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02 17:1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
课题名称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历史


九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授课人
一、教材内容分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堂关于一战后世界体系发生变化的主题课,本课题源自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从内容上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战后他们的实力发生了变化,各自按照实力对世界统治秩序做出新的安排。从长远来讲,当今世界风云变幻,通过对本科的学习,学习可以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和变化。本节课计划1课时,45分钟。借助多媒体创设的丰富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超越历史时空,多角度地探究这一体系的形成,在探究中认识体会这一体系的作用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主宰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内容、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和作用。国际联盟的建立、华盛顿会议的背景。《九国公约》的签订、主要内容和作用。能力目标:1.通过揭示美、英、法等国在巴黎和会上为重新瓜分世界而相互争夺的情况,培养学生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地位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的能力。2.通过对凡尔赛体系不牢固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揭示美国在《九国公约》宣称的“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的旗号下,向中国扩张的企图,培养学生透过社会现象来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凡尔赛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2.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美国通过这次会议扩大了自己的势力。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说明强权外交的后盾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重点:①《凡尔赛和约》。通过屏幕展示《凡尔赛和约》内容的表格,教师讲解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凡尔赛和约》孕育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②《九国公约》。由学生课前先阅读课文《九国公约》的内容,快速抢答后,教师再提问美国为什么是华盛顿会议最大的受益者?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势力扩大了侵略势力。由学生自己突破重点。
难点
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
五、教学资源
1.多媒体教学设备。2.新教材教学参考书
实验(演示)教具
多媒体。教学挂图。
教学支持资源
网络资源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与学生共同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说明战胜国集团企图根据变化了的各国实力对比关系重新分割世界,他们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对世界统治的新秩序。
(讲授新课)
一、战后的“新秩序”(板书)
1919年1月,战胜国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和会。27个国家参加会议,实际最后决定权操纵在和会的“三巨头”手中。(请学生看教材《巴黎和会“三巨头”》图和小字内容,了解各大国争霸图谋和矛盾,然后补充讲解)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美国有位历史学家说:“凡尔赛和约的制定者……是在恨、贪、惧的气氛中集合于巴黎的。他门怀恨敌人,贪婪殖民地和赔款,恐惧布尔什维主义。”
①(请学生阅读教材凡尔赛和约内容,概括成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5个方面,教师讲解与组织学生讨论穿插进行)领土问题,请同学们对比教材战前与战后欧洲地图中德国疆域变动情况,德国丧失了近
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这样残酷的规定对德意志民族心理上会造成什么影响?②军事方面,请同学们联系德国十一月革命这个背景,考虑“只准保留陆军10万人”这项规定的双重目的--既防止德国军事力量威胁协约国,又为德国保留镇压国内革命力量的相当兵力。③殖民地方面,“委任统治”权规定的实质是什么?(使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披上"合法"外衣。)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但是,我们怎样看待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规定?(帝国主义大国漠视弱小国家正当的民族权益)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它埋下了德意志民族复仇主义的种子,并为后来希特勒所利用。和会一结束,德国复仇主义者便喊出“打倒凡尔赛和约”口号。
继凡尔赛和约后,协约国又先后同战败的奥、保、匈、土签订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维护这个"新秩序"的工具就是国际联盟。
二、国际联盟(板书)
创设国际联盟的主张是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提出来的。它曲折地反映了饱经战祸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愿望。盟约中有维护和平、制裁侵略的漂亮辞句,但这不过是战胜大国争霸世界的障眼法。特别是关于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规定,暴露了这一机构的帝国主义性质。威尔逊原本指望利用国际联盟来实现美国对世界的领导,但创设国联的主张一经列为巴黎和会的重要议题,国联就成为推行英、法意志的工具。所以,美国最终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三、华盛顿会议(板书)
为了协调帝国主义列强间的争霸关系,在美国倡议下,1921年11月到1922年2月,包括中国在内的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和《九国公约》(板书)
早在1902年英日缔结同盟条约,相约互相维护其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这成为战后美国在这一地区扩张的极大障碍。在美国的压力下,英、法、日、美缔结《四国条约》,取代了英日同盟。
争夺海军优势的斗争近乎于疯狂,最终达成的妥协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请学生看《五国海军协定规定的限额》表,讨论分析这种规定对英、美、日的不同影响。教师归纳讲解)英国丧失了传统海上优势;美国取得与英国平等的海军军备权;日本海上强国地位得到欧美列强承认。
日本利用欧美国家忙于“一战”厮杀的有利时机,侵华势力急剧膨胀,独霸中国态势日趋明朗。这直接损害了美国侵略中国的“门户开放”原则,引起美英等国的忌恨和不安。中国问题成为华盛顿会议的另一个重头戏。在美英的压力下,经中日双方交涉,日本被迫同意放弃一部分侵略中国的权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相应内容。提问:中国收回山东等部分主权,能否仅仅看作是美英压力的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并明确:这首先要归功于中国人民坚持不懈地开展的反帝救国斗争。)
1922年2月,与会九国代表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公约表面上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实际上对中国代表提出的收回关税自主权、取消领事裁判权、放弃各国在华势力范围等合理要求置之不理。公约的核心是列强确认并同意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华盛顿会议是在承认美国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占相对优势的基础上,削弱了英国在远东的势力,遏制了日本的扩张势头,使中国又回复到受列强共同主宰的局面。它与巴黎和会共同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成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爪分世界的安排。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请同学们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存在哪些重大矛盾,说明这一体系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的原因。(归纳学生分析并讲解)首先,这个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掠夺战败国,帝国主义列强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基础上,随着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的激化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必然动摇这一体系的基础。其次,各战胜国的扩张野心并未得到、也不可能得到完全满足,特别是日本和意大利认为自己所获甚少,美国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和拒绝加入国际联盟,已经使这个体系出现了解体的裂痕。
教学过程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
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讨论、课堂发言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引导和总结;课堂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综合性总结;课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通过作业教师给予引导与总评,并且对课堂延伸部分提出的几个问题的探究情况作评价和反馈。
八、教学反思
这堂课改变了以往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的局面。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堂课中,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师生互动,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轻松了,学生求知欲强烈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孕育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提高。
开始
导入:阅读课本
教师讲解、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思考
想一想
想一想
课堂练习
结束
指导、回顾一战
指导、点拨“课堂探究”
总结
1、巴黎和会
2、国联成立
3、华盛顿会议
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