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考纲考点
江苏卷五年命题情况分析(2012年~2016年)
两次鸦片战争
2014年T5: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2015年T6: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2016年T6:《天朝田亩制度》的思想来源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2015年T22:甲午中日战争;2016年T9:近代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辛亥革命
近五年江苏高考未在此处命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2015年T9: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政权的对峙
近五年江苏高考未在此处命题
抗日战争
2012年T7:九一八事变;2013年T22:国共合作;2015年T10: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2012年T9:解放战争
本专题内容考查较多的是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相关史实及对华侵略历史阶段特征。还要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的视野来分析历次侵华战争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危害及一定程度上的客观进步性。从题型上看,选择题与主观题都有涉及。中日关系一直是社会热点,相关史实要继续关注。
考点1|
列强侵华——近代前期让中华民族蒙辱的“四次战争”
阶段
发展历程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市场以倾
( http: / / www.21cnjy.com )销商品、掠夺原料(2)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虽然拥有政府并是独立国家,但通过不平等条约,使大量主权沦丧。“半封建”是指虽然形式上仍然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但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等因素不断发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原因: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2)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原因:根本原因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镇压义和团运动(2)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3)影响: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强化训练】
1.(2016·南通一模)道光帝曾下达如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谕旨:一、烟价在广州已付,军费和商欠不准赔;二、平行礼可以通融;三、香港“暂行赏借”(不是割让),闽、浙沿海暂准通商,但不许长久居住。该谕旨表明清廷( )
A.认可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
B.坚持通过朝贡贸易与英国通商
C.拒绝《南京条约》赔款要求
D.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
D [由材料“香港‘暂行赏
( http: / / www.21cnjy.com )借’(不是割让)”可知,英国提出的是割让香港岛而非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故A项错误;材料“闽、浙沿海暂准通商”说明清朝对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有所改变,不再坚持传统的朝贡贸易,故B项错误;由材料“烟价在广州已付”可知,《南京条约》赔款是以赔偿英国鸦片损失的形式实现的,清政府只是拒绝军费和商欠的赔偿,故C项错误;由材料“平行礼可以通融”可知,清廷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
2.(2016·淮安、宿迁、连云港、徐
( http: / / www.21cnjy.com )州一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由此可见,咸丰帝( )
【导学号:69162107】
A.力争清朝大国地位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D.轻视民族工业发展
B [题干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的藩篱和沟壑”说明其目的是想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故A项错误;题干中“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体现出其缺乏近代外交意识,故B项正确;题干中“免去外国进口关税”说明其并未维护国家主权,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民族工业,故D项错误。]
3.清政府1895年5月20日电令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即开缺来京陛见……大小文武各员,并著饬令陆续内渡。”此电文对应的我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是( )
A.割让香港岛
B.割让九龙司
C.割让台湾全岛
D.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C [从题干中“1895年”“饬令陆续内渡”可知是割让台湾岛给日本,故选C项。]
考点2|
抗争探索——近代中国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斗争一浪高过一浪
时期
发展历程
19世纪中期
太平天国运动——新旧交替时代·反封建反侵略(1)起因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②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2)重要文件①前期:《天朝田亩制度》是对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宗法等级制度和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礼教思想的否定,强调平均主义,带有明显的革命性和落后性②后期:《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3)评价:是历代农民斗争的最高峰,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最终失败
19世纪末期
义和团运动——民族危机加深·抗击八国联军(1)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剧(2)斗争: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在天津、北京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阻击侵略者(3)口号:“扶清灭洋”具有抗击侵略的爱国性与对先进文明的排他性
20世纪初
辛亥革命——民族危机空前·资产阶级革命(1)条件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②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③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④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多次起义(2)过程①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②建立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③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④革命失败: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3)意义①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②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强化训练】
1.(2016·泰州一模)洪仁玕在《资政新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这段材料反映了( )
A.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
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C.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
D.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D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提出办银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是获得土地,故A项错误;这一方案只是获得太平天国领袖极少数的赞同,故B项错误;这一方案保护个人私有财产,与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截然相反,故C项错误;为发展工商业办银行,反映了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故D项正确。]
2.(2016·盐城中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三模拟)考古工作者在某庭院墙壁上发现一太平天国时期的宣传标语:“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现湖北武汉)胡儿(指满洲贵族)呆如寒鸡。”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标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天京突围
C.夺路西征
D.挥师北伐
C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1851年广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金田起义,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湖北武汉”,地点不相符,故A项错误;天京(南京)突围发生于1856年,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作战对象是曾国藩的湘军(汉族),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西征是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的,攻克了安庆、九江、武昌等重要城市,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北伐是1853年定都天京后向北捣毁清王朝统治中心的军事运动,因粮草不足失利,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3.(2016·南通中学模拟)近代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本以暴力开始的运动,到了后来确实归于一种宁静的悄悄变革……不可一世的至上君主悄然退位,最高的政治权力有条不紊地转移”。这场运动( )
【导学号:69162108】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B.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C.深刻改变了农村的传统习俗
D.使民众普遍接受民主共和观念
B [材料中“不可一世的至上君主悄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退位”说明君主专制在中国结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A项错误;此次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C项错误;民众普遍都接受民主共和观念的说法错误,D项错误。]
考点3|
民族复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揭开中国历史新篇章
时期
发展历程
中共创立时期
新的开端,新的领导阶级(1)1919年,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24~1927年)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高潮:1926年7月,国民政府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1927年,“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3)1927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4)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战略转移开始;1935年,遵义会议使革命转危为安;1936年,三大主力会师,战略转移完成(5)1936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全民族抗战(1)1937年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始(3)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奋斗目标(4)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1945年,争取和平与民主的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2)1946年6月,人民解放战争开始,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3)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转折)(4)1948年秋至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战略总决战胜利完成(5)1949年4月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
【强化训练】
1.(2016·南京、盐城一模)胡兰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
【导学号:69162109】
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B [五四运动时期,国家政权仍然掌握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北洋军阀手中,仍是封建性质,故A项错误;材料中“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说明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和北伐革命军成为社会的主要领导力量,即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是被北洋军阀的统治所破坏,不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的革命目标是一致的,故D项错误。]
2.(2016·镇江一模)下面是黄安地区民谣《青年当红军》的歌词对白。
父亲:“要跟着共产党拥护苏联,打破那旧世界革命实现,建立了苏维埃人人平权。”
儿子:“我今日去参军开上前线,替工农争自由夺取政权,消灭了反动派实现共产,全中国受苦人齐把身翻。”
该民谣的流传反映出( )
A.红军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发动民众
B.人们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与拥护
C.长征成为播撒革命火种的播种机
D.共御外辱是全体国人的共同心声
B [题干只有歌谣一种宣传形式,故A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错误;歌词对白体现了人们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故B项正确;材料与长征和抵御外辱无关,故C、D两项错误。]
3.毛泽东在给前线的作战电报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出:“为着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我们准备令刘伯承、邓小平留下杜聿明指挥……诸兵团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敌向徐州、郑州、西安诸路逃跑,是没有可能的。”据此判断,该电文是发给哪一战役的指挥将领(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C [根据材料“为着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运平津诸敌南下”和“敌向徐州、郑州、西安诸路逃跑”可知该战役应为平津战役,故C项正确。辽沈战役发生在辽宁沈阳地区,故A项错误;淮海战役发生在淮河流域地区,故B项错误;渡江战役发生在长江流域地区,故D项错误。]
主题1|
从近代化角度认识列强侵华的原因、特征及影响
1.(2016·江苏高考)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A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表格中的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信息。据表格数据可知,1894~1914年日本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不断上升,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对华经济侵略不断加强,A项符合题意。英国国际地位下降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排除B项;这一时期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C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2.(2014·江苏高考)下面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鸦片战争。依据“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可知,该条约还未签订,因此C项错误。由谕旨中道光帝准许厦门、宁波、上海等地贸易,说明颁发于鸦片战争期间,故A项错误。依据“香港仍坚持‘赏借’”可知,道光帝的天朝上国思想浓重,但并不坚决捍卫国家主权,故B项正确,D项错误。]
3.(2010·江苏高考)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A [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威海卫”和“刘公岛”可知,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故选择A项。]
4.(2015·江苏高考)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
( http: / / www.21cnjy.com )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
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
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
( http: / / www.21cnjy.com )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坐
( http: / / www.21cnjy.com )守而已”等信息概括威海之战的战场态势;第二小问失败的原因注意要从“主观原因”角度作答。第(2)问依据战后多个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中国乃不国矣”等信息,再结合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析其危害。第(3)问联系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探索史并结合这一时期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状况加以说明。
答案:(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
(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
1.近代前期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的历史影响
(1)政治上:一方面中国主权日益遭到破坏,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刺激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各阶层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2)经济上:一方面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输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本,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另一方面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诱导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3)思想上: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另一方面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
2.以通史史观审视近代列强侵华阶段特征
(1)1840~1894年:军事上以赤裸裸的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明显优势地位。
(2)1894~1931年: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以“以华治华”为主(扶植傀儡政权),以武力侵华为辅;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3)1931~1945年:以日本武力侵华为主,日本妄图独霸中国。
(4)1945~1949年: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美国干涉中国内战,奉行扶蒋反共政策;经济上,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
高考命题多运用图文材料,考查对侵华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的表现、影响等的理解;也可能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综合考查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评价及认识。复习备考时,注意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的角度综合分析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史实和影响,辩证评价列强侵华的危害及其客观上的积极影响。
1.(2016·徐州、连云港、宿迁三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模)《南京条约》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吹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他们的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这反映清政府( )
【导学号:69162110】
A.致力维护国家主权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畏惧英国武力威胁
D.鄙视英夷不屑斡旋
B [从材料看,在《南京条约》签订时,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代表全然不顾国家利益,A项错误;中方代表对条约未能仔细研究,据理力争,表明缺乏近代外交意识,B项正确;谈判期间并没有来自英国的直接武力威胁,C项与史实不符;“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表明中方代表胆怯害怕,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而非鄙视英夷,D项错误。]
2.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战前( )
A.中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B.国人对国情分析比较透彻
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D.国人的心态具有盲目自信
D [A项与甲午战争的史实不符合,1
( http: / / www.21cnjy.com )894年7月日本偷袭清政府的运兵船,甲午战争爆发,但清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是在1894年9月,所以排除A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甲午战争时期中国还在迷信天命,认为日本已经失去天时,所以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故答案选择D项。]
主题2|
从时代潮流角度评价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2015·江苏高考)某学者说:“农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D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故D项正确。A项太平军攻下南京后应全师北上,不给清政府喘息时间,定都天京恰恰给了清政府战略上的缓冲时间,属于太平天国战略上的失误,但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B、C两项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
近代前期农民阶级革命运动的局限性
(1)阶级局限性
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代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
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来组织群众。
④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具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严重的自私性、分散性等特点,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性都说明了这一点。
(2)时代局限性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所没有遇到过的情况。
②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较晚,发展不充分,当时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会失败。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主要是反对外国资本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统治势力。在这一时期农民阶级较早地走到了历史的前台,如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复习备考时,注意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农民阶级掀起反抗斗争的原因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认识农民阶级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
1.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
( http: / / www.21cnjy.com )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A.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C [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去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儒家思想在中国二千年的传承中根深蒂固,而西方的上帝在国人心中基本没有什么印象,由此可得出其政权缺乏理论根基和群众的广泛支持,据此可知C项正确。]
2.(2016·淮安模拟)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导学号:69162111】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
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B [太平天国实行的“圣库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有空想性,因为在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下,很难实现;而规定“废除买卖婚姻”及“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又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进步性的一面,故选B项。]
主题3|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地位和影响
1.(2012·江苏高考)1912年3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D [南京临时政府虽然下令改变与共和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不相符合的一些旧称呼,但“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说明被告和法官心里的等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2.(2011·江苏高考)辛亥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A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主共和政体,是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实行联邦制,中国也没有超过日本,袁世凯进行专制独裁,据此排除B、C、D三项。]
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
(1)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
①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性主要源于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革命性则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进程中,一开始资产阶级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具有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要求。
②表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
( http: / / www.21cnjy.com )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起民主共和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许多措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表现出了极大的革命性和进步性。
(2)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①原因:资产阶级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了资产阶级具有同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相妥协的一面。
②表现:辛亥革命中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更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近几年高考多以图片、表格、文字史料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载体,考查对辛亥革命特点、结果及影响的理解和评价,特别是突出考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复习备考时,应注意与三民主义相结合,对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等进行分析与评价;运用多种史观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来分析辛亥革命的地位和影响等。
1.《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嬗变》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这说明辛亥革命( )
【导学号:69162112】
A.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
B.迈出民主政治关键性一步
C.将传统文化彻底击败
D.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
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促进了政治民主化,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答案应选择B项。A项“全盘西化”的说法太绝对;C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D项不符合史实,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2016·苏锡常镇一模)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象是( )
A.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
B.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
C.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
D.帝制倾覆与共和政体飘摇
D [材料中“都城一洗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尊”“本来约法尚临时”表明是辛亥革命之后,而八国联军侵华在辛亥革命之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民当家作主,故B项错误;政府更替频繁只反映了表面现象,未涉及本质,故C项错误;材料中“都城一洗帝王尊”表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材料中“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表明共和政体并不稳定,故D项正确。]
3.“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
【导学号:69162113】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C [从材料含义看,主要肯定了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昌起义的首义作用,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问题,排除B项;题干材料主要揭示了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的发展,说明了清政府灭亡的内在原因,答案为C项。]
主题4|
创设情境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程
1.(2016·江苏高考)1938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A [本题题眼在于时间:1
( http: / / www.21cnjy.com )938年。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抗战态度比较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持久抗战的需要,材料中所述正是国民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之一,A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B项排除。C、D两项材料未涉及。]
2.(2015·江苏高考)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它们的历史作用是( )
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B [由图片中某类组织分布位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范围可以看出应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海外巴黎、东京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故B项正确。其他各项与共产党早期组织无关,时间上也不相符。]
3.(2015·江苏高考)毛泽东在《论联合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A项错误。题干时间表明这一时期是抗日战争的初期,即防御阶段,而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是在抗战中后期,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初期,虽然国民政府组织了多次重大战役,但国民党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故C项错误。“新气象”指的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故D项正确。]
4.(2012·江苏高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B [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语形容的原因是“国家又濒于危亡”,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直接导致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为日本侵略中国提供可乘之机,都反映的是国内矛盾,与国家危亡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A、C、D三项。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项符合题意。]
5.(2012·江苏高考)晋冀鲁豫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A [1947年6月,晋冀鲁豫解放军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战略反攻正式拉开序幕。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并不是与国民党设想的那样,从而打乱了国民党的军事计划。]
6.(2011·江苏高考)1938年4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C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①表述错误;武汉空战属于正面战场组织的武汉会战的组成部分,②表述正确;③④表述符合题意。]
一、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实践
1.革命道路探索——从中共“二大”到八七会议
(1)中共“二大”提出了最低革命纲领,但是从革命道路上基本上照搬了俄国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2)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
(1)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1935年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
3.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
(1)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3)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
(4)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全走向成熟。
(5)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重庆谈判并签署了《双十协定》,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为争取和平与民主取得了主动权。
(6)渡江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二、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及失去机遇的原因
1.第一次
(1)机遇:1911年,以孙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
(2)失去机遇的原因:由于资产阶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软弱性,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并逐步恢复了封建帝制。他死后,北洋军阀继续实行封建独裁统治,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
2.第二次
(1)机遇:1926年开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促成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
(2)失去机遇的原因: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
( http: / / www.21cnjy.com )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
3.第三次
(1)机遇:抗战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联合斗争,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2)失去机遇的原因: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压制或解散民主党派,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产。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经历了国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历史时期,从向苏俄学习走“城市为中心”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共不断地调整路线、方针和政策。
复习备考时,一要理解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民主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的表现及斗争策略的变化,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必然性及经验教训,注意综合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历程,总结民主革命的特点;二要注意国共两党关系发展演变的历程、影响关系变化的因素及国共关系变化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等。
1.(2016·徐州调研)19
( http: / / www.21cnjy.com )27年2月19日《民国日报》载: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称:“我们这次革命的成功,完全是工农群众的力量,并不是士兵的力量。我们在北伐的时候,在衡阳,在醴陵,在粤汉路,都得着农工运动的帮助,才得很顺利地杀却敌人。”由此可见,北伐战争( )
A.消灭了北洋军阀主力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赢得了国民革命胜利
D.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B [北伐消灭了北洋军阀主力并非材料的重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A项错误;从“我们这次革命的成功,完全是工农群众的力量……都得着农工运动的帮助”可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北伐赢得了国民革命的胜利,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故D项错误。]
2.(2016·无锡一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国二十八年冬,政府军训部曾编译一书,并附有训令:“查……为长期抗战,消耗敌人兵力,争取主动地位,富有弹性之战法。……适应现阶段之需要,应在敌侧后发动……打击。惟国军干部对此尚欠普遍与深刻之研究……随令颁发,各部队学校一体研究,俾利实用,而歼敌寇为要。”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69162114】
A.“富有弹性之战法”指游击战
B.国民党重视防御阶段的军事培训
C.游击战成为抗战唯一作战方式
D.百团大战鼓舞了全国抗战的士气
A [根据材料“消耗敌人兵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争取主动地位”“在敌侧后发动”可知,该训令主张的战术是游击战,故A项正确;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底,材料的时间信息(民国二十八年)是1939年,不属于防御阶段,故B项错误;由材料不能推出“游击战成为抗战唯一作战方式”的结论,故C项错误;百团大战是1940年由八路军发动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蒋介石在某日的日记中写道:“……严督沈阳与锦(西)、葫(芦岛)两兵团赴援锦州,以期救护我范汉杰、卢浚泉等忠勇将士。”这表明( )
A.北伐战争全面展开,东北战场出现敌我拉锯之势
B.九一八事变发生,日军正全力进攻我国东北地区
C.刘邓大军已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的序幕已揭开
D.辽沈战役打响,东北战场将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D [根据题干材料“两兵团赴援锦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辽沈战役中,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由此判断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