义远来”,这反映出明代统治者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是炫耀国威,其实质是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故C项正确。]
主题1|
从文明延续角度考查农耕文明的发展
1.(2016·江苏高考)《无锡道中赋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B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借助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判断出这一工具是“翻车”。“翻车”又叫龙骨水车,木制,可用脚踏或手摇。它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提高了农田的抗旱能力,B项正确。翻车使用的动力是人力,没有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排除A项;标志着灌溉技术成熟和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夸大了翻车的作用,排除C、D两项。]
2.(2015·江苏高考)唐人写淮北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B [唐宋时期,淮北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地,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清以来,淮北自然生态与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自然有人为因素,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政府合理作为,故B项正确。A项与题干表达的淮北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的主题不符,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意思相反。古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借助多种条件,D项说法过于绝对。]
3.(2013·江苏高考)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B [题干材料叙述了在秦、魏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因此A项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的表述错误;也不能由此断定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C项材料无法体现。河南辉县出土了一些铁农具,但不能因此断定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排除D项。铁农具的出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故答案为B项。]
1.古代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之间的关系
(1)与政治:小农经济影响到专制主义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封建小农经济需要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保护其土地所有制。
(2)与思想: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
(3)与科技: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等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
2.古代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1)政治因素:封建土地私有制很难实现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财富的积累及向商业资本的转化。“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既不能积累财富,也不能拓展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难以推动工业化。
(2)经济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商品市场的扩大和农产品的真正商品化。
(3)思想因素:以农立国的经济思想,导致民间资本不能成为工商业资本。
3.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多重影响
(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
( http: / / www.21cnjy.com )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从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变化角度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反映出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高考命题往往运用图文材料命题。复习备考时注意从图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史实分析。
(2)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本特征,是封建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开创了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辉煌。小农经济一直是历年高考关注的热点问题,复习备考时注意抓住小农经济“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等方面的基本特点,以及其对整个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
1.(2016·南通六校联考)南宋诗人范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 )
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
B [“下田戽(汲)水”是水利工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未涉及耕犁,故A项错误;根据“田园”“下田戽(汲)水”“高垄”可知与农业灌溉有关,故B项正确;“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表明是翻车,而不是筒车,故C项错误;水排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与农业灌溉无关,故D项错误。]
2.《汉书·董仲舒传》载:“(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天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这主要说明西汉中期( )
【导学号:69162024】
A.土地兼并出现
B.官民矛盾尖锐
C.官吏滥用权力
D.农民生活艰难
A [从材料“(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以与民争利天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土地兼并,故A项正确;土地兼并造成官民矛盾尖锐,但这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故B项错误;官吏与民争利天下,是“因乘富贵之资力”,不是滥用权力,故C项错误;农民生活艰难并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故D项错误。]
3.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
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
B.自然灾害的影响
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D.小农经济的脆弱
A [根据材料“以等书于籍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可知,自耕农虽然有自己的土地,但还要向官府提供劳役,如果不能忍受,则会卖掉田地或者逃走,这反映了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是自耕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A项符合题意。]
主题2|
从文明传承角度分析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及突出成就
1.(2012·江苏高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C [从题干的描述可以看出,当时木、金、皮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产及调色、刮摩、抟埴都有专业的、固定数量的工人负责,也就是说当时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故选C项。]
2.(2009·江苏高考)沈括《梦溪笔谈》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C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手工业成就。材料描述的是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之一,即生铁陷入法,这项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1.手工业发展的三种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经营方式
政府直接经营
民间私人经营
以家庭为单位自主经营
产品用途
政府、皇帝专用
用于民间消费
用于交纳赋税和自己消费
流通方式
不在市场流通
在市场流通
剩余部分出售
特点
大作坊生产、资金雄厚,不以营利为目的
规模较大,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规模小、资金少,不以营利为目的
2.资本主义萌芽
(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
(2)实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
(3)特点: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最初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4)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5)阻碍因素:自然经济,传统观念,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封建制度。
高考对手工业考查主要侧重于官营手工业、民营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的表现形式与特点。对手工业成就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纺织、冶金、制瓷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复习备考时要求理清不同时期手工业产品的特点,认识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传承的脉络及局限性,注意联系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延续问题。
1.“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导学号:69162025】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B [黄道婆是我国棉纺业的先驱,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三世纪杰出的纺织技术革新家。她把在海南学得的棉纺织技术带回家乡,在上海一带推广传播。并经过改革,创造出一套先进的棉纺工具和纺织技术,不仅泽被故里,造福一方,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业的发展,故明朝时期,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答案选B项。]
2.文物是活的历史。下列是关于唐三彩的一组文物图片,观察图片信息,对唐代历史的叙述准确的是( )
①展示了唐代高度发达的制瓷技术
②生动再现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③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④是唐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历史见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D [唐三彩是用陶器制作,不能反映出高度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的制瓷技术,故①错误;唐三彩以骆驼为反映主题,骆驼是长途跋涉的交通工具之一,这说明与“丝绸之路”有关,故②正确;骆驼背上的乐陶俑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故③正确;唐三彩以骆驼为主题,与当时中外贸易有关,反映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故④正确。]
主题3|
多角度分析各历史时期商品经济引起的深刻变化
1.(2015·江苏高考)乾隆《吴江县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D [“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映的是吴江一带商品经济的发展,未体现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故A项错误。“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反映了当时农村人们忙于纺织,故B项错误。明清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C项。依据材料“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可知选D项。]
2.(2013·江苏高考)清前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侨寓扬州的大商人,在经营盐业和典当业获得巨额财富后,他们不仅购买豪华的园林,还捐钱买官,成为“仕而商”的官商,说明商业发展改变了社会风气。由题干材料不能断定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也不能说明当时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故排除A、C两项。清朝仍然推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答案为B项。]
3.(2012·江苏高考)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
《清明上河图》(局部)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D [宋朝商业的发展打破了坊市的隔
( http: / / www.21cnjy.com )离;突破时间的限制,早市和夜市得到发展;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出现了草市。A项中坊市的隔离仍然存在,B、C两项反映的是草市和夜市,与图片场景不符。图片反映的是宋开封城内商业的繁荣景象,因此选D项。]
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起源早、不断发展:起自商朝,之后历代不断发展。
(2)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古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品市场由城市市场和乡村集市组成,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城市市场主要是满足达官贵人的享受消费,城市手工业品与乡村农产品的交换则处于次要地位。乡村集市狭小、分散,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只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3)对外贸易由盛到衰:对外贸易起自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贸易的新纪元。从明朝中后期起,政府实行闭关、海禁等政策,阻碍了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妨碍了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
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演变的特点
(1)从城市功能上看,早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城”与“市”是分开的。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宋代城市经济功能逐渐超过了政治功能。
(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宋代以前,市坊分开,严格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区域,宋代逐渐打破市坊界限。
(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市镇。
(4)从城市布局和分布上看,城市的布局体现君主专制统治的理念;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唐宋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城市逐渐增多。
(5)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同样也推动了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高考命题特别重视对古代商业发展的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及其特点的考查,尤其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我们在探究古代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市场发展状况,包括城市中的市场和乡村中的市场;商业交通状况;商业城市状况;倾向流通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及国家政策等方面。
1.(2016·南通、扬
( http: / / www.21cnjy.com )州、泰州三市二模)五代后周世宗诏曰:“(东京)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宜令所司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先立标识……今后凡有营葬并草市,并须去标识七里外。其标识内,候宫中擎画,定军营、街巷、仓场、诸司公廨院,务了,即任百姓营造。”由此可见,当时东京城内( )
【导学号:69162026】
A.邸店难以满足商帮需求
B.商品交易受官府直接监管
C.商业活动不受空间限制
D.草市场所由政府明确划定
C [“商帮”在明清时期才出现,A
( http: / / www.21cnjy.com )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当时政府重在城市的规划布局,并没有直接监管市场,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在东京四周规划新区域,可由百姓自由营建,表明商业活动不受空间限制,C项正确;材料规定当时草市设于“标识七里外”,不能说是“明确划定”,D项错误。]
2.(2016·南京三模)宋太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据材料判断宋朝( )
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商税总量超过农税
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商业发展不受监管
C [材料表明宋代政府减轻商业的赋
( http: / / www.21cnjy.com )税负担,商业环境相对宽松,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A项错误;“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表明政府财政依赖于“民租”和“商税”,但不能说明此时商税总量超过农税,B项错误;政府对商业仍实行监管,D项错误。]
3.(2016·苏州一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有( )
【导学号:69162027】
①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②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③近代化商业群落开始形成 ④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B [商帮出现在明清,排除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夜市、草市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出现在宋代,故②正确;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开始形成是在近代,故③错误;纸币“交子”出现在宋代,故④正确。]
主题4|
从文明演进和国家干预角度认识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2014·江苏高考)明隆庆初年,“抚臣
( http: / / www.21cnjy.com )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义和海禁政策。由材料“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可知,明政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故A项错误,B项正确。由题干材料“抚臣涂泽民……请开市舶”可知,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2.(2011·江苏高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C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在古代中国“末业”指工商业。材料“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说明张瀚认为农业和工商业比例适当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因此本题选C项。]
1.正确认识“重农抑商”政策
(1)充分肯定“重农”思想
“重农”是古代王朝政权立政之本,其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改善了百姓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强了国力,巩固了统治;同时也为工商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发展等奠定了基础。因此,“重农”在各个时期,乃至当今时代,都是可取的。
(2)对“抑商”的辨别与分析
①“抑商”主要是“抑制私营工商业”,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不加区别的绝对抑制,汉唐时期官营工商业的发展就是这一政策的典型体现。这一时期的官营工商业,精工细作,不计成本,从而在冶金、丝织、制瓷等行业有许多技术一直领先世界。通过盐铁官营、酒类专卖以及严格的坊市制度等措施,政府从中获得相当可观的财政收入并保证工商业有序进行。
②“抑商”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取,比如西汉初年的“抑商”在当时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取的。
2.古代中国由开放到闭关的原因
(1)清朝政治统治需要: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成为统治阶级必然引起汉民族人民的反对,要防范中外结成反清联盟。
(2)自然经济反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使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须和外国“互通有无”。
(3)重农抑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重农抑商思想抑制商业的发展,这就不利于商品贸易的发展。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最具代表性的三大经济政策,实质是政府对经济的强力控制和干预,对古代小农经济和商业的发展、中外贸易及中国社会的转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追溯其根源在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复习备考时注意从农耕文明演进和国家干预经济的角度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2016·扬州一模)班固在《汉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食货志》中写道:“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以下对班固经济思想的理解准确且全面的是( )
【导学号:69162028】
A.重视农业生产
B.承认商业的重要性
C.继承重农抑商思想
D.提出农商并重思想
D [题干反映了重视农业生产,但是不够全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对商业的认可,但是还有对农业的重视,故B项错误;材料把农业和商业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故C项错误;题干中认为农业和商业对百姓生活和国家发展都很关键,故D项正确。]
2.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即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
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
D [本题考查的是雍正帝重视农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的。强调重农意识只是表面现象,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关心百姓疾苦同样属于表现,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雍正帝“申饬官员无能”这不是目的,故C项错误;根本目的是通过关心百姓疾苦,稳定统治,故D项正确。]
3.(2016·淮安、宿迁、
( http: / / www.21cnjy.com )连云港、徐州一模)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
【导学号:69162029】
A.加强澳门管理
B.取消外交活动
C.严控中外接触
D.禁止海外贸易
C [题干中提到的是对夷事务,并未提到对澳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管理,故A项错误;题干中“夷人有事……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说明存在外交事务,故B项错误;题干中“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说明清政府严格控制与外国的交往,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禁止海外贸易,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