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 赤壁赋 苏轼整体感知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3. 苏轼与客游赤壁时主客二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客-悲观 苏子-乐观研读文本:思考:苏轼与客游赤壁时主客二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悲 →听箫歌相和之哀声
叹吾生须臾之悲情喜 →悟变与不变之妙理
适清风明月之美景乐 →赏秋江月夜之美景主客感情变化:第一层(1):夜游之乐
泛舟赤壁,襟怀开朗(1) (乐)
第二层(2—3):乐极悲来
饮酒放歌,箫音怨慕(2) (转悲)
慨叹人生,苦短失意(3) (悲)
第三层(4—5):因悲生悟
苏子作答,妙语解悲(4) (转喜)
主客尽欢,忘情尘世(5) (乐)结构情感第一段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此时作者心情如何?(找出具体句子)
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1)面对浩渺而宁静的湖面想起了“美人”
(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
第三段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彩甚为悲伤。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1.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4. 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 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如何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人生态度?作者的态度对你有何启示?合作探究
主和客的观点其实是苏轼人生性格的两个层面:
1、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主客问答?
由作者的情感变化可以看出作者的人生态度:虽一时有忧郁悲愁但主流是乐观的。
这是苏轼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
人生态度?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
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课外延伸,思维拓展】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面对不幸,面对挫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学习了《赤壁赋》后,苏子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作业: