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考纲考点
江苏卷五年命题情况分析(2012年~2016年)
新航路的开辟
2013年T1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近五年江苏高考未在此处命题
两次工业革命
2012年T14:工业革命;2014年T
( http: / / www.21cnjy.com )23: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2015年T2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原因、影响);2016年T17:19世纪英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近五年江苏高考未在此处命题
近五年,高考命题主要集中考查“两次工业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次是以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立意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在题型的命制上,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均有涉及。
考点1|
大国崛起: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世界联成一体
时期
发展历程
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西、葡崛起(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2)过程: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的航路;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3)影响①引发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②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美洲之间的贸易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续表
时期
发展历程
17~18世纪
早期殖民扩张——荷、英崛起(1)荷兰①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②结果: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2)英国①过程: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②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
【强化训练】
1.(2016·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模)14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美洲新航路开辟
B.金银大量流入
C.货币购买力下降
D.世界市场形成
B [新航路开辟不只是发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洲大陆,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使得大量金银流入欧洲,从而导致货币贬值,因而利息率下降,故B项正确;货币购买力下降与利息率下降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18世纪世界市场尚未形成,故D项错误。]
2.(2016·苏锡常镇一模)斯塔夫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763年以前)在西非,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如人们可能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穆斯林土耳其人虽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但极其看不起他们。”由此可以看出( )
【导学号:69162069】
A.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没有影响
B.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影响较小
C.18世纪以前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
D.18世纪以前欧洲文化已经融入亚非各国文化
B [材料中“1763年以前……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对欧洲入侵者……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表明有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中“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极其看不起他们”表明文化影响较小,故B项正确;无视欧洲文化与材料中“沿海贸易站……对欧洲入侵者……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不符,故C项错误;融入亚非各国文化与材料中“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极其看不起他们”不符,故D项错误。]
3.(2016·泰州中学高三模拟)
( http: / / www.21cnjy.com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 [由材料内容可知,15世纪晚期到16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末,消费品价格指数在迅速增加,此期间并无事件导致生产萎缩,故A项错误;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的主要是指葡萄牙和西班牙,英国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的财富用来作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的殖民掠夺使大量的财富流入殖民国家,殖民国家出现“价格革命”,价格上涨,故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会导致经济发展,价格上涨,但其并不是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考点2|
狂飙时代: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时期
发展历程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②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④市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2)成就①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②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③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3)影响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②生产组织形式:确立了工厂制③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④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
续表
时期
发展历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2)成就①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同时,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②新交通工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③石油化工:提炼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3)影响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②生产组织形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③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
【强化训练】
1.下图是英国部分年代棉纺织品出口价值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导学号:69162070】
A.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和完善
B.棉纺织业部门的系列创新
C.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
D.棉纺织手工工场不断增多
B [1721年,沃波尔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主持内阁会议,标志着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到19世纪中期,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制内阁最终形成,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从1765年珍妮纺纱机出现之后,图表中棉纺织品出口价值连年攀升,说明棉纺织部门的机械创新成果显著,故B项正确;正是因为图中出口增加,英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才确立了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不能混淆因果,故C项错误;1765年之后,工厂逐渐取代手工工场,故D项错误。]
2.(2016·无锡天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学模拟)据王斯德《世界通史》载:“机器的使用、劳动分工的实行使工人陷入深重的依附状态,成为机器的‘人手’,分工的附属物。从前,作为独立的手工作坊主,他可以在自己的家里干活,保持着个人的独立、自由和尊严。现在,这已是明日黄花,一去不返。”这说明( )
A.工人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
B.欧洲历史上首次出现了阶级对立
C.欧洲的社会经济严重倒退
D.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形态的巨大变化
D [工人有完全人身自由,故A项错误;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级对立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都存在,而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故B项错误;机器的使用推动欧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C项错误;“机器的使用、劳动分工”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从“独立的手工作坊主”变成“机器的‘人手’,分工的附属物”说明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形态的巨大变化,故D项正确。]
3.《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
( http: / / www.21cnjy.com )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
【导学号:69162071】
A.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D [题干意思是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成果来推动工业技术的提高,可以得出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故D项正确;从题干时间“1870年以后”可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故A、B两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
主题1|
从新史观角度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1.(2013·江苏高考)西班牙在美洲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D [黄金的大量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金贬值,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实力上升,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故答案为D项。]
2.(2009·江苏高考)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C [新航路是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辟的,如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地圆说等的突破。所以在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未超出地域限制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跨区域交往的客观条件。]
1.新史观解读“新航路开辟”
(1)从全球史观看,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从文明史观看,亚洲、美洲、非洲和欧洲不同世界的文明交汇融合。
(3)现代化史观:推动了欧洲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是人类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脚步。
(4)社会史观:促进了欧洲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促进了美洲物种的外传,改变了人类饮食结构及习俗。
2.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1)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随之东来,开始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既破坏了中国主权,又给中国沿海居民带来深重灾难。
(2)西方殖民者在新航路开辟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侵扰中国沿海地区,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封建统治。一方面,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直接阻碍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正常经济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又在客观上对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等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3)西方传教士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到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教,虽然给中国带来了一些西方先进科技知识,但因文化冲突和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而引发了“禁教”事件,进一步促使中国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4)新航路开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农作物,促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国因人口迅速发展所面临的粮食压力,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各大洲在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年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图文材料为载体,以文明史观、整体史观为立意,多角度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及影响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主要形式。复习备考时,注意站在世界历史文明演进的角度去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1.(2016·镇江一模)新航路开辟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这种现象( )
【导学号:69162072】
A.沉重打击了西欧的制造业
B.导致西欧白银大量外流
C.有利于增强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
D.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
C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价格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引发“价格革命”,造成靠地租剥削的封建地主阶级实力下降,工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故答案为C项。]
2.(2016·新海中学高三模拟)马克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道:“财富从一件教徒可以随时抛弃的斗篷变成了一个不可撼动的铁笼。”这一观点( )
A.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B.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C.揭露社会财富悬殊
D.使人们摆脱宗教束缚
B [马克斯·韦伯出生于1864年,此时工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马克斯·韦伯认为财富是一个不可撼动的铁笼,财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因素,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社会财富悬殊,故C项错误;材料中着重讲财富,而不是宗教,故D项错误。]
主题2|
从西方崛起角度命题考查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近五年江苏卷未在此处命题]
1.近代以来的大国兴衰更替
(1)西班牙虽然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但其殖民掠夺来的财富并未转化为资本,因而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2)荷兰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商业国家,但其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够充分,从而成为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弱点。
(3)法国资本主义在18世纪发展较快,成为欧洲大陆最发达的国家,但其经济发展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
(4)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控制了殖民霸权,长期占据世界市场主导地位。
(5)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了英美共同主导世界市场的局面。
(6)二战后,欧洲的英法等国遭到削弱,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并主导世界市场。
2.近代西方崛起的主要观点
(1)殖民扩张论:新航路开辟、西欧殖民扩张与争夺、工业革命后对世界的侵略扩张、把落后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中等。
(2)科技促进论:近代自然科学成为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阶级批判封建思想和神学思想的锐利武器;科学技术改造人的思想观念,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最终使中世纪的欧洲向近代欧洲的转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3)文明扩张论:西方文明向全球扩张,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两种方式:一是暴力征服,一是和平演变。从暴力走向非暴力,是西方文明扩张方式的转型。西方文明的全球扩张,改变了原来的世界文明格局,为后来人类文明的演进奠定了基础。
(4)欧洲优越论:也称欧洲中心论、欧洲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主义,是一种从欧洲的角度来看待整个世界的一种隐含的信念,自觉或下意识地感觉到欧洲对于世界的优越感,认为欧洲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因此欧洲是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先锋,也是非欧地区迈向现代文明的灯塔,是一种狭隘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5)世界其他国家文明有功论:即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文明的成就。从历史发展进程看,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等亚洲诸国在经济、科技、贸易及航海探索方面都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早期殖民扩张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供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和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世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拉近了距离。近几年各地高考加大了对殖民扩张的考查力度,复习备考时注意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分析西欧殖民扩张的特点及成因,结合政治、经济、外交等相关知识,分析英国等大国的兴衰及影响。
1.(2016·南京学情卷)“由于海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 )
A.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
B.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C.商贸中心转移至地中海沿岸
D.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
B [A项是西欧社会功能转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前提,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海外贸易需要促进了西欧社会的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D项属于以偏概全,故排除。]
2.(2016·淮安四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荷兰的曼德维尔说:“个人的恶行对公众而言就是一种美德;奢侈腐化的社会享受极大的繁荣,而勤俭节约的社会将饱受经济萧条的折磨,纯粹的美德不能为国家带来繁荣。”(《蜜蜂的寓言》)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
【导学号:69162073】
A.主张个人“恶行”
B.鼓励奢侈腐化
C.反对勤俭节约
D.强调市场消费
D [根据材料可知,单纯主张个人“恶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忽视对公众而言这个前提,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单纯鼓励奢侈腐化,忽视促进社会繁荣这个前提,是错误的,故B项错误;单纯反对勤俭节约,忽视经济萧条的折磨这个前提,是错误的,故C项错误;材料实际上是强调相对过度消费对刺激生产、缓和经济危机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
主题3|
从近代化角度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1.(2016·江苏高考)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
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D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时间:“19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制造业、煤矿业等迅速发展,商品的空前增多促进了海外贸易和运输业的发展,海外殖民收入也增多。由此可见,经济收入和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基本吻合的,答案选D项。A项中的“稳定增长”与图中信息不符,排除。B、C两项均不符合图中信息和工业革命的史实,排除。]
2.(2012·江苏高考)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C [在新兴的棉纺织业,生产技术首先出现了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性的变化。飞梭出现以后,人们希望提高棉纱产量。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随着棉纺织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对于原料原棉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就会出现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不断增加,故选C项。A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B项应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D项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机器生产。]
3.(2010·江苏高考)英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B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
( http: / / www.21cnjy.com )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项;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C项;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故排除D项。棉纺织厂发展如此之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选B项。]
4.(2015·江苏高考)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
( http: / / www.21cnjy.com )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三 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
( http: / / www.21cnjy.com )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解析:第(1)问原因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背景作答;影响从生产成本、劳动效率、社会影响等角度总结。第(2)问根据材料二“汽车的普及……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分析说明。第(3)问属于小论文型试题,解答时先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进行解读,再结合所学史实进行论证,要求史实性论据确凿,史论结合,条理要清晰、逻辑要严谨。
答案:(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
(2)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
(3)略。
以通史视角审视工业革命的影响
项目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社会结构
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
政治制度
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巩固
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续表
项目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特点;列宁主义诞生
国际格局
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英国确立世界霸权,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美、德等工业国冲击了英国的霸权,但欧洲仍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
殖民扩张
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文学艺术
现实主义文学、绘画、音乐艺术
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艺术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融合是两次工业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的核心内容,对世界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复习备考时,注意全面掌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运用多种史观解读工业革命的影响,链接同一时期的政治、思想、科技文化,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1.“1870年以后的30年间,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贸易额增长了3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据此,下面关于这一时期“国际分工”表现的表述最贴切的是( )
A.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工
B.世界工业生产结构布局的分工
C.工业化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D.资本、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扩张
A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主要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业化国家生产粮食和原料,工业化国家主要生产工业品,这与农村主要生产粮食、原料,城市主要生产工业品的分工比较相似,因此对题干现象表述最贴切的是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工,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
( http: / / www.21cnjy.com )奇迹的时代,富丽堂皇的船只无帆无风也能航行得象箭一样快……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能在一瞬间传遍世界,镰刀自动收割,纺车自行转动,铁犁自动开沟,而我们仍象过去一样渴望得到面包。”这是19世纪晚期一位克罗地亚农民发出的感叹。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69162074】
A.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
B.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
C.生产工具的重大革新
D.社会矛盾的基本缓和
D [材料中“富丽堂皇的船只无帆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也能航行得象箭一样快”反映出交通工具的革新,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19世纪晚期的历史,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故B项正确;“镰刀自动收割,纺车自行转动,铁犁自动开沟”反映的是生产工具的革新,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后虽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社会矛盾不可能得到基本缓和,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