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4 线段的度量和比教学案
一、教与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并熟记一条重要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教授方法使学生能利用直尺、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并会用符号“>”“<”“=”表示出来。
3、理解运用数与形的结合以及比较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
4、能说出两个概念: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能用刻度尺量两点间的距离,画一条线段的中点,并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教与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两点间的距离这个概念。
难点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公理的应用。
三、教与学方法:
1、学生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2、精讲点拨,灵活运用,练习提高
四、教与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明14岁了,小两也14岁了,现在他两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谁更高一些呢?从我家到学校有三条路可走,我到底应该选择哪一条呢?我跟同桌一块买的铅笔,现在谁的更长呢?在生活类似的问题很多很多,我们如何比较呢。21教育网
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您能看出哪一条更长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在对此图片的猜测与讨论中开始我们的探究。
(二)、探究新知:
1、问题导读:
(1)、课本图1-27,是小明、小亮、大刚去学校的路线图,你能看出谁走的路最近吗?
设计意图: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上学放学不同进行导入,利用我们学的知识选择合理的路线,明白数学为生活服务。2·1·c·n·j·y
(2)、有两只铅笔,你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呢?
设计意图:有手头的小玩意,解决数学的大问题。
个性化设计:
2、合作交流:
学生小组或同桌为一小组,解
觉上面的问题。把你们小组的答案与方法写在纸上,与大家一起分享。
3、精讲点拨:
通过学生的交流探究,生成下面的知识。
1、样比较两支铅笔的长短?
a)、以用尺子去测量两支铅笔,得到读数后就可以比较它们的长短.这叫做
。21·cn·jy·com
b)、简单的方法是,将它们移到一起,把一端对齐,便可以直接比较它们的长短了.这就是
。www.21-cn-jy.com
2.
叠合法
将线段AB移到线段CD的位置,使端点A与端点C重合,线段AB与线段CD叠合.这时端点B有几种可能的位置情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情况一:点B在线段CD上(C、D之间)
AB
CD
情况二:点B与点D重合
AB
CD
情况三:点B在线段CD的延长线上
AB
CD
3、你从A跑到B,你如何跑,直线跑?曲线跑?为什么?
因为我们沿
距离最短。
4、中点
如果点M把线段AB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有
=
,线段AB的
。
(三)、学以致用:
1、巩固新知:
(1)、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最短。
(2)、两点之间
长度
,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3)、如果C是线段AB的中点,那么AC=
=1/2
,AB=2
=
2
;如果AC=BC,那么点C是线段AB的
。
2、能力提升:
(1)、已知线段MN=8厘米,MP=3厘米,再添加一个条件
就可以保证点P在线段MN上。21·世纪
教育网
(2)、有一根绳子AB,不用刻度尺度量的方法,如何找出它的中点?试试看。
(四)、达标测评:
1、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②连接两点间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若AB=AC,则点B是AC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D是线段CB的中点,AB=16厘米,AD=13.5厘米,那么CB的长为
A、2.5厘米
B、3.5厘米
C
、5厘米
D、6厘米
A
C
D
B
个性化设计:
(3)、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点,下列各式错误的是
A、AB=AD+DB
B
CB=AB-AC
C
CD=CB-DB
D
AC=CD=DB
A
C
D
B
2、填空题:
(4)、已知线段AB=20cm,点M是平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一点,则AM+BM最小为
,此时点M的位置在
,根据是
。21cnjy.com
(5)、线段AB=4厘米,在线段AB上截取BC=1厘米,则AC=
。
(6)、线段的度量用
。
3、解答题:
(7)、画一条线段AB,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a(如图)
(8)、已知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8厘米。BC=5厘米,D是AB的中点,你能求出CD的长吗?请回答。www-2-1-cnjy-com
五、课堂小结:
1、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最短。
2、两点之间
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
,用
测量。
3、如果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线段,这个点就是
,有
=
=2
.
六、作业布置:
练习题
1、2、3
习题A组
1
、
2、
3、
4
七、教学反思:
个性化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