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7高考历史(江苏专版)二轮复习策略文档:专题7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实践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2017高考历史(江苏专版)二轮复习策略文档:专题7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实践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02 20:5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实践
考纲考点
江苏卷五年命题情况分析(2012年~2016年)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013年T16:1832年议会改革
美国的联邦制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2012年T15:美国三权分立;2016年T16: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出的妥协精神
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的政治体制
2014年T14: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015年T16: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近五年江苏高考未在此处命题
俄国十月革命
2012年T16:俄国十月革命;2013年T19:十月革命
近五年,江苏高考中本专题考查的重点是美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政治体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近几年都没涉及。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仍以情景材料来引入,考查阅读、分析、比较和运用等学科能力。
考点1|
英美政制——君主立宪“统而不治”,联邦共和“三权分立”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时期
发展历程
1688年
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1)背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厉行专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侵犯(2)内容: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3)意义:英国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续表  
时期
发展历程
1689年
《权利法案》颁布——立法权由国王向议会转移(1)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2)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3)意义: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续表  
时期
发展历程
18世纪初确立
责任制内阁确立——行政权由国王向内阁转移(1)背景:国王有在宫中召集大臣等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2)内容: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3)意义: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相握有行政与立法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的领导者
19世纪中期
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新贵族向工业资产阶级转移(1)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2)内容: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3)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时期
发展历程
1787年
1787年宪法颁布——确立(1)背景:独立后的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影响了国家的主权独立和统一(2)内容: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立法、司法和行政权三权分立(3)意义: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强化训练】
1.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这说明“光荣革命”(  )
【导学号:69162093】
A.只是确立了民主的基本原则
B.对英国历史进程影响很小
C.正式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
D.未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
A [“光荣革命”后,英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故A项正确;“光荣革命”对英国历史进程影响很大,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故C项错误;“光荣革命”改变了国王专权的局面,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故D项错误。]
2.美国学者洛威尔谈到,英国1688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政变使詹姆士二世失去了王位,议会逐渐把王权纳入自己囊中,可是并没有因此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权力。对该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正式建立
B.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名无实
C.政变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
D.英国政治变革具有渐进特征
D [英国确立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A项错误;“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表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并非有名无实,故B项错误;由此可见,政变已经实现限制王权的预期的目标,故C项错误;“光荣革命”后国王仍然拥有最高行政权,“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权力”,这说明君主立宪制还不够完善,政治变革具有渐进特征,故D项正确。]
3.(2016·淮安中学高三模拟)
( http: / / www.21cnjy.com )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1688年至今》中写道:“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力,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英国这一“伟大的进步”是缘于(  )
【导学号:69162094】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议会改革的实行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内阁制度的确立
B [材料反映的是议会选举,“光荣革命”的胜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政权,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议会改革的实行扩大了议会选举的范围,故B项正确;《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制了国王权力,扩大了议会主权,没有体现议会选举,故C项错误;内阁制度的确立使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君主,没有体现议会选举,故D项错误。]
考点2|
德国政制——德英“立宪”亦有不同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时期
发展历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德国统一——前提(1)背景:19世纪中期,德意志经济突飞猛进,但政治上却是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3)意义:结束了德意志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态;推动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欧洲传统的政治格局
1871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确立(1)概述: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2)意义:德意志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普鲁士把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强化训练】
1.俾斯麦说:“一个期待养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人,也是最容易统治的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
A.“先生们”利用联邦议会进行斗争
B.摆脱了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
C.用非暴力手段加强社会控制
D.保障了人民生活,实现了社会公平
C [联邦议会的代表是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邦君主任命的,不是由选举产生,他们代表各邦君主和贵族的利益,A项错误;1871年宪法赋予皇帝极大的权力,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B项错误;从题干中“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人,也是最容易统治的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等信息可知俾斯麦主张通过社会保险来巩固统治,C项正确;D项中的“实现了社会公平”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16·徐州、连云港、宿迁三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模)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联邦议会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代表组成,议员共58名,普鲁士拥有17名。议员不能自由投票,只能按照各邦君主的指示投票,而所有的一切法律,都必须经联邦议会的通过才能成为法律,如果是宪法修正案,必须3/4赞同方能通过。材料说明(  )
【导学号:69162095】
A.宪法受普鲁士主宰
B.联邦议员没有投票权利
C.联邦议会掌控立法
D.各邦君主直接参与议会
A [材料“如果是宪法修正案,必须3/
( http: / / www.21cnjy.com )4赞同方能通过”和“议员共58名,普鲁士拥有17名”表明宪法的通过受普鲁士控制,因为普鲁士议员已经超过议员总数的1/4,故A项正确;由材料“议员不能自由投票,只能按照各邦君主的指示投票”可知,议员不能自由投票而不是没有投票权利,故B项错误;“议员不能自由投票,只能按照各邦君主的指示投票,而所有的一切法律,都必须经联邦议会的通过才能成为法律”表明各邦君主通过控制联邦议会掌控立法,故C项错误;“议员不能自由投票,只能按照各邦君主的指示投票”表明各邦君主是间接参与议会,故D项错误。]
3.右图漫画《丢弃领航员》所示,1
( http: / / www.21cnjy.com )890年新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决定革除权倾一世的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宰相职务。对此事件最为合理的评述是(  )
A.帝国议会行使了对俾斯麦的弹劾权
B.威廉二世的决定符合帝国宪法精神
C.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色彩依然浓厚
D.德意志帝国仍然实行封建君主专制
B [帝国议会没有弹劾宰相的权力,故A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错误;帝国宪法规定,皇帝任命宰相,宰相对皇帝负责并组织内阁,故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的特征,故C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不是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
考点3|
崭新道路——科学理论指明方向,十月革命照亮梦想
历史阶段
发展历程
19世纪中期
马克思主义诞生——由空想到科学(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三大工人运动奠定阶级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2)历史进程:1848年《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3)历史影响: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是19世纪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20世纪初
十月革命——由理论到现实(1)历史背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无产阶级有革命政党的领导、有成熟的领袖;“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2)历史进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四月提纲”指明正确方向;七月流血事件使列宁抛弃和平过渡的幻想;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3)历史影响: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强化训练】
1.(2016·南通、扬州三模)《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党宣言》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使资产阶级也愈是发展。由此可见,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这段论述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社会历史的首要出发点是(  )
A.阶级斗争的开展
B.旧生产关系的变革
C.整体世界的演进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材料中“大工业建立了”是生产力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阶级斗争,故A项错误;材料中“大工业建立了”是生产力而非生产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表明首要出发点不是整体世界,故C项错误;材料中“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使……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使资产阶级也愈是发展”表明根源在于生产力即“大工业”,故D项正确。]
2.(2016·苏南十校联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
【导学号:69162096】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D [根据题干信息“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可知,题干说明的应是1917年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封建王朝的二月革命,其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因此应选D项。]
3.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写道:“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
“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
A.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
B.继续战争的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C.布尔什维克党的武装起义
D.通过了《和平法令》
B [根据“俄国国内反对沙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指的是俄国二月革命这一资产阶级革命必然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化,故“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指的就是资产阶级政府失去民心,遭到人民的反抗,而人民反抗的原因之一就是资产阶级政府拒绝退出一战。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并非人民反抗资产阶级的原因,故A项错误,B项正确;布尔什维克党的武装起义是反抗的表现,并非原因,故C项错误;《和平法令》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通过的,故D项错误。]
主题1|
从制度创新角度考查英国代议制的特点及影响
1.(2013·江苏高考)“工业革命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D [由题干材料可知,这种“状态”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充分参政议政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A、B、C三项都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故排除。]
2.(2010·江苏高考)安妮女王没有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D [题干中英国议会通过法律手段所要解决的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是王位继承权,从表象上看,似乎是政权的过渡问题,但实际上不同的王位继承者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A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同样,B项也是表述了与题目要求不符的表象;从题意上看,英国议会选择索菲亚并非是出于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而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C项错误。题干说明议会通过法律改变了王位原来的传承秩序,是议会权力制约王权的重要表现,由此判断D项正确。]
3.(2011·江苏高考)近代世界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本题时应依据材料中有效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并结合近代英国代议制确立和完善、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等内容,根据设问进行概括提炼作答。第(1)问从政治保障、劳动力、资金、市场和技术的角度概括作答。第(2)问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英国代议制,材料三反映了贵族控制议会的特征,另外再从权力中心、工业资产阶级参政程度方面概括其特征。第(3)问依据材料四中“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并结合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概括作答。第(4)问从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的相互关系来回答。
答案:(1)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
(2)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
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
(3)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
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
(4)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就制度内容而言,英国君主立宪制具体表现为:
第一,“虚”“实”结合。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特有的代议制政体开始形成,君主权力日益虚化,逐渐“统而不治”,议会权力上升。
第二,“议会至上”,即立法权关在三权中居于核心地位,行政和司法机关都是立法机关的一个部分,三者互有重叠。
第三,两党制衡为核心的议会内阁制。反对党的作用更具有英国特色。
(2)就制度演进过程而言,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延续性。如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早期内阁的形成到责任制内阁的完善。
二是渐进性。君主立宪制自1689年初步确立后不断完善。
三是创新性。如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两党制都具有开创性。
四是法制化。英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变化与法制化进程密切相关。
近年各地高考命题的考查多集中在对英国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原则、工业革命与1832年议会改革的内在联系的准确理解。复习备考时,注意结合不同时期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分析其在政治文明领域的制度创新;运用文明史观及全球史观分析英国政治体制的变革对近代东西方政治文明进步的具体影响。
1.(2016·泰州一模)钱
( http: / / www.21cnjy.com )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行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对这次政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69162097】
A.它实质上是各阶级的一场妥协
B.实现了英国权力中心的转移
C.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新政体的确立
D.折射出英国政治家的智慧与理性
C [这次政变是1688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国光荣革命,它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对旧贵族的一场妥协,故A项正确;它实现了英国权力中心向议会的转移,故B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新政体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光荣革命”实现了权力转移,避免暴力革命带来的动荡,妥协折射出英国政治家的智慧与理性,故D项正确。]
2.(2016·连云港模拟)议会有意识地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文件一起呈献……议会还修改了国王加冕誓词,新誓词删去了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一段话,改为“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议会此举的目的是(  )
A.赋予国王立法权
B.确保议会行使国家主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完全摒弃旧有法规法律
C [从“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可知立法权属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会,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国王的限制,议会就是代表民意行使国家主权的机构,B项不是材料主要内容,故B项错误;从“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体现出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制定的宪法的限制,表明英国由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王权的约束,“完全摒弃旧有法规法律”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3.(2016·苏锡常镇四市二模)1783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国政坛不稳,一年内更换了三届内阁。英国议会下院又对刚上台执政的小威廉·皮特内阁提出了“不信任案”。但小威廉·皮特未向下院称臣和接受辞职,而是要求英王乔治三世下令提前解散并重新选举下院。为保持内阁的相对稳定,英王批准了小威廉·皮特首相的要求,下令将未满任期的议会下院解散。材料表明(  )
【导学号:69162098】
A.英国国王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英国内阁与议会可以相互监督制衡
C.解散下院不利于英国政坛的稳定
D.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的机制被破坏
B [“光荣革命”后,国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力中心由国王转向了议会,因此材料不能表明英国国王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故A项错误;材料“为保持内阁的相对稳定,英王批准了小威廉·皮特首相的要求,下令将未满任期的议会下院解散”表明英国内阁可以解散议会,在此之前只能是议会解散内阁,因此形成了内阁与议会相互监督制衡的机制,故B项正确;解散下院不利于英国政坛的稳定,但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为保持内阁的相对稳定,英王批准了小威廉·皮特首相的要求,下令将未满任期的议会下院解散”表明英王此举是保持内阁的稳定,达到内阁与议会之间的相互制衡,并没有破坏内阁对议会负责的机制,故D项错误。]
主题2|
从文明史观角度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确立及影响
1.(2016·江苏高考)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C [由材料可以看出第三个方案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前两个方案的综合和折中。在美国制宪会议中,各州代表经过激烈争论,最终在相互妥协中制定出1787年宪法,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不是选举这一过程,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国会的权力和地位,而是国会的构成,排除B项。D项体现不出第三个方案是对前两个方案的折中和妥协,排除。]
2.(2012·江苏高考)2000年美国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A [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掌握美国政府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分立的特点。在三权分立原则下,立法权属于国会,联邦最高法院享有最高司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三者相互牵制,互不隶属,据此排除B、C两项。因选票争执,恰恰说明选民意愿与总统人选相关,排除D项。题目说明最高法院行使裁决权,反映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权力运作原则,故选A项。]
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1)分权制衡原则:美国政府由立法、行政、司法三个平等独立的部门组成,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2)民主(主权在民)原则:由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举代表管理国家,以代议制为基础;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实行任期制;1789年颁布修正案,增加了10条,其中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3)联邦制原则:美国国家结构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联邦制中央集权原则。联邦政府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同时各州也有处理本州内部事务的权力。
(4)共和制原则:宪法废除贵族头衔和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袭职务,规定所有的公职向人民开放,总统和国会议员都是通过民选产生的;国家和政府应该为公共利益服务,不为个人谋利益。
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邦制度与民主共和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及影响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复习备考时,要注意从微观层面分析理解美国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史实、特点及原则;从宏观层面梳理美国政治体制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影响,理解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1.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而且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被虚捧而架空。”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联邦政府的组成
B.行政、立法、司法的分权制衡
C.联邦法律至上
D.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
D [题干材料主旨是民主,要能够体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主权”。联邦政府属于政府组织形式,故A项错误;“行政、立法、司法的分权制衡”属于中央政府行使权力的方式,与题干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联邦法律至上”没有体现“人民主权”,故C项错误;题干中“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体现了民主的原则,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与该原则相符,故D项正确。]
2.美国名嘴格伦·贝克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国政治意在使候选人代表主流思想,远离边缘化集团利益。‘赢家通吃’的方法就是迫使候选人转向主流路线,以便获得最多的政治支持。”这种现象根源于(  )
【导学号:69162099】
A.两党政策大同小异
B.两党轮流执政的安排
C.总统制共和制政体的特点
D.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C [材料强调总统“候选人”和民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流思想”的关系,与两党制无关,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中“候选人”和“主流思想”的关系说明,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候选人要想获得选举成功,就要符合主流民众的利益,这是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必然结果,故C项正确;联邦和各州关系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3.美国1787年宪法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合众国不得授予任何贵族爵位,凡是在合众国担任受益职务……非经国会同意,不得从任何国王、君主或外国接受任何种类的……官职或爵位。”这种规定旨在(  )
A.保持国会绝对权威
B.加强联邦政府权力
C.防止封建君主专制
D.保障民主共和政体
D [国会没有绝对的权威,国会要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法院、总统的制衡,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旨不是加强联邦权力,故B项错误;这种规定针对贵族,不是针对君主,故C项错误;题干规定取消了贵族爵位,也不允许官员接受其他国家的官职,目的是为了保障民主共和政体,故D项正确。]
主题3|
从文明多样性和统一性看待德国代议制的确立
1.(2015·江苏高考)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D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和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依据“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可知D项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
2.(2014·江苏高考)俾斯麦企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掌握德意志帝国代议制政体的特点。由材料信息可知,俾斯麦的目的是确保德意志帝国君主的统治,D项符合题意;结合《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可知,在德意志帝国代议制政体之下,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宰相对皇帝负责,故A、B、C三项错误。]
3.(2011·江苏高考)恩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B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皇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故A、D两项错误;德国首相只对皇帝负责,故C项错误;德国首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故B项符合题意。]
1.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特点及历史作用
(1)基本特点
①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议会立法)。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国家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②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核心),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③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党通过对议席的争夺,来实现其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织内阁。
(2)历史作用
①代议制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调整和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有效防止封建势力的复辟,从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③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进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社会发展的特点
(1)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很快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
(2)政治上,与经济形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鲜明对照的是德国的政治体制相对保守,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国内极端民族主义盛行,最终使德国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潭,德国的民族崛起严重受挫。
(3)外交上,德国周围强国林立,英国、法国、俄国等大国都高度警惕德国的崛起,德国力图突破大国的封锁,开始争夺海外市场。
(4)科技上,德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物理学方面成就突出。
(5)文化上,哲学成就突出,文学、艺术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体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主政治发展的长期性和曲折性;但是法治取代人治、民主取代专制是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复习备考时,注意分析德国君主立宪制不彻底性的原因,理解近代代议制确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有学者这样描述:“这个帝国既不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国式的强有力的立宪政体,也不借鉴作为法国特征的民主与平等。俾斯麦为了争取公众支持他的计划,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感情,许诺……”俾斯麦的“许诺”最有可能是(  )
【导学号:69162100】
A.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
B.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C.皇帝是帝国的元首
D.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
A [根据材料“俾斯麦为了争取公众支持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计划,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感情,许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体现民主性,有利于得到人民的支持,故A项正确;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皇帝是帝国的元首体现了德国代议制的不彻底性和保守性,尤其皇帝掌握大权,具有专制色彩,故B、C两项错误;德意志帝国的权力中心在于皇帝而非议会,故D项错误。]
2.(2016·苏州模拟)1850年普
( http: / / www.21cnjy.com )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说明当时的普鲁士(  )
A.不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制
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A [根据材料“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此时的普鲁士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分权,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的确立及军国主义色彩,故B、C两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不是“统而不治”,故D项错误。]
3.(2016·无锡期中)下图是19世纪中期的德意志漫画《货车过如此狭窄的邦都得将货卸上卸下》,这表明当时德意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导学号:69162101】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异常森严
B.四分五裂局面阻碍经济发展
C.道路宽度不一带来交通不便
D.各地之间经济交流日益加强
B [从漫画中“如此狭窄的邦”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没有体现德国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故A项错误;从“过如此狭窄的邦”可知德意志邦国分立,缺乏统一的管理,阻碍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从“如此狭窄的邦”可知漫画体现的不是道路交通的差异,故C项错误;从“货车过如此狭窄的邦都得将货卸上卸下”可知各地经济交流是受到限制的,故D项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